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的钻进去与跳出来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 (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浙江中考真题)粮食茹志鹃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
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
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
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
”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
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
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
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粱饼子给他。
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
”“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我又不傻。
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
”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
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
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
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
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
说实在的。
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
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
”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粱面装进了干粮袋。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_课内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一)窃读记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迫地寻觅,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迅速翻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欲地读着。
我很愉快,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味道!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昨天读过的那本书。
2、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我像一匹狼,贪欲地读着。
〞这句话把“我〞比作饿狼,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4、“我很愉快〞是因为我能饱读书,而没被人发觉;“也很惧怕〞是因为被人发觉,赶出书店。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愉快,因为那时我便有充分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似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愉快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似把全部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舞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1.按照原文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
〔2分〕2.用“_____〞画出一句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分〕3.依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喜欢下雨的原因是有充分的理由读书而无不愉快,可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这是因为虚伪发愁的表情蒙骗别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灵巧爱读书的小女孩。
4、你对文中画“_________〞的句子是如何理解的?请你写下来。
〔3分〕答:“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物质培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培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穿墙记阅读答案

穿墙记阅读答案杜蒂耶尔,在登记局当个三等小职员。
杜蒂耶尔发现他的穿墙本领时,正年交四十三岁。
对这奇异的本领,他不但派不了什么用场,还觉得有些不快,于是去瞧医生,医生便给他开了处方:应做大运动量活动,并服用长效激素合计,每年服两片。
他吃了第一片药便将药往抽屉里一扔,就把这事丢至脑后。
一天,新来的副主任突然闯进杜蒂耶尔办公室,手里挥动一封信,大声吼道:“这封信,写得不像样子,给我重新写一封!这种信,称它什么好,真给办公室丢脸!给我重写一封!”副主任不容他开口,雷鸣般地大吼一声,骂他是因循守旧的老蟑螂,把手中的信揉成一团,照他脸上一摔,转身就走。
杜蒂耶尔虽然地位卑微,自尊心却很强。
突然,他计上心来,离开座位,钻进副主任办公室的隔墙中间。
不过,他钻进去时十分小心,只有脑袋从墙的那边露出来。
副主任突然听到办公室里有人咳嗽,抬头一看,吓得他魂都掉了,只见杜蒂耶尔的脑袋悬在墙上,一双眼睛透过镜片正对他怒目而视。
这还不算,这个脑袋竟开口说话了:“先生,你这流氓,混蛋,无赖!”副主任吓得魂不附体了。
家里人就叫来一辆救护车,把他送进疗养院。
杜蒂耶尔可算摆脱了专横的副主任了,然而,他还觉得意犹未足,又有一种新的无法克制的欲望在他身上作祟。
杜蒂耶尔首次作案,是盗窃塞纳河右岸的一家大信贷银行。
他穿过十二三道墙壁,钻进各式各样的保险柜里,兜里塞满了钞票,临走还用红粉笔留下他的化名:嘎鲁—嘎鲁。
第二天,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他的签名。
一周之后,嘎鲁—嘎鲁名声大振。
他连续作案,盗走布迪卡拉名钻石,席卷市银行,使群情振奋到了极点。
内政部长被迫辞职,登记局长也跟着下了台。
同事们一上班,就在局里评论他夜间所作的奇案,他在一旁听着十分开心。
有一天,这种众望所归的气氛,消除了他的一切顾虑,他觉得再也不能隐瞒下去了。
他的同事正围着一份报纸,争看报道法兰西银行盗窃案的经过,他显得有点羞怯,打量一下同事们,接着语气谦虚地宣布:“要知道,嘎鲁—嘎鲁,就是我呀。
文学类文本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余华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
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
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
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
