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

合集下载

2024年国开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2024年国开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二答案已标红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类型。

单选题(3分)A、福利型B、国家型C、传统型D、普惠型2、从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社会的社会学家是()。

单选题(3分)A、马克思·韦伯B、奥古斯特·孔德C、埃米尔·迪尔凯姆D、赫伯特·斯宾塞3、现代社会的理想分层结构应该是反应个人努力和社会贡献,并为人们的地位获得提供机会空间的,()结构。

单选题(3分)A、柱型B、金字塔型C、橄榄型D、倒金字塔型4、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的方式是个案调查。

()单选题(3分)A、正确B、错误5、认为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只是一个名称,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这是()的社会观。

单选题(3分)A、社会实在论B、实证社会主义C、分析社会主义D、社会唯名论6、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互动的因素?单选题(3分)A、身体语言B、人际吸引C、人际排斥D、空间距离7、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人类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①形而上学阶段②神学阶段③实证阶段或科学阶段单选题(3分)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①③②8、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相互分隔的现象,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单选题(3分)A、凯恩斯B、刘易斯C、约瑟夫·斯坦格利茨D、舒尔茨9、在相同或类似发展阶段和背景下,不同国家或社会会遇到类似的社会问题,这说明社会问题具有()性。

单选题(3分)A、破坏性B、普遍性C、复杂性D、时空特征10、迪尔凯姆认为,人们自杀等反常行为的出现,是缺乏有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造成的,这属于哪种类型的越轨行为解释?单选题(3分)A、社会失范理论B、手段——目标论C、亚文化群体论D、标签理论11、二元经济是国家经济不发达的表现。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简答题1.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根据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被接受的广泛程度,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类。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被人们普遍接受与人口,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化。

同一时代只存在一种主文化。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信仰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规范上与其他群体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区别,继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只为某些特定人群、群体接受的文化就是亚文化。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

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亚文化。

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

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一种,反文化是作为主文化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2.为什么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答: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二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城市化以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绝大多数居民都居住在农村社区中,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来居住,并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

因此,城市化不仅是人类在居住场所方面发生的一种变化,而且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活动的中心。

也是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丰富复杂、节奏快、交往处于事本主义、文化异质性强、个人自主性强。

因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

3.集合行为有哪些特点?答:社会学上的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与社会结构C. 自然现象D. 经济活动2. 社会化是指:A. 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B. 个体在社会中获得地位的过程C. 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D. 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结构的要素?A. 人口B. 文化C. 经济D. 个人情感4. 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什么?A. 个人能力B. 社会地位C. 财富和权力D. 教育水平5. 社会问题通常具有哪些特征?A. 普遍性B. 争议性C. 社会关注性D. 所有选项都是6. 社会资本是指:A. 社会中的物质财富B. 社会关系网络C. 社会成员的总和D. 社会制度的总和7.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A. 一个机械系统B. 一个有机系统C. 一个无序系统D. 一个随机系统8. 社会变迁的动因包括:A. 技术创新B. 人口增长C. 社会政策变动D. 所有选项都是9. 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不包括:A. 法律B. 道德C. 教育D. 个人偏好10. 以下哪项是社会学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 B2. A3. D4. C5. D6. B7. B8. D9. D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阐述社会问题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答案:1.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收集数据;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收集信息;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测试假设;文献研究法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社会或文化来寻找规律。

2.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那些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成员福祉的问题,如贫困、犯罪、歧视等。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问题可以是社会变迁的催化剂,推动社会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社会变迁也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成员共同面对和解决。

