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ty]2ppt

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ty]2ppt
K2Cr2O7 + C2H5OH +H2SO4 ━ (橙红色) Cr2(SO4)3 +CH3COOH +K2SO4+H2O (绿色)
交警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方法
K2Cr2O7 (橙红色)
Cr2(SO4)3 (绿色)
乙醇
乙醇脱氢酶
微 粒
乙醛 CH3CHO
体 乙
乙醛脱氢酶

(ALDH)

乙酸



CO2+H2O
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灼 烧,慢慢移向内焰,上 下几次。观察铜丝的变 化。
铜丝 外焰 变黑内焰 变红
实验:把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观察铜丝颜 色变化,并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铜丝 Δ
变黑
插入乙醇 溶液中
又变红 有刺激性气味
➢乙醇的催化氧化

2Cu + O2
2CuO
C2H5OH+CuO Δ CH3CHO+H2O+Cu 乙醛
(1)若氧氢键断裂,n(C2H5OH):n(H2)= 2:1
(2)若碳氢键断裂, n(C2H5OH):n(H2)= 1:2.5
(3)若氧氢键、碳氢键全断裂, n(C2H5OH):n(H2)= 1:3
一定量的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测出氢气 的体积,从而求出乙醇与氢气的物质的量 比。
现提供以下仪器,请你选择仪器组装 钠与乙醇反应装置和量取氢气装置。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乙醇汽油由90% 的普通汽油与 10%的燃料乙醇 调和而成。
节省石油资源 乙醇掺入汽油能让燃料变“绿” 消耗陈化粮,促进我国的粮食转化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 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 驾驶有关。

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含糖类丰富的各种农产品经发酵, 分馏可得到95%的乙醇。
C6H12O6
酒曲酶

2C2H5OH+2CO2 ↑
2. 乙烯水化法:
CH2=CH2+ H-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3CH2OH
五、乙醇的用途
❖用作燃料,如酒精灯等
❖制造饮料和香精外,食品加工业
❖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如制造乙酸、 乙醚等。 ❖乙醇又是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树脂, 制造涂料。
它原子或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官能团名称和符号为:
物 质
卤代烃
卤素 官 原子 能 团 -X
醇 羟基 -OH
硝基 化合物
硝基
醛 醛基
-CHO 或
-NO2 O
-C-H
羧酸
羧基 -COOH或

-C-OH
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响
无水乙醇+钠
收集气体,检验 气体的纯度。
[演示实验]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观察钠与 乙醇反响的现象,与钠与水反响的现象有何异、同? 哪一个更剧烈?填写下表:
仲醇(连接-OH的碳上有1个H),去氢氧化为酮
R1
(3). R2 C OH,
R3
叔醇(连接-OH的碳上没有H)不能去氢氧化.
连接-OH的碳原子化上必须有H, 才发生去氢 氧化(催化氧化)
思考:以下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响的是〔 C〕
③、可直接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 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酒后驾车)
❖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酒精 作消毒剂。
练习题
1:乙醇与钠反响时在何处断键H。 H
√A: ①
C: ③
B: ② H D: ④ 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乙醇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及教材办理《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一般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用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构成、构造、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内容分 2 课时,第 1 课时介绍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乙醇。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构成和构造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习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所以,乙醇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节的要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成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构成)构造→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此后学习其余的烃的衍生物打下优异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许多,经过实验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剖析能力等。

为了使教课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处理以下:先联系生活及展现酒精灯,小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依据乙醇的分子式猜想乙醇的构造,并经过实验考证乙醇的构造,构造决定性质,再学习乙醇的性质,并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性质的学习。

第 2 课时介绍乙酸,包括乙酸的分子构造特色、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酸的用途等,乙酸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课要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色是要点难点。

经过联系生活引出乙酸,学习乙酸的构造,再学习其性质,要点剖析酯化反响。

●教课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构造变化,重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脑筋中逐渐成立烃基与官能团地点关系等立体构造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舞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说常有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我设计的教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下:1、实验法: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过设计问题,实验研究,展现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疑问→实验→思虑→指引→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课,从而调换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去研究知识; 2、情形激学法:创建问题的境界(酒精汽油的推行、饮酒脸红、酒后驾驶的查验等),激发学习兴趣,调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境界中主动研究科学的奇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PPT课件

= =
O
CH3
C OH + H
18O
C H 浓H2SO4
25
O
酯化反应实质: CH3 C 18O C2H5 + H2O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
也属于取代反应
有机羧酸和无机含氧酸 (如 H2SO4、HNO3等)
[交流与思考]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 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这是为 什么呢?
•为什么说酒是陈的香? ☆那是因为有酯生成的缘故
小结:
O CH3—C—O—H
表现酸性 酯化反应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
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C)D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2.酯化反应属于( D).
A.中和反应 B.不可逆反应
C.离子反应 D.取代反应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共33张PPT)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做鱼时放些酒和 醋,鱼就能去除腥味, 香味四溢,那是为什 么呢?
CH3—C—OH 醋 O
C2H5—OH 酒
2、酯化反应:
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O
O
浓H2SO4
CH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H+H—O—C2H5
CH3—C—O—C2H5 + H2O
乙酸乙酯 油状物,有香味
注意: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不料,二旬后黄昏时,他经过此缸时,忽然闻到一 股香甘酸醇的特殊气味扑鼻而来。他好奇地走进小缸, 伸手指沾指一尝,虽然不是一般的酒味,但给人另外一 种鲜美爽口的特殊感觉。心想,这东西喝是不成的,但 用来拌菜和煮汤如何,很值得一试。于是就唤来徒儿们 ,用它干拌了一盆黄瓜又煮了一盆鲫鱼汤来试试。弄好 后大家一尝,无不拍手,齐声叫好。
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NaOH反应,又能与NaHCO3 反应的是( B )
A. —OH
B. CH3COOH
C.CH3CHO
D.CH3CH2OH
讨论:喝醋能解酒吗?
有人说:人是物理和化学反应的总和.其实,人是一个整体.他的整个生理过 程是不能简单的用化学和物理来衡量.同样,对于醋能否解酒,也是不能单 纯的用乙酸和乙醇的化学反应来解释.毕竟,它也是人的一种生理过程.
药品:镁粉、NaOH溶液、CuSO4溶液、Na2CO3粉末、
Na2S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讨论:
1、乙酸具有酸的哪些通性?(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2、乙酸的酸性与碳酸和亚硫酸比较, 酸性谁强谁弱? 酸性:H2SO3 >CH3COOH>H2CO3
这能行 吗?
● 2CH3COOH + CaCO3=(CH3COO)2Ca + H2O + CO2↑

