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硫铁矿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硫酸生产改造的毕业论文范文

硫酸生产改造的毕业论文范文硫酸生产系统的扩能技术改造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systemrenovation andexpansion硫酸生产系统的扩能技术改造[摘要]根据理论知识结合调查结果,对某公司硫酸生产装置分工介绍扩能、节能的技术改造,使该公司的铅锌设备生产能力由5万吨/每年提高到10万吨/每年。
[关键词]小型硫酸装置;扩能;节能;技改措施某公司铅锌设备年生产能力由5万吨/年提高到10万吨/年,相应的其制酸系统年生产能力需要提高。
我的做法是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采取措施,在原设备尽量少改的情况下使硫酸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注意节能。
1、沸腾焙烧强化焙烧,使沸腾炉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潜力是很大的,可以使产量成倍的增加。
高强度焙烧的经验是高温,沸腾层温度达到950℃左右;炉底风量鼓足,风量足的标志是渣色为棕红——棕黑色;出口炉气补氧,燃烧特殊情况产生的升华硫。
高温可提高硫铁矿燃烧速度,沸腾层温度越高在沸腾层中脱硫速度越快,脱硫率越高。
沸腾层中脱硫率高,吹到沸腾层空间燃烧硫的比例少,炉顶与沸腾层温差小,使炉子能正常操作。
例如南化200Kt/a沸腾炉烧江西永平浮选矿,粒度 < 44 um(-325目)占70%以上。
当沸腾层温度提高到650℃时,炉顶温度超过1000℃;当沸腾层温度提高到750℃时,炉顶温度 < 1000℃,炉子即能正常操作。
炉底风量鼓足,其标志是渣色为棕红—棕黑色。
其原因为,沸腾层中Fe2O3的存在,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部分央企,当投矿偏高时,就能发生反应:FeS2 + 16Fe2O3 = 11Fe3O4+2SO2 ,这时渣色加深,可减少投矿量,从而避免了升华硫的产生,减少硫的损失。
要不要开二次风,应根据炉子的焙烧条件而定。
当渣很黑,放出的渣冒SO2 时,就应加大炉底风量,而应减少二次风或关二次风,使渣色呈棕红—棕黑色;当渣色已偏红,而尘又偏红黑,可以适当见胡搜啊炉底风量,开二次风。
硫铁矿制硫酸

硫铁矿制硫酸简介硫铁矿(FeS2),也称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硫化物矿石,含有高浓度的铁和硫。
硫铁矿经过一系列的冶炼和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制备出硫酸(H2SO4)。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药品制造、金属提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硫铁矿制硫酸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步骤。
工艺流程硫铁矿制硫酸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矿石选矿:硫铁矿矿石需要经过选矿,去除杂质和不含价值的矿石。
选矿的方法可以根据矿石的特性选择,常见的方法有重选、浮选、磁选等。
2.矿石破碎:经过选矿后的硫铁矿矿石需要进行破碎,使其粒度适合后续处理。
破碎设备有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
3.矿石烧结:将破碎后的硫铁矿矿石进行烧结,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固相反应,转化为硫化铁(FeS)。
4.硫化铁煅烧:将硫化铁粉末进行煅烧,使其氧化成为二氧化硫(SO2)。
5.气体净化:经过硫化铁煅烧生成的SO2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以保证后续步骤的顺利进行。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洗涤、吸附等。
6.SO2与O2反应:经过净化处理的SO2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生成硫三氧化硫(SO3)。
7.SO3吸收:SO3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并进行吸收。
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和保持适当的温度。
8.硫酸浓缩:通过蒸发过程,将制得的硫酸进行浓缩,以提高其浓度和纯度。
9.硫酸稀释:根据需求,将浓缩后的硫酸进行稀释,以得到所需浓度的硫酸。
关键步骤硫铁矿制硫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主要有矿石选矿、烧结、煅烧、气体净化和硫酸浓缩等。
在矿石选矿过程中,需要根据矿石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选矿方法和设备,以提高选矿的效果和矿石的纯度。
在矿石烧结阶段,需要控制烧结温度和保持适当的气氛,以保证硫铁矿在高温下发生固相反应,并转化为硫化铁。
在硫化铁煅烧过程中,需要控制煅烧温度和时间,使硫化铁充分氧化成为二氧化硫。
气体净化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净化方法,去除硫化铁煅烧产生的SO2中的杂质,使其满足后续反应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硫酸生产[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硫酸生产[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6c8e08941ea76e59fa0480.png)
摘要硫酸生产工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炉气的净化,二氧化硫气体的转化,三氧化硫气体的吸收以及尾气的处理。
主要包括工艺流程的选定,工艺过程计算,主要设备工艺计算及选型,以及绘制部分设备的平面布置。
本设计采用二塔二电流程,以年产11万吨硫酸车间净化工段工艺设计,设计中对主要工序进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并以此绘制物料平衡表和热量平衡表。
然后以净化工段为重点,对相关设备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硫酸;二塔二电;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设计Abstract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process is mainly composed of five part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sulfur dioxide gas, the furnace gas purification , the transformation of sulfur dioxide gas, the absorption of sulfur trioxide gas and the treatment of exhaust gas processes. The design mainly describes about the process of 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with the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10,000 