【2024版】《社会学概论》测试题及答案

【2024版】《社会学概论》测试题及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测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是( )A. 家庭B. 邻里C. 伙伴D. 同事【正确答案】 A第2题霍桑实验的进行产生了( )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组织行为理论D.权变理论【正确答案】 B第3题科层制属于典型的( )A. 魅力型统治形式B. 卡列斯玛型统治形式C. 传统型统治形式D. 法理型统治形式【正确答案】 D第4题“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A. 卢梭B. 亚当·斯密C. 马克思D. 赫勒【正确答案】 B第5题社会互动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A. 语言B. 面部表情C. 手势D. 图形或数字【正确答案】 A第6题下列关于我国家庭生命周期的新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A. 家庭空巢期开始凸现B. 家庭建立时间由晚变早C. 生育期由长变短D. 家庭的生命周期有延长趋势【正确答案】 B第7题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 )A. 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B. 社区人员流动范围C. 行政区划D. 其他【正确答案】 A第8题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A. 《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B. 《社区与社会》C. 《社区权力结构》D. 《中等市镇》【正确答案】 B第9题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是( )A. 文化传播B. 文化采借C. 文化濡化D. 文化交流【正确答案】 B第10题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A. 自发性合作B. 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 指导性合作D. 契约式合作【正确答案】 D第11题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互惠行为的是()A. 中国通过谈判加入WTOB. 商业活动中的买卖活动C. 夫妻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D. 大学生参加“科技支农”的志愿者活动【正确答案】 D第12题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属于( )A. 结构性流动B. 自由流动C. 垂直流动D. 水平流动【正确答案】 A第13题美国的斯莫尔1895年创办了( )A. 《美国社会学杂志》B. 《社会学年刊》C. 《社会学年鉴》D. 《社会学杂志》【正确答案】 A第14题一个不懂宴会礼仪的人参加宴会感到局促不安,不能顺利地交往,反映了文化的( )A. 物质要素B. 精神要素C. 语言符号D. 规范体系【正确答案】 D第15题依照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建立起来的利益群体是()A. 机构性利益群体B. 社团性利益群体C. 自组性利益群体D. 政治与社会权利利益群体【正确答案】 A第16题托夫勒的代表作是()A. 《第三次浪潮》B. 《大趋势》C. 《社会劳动分工论》D. 《变动中的政治格局》【正确答案】 A第17题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的社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及答案
形考1
题目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只要“不发达”国家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努力克服自己内部各种不利于现代化的因素,从各方面追赶发达国家,最终就会变成和现今的发达国家一样的现代化国家的论述是()。

A. 依附理论
B. 社会趋同论正确
C. 现代化理论
D. 世界体系理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是斯宾塞。

选择一项:

错正确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社区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规定的。

选择一项:
对正确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系统的社会资本概念及理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

选择一项:
对正确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首先提出初级群体这一概念的是()
A. 米德
B. 孔德
C. 韦伯
D. 库利正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血缘群体是最基本、最持久的群体形式。

社会学概论电大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电大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电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人行为B. 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C. 经济活动D. 政治活动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A. 社会B. 群体C. 个体D. 国家答案:D3. 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是?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所有以上答案:D4. 社会化过程是指?A. 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B. 个体在社会中成长的过程C. 社会对个体的塑造过程D. 所有以上答案:D5. 社会分层的依据是什么?A. 财富B. 权力C. 声望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结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要素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包括社会制度、组织、群体等。

社会结构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社会的功能和稳定性,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

7. 描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塑造个体的社会角色、促进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形成个体的社会身份等方面。

8. 解释社会问题的概念及其研究的意义。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成员福祉的问题,如贫困、犯罪、歧视等。

研究社会问题的意义在于找出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家庭结构经历了从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变。

这种变化影响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功能以及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例如,核心家庭的普及可能导致老年人孤独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弱化。

10. 分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包括经济、教育、种族和性别等方面。

社会不平等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加剧社会分层、影响社会稳定、限制个体的发展潜力等。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社会现象。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单项选择题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 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 关系资本B.社会资本C.经济资本D.人力资本5.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

A.社会结构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D.因果关系6.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 )的“二元经济”理论。

A.刘易斯B.科瑟C.图灵D.诺斯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

这种变动称为( )。

A.开放性社会结构B.结构性流动C.非结构性流动D.社会变迁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

