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黄疸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3例

总有效率达 8 . %。 37 2 两组相 比差异显著( <O 5, P .) 0 显效率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0 1。1例急性乙肝 患者 , .) 0
其余均 获效 , 3 讨 论
急性黄疸型肝多以实证为主 , 医家认 为其多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
d i 1 . 6 /i n1 7 —7 9 0 0I .3 o: 03 9 . s . 2 2 7 . 1 .8 9 9 js 6 2 0 文章编 号: 17 ,7 9 ( 0 0 1—0 80 6 22 7 2 1 ). 80 4 . 1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 根据急 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 急性 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为临床 常 见病 ,多发病率,且起病急促,临床症状多为食欲减退, 厌油 ,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恶心, 呕吐, 部分病人畏寒发热 , 继而尿色加深, 巩膜、 皮肤等 。 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导致肝硬化、 肝腹水等恶性病。临床 尚 无特效药物 ,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症,取 得较 为显著之疗效 ,特报告如下,以求交流。 1 资料与方法
【 1 】中华 医学会传 染病 寄生 虫病学会 . 毒性肝 炎防 治方案( 病 试行) 】 【. J 中华传
染病 杂 志, 9 ,34: 1 4 . 1 51() 4 . 7 9 2 2
各4 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 处理无显著差异 ,具可比性 。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甘利欣 10 g . 2 5 ,茵栀黄注 m 射液 3 l 0 m ,分别加入 5 葡萄糖液 2 0m 静脉滴注,1 % 5 l
或饮酒过度 ,七情 内伤而致 中焦蕴积,侵犯脾 胃,熏蒸
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42例效果观察

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42例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黄疸肝炎患者行中药退黄汤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4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给予中药退黄汤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患者治疗前后的ALP、GGT、AST、ALT、DBil以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患者,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重度黄疸肝炎;金虎退黄汤;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资料证实[1],重度黄疸肝炎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存在明显偏高的情况,退黄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
为了对重症黄疸肝炎患者行退黄汤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4年11月以来收治的4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给予了退黄汤药物治疗方案,现将具体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4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重度黄疸肝炎的诊断标准[2],且经CT 或B超检查排除患者存在肝外梗阻性黄疸。
组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9~63岁,平均年龄(41.2±2.4)岁,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黄、厌油、纳差、肝区不适或疼痛、皮肤瘙痒以及乏力等症状。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中药金虎退黄汤治疗,方剂构成:葛根30g,郁金30g,白茅根60g,大黄10g,赤芍60g,虎杖30g,金钱草60g;如患者病情较重,可适当增加大黄、赤芍、虎杖以及金钱草用量,但需注意大黄用量不宜超过30g,赤芍用量不宜超过120g,虎杖用量不宜超过60g,金钱草用量不宜超过90g。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显好转 ,肝回缩 ,T I、A T均下降 5 %以上。 BL L 0 无效 :症状无改善 ,T I、A T无好转或升高。 BL L
2 结果 .
2 1 两组疗 效 比较 .
见表 1 。
24 )岁 ,病程 6d~ 0年;血清病毒学 检测: .6 1 甲型肝炎 3 0例 ,乙型 肝炎 2 0例 ( 括 急性 、慢 包
作者简介 :都传林 (99一 ,男 ,贵州独 山县人 ,主 治 医师,主要从事 中医内科诊 治工作。 16 )
・11 ・Biblioteka 2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1年 0 6月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报
V0 4 No 2 L2 .
Ju do in a dcl ol ef ai a t s o m ̄ f a n nMeia C l g rN t nli Q e o o ie
性 急性 发 作 ) 。对 照 组 5 0例 ,男 3 1例 ,女 l 9 例 ;年龄 1. 6 0 5— 6岁 ,平 均 (55± .7 岁 , 2 . 24 ) 病程 7 d一95年 ;血 清 病 毒 学 检 测 :甲 型 肝 炎 . 2 9例 ,乙型肝炎 2 例 ( 括 急性 、慢 性 急性 发 1 包
例 ,女 2 0例 ;年 龄 l 1~6 5岁 ,平 均 (4 5± 2.