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
我兴致勃勃地地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抽烟。
”这时他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
我赶紧给他点火。
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
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
”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气得无话可说,他却慢悠悠地打开车门钻了进去,然后发动机响了起来。
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
于是我跑到另一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里大打一场。
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
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
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
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
可是这汽车抛锚了。
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
”他漫不经心地说。
我仍在汽车里坐着,不知该怎么办。
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
司机这时下车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
我在里面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
我在想着旅店。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
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
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他们谁也没理我,继续倒苹果。
文学类文本张洪贵《月清风正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月清风正高张洪贵父子俩在留山顶上放羊。
正值初秋,万物萧条。
儿子十三四岁的样子,蔫巴巴地抱着鞭子跟在羊群后面,突然眼前一亮:在一块岩石后面发现了一个洞口,洞口四周的泥土光溜溜的。
儿子喊来父亲,说:“不会是狼窝吧?”父亲趴在洞口闻了闻,说:“是獾。
是一头老獾,它白天肯定在洞里,这下子咱爷俩走运了。
你知道吗,獾全身都是宝,獾油是一味名贵的药,可治烧伤、烫伤。
”儿子兴奋极了,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父亲吩咐他,你赶紧回家带上镐和锨,再把网和笼子拿来。
儿子像阵风一样跑下山去。
回到家,门上还挂着那把大铁锁。
他有些失望,沮丧地一腚蹲在了门口的碌碡上,他想:娘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娘是父亲花钱从外地买回来的媳妇。
他七岁那年,娘在一个冬日,给他爷俩蒸下了一锅馒头,突然就走了,带走了父亲所有的积蓄。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然后从脖子上拎出钥匙,抓过铁锁,插进锁孔,“吧嗒”一声,锁开了。
然后快速地找齐了工具,又一溜小跑地回到了山上。
父亲把手电绑在头上,父子俩沿着洞穴匍匐掘进。
洞一会儿宽,一会儿窄;一会儿直行,一会儿弯曲。
有些地方扁平了身子也无法进入,这就需把洞四周凿宽。
而且不时岔出另一处洞穴。
父亲知道,这是狡猾的獾为了迷惑敌人,故意挖出的假洞。
但你不敢确保哪是真洞穴,所以两条都要挖。
这样就费了不少力气,挖着挖着,往往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眼看大半天的工夫过去,洞外堆起像小山一样高的鲜土。
儿子说:“爹,咱歇会吧,我实在累得爬不动了。
”父亲说:“应该离獾的窝不会太远了。
我这会儿闻着气味越来越浓了,再加把劲。
”儿子擦把汗,仿佛看到一只又老又大的獾趴在眼前,立马又来了力气。
眼看日落西山,羊群吃饱了趴在不远处“咩咩”叫着要归圈。
儿子爬进洞里说:“天要黑了,算了吧,回家吧。
”父亲想想说:“也好,但我有办法让獾逃不出去,你把带来的笼子堵在洞口,用网盖严了,然后压上大石头,保准它跑不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阅读含答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阅读含
答案[第1段]阅读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
我的短发乱了。
没关系。
我终于挤进去了。
在一排排五颜六色的书中,我的眼睛渴望找到,但我找不到那本书。
重新开始。
啊!就在这里。
它不是昨天所在的地方。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昨天读过的那本书。
3、文中的破折
数字的功能是解释。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我”比作饿狼,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高兴也很害怕——偷书的味道!”读书时,我能感受到书本带给我的智慧和快乐,但我总是害怕被店员或老板训斥和哄骗。
书中世界的这种吸引力。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 4单元)课内阅读及答案(精品)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1—4单元)一、阅读《窃读记》选段,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儿女。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起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括号内,并说说你的理解。
走踮跑钻挤跨跃绕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书店人头攒动的情境,又表现出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适宜)充分(充足)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答: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作者非常渴望读书,但是又无钱购买,只好“窃读”,快乐的是能感受书带来的知识,惧怕的是被老板发现赶出门外。
4、文段中说“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请发挥想象,说说如果这时“我”真的被书店老板发现,该怎么办?(2分)。
二、《走遍天下书为侣》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文学类文本海明威《老人与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他们航行得很顺利,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
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
老人不时地看看那条鱼,以确信这是真的。
一个小时后,第一条鲨鱼发动了袭击。
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
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