这种理论是( )。

A.拟剧论B.标签理论C.文化传递理论D.冲突理论9.非典初期,某些地方政府对病情未予公开,使人们对非典的传言更信以为真。

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 )。

A.结构性助长B.结构性紧张C.诱发因素D.社会控制机制10.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

A.现代化B.狭义全球化C.开放型社会D.广义全球化11.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 )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总分:100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2分)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C、物质贫困D、精神贫困参考答案:A2.(2分)农业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主要是()A、依赖关系B、顺应关系C、掠夺关系D、和谐关系参考答案:B3.(2分)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厄尔尼诺现象B、沙尘暴问题C、自然环境问题D、生态环境问题参考答案:D4.(2分)按照社会学的解释,以下哪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A、矿难问题B、经济问题C、失业问题D、人口问题参考答案:D5.(2分)人口问题主要是指人口在()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A、人口结构B、人口平均寿命C、数量或质量D、人口素质参考答案:C6.(2分)社会学家()把社会文化体系分成“感知的”和“想象的”两个极端的文化。

A、维科B、汤恩比C、施本伯勒D、索罗金参考答案:D7.(2分)德国学者()出版《西方的没落》一书,提出了文化的“生物有机体说”。

A、维科B、汤恩比C、施本伯勒D、索罗金参考答案:C8.(2分)()认为,社会的变迁是对社会体系的一种调整,这种调整缓慢而有秩序,最终是为了社会体系的整合和均衡。

A、社会冲突论B、社会交换论C、社会进化论D、结构功能学派答案;E、参考答案:D9.(2分)提出“物质文化先变,非物质文化后变”的是社会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
1.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她翻
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肄言》。

2.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她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
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3. 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家庭四种形式。

4. 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

5. 依据社会控制力量的直接来源,能够把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6. 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主义。

7. 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沉重打
击了神创论和目的论。

8解放后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城市发展不平衡。

9. 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她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
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10.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
下,经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
1. 社会交往:指人们需要是人们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务产生的匮乏感
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 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3.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的规范体系。

4. 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
程的概念。

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

对自己所处和面正确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

5. 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它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的地域界限,进
行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区域文化,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
认同感。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
1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1、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2、态度的类似性
3、双方距离的远近
4、交往频率
2.社会现代化有哪些内容?
第一,经济现代化。

它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 没有经济现代化, 其它现代化就难以实现。

经济现代化不但表现为增长, 还表现为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消
费现代化。

第二,政治现代化。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应, 没的政治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就很难推进的持久, 它包括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社会生产法制化、军队现
代化等。

第三,文化、科学现代化。

科学技术不但是生产力, 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 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道路。

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

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 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现代化等等。

人的现代化。

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 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

3.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原因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 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

二是次生环境问题, 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 另外, 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 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

第二个原因是社会关系的冲突。

主要表现为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 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 社会结构的失调, 社会解组等。

4.社会群体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2、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 表现了全部人格。

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4、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人际关系亲密。

5、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防在首位。

6、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5.社会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有特定的目的
第二,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
第三,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十分密切
第四,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有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第五, 社会组织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四、论述题( 每题14 分, 共28)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答: ( 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 探讨调动人的
积极性的理论。

1943年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到1954 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进一步阐述, 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 2) 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 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 3) 她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 A 、生理需要。

如对食品、衣服、居住、喝水、性的需要等。

B、安全需要。

包括防备生理损伤、疾病、经济上的灾难和意外事情
的发生, 以及工作安定, 有保障等。

C、归属与爱的需要。

希望在团体中得到别人的爱, 并给予别人爱。

D、自尊的需要。

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她人的尊重。

E、自我实现的需要。

希望充分发挥潜能, 做最适宜的工作。

( 4) 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 A、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B、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

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D、能够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 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E、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 有时能够颠倒或超越。

( 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

在微观分析上, 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2.试述引起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 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

可是, 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

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 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

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 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

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 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

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原因中, 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生产方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物质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也发生变化。

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 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