tons, including the flow process design, the 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main equipment, the layout of some equipment. Used pyrite as the raw material in the design. The design mainly calculated the mass balance and heat balance,and drew material balance table and heat balance in mainly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n,use the depuration segment as the emphasis ,calculated The relevant Model Selection of the Related , the process description, security memorandum, memorandum of technical risk, the propos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complete.Key words:Sulfuric acid;two towers and two Electric precipitators; mass balance;heat balance目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 0 -------------------------------------------------------------------------------------------------------------- 0 --------------------------------------------------------------------------------------------------------- 0 --------------------------------------------------------------------------------------------------------- 1 -------------------------------------------------------------------------------------------------------------- 2 --------------------------------------------------------------------------------------------------------- 2 --------------------------------------------------------------------------------------------------------- 3 -------------------------------------------------------------------------------------------------------------- 4 --------------------------------------------------------------------------------------------------------- 4 --------------------------------------------------------------------------------------------------------- 5 --------------------------------------------------------------------------------------------------------- 6 --------------------------------------------------------------------------------------------------------- 6 --------------------------------------------------------------------------------------------------------- 8 -------------------------------------------------------------------------------------------------------------- 8 --------------------------------------------------------------------------------------------------------- 8 --------------------------------------------------------------------------------------------------------- 8 ------------------------------------------------------------------------------------------------------- 10 ------------------------------------------------------------------------------------------------------- 10 第二章酸洗净化工段计算依据------------------------------------------------------------------------- 13 ------------------------------------------------------------------------------------------------------- 13 ------------------------------------------------------------------------------------------------------- 13 ------------------------------------------------------------------------------------------------------- 13 ------------------------------------------------------------------------------------------------------- 13 ------------------------------------------------------------------------------------------------------- 14 ------------------------------------------------------------------------------------------------------- 14 ------------------------------------------------------------------------------------------------------- 14 第三章物料平衡计算------------------------------------------------------------------------------------- 15 ------------------------------------------------------------------------------------------------------------ 15 ------------------------------------------------------------------------------------------------------- 