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教学文稿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讲课讲稿共23页文档

பைடு நூலகம்谢谢!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讲课讲稿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教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教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教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2. 熟悉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3. 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2. 熟悉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2)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
2.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古代诗歌;(2)课堂讲解、讨论与互动。
四、教学流程与时间分配1. 熟悉情境(5分钟):学生观看一幅古代诗歌相关的画作,并引导他们直观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 学习知识(30分钟):(1)讲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2)讲解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及代表性作品,并引导学生阅读古诗佳作和欣赏诗歌视频。
3. 练习应用(20分钟):(1)学生朗读、默写并感受课上讲授的古诗佳作,如《登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2)学生小组内就古代诗歌的体裁、形式特点展开讨论。
4.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汇总学生讨论的思路,以及学生收获的体会和感受。
五、教学评估与作业1. 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2)朗读、默写、评析诗歌佳作;(3)小组讨论作业。
2. 作业:(1)查找阅读古代诗歌相关资料汇报;(2)写一首符合某一体裁的古代诗歌。
六、教学资料和资源1. 教学资料:《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体诗十九首》等;《荷塘月色》等古诗课外读物。
2. 教学资源:诗歌欣赏视频;古代诗歌相关文艺作品的图片。
七、教学体会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以及熟悉其形式特点,代表性诗歌作品实例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并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同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面对古代诗歌,应该从理解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等方面着手,因为古代诗歌不止体现美感,同时也是一份文化遗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也意识到了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1: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分类介绍(入门第一课)

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形 式 分格 ຫໍສະໝຸດ 诗诗 词 曲类 自由体诗
诗的
古古
分类 时 代 体
间诗 诗
创作分类 文人诗
分 类
现 代
近 体
民间诗
诗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2
诗歌体裁
• (一)从诗歌的形式来分
、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 格律诗。 • 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 歌都是古体诗。
4、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1)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2)律诗共八句,1、2两句为首联,3、4两句为颔 联,5、6两句为颈联,7、8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 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二)词
1、分类
(1)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
(2)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
(3)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 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 段。
(4)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 、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阙 ”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
(3)押韵:绝句(1、2、4) 律诗(2、4、6、8) •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
上的律诗为排律。
5、乐府和新乐府的区别
(1)乐府,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 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 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唐代以 前)
(2)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 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 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 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 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而写;应该为了表达自己 对某事的看法而写。
古代诗歌体裁知识填空教案资料

学习资料文学常识复习(一)古代诗歌体裁知识1.诗歌是与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2.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可分为诗、、三种。
3.从诗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诗可分为和。
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诗。
4.古体诗又称、,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云也比较自由,一般篇幅较长,容量也较大,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和的《琵琶行》等。
5.近体诗是与相对而言的,包括和绝句。
6.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下句称。
其中,要求中间两联要对仗,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请写出陆游《书愤》中押韵的字。
7.律诗按每句的字数,可分为和。
我们学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属于,的《蜀相》和的《锦瑟》属于。
8.近体诗中的绝句,也称,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要求对仗。
绝句可分为和,我们学过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属于。
9.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
词是诗的发展,又称、等。
10.宋词习惯上分和两派: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有、等;派扩大了测的题材,代表作家有等。
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雨霖铃》属于。
11.近体诗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
尽管篇幅短小,同样可以显示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如杜甫的,李白的,的寄寓深远,的激昂悲壮等。
12.《诗经》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古代社会生活,以言为主,内容上分为、、三种,普遍运用、、的艺术手法。
13.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称为或。
屈原的诗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传统。
仅供学习与参考.学习资料14.人们常把“风骚”并举,“风”指的是,“骚”指的是,他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和传统。
1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并称“乐府双璧”。
(说明:3~15题可参见第三册本。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资料讲解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了解常见的古代诗歌体裁教案

了解常见的古代诗歌体裁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常见的古代诗歌体裁,包括诗经、楚辞、唐诗等,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和主题。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古代诗歌的魅力2.询问学生对古代诗歌的了解程度二、课堂讲解(15分钟)1.介绍古代诗歌体裁的概念和分类- 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诗歌的分类:诗经、楚辞、唐诗等2.详细讲解诗经的特点和主题- 诗经的收藏和作者- 诗经的体裁和内容3.简要介绍楚辞和唐诗的特点和主题- 楚辞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唐诗的艺术特点和丰富主题三、案例分析(25分钟)1.选取几首典型的古代诗歌进行阅读分析- 选取诗经、楚辞和唐诗中的代表作品2.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和深意- 领悟古代诗歌的意境和音韵之美-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抒发四、独立思考(10分钟)1.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评析- 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的诗歌-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的内涵和表达形式2.学生完成独立思考后,提醒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分析结果五、小组交流(15分钟)1.学生分组,互相分享自己选择的古代诗歌2.鼓励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展开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形成比较完整的诗歌分析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总结古代诗歌的体裁和主题特点3.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古代诗词的创作练习拓展延伸:1.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歌选集,积累更多的古代诗歌作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个人感悟和评析。
2.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创作活动,通过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创造出自己的古体诗作,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评估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小组交流环节的表现和个人感悟的书写质量,以及后续的诗歌创作成果来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程度和理解力,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一、古代诗歌的文体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玲楚辞玲汉赋好汉乐府玲魏晋南北朝民歌玲建安诗歌玲陶诗等文人五言诗玲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08-10-27|添加评论0骑着猪上船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新乐府创于初唐。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
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三、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四、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
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