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土壤常见污染物类型及防治-dj

常见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大易降解的有机物(包括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可用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指标来评价;另一类为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微量有机污染物)。
环境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直链脂肪烃、多环芳烃(PAH)、多氯联苯(PCB)、有机农药(主要为硝基芳烃化合物、有机磷、有机氯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其中烃类污染物为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主要包括直链脂肪烃、环烷烃、多环芳烃(PAHs)等。
(一)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1.正构烷烃石油及其衍生物中分布有大量的nC1~nC40甚至更高碳数的正构烷烃,通常占原油的15~20%以上。
因此,受石油及其副产品污染的土壤中,一般含有浓度相对较高的正构烷烃。
环境中正构烷烃有天然和人为来源,前者来自微生物对生物物质的降解,后者多与石油及其衍生物有关。
不同来源的正构烷烃化学组成有明显差别,来自高等植物的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特别是nC27、nC29、nC31),中等分子量的奇碳正构烷烃则主要来自于细菌和藻类。
因此,未被矿物油污染的环境样品中正构烷烃具有生物成因组成特征,来自于原油的正构烷烃的奇碳优势不明显甚至完全消失。
2.无环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环境样品中检出的类异戊间二烯烷烃主要有2,6,10-三甲基十三烷(IP16)、2,6,10-三甲基十五烷(IP18)、姥鲛烷(pr)、植烷(ph)和2,6,10,14-四甲基十七烷(IP21)等,其中姥鲛烷和植烷的含量相对较高。
原油和煤焦油中C9~C25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含量可达1%,其中姥鲛烷和植烷可占原油中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的50%以上。
因此,被石油及其衍生物污染的样品中分布最广的也是植烷和姥鲛烷。
3.单甲基取代支链(异构和环异构)烷烃单甲基取代支链烷烃包括异构(2-甲基)和反异构(3-甲基)烷烃,推测它们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蜡和细菌蜡,在C21~C31范围内也具有奇碳优势。
土壤环境污染

如一个700兆瓦的热电站
1 土壤的汞来源: 每天可排放汞2.5千克。
主要来自于污染灌溉、燃煤、汞冶炼厂和汞制剂厂(仪 表、电气、氯碱工业)的排放。含汞颜料的应用、用汞做 原料的工厂、含汞农药的施用等也是重要的汞污染源。
2 汞在环境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
⑴汞在土壤环境中的形态 土壤中的汞
金属汞 无机结合态汞 有机结合态汞
• 专性吸附:重金属离子可被水合氧化物表面牢
固地吸附。因为这些离子能进入氧化物的金属原 子的配位壳中,与-OH配位基重新配位,并通过 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在固体表面,这种结合称为 专性吸附(亦称选择吸附)
➢影响专性吸附的因素有:
• 土壤的pH:在土壤通常的pH值范围内,一 般随pH的值的上升而增加。
(2)迁移转化 A 土壤中汞的氧化还原
土壤中的汞以三种价态存在:0,+1,+2价。
汞的重要特点:在正常的土壤Eh和pH范围内,汞能以零价(单质 汞)存在于土壤中。金属汞以及汞蒸汽在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Hg 2+在含有H2S的还原性条件下,将生成极难溶的硫化汞,因此, 汞主要以HgS的状态残留于土壤中。
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或配离子可以随着水迁 移至地面水或地下水层,
被吸附于矿物颗粒内或被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 上的重金属,随土壤中水分的流动而被机械搬迁,
2 化学迁移 (1)土壤胶体的吸附影响。 非专性吸附:非专性吸附又称极性吸附
土壤环境中的粘土矿物胶体带有净负电荷,对金属阳离子 的吸附顺序一般是:
二、土壤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主要分为两大类: 1.人为污染源: ⑴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及污水灌溉等。
⑵城市固体废弃物,阴沟污泥、工矿业废渣等任意 堆积、排放。
⑶大气、水体中的污染物迁移入土壤。 2.自然污染源: 在某些矿床或元素和化合物的富集中心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概述

