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整理、分析比较、案例解析等方法,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文学常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典文学1. 古代诗歌:唐诗、宋诗、元诗、明诗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古代散文:儒家、道家、法家、杂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3. 古代小说: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现代文学1. 现代诗歌: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现代散文:白话文运动、乡土文学、先锋文学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3. 现代小说:乡土文学、都市文学、革命文学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检测: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堂检测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七、教学过程(续):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针对课堂内容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文学常识,并挑选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分析。
6. 课程反馈:教师通过课后交流或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教学评价(续):4. 课后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3认真落实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易混淆的指示。
例如:
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
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复习中要背诵默写结合,默写时要细心,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
明清散文明中叶“唐宋派”散文(归有光为代表)
明末“公安派”散文(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清代“桐城派”散文(方苞、姚鼐、刘大魁)
C历年高考涉及的中外作家前十位统计:
中国古代:
司马迁(13)杜甫(13)曹雪芹(9)李白(8)施耐庵(7)韩愈(6)欧阳修(6)王安石(6)文天祥(6)蒲松龄(6)
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高考考点: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阐释:
1中国古代作家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作家的代表作及艺术风格
3某些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
4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5在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运动
知识梳理:
A中国历史时期及主要文学样式:
先秦: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中国现代:
鲁迅(50)矛盾(10)毛泽东(9)曹禺(8)孙犁(8)叶圣陶(7)郭沫若(6)李季(6)夏衍(5)贺敬之(5)
外国:
巴尔扎克(10)契诃夫(9)都德(7)莫泊桑(7)莎士比亚(4)果戈理(4)高尔基(4)安徒生(3)马克•吐温(3)伏契克(3)塞万提斯(3)
D历年高考涉及的文学作品前十位统计:
中国古代:
梦游天姥吟留别(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六国论(4)窦娥冤(4)过秦论(3)孔雀东南飞(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林黛玉进贾府(3)岳阳楼记(3)石钟山记(3)
高考语文 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备考必读考点明示:1.识记中国和外国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时代和国别。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能力层级:A考点解读: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和地位的作家。
对于中国作家,要掌握其所处时代、代表作、作品体裁和相关内容;对于外国作家,要掌握其国别、代表作、作品体裁和相关内容。
文学体裁主要包括中国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以及古代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和特点、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的不同特点等。
考情分析:尽管《考试大纲》规定了详细的考查内容,但实际上每年考查的力度都不大。
近年来,考查的形式基本上与名句名篇的默写放在一起考查,且分值非常小。
因此,文学常识并不是高考命题人关注的“热点”之一。
考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但仍需认真复。
复指津: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虽然内容较多,但只要掌握好方法,就可以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
以下是几种好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
以时间为线,将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串起来。
2.联想法。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可以运用接近XXX、类似XXX、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方法。
以上方法都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C.《红楼梦》是清代作家XXX所著的长篇小说,描写了XXX、XXX等人的爱情故事和封建社会的腐朽堕落,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D.唐代诗人XXX的《琵琶行》、XXX的《如梦令》、XXX的《青玉案·元夕》、XXX的《登高》等诗歌都是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的山水诗。
解析:C.《红楼梦》是清代作家XXX和XXX合作完成的。
答案:CXXX的《扬州慢》中“钩帘独坐听XXX,深院月斜人远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XXX不敢忘也。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的知识点;2.提高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并理解文学常识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词;2.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寓意;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将文学常识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3.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观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文学常识的知识点;2.教材中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让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文学常识(15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复习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名著等相关知识点。
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归纳出重要知识点。
2.引导学生对文学常识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各个概念和名词的含义和关系。
三、文学作品解读(25分钟)1.给学生分发相关文学作品的篇章或片段,让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这个片段中,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情感?”“这个片段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等等。
四、文学鉴赏(25分钟)1.选择一部文学作品或诗歌,放映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作品并感受其中的美。
2.向学生提问,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观点。
例如:“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等等。
3.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常识,结合自己的感受,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拓展对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3.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文学活动,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文学常识、文学作品解读和文学鉴赏三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文学常识的知识点,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三 文学常识 名著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著阅读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了解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本专题包含了多个名著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名著,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名著的语言难以理解,故事情节复杂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名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名著内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背景。
2.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4.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情节、人物等,深入理解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准备相关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2.学生准备:预习名著,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准备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名著的预习情况。
例如:“你们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红楼梦》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等。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 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3课时一、春秋时期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称“圣人”。
《论语》是一部辑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