g ,赤芍 1 3 ,金钱草 1 — 0g O~ 0g 5 3 ,虎杖 1 , 5g
五 味子 1 ,郁 金 l , 白术 l ,甘 草 6g 2g 2g 0g , 湿重 者加 茯苓 、泽 泻 各 1 ;热 重 者 加 黄芩 l 5g 0 g ;腹 胀加枳 实 、厚 朴 、 陈皮 各 l ;恶 心 、纳 Og 差加 山 楂 l 、鸡 内金 1 ;肝 区疼 痛 加 柴 胡 5g Og
柴胡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42例体会

柴胡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42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柴胡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病疗效。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黄疸”和“胁痛”“积聚”等范畴。
故清热解毒,利湿,疏肝健脾,泻下,为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主要有小柴胡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小陷胸汤,平胃散,六一散等六方组成。
治疗黄疸型肝炎42例,结果治愈率96.15%,总有效率100%。
【关键词】黄疸型肝炎柴胡茵陈蒿汤加减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经口传染,少数通过污染的注射器械或输有带病毒的血液制品而传染。
一般是散发,也可以造成流行。
临床上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两种,属于祖国医学“黄疸”,“协痛”和“积聚”等范畴。
中医认为主要是感受温热毒邪,结于肝胆,蕴于血分,致温热毒瘀交阴而发。
本方从温,热,毒虎,瘀,虚五个方面治疗,以宣化畅中,清利湿热,分消上下,疏通少阳之法,使肝疏郁解,胆汁通畅,诸证消退。
且针对疫毒之所,施以解毒之法,加清热燥湿解毒或凉血解毒之品。
恰当掌握好,治疗时机和方法,辩证论治。
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标准》辩证论治,黄疸开型肝病阳黄临床治疗4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10岁—15岁3例,16—25岁5例,26—40岁11例,41—45岁13例,46—53岁10例。
平均年龄为35.4岁。
急性期26例甲型肝炎,慢性期14例乙型肝炎,其中2例丙型肝炎。
2 治疗方法诊断标准、生化检查报告单,肝功GPT和甲,乙,丙全像检查。
B超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及结合临床症状确诊。
采用柴胡茵陈蒿汤加减主要用小柴胡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小陷胸汤,平胃散,六一散,等六方组成。
用法:上药加水1000ml水煎。
取法300ml,每日一付,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在服药期间忌辛辣,酒制食品。
精养避劳。
疗效标准及结果疗效标准:符合以下三项之一者为治愈。
①皮肤巩膜发黄消退,临床体证消失。
②各项化验指标正常。
③B超检查正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0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2. 6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善,甲型肝 炎近年明显减少,由于大量饮酒、大量服药而使乙型
肝炎急性发作的病人增多,我们从 2006 年至 2009 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 炎 40 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对比疗效。现将结 果报告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40 例分析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中医院( 811600) 王春安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 例急性黄疸型病 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 为 治 疗 组 40 例,对 照 组 40 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另加 服中药三仁汤。结果: 经治 4 周后,治疗组显效 33 例,有效 7 例,全部有效; 对照组显效 31 例,有效 6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0. 0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 法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收到了良好的近期 及远期疗效。
两组治疗前后的某些指标变化比较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的某些指标变化( n,-x ± s)
讨论
急性黄 疸 型 肝 炎 多 属 于 中 医 学 之“黄 疸 - 阳 黄”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邪毒,或素有 伏热,湿热 蕴 结,交 争 于 肝 胆,使 肝 失 疏 泄,胆 汁 外 溢,浸泽于肌肤,下注膀胱,使面目、小便俱黄。《金 匮要略·黄疸病》曰: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将“湿” 与“黄 疸 ”明 确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治 宜 清 热 利 湿。 临 床上我们发现清热利湿通畅气机治疗效佳,故选用 三仁汤加减治疗。方中杏仁苦辛,宣通上焦肺气,盖 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 白蔻仁芳香畅中,化 湿醒脾; 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佐以法半夏、厚朴行 气消满,除湿消痞; 滑石、通草清热利尿; 茵陈清利湿 热、消除黄疸增清热除湿之功; 藿香助白蔻仁化湿; 山楂健脾; 赤芍清热活血通络。全方共奏宣上、畅 中、渗下、健 脾 除 湿 通 络 之 功,使 湿 利 热 清,黄 疸 消 退,诸症自解。说明了诸药合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 总胆红素,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 复。