15 ------------------------------------------------------------------------------------------------------- 16 ------------------------------------------------------------------------------------------------------- 16 ------------------------------------------------------------------------------------------------------------ 17 ------------------------------------------------------------------------------------------------------- 18 : ------------------------------------------------------------------------------------------------------ 18 ------------------------------------------------------------------------------------------------------------ 19 ------------------------------------------------------------------------------------------------------- 19 ------------------------------------------------------------------------------------------------------- 20 ------------------------------------------------------------------------------------------------------------ 20 第四章热量平衡计算------------------------------------------------------------------------------------- 21 ------------------------------------------------------------------------------------------------------------ 21 ------------------------------------------------------------------------------------------------------- 21 ------------------------------------------------------------------------------------------------------- 21 ------------------------------------------------------------------------------------------------------- 21 ------------------------------------------------------------------------------------------------------- 22 ------------------------------------------------------------------------------------------------------- 22 ------------------------------------------------------------------------------------------------------- 22 ------------------------------------------------------------------------------------------------------- 23 ------------------------------------------------------------------------------------------------------- 23 ------------------------------------------------------------------------------------------------------------ 25------------------------------------------------------------------------------------------------------- 25 ------------------------------------------------------------------------------------------------------- 25 ------------------------------------------------------------------------------------------------------- 26 ------------------------------------------------------------------------------------------------------- 26 ------------------------------------------------------------------------------------------------------- 27 第五章设备计算 ------------------------------------------------------------------------------------------- 29 ------------------------------------------------------------------------------------------------------------ 29 ------------------------------------------------------------------------------------------------------------ 29 ------------------------------------------------------------------------------------------------------- 29 ------------------------------------------------------------------------------------------------------- 30 ------------------------------------------------------------------------------------------------------------ 30 ------------------------------------------------------------------------------------------------------- 31 ------------------------------------------------------------------------------------------------------- 33 ------------------------------------------------------------------------------------------------------------ 34 设计小结------------------------------------------------------------------------------------------------------ 35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第一章文献综述前言硫酸工业是一项比较古老的工业,我国很早就有人用蒸馏绿矾制硫酸。