明代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关雎》。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又叫《春秋左氏传》所学《曹刿论战》记述了长勺之战的情形。
二、战国1、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孔孟”并称,人们尊称“亚圣”,主张施行仁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7篇。
课文《得道多助,失首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2、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所学课文《公输》。
3、《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庖丁解牛》三、西汉1、司马迁字子长,史学家,文学家。
“文学常识”教案(范本)

“文学常识”教案“文学常识”教案“文学常识”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神话1、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大约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文学常识”教案。
2、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严格讲,神话不完全等同于文学。
神话文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神”具有丰富的人性。
3、阅读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共工头触不周山》、《后羿射日》二、《诗经》和《楚辞》1、《诗经》的分类和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
(赋和比是一切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怀之内容作铺垫。
)2、《楚辞》的特点:汉人称其为赋,取义“不歌而诵”;其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句尾多用语气词“兮”。
3、屈原和他的作品:诗人气质与环境的矛盾,造成人生悲剧,但也造就了优秀的文学。
25篇作品的真伪学界有争议。
《离骚》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所谓“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之义。
4、阅读篇目:《关雎》、《硕鼠》、《氓》、《离骚》、《湘夫人》、《涉江》三、先秦两汉散文1、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成就:孔子与《论语》;墨翟与《墨子》;孟轲与《孟子》;庄周与《庄子》;荀况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
儒家尊之为经典,100篇,春秋战国称为《书》,汉代成为《尚书》,又称《书经》。
《春秋》则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其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左传》是“言事兼备”;《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不如《左传》有文采;《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其在语言艺术上的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两汉主要散文作家:西汉前期散文的主流作品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政论散文,最早可推及陆贾的《新语》;代表人物是贾谊,其《过秦论》(论秦政的过失)、《论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因匈奴入寇而上文帝的奏疏),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
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文学常识专题教案第一篇:文学常识专题教案文学常识专题教案高考考点: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阐释:中国古代作家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作家的代表作及艺术风格某些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在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运动内容指向:突出重要性、一流性重要: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并对当代或后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作品及这些作品的作家。
纵观1994-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在中国作家及代表作品的命题方面,所取材料都是重要的、一流的,所以备考时,对各个时代的重要的、一流的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生活时代、代表作品、文集的名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应准确熟记。
例如: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全唐诗》收集48900多首诗歌,2200位诗人,从帝王后妃到民间作者,从大家名流到无名氏,都广为收录。
从应试需要考虑,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唐诗,但一定要了解、熟悉唐诗,要特别熟悉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诗人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因为他们代表了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
重视课本适当迁移从多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考查中国作家的知识基本上还是以课内知识为主,再加上今年是新教材实行的第一年,这一特点将更加明显.由于高考的竞争性与选拔性,命题又会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而课外的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如:笛福的《鲁禀逊漂流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这就体现了命题的特点:重要性、一流性。
多年来,并未出现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
复习方法:梳理记忆知识梳理:A 中国历史时期及主要文学样式:先秦:诗经、楚辞、诸子散文两汉魏晋南北朝:史记、乐府、五言诗唐宋元明清: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B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途径: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代散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明初诗文三大家(宋廉、刘基、高启)明清散文明中叶“唐宋派”散文(归有光为代表)明末“公安派”散文(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清代“桐城派”散文(方苞、姚鼐、刘大魁)C 历年高考涉及的中外作家前十位统计:中国古代:司马迁(13)杜甫(13)曹雪芹(9)李白(8)施耐庵(7)韩愈(6)欧阳修(6)王安石(6)文天祥(6)蒲松龄(6)中国现代:鲁迅(50)矛盾(10)毛泽东(9)曹禺(8)孙犁(8)叶圣陶(7)郭沫若(6)李季(6)夏衍(5)贺敬之(5)外国:巴尔扎克(10)契诃夫(9)都德(7)莫泊桑(7)莎士比亚(4)果戈理(4)高尔基(4)安徒生(3)马克•吐温(3)伏契克(3)塞万提斯(3)D 历年高考涉及的文学作品前十位统计:中国古代:梦游天姥吟留别(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六国论(4)窦娥冤(4)过秦论(3)孔雀东南飞(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林黛玉进贾府(3)岳阳楼记(3)石钟山记(3)中国现代:祝福(8)荷花淀(7)雷雨(6)阿Q正传(5)狂人日记(5)夜(4)春蚕(4)荷塘月色(4)包身工(4)王贵与李香香(4)外国:守财奴(7)装在套子里的人(5)项链(4)变色龙(4)威尼斯商人(4)母亲(3)死魂灵(3)竞选洲长(2)柏林之围(2)最后一课(2)方法指导 :本部分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准确记忆,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全面撒网首先要牢牢抓住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包括《读本》)所涉及的所有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知识,不要忽视在学习重点、自读提示、课文祝捷、课后练习中提到的相关知识内容,尤其不要忘了《读本》中关于文学史的一系列文章和所涉及的名言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三校生高考一班
授课类型
教具准备
对口升学辅导教材
教学目标
掌握文学常识的识记方法,能解决相关的习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分析
重点
1.文学常识的识记方法2.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识记方法
1、积少成多法:这是大家常用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有毅力,能持之以恒的学生。
2、联想法: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有多种,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数字联想等。
3、串联法:以时间为线穿起各个朝(时)代文学现象这些针。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3、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
《西厢记》
《墙头马上》
《倩女离魂》
八、明清小说
(小说创作高峰)
1、四大名著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学生识记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上古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考点要求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作家作品)梳理
介绍有关记忆方法
根据一段文字向学生提问:
接近联想
对比联想
数字联想
教师引导,穿插提问
一、上古神话
(小说的源头)
《山海经》
《淮南子》
二、先秦
诸子散文
百家学说
孔孟老庄
诗歌:《诗经》
《楚辞》
三、两汉
历史散文:
《史记》《汉书》
《战国策》
乐府民歌、赋:
四、魏晋南北朝
1、“三曹、七子”
陶渊明
2、小说(小说发展期)
难点
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串联起来记忆。
关键
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应用。
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课件,教师引导。
教学流程
一、学习方法
二、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三、课堂练习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
教法及教师活动
学法及学生活动
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划算,于是就放弃了。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学常识内容虽多,但只要有好的方法,仍然可以做到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提高记忆效率。
志怪小说:《搜神记》
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五、隋唐
1、诗歌、散文
2、唐人传奇
(小说的成熟期)
李朝威的《柳毅传》
元稹的《莺莺传》
六、宋
1、词、散文
2、宋人话本
(小说的发展期)
《大宋宣和遗事》
《三国志平话》
七、元曲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
2、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赵氏孤儿》
《梧桐雨》《汉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