中药治疗黄疸型甲肝96例疗效观察

按: 病窦综 合 征属 中 医 “ 痹 ” “ 悸” 畴 , 心 胸 、心 范 以 率 缓慢 为突 出表 现 , 由心 气 亏 虚 , 阳 不振 , 动无 多 心 鼓 力 , 流滞缓 所 致 , 必及 肾而见 心 肾阳虚之 证 。故 用 血 久 红参 、 黄芪 、 附子 、 姜 、 羊 藿 等温 阳益 气之 品; 桂 干 淫 用 枝麻 黄各半 汤 意在取 风药 辛温之 性 , 能畅达 阳气 , 奋 振 人体 气化 功能 , 使气 血 运 行 , 脉 通畅 , 阴霾得 以消 血 则 散 。现代 药理研 究 也表 明 , 黄有 温和 、 麻 缓慢 而持久 的 兴 奋心脏 的作 用 , 心 收 缩 力 增强 , 使 心率 加 快 , 心输 出 量增 加 ; 桂枝 能明 显增 加冠脉 流量 , 改善冠 脉循 环 。这 些 为本 方治疗 病 窦综合 征提 供 了一 定依据 。
固难愈 。此时虽 以祛 风为 法 , 又非一 般疏风 药荆 、 防之
而 获佳效 。
5 病 态 窦 房 结 综 合 征
辈所能奏 效 。故 用桂 枝 麻 黄 各 半 汤 为 主 , 桂 枝 汤 调 取 和营卫 , 疏通 血脉 ; 麻黄 汤发散 风寒 , 达经 络 , 同祛 通 共 除稽 留之风 邪 ; 用桃 红 四物汤养 血活 血 , 周身 气血 合 使 畅通 , 血 行风 自灭 ” 则“ 。
痛 , 敢再用 而求 治 于 中 医 。见 前额 及两 颊 部 泛发 片 不
状红斑 , 有抓 痕 , 上 眼 睑 已呈 苔 藓 样 变 。心烦 寐 差 , 两
舌 尖红 , 薄黄 , 弦数 。证 属情 志 内伤 , 苔 脉 心肝火 旺 , 外
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复方益肝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为主方并辩证加减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5%。
经过统计学计算可得p=0.0443,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可以明显提高有效率,效果显著。
建议茵陈蒿汤为主方的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方法在临床上能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黄疸是以巩膜、皮肤、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对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溺黄赤,安卧者,黄瘅”、“目黄者,曰黄瘅”。
《金匮要略》根据病因及症状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黑疸、女劳疸四种类型。
病因不外时邪疫毒,熏蒸肝胆;酒食伤脾,化生湿热;积聚内阻,胆汁失泄;华源不充,血不荣色。
元代医家据此将黄疸分为阳黄、阴黄[1],黄疸黄疸病机为感受湿热邪毒后,脾胃功能失调,肝胆气机受阻,导致肝失疏泄,湿热因此不得泄越,逼迫胆汁外泄,泛溢肌表。
临床上将急性黄疸型肝炎列于黄疸中阳黄的范畴,阳黄的治疗原则不外乎清热、利湿以及退黄,历代医家均以茵陈蒿汤为主方并随兼次症加减治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10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3.25±12.54)岁;最短病程2个月,最长病程20年,平均病程(8.73±3.25)年;胸胁疼痛明显者77例,出现恶心纳呆者58例,出现腹水者2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40~99 u/l 者28例,100~199 u/l者36例,200~299u/l13例,>300u/l 27例;总胆红素(stb):34.2~171μmol/l者77例,171~342μmol/l 者22例,>324μmol/l者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苏 正大 天 晴 药 业 股 份有 限公 司 生 产 )、门冬 氨 酸钾 镁 、能 量 合 剂 、Vt 族 ,静 脉滴 注 ( 体 含量 为 :5 iB 具 %糖 水 30ml 甘利 欣 0 加
10mg 0 0 、1%糖 水2 0ml 肌 苷0 、Vt . g iK 、门冬 5 力 Ⅱ . g iC25 、Vt 4
降 ,同时注 意观 察在 血压 下 降时 肾功 能 的变化 。
近年 来 ,随着 对原 发性 高 血压 临床 研究 的深 入发 展 ,发 现心
[] 竞顺 , 克 , 华, . 普利 和 阿罗地 平联 用治疗 原 发性 4袁 袁 简丽 等 贝那 高 血压 并蛋 白尿 的 临床观 察 [ . 医师杂 志,06 () 6 . J 中国 ] 2 0, 6: 5 4 5 [ 朱 明芳 . 普 利治 疗原 发性 高血 压并 蛋 白尿疗 效分 析 [ . 5 5 ] 贝那 J 山西 ]
社。 0: 5 2 73 . 0 4
【】张新 军 , 宁, 锦 晖 . 管 紧 张素 受 体 拮抗 剂 联 合 血 管 紧张 3 葛 吴 血
素转 换 酶抑 制 对 老 年高 血 压病 患 者 尿蛋 白的 影 响 [ . 西 医学 杂 J华 ]
志, 0 , 1 ) . 2 8 (2 : 0 s 11 1
吉林 医学 2 1年8 第 3 ̄ 0 月 1 2
2 期 4
5 45 0
肥 厚 并可 闻及第 四心 音 。高 血压 病初 期 只是 在精 神 紧张 、情 绪波 动 后 血压 暂 时升 高 ,随后 可恢 复 正常 ,以后 血压 升高 逐 渐趋 于 明 显 而 持久 ,但 一 天之 内白昼 与夜 间血 压 仍有 明显 的差 异 。高 血压
1 、茵 陈 6 、茯 苓 1 、金 钱 草 3 等配 剂 ,具 体 治 疗 为 2g 0g 2g 0g 1 d 0 ,专人 武火 煎煮 约3 n 剂/共4 0ml 0 mi,每天早 、晚餐前 各服 一 次, (8 1 ±2) 为 1 d 个疗 程 。具 体 服药 时 可 根据 患者 的病症 程 度 与体 重状 况对各 项药 量酌 予增 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黄疸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治疗黄疸性肝炎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6例黄疸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中医药治疗的为观察组,使用西医药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黄疸性肝炎中运用中医药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hepatitis.Methods 86 cases of jaundice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43 cases,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饮食要清淡,同时给予中医药治疗,主方为茵陈篙汤,方剂:茵陈蒿、山栀子、柴胡、黄芩、大黄各25 g,牡丹皮15 g,炒桔梗12 g,贝母、荆芥穗各10 g。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酌情增加,黄疸较严重者将茵陈蒿加至50 g;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可增加竹茹、半夏止呕;患者出现便血、肌肤有瘀斑,则适当添加柏叶炭、地榆炭以凉血止血;患者病情恶化及出现腹水,应适当添加木通、白压根、车前草等以清热利尿。
