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学常识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分类,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及文体知识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与分类2. 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点3. 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4.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5. 文体与文学常识的结合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体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文体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讲解文学作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小说、诗歌、散文等的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文体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5. 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查他们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体和文学常识。

2. 选取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文体特点及语言特色。

3. 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进行一篇习作。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文学史的基本脉络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3. 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4. 当代文学发展概况5. 外国文学经典及影响七、教学方法:1. 采用时间线教学法,梳理文学史的基本脉络。

2. 运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和外国文学经典。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

2. 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文学特点和历史地位。

3. 讲解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等,探讨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部编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分册整理)

部编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分册整理)

部编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展开全文2020年中考部编版教材文学文化常识(分册整理·原创)七上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2.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4.《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5.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6.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7.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8.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9.《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10.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敬辞类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惠惠顾(光临、惠临)、惠存(请保存)、惠赠(称人赠与)垂垂问(称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关怀,俯爱。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秦琼是哪回戏里的人物?()A. 《一箭仇》B. 《二进宫》C. 《三家店》D. 《四进士》【答案】 C【解析】【分析】京剧《三家店》又名《秦琼发配》。

说的是隋末,秦琼被靠山王杨林提至登州问罪,押解途中宿于三家店,思念亲朋,不胜愁闷。

差官罗周为罗艺(罗成之父)的养子,秦琼嗟叹中道出罗成姓名,罗周始知与秦琼为姑表亲。

此时瓦岗寨的史大奈奉命来探,遇秦、罗,共同定计,由秦琼修书,史带回音信,约期攻打登州。

故答案为:C【点评】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唱《明星反串闹新春》,陈羽凡、胡海泉表演京剧《三家店》选段。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C.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D.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答案】 A【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C项,七言律诗共七句,每句八个字,计算结果应该是280元。

所以C项说法有误。

D项,《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说法有误,应该是阿廖沙捡破烂。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

逐项阅读分析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或者是故事情节等内容,紧扣字眼,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比如年代、流派等,因为有些题目的错误之处很隐蔽,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对照即可。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

这位词人是()A. 辛弃疾B. 李煜C. 宴殊D. 李清照【答案】 B【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B【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答案】 C【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 作者是,当代诗人。

2.《梅岭三章》选自《》,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体裁。

3.《月夜》选自《》,作者是,原名,浙江吴兴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

《萧红墓畔口占》选自《》,作者是,原名,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

《断章》选自《》,作者是,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合集《》等。

《风雨吟》选自《》,作者是,原名,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等。

《统一》选自《》,作者是,(国)诗人。

获1971年奖。

主要作品有《》《》等。

4.《海燕》选自《》,作者是,(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等。

体裁。

5.《孔乙己》选自《》,作者是,现代家,家,家。

体裁。

6.《变色龙》选自《》,作者是,国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剧本《》《》等。

体裁。

7.《溜索》选自《》,作者是,现代作家、编剧。

体裁。

8.《蒲柳人家》选自《》,作者是,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等。

体裁。

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名,字。

时期邹国人,家学派代表人物。

10.《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是西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11.《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作者是,字,号,(朝代)文学家。

12.《渔家傲·秋思》选自《》,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作者是,(朝代)词人。

《满江红(小住京华)》选自《》,作者是,字,号,别署。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朝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13.《谈读书》选自《》,作者是,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等。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

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1)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具体的学习(复习)方法如下:文学常识的学习(复习)方法主要有:一、分类法。

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二、网络法。

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三、表格法。

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

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二、命题思路导航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

而此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

随着现在中考对文体常识的知识内容的淡化,越来越注重文学常识的考查。

那么结合中考实际,谈一谈文学常识作为考点最常见的题型有:①填空题,如闻一多______,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题,如: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这是我国第—部编年体通史。

B.韩非,是战国时代的重要作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选择题,如选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④综合题。

经常出现在文段阅读题中,这种题考的范围较大,可考文章的出处,文体特点,文体的分类、要素等。

要掌握好文学常识,要做到能抓住主要内容,识记完整准确,经常复习,同遗忘做斗争。

三、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捕蛇者说》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分析】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古今外的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情况。

这种题型是语文常识类考查最常见的形式。

本题涉及到如下内容:题目、作家、出自何处以及体裁等,因出题往往将文体、文学知识揉在一起,因此,需要逐项分析。

经分析可以看出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而C项中“《苏州园林》”的作者应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

【答案】正确答案是C。

【说明】做这类文学常识的中考试题,不仅要牢记初中六册中重点课文、出处、作者及作家的基本情况,还要扩大知识面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例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的事。

B.袭人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C.《复活》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西施是春秋时吴国的美女。

D.科举考试中,在县里或府里参加乡试,考取的人叫“举人”。

【分析】本题属于拓宽加深题,A项中“两表”指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拜见孔明之事,“一对”指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或指《隆中对》一文。

总之,这幅对联中的典故没有一件与周瑜有关。

故A项错误;C项中《复活》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施则是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故C项错;D项中考“举人”的乡试应在省里举行,在县或府里举行的是院试,考取的人叫“秀才”,故D项也是错的。

只有B 项说法正确。

【答案】正确答案是B。

【说明】这类型试题意在考查考生知识库存量,它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有一定难度,但很多知识与课文内容有关,学生稍加留心加上平时的课外积累,应该可以回答。

四、中考模拟演练: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和《史记•陈涉世家》。

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D.《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3.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4.课文、作者、国籍(或朝代)搭配错误的是()A.《范进中举》施耐庵明朝B.《“友邦惊诧”论》鲁迅中国C.《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5.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宋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B.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

C.《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陌上桑》选自于《诗经》。

7.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D.书信结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8.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想跑,水裹住他的腿。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篇名:《》人物:____________(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人物:____________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0.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杨修《三国演义》③鲁达《水浒传》11.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2.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

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回行,顶格写正文。

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

C.结尾表示祝愿词语,如“祝”、“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13.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白居易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柳宗元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陆游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

()B.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C.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D.论证方法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15.填空。

A.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诗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见于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1)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2)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3)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B.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

D.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推断,“江阴”的位置应在,“河阳”的位置应在_______。

E.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刘禹锡——唐朝(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C)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蒲松龄——清朝(D)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伊——明朝2.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