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
它随即又落入海水,捕捉到血腥味。
然后就顺着小船和鱼的踪迹一路追踪而来。
鲨鱼有时候嗅不到这股气味,但它总能再次找到,也许只是一丝痕迹,它就会游得飞快,紧追上去。
那是一条很大的灰鮪■鲨,生就的游泳高手,能和海里速度最快的鱼游得一样快,除了嘴以外,它的一切都显得无比美丽。
背部和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鱼皮光滑漂亮。
它的外形和剑鱼十分相像,除了那张大嘴。
眼下它正紧闭着大嘴,在水面之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背鳍像刀子一般划破水面,没有丝毫摇摆。
在它那紧紧闭合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这和大多数鲨鱼的牙齿不同,不是那种常见的金字塔形,而是像爪子一样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
那些牙齿几乎和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侧都有刀片一样锋利的切口。
这种鱼天生就把海里所有的鱼作为捕食对象, 它们游得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式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
此时,它闻到了靳鲜的血腥味,于是加快速度,蓝色的背鳍破水前进。
老人一看见它游过来,就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肆意妄为的鲨鱼。
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渔叉,系紧绳子。
绳子短了点儿,因为他割下了一段用来绑鱼。
老人此时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
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
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
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的'“钻进去'”与“跳出来”(上)
___我这样教《荷塘月色》
一般人读文章,以消遣为主,读一读就算了。
可是高中考生在二十余分钟内既要读完文章又要回答问题,难煞他们,苦煞他们!他们常常辛辛苦苦写出的答案得分极低,那低分且是靠字数和文风赚来的。
因此,文学类文章的高效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太重要了。
而这种高效阅读训练应从高一做起,科学的阅读套路指导,就该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
根据这类文章的高考试卷设问的题型,我从两个层面指导学生阅读,那就是先“钻进去”,后“跳出来”。
“钻进去”的任务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进入作者创造的文学世界中、情景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文中人物的遭遇、命运,把握文章的主旨、意图。
“跳出来”的任务,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一来分析文章的篇章布局,即题目与开头、与中间各段、与结尾之间的联系,揣摩每一部分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和意义;二来分析文章从整体到局部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手法是怎样为文章主旨服务的,领会其表达效果。
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文章的写法。
在教《荷塘月色》时,我先这样指导学生“钻进去”:
课文题目为“荷塘月色”,下面,我们随着朱自清的脚步走近那美丽的荷塘,欣赏那动人的月色。
首先请问同学们,当时朱自清因什么原因而要出去走走的?同学们说“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那么,…颇不宁静‟就该出去走走吗?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学生们说“出去散散心,欣赏欣赏荷塘月色,烦恼就没有了”哦!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把自己当作朱自清先生,出去走走吧。
不过,我朱自清从哪里出发呢?什么时候动身?
同学们说,肯定从家里出发。
这天是七月十五,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圆圆的月亮早升起来了,我在外面乘凉,淡淡的月光带来了凉风习习,墙外马路上传来了孩子们的阵阵嬉笑声。
月亮渐渐升高,马路上渐渐安静下来,我提着椅子进屋,妻在床边拍着润儿,迷迷糊糊的哼着眠歌,我不敢惊动他们,悄悄的披了大衫,轻轻地带上门,踏上了小煤屑路......
这条路正在荷塘边岸,曲曲折折,路边栽了不少树,小路幽深,宁静无人,好在今晚月光不错,不觉得怕人。
这天、这地、这月光、这荷塘、这身边的一切都属于我,属于我朱自清一个人的!
平时忙,没有闲心,没注意这弯弯曲曲的池塘已然铺满了荷叶,遮住了池水,绿色满眼。
那叶子圆圆的、高高的,很美,很有韵味。
怎么形容呢?真像那亭亭的舞女的裙!
那密密层层的叶子中间怎么还有零零星星,白色点点?那是荷花!真是太美了: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那么鲜嫩!我想打个比方:像一颗颗明珠吗?不够姿态;像碧天里的星星吗?又不够润泽;像刚出浴的美人?嗯,这还差不多!
微风吹来,送来缕缕荷香,清新宜人。
最美在那清香时有时无,这感觉就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与此同时,那叶子与花微微翻动,随风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这边来了,形成一道凝碧的波痕。
......
我领着学生扮着朱自清先生,尽情欣赏那月下的荷塘和那荷塘上的月色,变着法子描述着眼前的美景,不知不觉,我的烦恼全消,忧愁顿无。
看着那荷花,想到那要结的莲子,江南采莲的情景不觉闪现于我的眼前。
梁元帝的《采莲赋》将我带进一个热闹而风流的季节里:“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
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我不禁微微开心起来。
《西洲曲》所描述的又是另一番情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里的“水”,眼前的荷塘里却看不到,不像我们江南......唉!我这样叹息着,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这样“钻进去”阅读后,学生就可以从容应对有关文章的主旨、大意、情感等方面的提问,因为“我”就是作者,作者所想的,“我”当然知道了!比如:“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他去了荷塘,心…宁静‟了吗?何以见得?”
学生答曰:宁静了。
证据有三:一是作者细致传神的描述了荷塘月色,说明他沉醉于美景,烦恼已消;二是他竟然想起了《采莲赋》,进入到欢乐开心的场景里,那种“不宁静”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淡淡的喜悦;三是“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说明他今晚达到忘我的境界了,到家了都茫然无觉。
这样“钻进去”阅读后,学生就会感受到作家的心跳,体会到作家情感的起伏,惊异于文学语言传情达意的魔力,从而喜欢欣赏这类文学作品了,从而找到了深层次欣赏文学作品的路径了,从而走进博大而优雅的语文,自觉地领受文学的沐浴或熏陶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