-
1
全球合成化学品产量逐年上涨(其中每年合成的近百万新化合物有70%左右为有机化合物)
-
2
类别 苯系物 多环芳烃 卤代脂肪烃 卤代芳烃 多氯联苯 卤代醚
醚类
-
化合物数 3 16 26 7 8 7 11
类别 农药(有机)
邻苯二甲酯 硝基苯类 苯胺类 亚硝胺类
有机物杂类 重金属/无机物杂类
危害:雌性化、 致癌性、 自闭症
目前已知有机化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
-
11
染料类
来源:工业废水排放、污灌、污泥和堆肥 eg:苊、苯胺
危害:是农药、重金属的污染范围扩大
表面活性剂类
来源:污灌、污泥 成分:烷基苯磺酸盐 危害:较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导致土壤黏粒稳定性增强,加重水土流失
-
12
增塑剂
1 多氯联苯(PCBs)(半衰期为2-6年) 不同含氯量的同系物的混合物,209个同类物 来源:颗粒沉降、肥料、农药 应用:工业和商业,变压器和电容器的耐腐蚀的涂料;农药、 油漆、粘胶剂中的添加剂;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 危害:米糠油事件
US EPA(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优控物质
化合物数 18 6 3 3 3 3 13/2
3
有机农药
石
油
塑料制品
土壤中7大类 有机污染物
染
表面活性剂
增塑剂
阻燃
料
剂
-
4
农
药
农药是各种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 除草剂和植物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制剂的总称。
按来源分类; 农药的分类方式
按化合物类型分类;
按主要防治对象分类;
-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1.有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微生物等。
(2)主要特点:具有蓄积性、收放性、半挥发性等特点。
(3)主要原因:主因是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弃物的残留、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堆放等。
工业发达城市,人为燃料燃烧是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逐渐扩散到农业土壤中;重化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煤炭、石油生产也使得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继续增加。
农药的残留及分解产物,苯氧基链烷酸酯、多环芳烃、二噁英、四氯邻甲苯胺、乙撑硫脲等,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生物富集作用,严重的污染了土壤,破坏了农作物的质量,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
(4)目前现状:据统计,我国约有1300万~1600万亩的农田土壤受到农药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2.无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硒、氟等物质。
(2)主要特点:与有机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
而无机污染物具有富集性强、滞留时间长、降解难、移动性差等特点。
(3)主要原因:造成无机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的使用、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等。
(4)目前现状: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3.放射性元素污染(1)主要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2)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受污染的沉降物,以及各种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气、废水、废渣。
随着雨水的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地表径流污染至土壤。
土壤一旦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很难自行消除,只有等到自然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
(3)目前现状:土壤受到放射性元素污染后会进入到食物链,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氡子体的辐射会诱发肺癌,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的约有5万例,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土地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土壤污染一般是由空气和水污染转化产生的。
它们可以在多个区域发挥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交叉,属于点污染的范畴。
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化肥、农药散落在环境中,土壤受到面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在水土流失和风蚀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
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
(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许多植物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因此,合理利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具有增产的作用。
然而,污水中也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酚类、氰化物等。
如果污水不经必要处理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带到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冶炼、电镀、燃料和汞化合物产生的工业废水会造成镉、汞、铬和铜等重金属污染。
石化、化肥、农药等工业废水会造成苯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三)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土壤常见污染物类型及防治-dj