硫铁矿制硫酸工艺流程

硫铁矿制硫酸工艺流程
硫铁矿制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工艺,用于生产硫酸等化学产品。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硫铁矿制硫酸工艺流程:
首先,硫铁矿被破碎成合适的粒度,然后通过浮选的方式将其中的硫铁矿与其他杂质分离。
浮选过程中,将浮选剂加入硫铁矿矿浆中,通过气体气泡的作用将硫铁矿和其他杂质分开。
分离出的硫铁矿浆被称为浮选尾矿。
接下来,硫铁矿尾矿进入热浸金属浸出工序,通过高温下的浸出反应将其中的金属硫酸盐提取出来。
热浸金属浸出工序中,浸出剂(通常是硫酸)被喷洒到硫铁矿尾矿上,与其中的金属硫酸盐反应,形成硫酸溶液。
硫酸溶液中含有溶解的金属离子和一些杂质。
然后,得到的硫酸溶液经过反应槽和沉淀槽进行净化处理。
在反应槽中,将一些化学药剂加入溶液中,通过中和、氧化、还原等反应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需要的金属离子。
然后,溶液进入沉淀槽,将其中的杂质物质通过沉淀的方式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硫酸溶液。
最后,将得到的硫酸溶液经过浓缩、脱水、结晶等处理,得到工业级的硫酸产品。
在浓缩过程中,将硫酸溶液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溶液浓度逐渐增高。
在脱水过程中,通过加热和干燥将溶液中的水分去除,使溶液进一步浓缩。
最后,通过结晶将剩余的水分去除,得到纯净的硫酸产品。
硫铁矿制硫酸的工艺流程相对复杂,需要进行多步处理来得到纯净的硫酸产品。
这个工艺流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生产硫酸等化学产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硫铁矿制硫酸

硫铁矿制硫酸简介硫铁矿是一种常见的矿石,主要由硫化铁(FeS2)组成,并含有一定比例的其他硫化物、金属硫化物和杂质。
硫铁矿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用于制取金属铁以及生产硫酸等化学品。
其中,硫铁矿制硫酸是硫铁矿的一项重要工艺,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铁矿制硫酸的过程和应用。
硫铁矿制硫酸的过程硫铁矿制硫酸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破碎:将硫铁矿进行破碎,使其粒度适合后续的冶炼过程。
通常采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得到均匀细小的矿石。
2.焙烧:将破碎后的硫铁矿进行焙烧处理。
焙烧的目的是将硫铁矿中的硫化铁转化为亚硫酸铁(FeSO3)。
焙烧温度通常在600℃左右,通过控制焙烧时间和温度,可以使硫化铁得到充分转化。
3.浸出:将焙烧后的硫铁矿进行浸出处理,使亚硫酸铁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
浸出的条件包括浸出剂的选择、浸出温度和时间等。
一般常用的浸出剂是稀硫酸或稀硫酸盐溶液,浸出温度一般在90℃左右。
4.氧化:通过将亚硫酸铁溶液进行氧化反应,将亚硫酸铁转化为硫酸。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空气、过氧化氢等。
氧化的反应条件包括氧化剂的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5.结晶:将氧化后的溶液进行冷却结晶,使硫酸结晶析出。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纯度和颗粒度的硫酸产品。
硫铁矿制硫酸的应用硫铁矿制硫酸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化肥生产:硫铁矿制硫酸是合成氨、尿素等氮肥、磷酸二铵、磷酸三铵等磷肥和多元复合肥的重要原料之一。
硫酸在化肥生产中起着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肥料的营养效果和土壤的肥力。
2.冶金工业:硫铁矿制硫酸是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之一。
硫铁矿矿石除了可以提取铁作为原料外,还可以用于冶炼锌、铅、镍等金属。
硫酸在冶金工业中作为萃取剂、沉淀剂和清洗剂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化学工业:硫铁矿制硫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多个领域,例如有机合成、电镀、催化剂、颜料和染料等。
硫酸作为一种常见的强酸,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催化性能,可以促进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进行。
硫铁矿制酸工艺流程

硫铁矿制酸工艺流程
《硫铁矿制酸工艺流程》
硫铁矿制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它主要用于生产硫酸,硫酸是化工产业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肥料生产、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
硫铁矿制酸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生产稳定运行。
硫铁矿制酸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包括硫铁矿的氧化、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生成硫三氧化和制取硫酸等。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控制温度、压力、物料比例、反应时间等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硫铁矿的氧化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通常通过焚烧或湿法氧化的方式进行。
然后生成的二氧化硫需要进行再氧化成为硫三氧化,这个过程通常采用氧化反应塔进行。
最后,硫三氧化再进行制酸反应,得到硫酸。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硫铁矿制酸的环保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
由于制酸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硫三氧化等,所以需要进行严格的废气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硫铁矿制酸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
只有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安全生产,才能保证硫铁矿制酸工艺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
同时,环保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硫铁矿接触法生产硫酸

一、生产硫酸的原料