煎服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7 d为1个疗程,共持续3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复方益肝灵片,4片/次,3次/d,饭后服用。
7 d为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在3个疗程结束后对临床症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PCR-HBV-DNA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随访6个月判断疗效。
1.4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患者黄疸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出现明显好转,肝脾有明显回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回复正常,AST、TBIL接近正常即视为显效;患者黄疸基本消失,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好转,肝脾有所回缩即视为有效;患者黄疸、肝功能、自觉症状等都没有出现明显改善迹象或者病情恶化即视为无效。
总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和分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上述汇总数据,计数资料使用率(%)来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以P<0.05视为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西医药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黄疸性肝炎主要由肝炎病毒破坏肝细胞、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后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较正常水平增高,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出现发黄症状,其突出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堵胀满闷、大便较稀或便秘等。
黄疸性肝炎主要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损害患者肝脏,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且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对肝组织正常状态和结构造成严重影响,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受到严重损害;②容易引起各类并发症,黄疸性肝炎的转归与黄疸性质、患者体质和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密切联系,阳黄、阴黄、急黄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互相转换;③会危及生命,产生黄疸的物质是胆红素,胆红素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形式,脂溶性胆红素可附着到脑神经核上,积累过多会对神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核黄疸,严重者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据临床研究表明,茵陈蒿汤能加快黄疸消退,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在治疗中运用茵陈蒿汤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在降低患者胆红素浓度的同时起到保护肝功能、抗击肝损伤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黄疸性肝炎中应用中医药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与崔宇、苏和平[3]研究结果相同。
据李冬黎[4]研究表明,茵陈性苦平微寒,具有清热燥湿之效,对治疗黄疸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茵陈蒿汤中的主药应当是茵陈,同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胁痛、呕吐等改善药方。
综上所述,在治疗黄疸型肝炎中应用茵陈蒿汤能清利湿热、通泄瘀热,减轻肝损伤,使受损肝细胞得到修复,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彭祖春.中医药治疗黄疸性肝炎48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6).
[2]孙国东.中医药治疗黄疸性肝炎48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9).
[3]周怀兵,胡咏梅.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5).
[4]李慧,袁玲.中药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重症肝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光明中医,201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