高一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ppt课件

高一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ppt课件
讨论:乙醇的用途
课堂小结
1.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 它们的主要用途。
2.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3.通过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结构角度初步 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的原理。
作业布置
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 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这是因为(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1) ( 2.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乙醇的工业制法。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 乙醇
活动一:
观察一瓶酒精,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无色
特殊香味 液体 比水小,20℃时,0.789g/cm3 78.5℃ —117.3℃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活动二:实验探究
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檫干 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针头的单孔塞, 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 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 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 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 的实验,完成下表。
比较水、乙醇与钠反应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水 “浮、熔、 游、响”
发出淡蓝 色火焰。
加酚酞后溶液变红, 说明有碱性物质 (NaOH)生成。
乙醇 “沉、不熔、 不响”
安静燃烧,发出 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水珠
加酚酞后溶液变红, 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 象,说明无CO2生成。
(3)可直接被氧化为乙酸
思考:根据对课本上有关官能团、衍生物的理解,请你说说官 能团与衍生物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知识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知识梳理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知识梳理一、官能团的概念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殊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2.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它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它比水轻,沸点为78.5 ℃,易挥发。

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物,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

3.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燃烧:C 2H 5OH+3O 2−−→−点燃2CO 2+3H 2O ②催化氧化:2CH 3CH 2OH+O 2CH 3CHO+2H 2O 三、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乙酸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是117.9 ℃,熔点是16.6 ℃。

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凝结成冰状晶体 ,又叫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等。

2.结构乙酸的分子式为C 2H 4O 2,结构简式为CH 3COOH ,官能团叫羧基。

是一个整体,具备酸的特有性质。

3.化学性质(1)弱酸性: CH 3COOHCH 3COO -+H +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可与活泼金属反应,如与Mg 的反应2CH 3COOH+Mg(CH 3COO)2Mg+H 2↑。

③可与CaCO 3反应:2CH 3COOH+CaCO 3(CH 3COO)2Ca+CO 2↑+H 2O ④可与Mg(OH)2反应:2CH 3COOH+Mg(OH)2(CH 3COO)2Mg+2H 2O ⑤可与Cu(OH)2反应:2CH 3COOH+Cu(OH)2(CH 3COO)2Cu+2H 2O(2)酯化反应: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酸(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学设计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1.教学模式设计
乙醇、乙酸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类公开或观摩课经常选用的内容,具有很丰富的素材来源可参考,在新课程中,乙醇、乙酸的教学模式也将是重点开发的领域。

【教学设计Ⅰ】
合作教学模式(乙酸为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注意组间的水平接近,组内水平有差异,使小组探究和讨论能顺利开展起来。

提出问题:怎么证明食醋中含有醋酸?→小组设计→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酸性实验→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位置→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

【教学设计Ⅱ】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实验现象→分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

【教学设计Ⅲ】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
提出假设①CH
3OCH
3
;假设②CH
3
CH
2
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
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
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虽然上述每种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

例如,【教学设计Ⅲ】是假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并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水平优势,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2.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可能用到的策略主要有:
(1)课时划分: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

(2)问题创设:生活图片或录像、实践活动:认识酒和醋;化学史:酒和醋的历史;小实验:食物发酵、自酿米酒;调查:参观啤酒厂。

(3)内容呈现:观察样本、探究实验、图表、图片、乙醇、乙酸结构模型或多媒体动画等。

(4)方法手段:讲授、学生制作与实验、小组合作、参观、调查、实验条件控制、类比、归纳、假说、模型、讨论、科学抽象等。

(5)评价反馈:纸笔测试、小论文、展板、班级手抄报、辩论赛、生活知识抢答赛等。

二、活动建议
【实验3-2】所取的金属钠颗粒要大些,实验前吸干钠表面的煤油;也可以在表面皿中进行反应,表面皿上盖一干燥的玻璃片,放在实物投影台上,以便于学生观察对比。

【实验3-4】可以将吸收装置改为导管连接干燥管,干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在饱和碳酸钠中加几滴酚酞,便于观察。

【科学探究】
(1)课题要求:设计实验,比较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2)具体设计: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碱面与醋酸反应。

(3)实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实验材料要易得,从气体的产生、固体的消失等实验现象收集信息,也可以做一个表格,比较碳酸和醋酸的性质,加深对弱酸的理解。

(4)其他建议:
① 根据学校的情况,可以补充乙酸酸性的其他实验。

如乙酸与金属、乙酸与金属氧化物、乙酸与碱的反应等。

② 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可作为课外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由学生选择完成。

三、问题交流
1.乙醇的氧化反应
从乙醇的结构分析C、H、O原子形成的C—H、C—O、O—H键的多种断裂组合,讨论乙醇可能的性质;这些内容可以指导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2.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醇与乙酸反应的断键方式,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注意从取代反应和188O同位素的示踪反应,说明酯化反应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