种类 原料来源 主要成分
硫铁矿(我 国)
硫磺
含硫工业废物
普通硫铁矿 含煤硫铁矿
浮选尾砂
FeS2二硫化 铁
石油、天 然气净制
时回收
S2
有色金属冶炼产 生的含有SO2的
烟气
煤炼焦过程产生 的H2S
SO2、H2S
二、硫酸的性质及用途:
1 .无色、透明、粘稠、脱水、 强氧化。
1. 2 .工业上是SO3与H2O以 一定比例的混合液。
(3)废渣处理 黄铁矿矿渣可用来制造水泥、砖和炼铁等。 2、 “废热〞利用:能量充分利用 (1)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器,预热SO2和O2 。
1. 干难法除—:—粗粒矿尘,用旋风别离器; 2. 湿法——细粒、As2O3、SeO2 、HF及酸雾,文
氏管水洗或酸洗.〔电除雾器、文氏管、冲挡式洗 涤器) 3. 电除尘——精制炉气; 4. 浓硫酸——吸收炉气中水分。
我国采用四段间接换热式转化器,其工艺流程:
鼓风机
与四段转化气
净制炉气
外换热器
(壳程)
吸 收 塔
反响中的杂质
矿尘
堵塞设备、管道;↓催化剂活性
SeO2
有害(对于转化工序的钒催化剂); 使成品酸带色
As2O3 HF SO3
催化剂中毒
腐蚀设备、衬里、填料及催化剂载体(硅藻 土SiO2)
与水结合生成酸雾:腐蚀设备
H2O
↓传热;↓活性
五. 炉气的净化与枯燥
2. 常见方法:针对杂质在高温下一般以气、 固态存在,温度降低那么以气、液、固三态 存在,而且颗粒大小相差很大,有 d=1000μm,有的d<1μm, 所以要采用不同方法 到达净化指标要求。粒径大易除去,粒径小
13万吨硫铁矿制硫酸转化系统工艺设计

13万吨硫铁矿制硫酸转化系统工艺设计硫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其中的硫元素可以通过制硫酸的过程进行回收利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13万吨硫铁矿制硫酸转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具体包括原料处理、反应器选择、反应条件控制、产品回收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原料处理。
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铁,其中还含有其他杂质元素。
在制硫酸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将硫铁矿破碎成一定粒度的颗粒,然后通过矿石浸出的方式,将其中的硫化铁溶解出来。
浸出过程可以使用酸性溶液,如稀硫酸或酸性盐溶液。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是工艺设计中的重要一步。
对于硫铁矿的制硫酸反应,常用的反应器有火法反应器(如转炉)和湿法反应器(如浸出槽)。
火法反应器适用于矿石粉末的高温氧化反应,而湿法反应器适用于矿石颗粒的酸性浸出反应。
根据13万吨硫铁矿年产量的规模,湿法反应器更为适合。
反应条件的控制是保证反应体系稳定进行的关键。
硫铁矿制硫酸的反应一般是在高温、酸性、氧化条件下进行,其中温度、酸浓度和氧气供应是影响反应效果的重要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增加反应温度和酸浓度,以及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反应的进行。
同时,还需要合理控制反应时间,确保反应充分进行。
硫铁矿制硫酸反应的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硫酸盐。
产品回收是工艺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可以通过冷却和沉淀等工艺步骤将反应后的液体分离成固体和液体相。
然后,可以采用蒸馏和浓缩等工艺步骤,将反应液中的硫酸或硫酸盐分离出来。
最后,通过干燥或结晶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净的硫酸或硫酸盐产品。
以上是13万吨硫铁矿制硫酸转化系统工艺设计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细节、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只有通过科学的工艺设计和工程实施,才能实现硫铁矿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专业硫铁矿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 1 -1.1概述...................................................... - 1 -1.1.1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 1 -1.1.2硫酸的生产方法---------------------------------------- - 2 -1.1.3硫酸的发展趋势---------------------------------------- - 3 -1.1.4硫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 4 -第二章二氧化硫炉气的制备-------------------------------------- - 8 -2.1硫铁矿及其焙烧前的处理..................................... - 8 -2.1.1硫铁矿的性质------------------------------------------ - 8 -2.1.2 硫铁矿的处理--------------------------------------- - 8 -2.2硫铁矿焙烧的基本原理....................................... - 9 -2.3沸腾焙烧................................................. - 10 -2.4焙烧的工艺条件............................................ - 14 -2.4.1焙烧的工艺流程--------------------------------------- - 14 -2.4.2沸腾焙烧的工艺条件----------------------------------- - 14 -2.5焙烧中矿尘的清除.......................................... - 15 -2.6废热利用.................................................. - 16 -第三章炉气的净化及干燥-------------------------------------- - 17 -3.1炉气净化的目的和要求...................................... - 17 -3.2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 18 -3.3炉气净化的工艺流程........................................ - 19 -3.4炉气的干燥................................................ - 21 -第四章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 22 -4.1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 - 22 -4.1.1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 - 22 -4.1.2 二氧化硫氧化的反应速率------------------------------- - 24 -4.1.3 二氧化硫氧化催化剂----------------------------------- - 25 -4.3二氧化硫的氧化的工艺条件的选择............................ - 25 -4.4转化设备.................................................. - 26 -4.4.1转化器----------------------------------------------- - 26 -4.4.2 鼓风机--------------------------------------------- - 27 -4.5主要工艺流程.............................................. - 27 -第五章三氧化硫的吸收----------------------------------------- - 29 -5.1三氧化硫吸收的工艺条件................................... - 29 -5.2三氧化硫吸收的工艺流程.................................... - 30 -5.2.1 一转一吸干—吸系统工艺流程------------------------ - 30 -5.2.2 两转两吸于—吸系统工艺---------------------------- - 31 -5.3 三废处理 ................................................. - 32 -5.3.1尾气的处理------------------------------------------- - 32 -5.3.2烧渣及污水、污酸的处理------------------------------- - 32 -第六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 32 -6.1物料衡算.................................................. - 32 -6.2 热量衡算 ................................................. - 37 -致谢---------------------------------------------------------- - 39 -参考文献------------------------------------------------------ - 40 -第一章绪论1.1概述1.1.1硫酸的性质和用途1、硫酸的性质纯硫酸(H2SO4)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为1.8269,几乎比水重一倍。
工业生产的硫酸系指SO3和H2O以一定比例混合的溶液。
而发烟硫酸是其中SO3和H2O摩尔比大于1的溶液。
发烟硫酸由于SO3蒸气压较大,暴露在空气中能释放出SO3和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结合聚成酸雾,因而得名。
2、硫酸的用途硫酸是基本化学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
它不仅作为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的国民经济部门。
它的应用围日益扩大,需要数量日益增加。
兹将硫酸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述如下。
1、为农业生产服务用于肥料的生产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这两种化肥的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硫酸。
每生产一吨硫酸铵,就要消耗硫酸(折合成100%计算)760kg,每生产一吨过磷酸钙,就要消耗硫酸360kg。
用于农药的生产许多农药都要以硫酸为原料如硫酸铜、硫酸锌可作植物的杀菌剂,硫酸铊可作杀鼠剂,硫酸亚铁、硫酸铜可作除莠剂。
最普通的杀虫剂,如1059乳剂(45%)和1605乳剂(45%)的生产都需用硫酸。
前者每生产1t,需消耗20%发烟硫酸1.4t后者每生产1t,需消耗硫酸36kg。
为大家所熟悉的滴滴涕,每生产1t需要20%发烟硫酸1.2t。
2、为工业生产服务用于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在冶金工业部门,特别是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硫酸。
例如用电解法精炼铜、锌、镉、镍时,电解液就需要使用硫酸,某些贵金属的精炼,也需要硫酸来溶解去夹杂的其他金属。
在钢铁工业中进行冷轧、冷拔及冲压加工之前,都必须用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氧化铁。
在轧制薄板、冷拔无缝钢管和其他质量要求较高的钢材,都必须每轧一次用硫酸洗涤一次。
另外,有缝钢管、薄铁皮、铁丝等在进行镀锌之前,都要经过用硫酸进行酸洗手续。
在某些金属机械加工过程中,例如镀镍、镀铬等金属制件,也需用硫酸来洗净表面的锈。
在黑色冶金企业部门里,需要酸洗的钢材一般约占钢总产量的5%~6%,而每吨钢材的酸洗,约消费98%的硫酸30kg~50kg。
[3]1.1.2硫酸的生产方法生产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用绿矾()为原料,放在蒸馏釜中锻烧而制得硫酸。
在锻烧过程中,绿矾发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同时冷凝,便可得到硫酸。
在18世纪40年代以前,这种方法为不少地方所采用。
古代称硫酸为“绿矾油”,就是由于采用了这种制造方法的缘故。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关键,但是,这一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很难进行。
后来人们发现,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可以使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然后用水吸收,即制成硫酸。
根据使用催化剂的不同,硫酸的工业制法可分为硝化法和接触法。
硝化法(包括铅室法和塔式法)是借助于氮的氧化物使二氧化硫氧化制成硫酸。
其中铅室法在1746年开始采用,反应是在气相中进行的。
由于这个方法所需设备庞大,用铅很多,检修麻烦,腐蚀设备,反应缓慢,成品且为稀硫酸,所以,这个方法后来逐渐地被淘汰。
硝化法的反应历程较复杂,但可用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反应中所需的NO由硝酸供给,氧气来自空气。
接触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它创始于1831年,在本世纪初才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到20年代后,由于钒触媒的制造技术和催化效能不断提高,已逐步取代价格昂贵和易中毒的铂触媒。
世界上多数的硫酸厂都采用接触法生产。
接触法中二氧化硫在固体触媒表面跟氧反应,结合成三氧化硫,然后用98.3%的硫酸吸收为成品酸。
这种方法优于塔式法的是成品酸浓度高,质量纯(不含氮化物),但炉气的净化和精制比较复杂。
我国是最大的硫铁矿生产国之一,主要的硫资源来自硫铁矿,而且把它作为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
其次是冶炼气制酸,此外还有少量的硫磺制酸和石膏制酸等。
在接触法硫酸工艺生产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的化学反应和与之相联系的工序:SO2气体的制取;SO3的转化;SO3的吸收。
1.1.3硫酸的发展趋势硫酸工业是个古老的行业,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很久以前,硫酸就因为在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用途而赢得“工业之母”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