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引文

人类的旅游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到了近代,旅游才真正地成为一个产业,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则出现得更晚。它是人们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人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尽管生态旅游的影响日益扩大,但给生态旅游下一个定义并非易事。自从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各自研究领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卢云亭和王建军曾列举了73条中外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可见生态旅游作为新兴学科的定义之多。[3]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体现出来。对生态旅游的多种定义也可看出研究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通过多本相关书籍的阅读和纵观各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提出背景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我个人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至少应体现下面几方面:

(一)原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这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4]。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如广阔的草原、神奇的冰川、寂静的山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等,它们对游人有着无穷的魅力,毫无疑问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但对人文旅游资源是否是生态旅游的游览对象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我个人认为,原生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应包含在生态旅游的范畴之内,比如,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发掘遗址,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和民间节庆等都应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其原因有二:(1)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都是今天的

人类共同拥有的遗产,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的生态环境,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可谓是缺一不可;(2)多数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都交融在一起,难以区分,也没必要区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生态旅游的对象应是“原生态”旅游资源,而不是经过人为干涉的、扭曲的旅游资源。比如,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民俗是原生态旅游资源,但是,如果这种节日民俗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或是迎合某种商业目的而创造出来的,即使经过精心排演,质量非常高,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需求它也不能被视做原生态旅游资源,列入研究范围。由此可见“原生态”是我们界定研究对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二)生态旅游能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旅游是一种寻找美、感受美的活动,在旅游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是每一位游客的追求。生态旅游资源一般都富有强烈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真实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巍峨的群山、烂漫的山花、奔驰的骏马、壮丽的宫殿、纯朴的民风、多彩的服饰,无不给人美的感受。生态旅游还包含了大量地质、地貌、水体、动物、植物、气象、历史、建筑、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游客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修养身心,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可以说,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持久动力。缺少这种体验,生态旅游将难以为继。这也提示我们这些未来的旅游规划开发工作者必须把游客体验摆在重要位置加以重视,创造多种条件让游客获得完美的旅游体验!

(三)生态旅游强调对旅游对象的保护。这是生态旅游与过去传统旅游形式的主要区别之一。生态保护是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生态旅游不仅强调旅游对象的“原生态”,更强调不破坏这一“原生态”,甚至更希望这一“原生态”能够长久持续下去,而传统旅游形式看重的是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例如,鉴于野生动物对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早期的旅游开发者可能开发的是狩猎旅游产品,游客带着猎枪进入森林,他们看到了、接触到了“原生态”动物,但这不是生态旅游。现代社会对带着猎枪的游客也越来越持排斥态度。现在,旅游开发者开辟了野生动物园,游客可乘坐特定的观光车欣赏处于原生态状态的各种动物,这就是符合保护性原则的生态旅游。但是,如果野生动物园参观者人满为患,破

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这也不是生态旅游。对旅游对象的保护,其普遍动力来源于人们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因此,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之一是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证旅游收入中一部分回流到资源保护活动中,实现可持续性的永续开发利用状态,这也是公平性原则的要求。

(四)生态旅游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国际生态旅游学会认为,生态旅游负有环境保育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双重使命[5],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充满生态保护责任感的旅游,但这不是生态旅游的全部。生态旅游既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排斥经济效益。一定的收入既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来源,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可使当地居民受益,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一定的经济收入也可提高当地居民维护“原生态”旅游环境的热情,成为开发生态旅游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只有将社区居民融入到开发中,共建共享,才能实现社区与景区的双赢局面。社区居民参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景区社会层面的生态稳定和健康!

三、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

要深入了解生态旅游,除了要知道生态旅游的内涵外,还应了解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很大程度上受生态旅游本身内涵的影响,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和原生性。一方面,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性。它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包括人文旅游资源。而且,每一类具体的生态旅游资源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多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另一方面,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原生性。生态旅游中,无论自然的还是人文的旅游资源,都保留着原生态特征。它们是真实的,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开展生态旅游的地方,可以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海岛,也可以是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地方。相应地,生态旅游区内的旅游设施,在造型、体量、色彩、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必须与生态旅游形象相协调。在旅游方式上,要求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生态化,如吃绿色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