常见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大易降解的有机物(包括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可用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指标来评价;另一类为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微量有机污染物)。
环境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直链脂肪烃、多环芳烃(PAH)、多氯联苯(PCB)、有机农药(主要为硝基芳烃化合物、有机磷、有机氯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其中烃类污染物为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主要包括直链脂肪烃、环烷烃、多环芳烃(PAHs)等。
(一)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1.正构烷烃石油及其衍生物中分布有大量的nC1~nC40甚至更高碳数的正构烷烃,通常占原油的15~20%以上。
因此,受石油及其副产品污染的土壤中,一般含有浓度相对较高的正构烷烃。
环境中正构烷烃有天然和人为来源,前者来自微生物对生物物质的降解,后者多与石油及其衍生物有关。
不同来源的正构烷烃化学组成有明显差别,来自高等植物的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特别是nC27、nC29、nC31),中等分子量的奇碳正构烷烃则主要来自于细菌和藻类。
因此,未被矿物油污染的环境样品中正构烷烃具有生物成因组成特征,来自于原油的正构烷烃的奇碳优势不明显甚至完全消失。
2.无环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环境样品中检出的类异戊间二烯烷烃主要有2,6,10-三甲基十三烷(IP16)、2,6,10-三甲基十五烷(IP18)、姥鲛烷(pr)、植烷(ph)和2,6,10,14-四甲基十七烷(IP21)等,其中姥鲛烷和植烷的含量相对较高。
原油和煤焦油中C9~C25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含量可达1%,其中姥鲛烷和植烷可占原油中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的50%以上。
因此,被石油及其衍生物污染的样品中分布最广的也是植烷和姥鲛烷。
3.单甲基取代支链(异构和环异构)烷烃单甲基取代支链烷烃包括异构(2-甲基)和反异构(3-甲基)烷烃,推测它们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蜡和细菌蜡,在C21~C31范围内也具有奇碳优势。
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物领域,开始认识到生物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粮食安全。
人类的长寿与环境的质量极为密切,无疑,为农业增产而使用肥料、农药和除草剂等化学品会大大增长,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毒污染物不断扩散。
因此给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众所周知,土壤失人类生活和生存的重要资源,又是不可取代的环境。
因此,保护土壤和环境,充分发挥对人类的有利影响,已成为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首要任务。
然而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有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⑴有机物及农药:通常造成土壤污染的有机物主要是酚、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芘等。
农药主要是有机氯类(六六六、DDT、艾氏剂、狄氏剂等);有机磷类(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除草剂);苯氧羧酸类(2,4-D、2,4,5-T等除草剂)。
⑵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铬、铜、锌、镍、砷等。
污染途径主要有污水灌溉、污泥肥料、废渣堆放、大气降尘等。
⑶放射性物质:核爆炸降落物、核电站废弃物,通过降雨淋滤进入土壤。
⑷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含氮和含磷的化学肥料,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严重者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农业产品退化。
⑸致病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的粪便及用语灌溉的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医院污水)。
⑹建筑废弃物和农业垃圾:石灰、水泥、涂料和油漆,塑料、砖、石料等。
作为填土或堆放进入农田污染土壤。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1、大气沉降地球大气环境随着地球的演化而变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
大气中的微量成分在整个地球环境中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循环,其中包括S、N以及某些重金属的循环。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酸性气体和微量金属破坏了大气系统微量物质的平衡。
土壤污染最严重的主要分两大块,其一是有机物污染,污染物

土壤污染最严重的主要分两大块,其一是有机物污染,污染物类型包括石油类、多环芳烃、农药、有机氯等,其二是重金属污染,主要包含铜、铅、铬等致癌重金属超标污染。
乳酸乙酯应用在土壤污染处理上主要是与其他有机物复配形成一个污染修复体系,目前已知的应用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植物油与乳酸乙酯复配形成一个体系,主要处理土壤污染中的含氯有机物以及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
二是乳酸乙酯与有机螯合剂形成复合体系,主要采用原地淋洗方式处理多环芳烃以及重金属污染。
1. 乳酸乙酯与植物油,乳化剂等一些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淋洗液处理土壤污染。
主要是植物油作为厌氧还原剂或辅助药剂修复有机物(如含氯有机溶剂和多环芳烃等)污染土壤。
植物油修复含氯有机物污染土壤作用机制:在实际应用中,植物油发酵产生氢分子(H2)和小分子脂肪酸,如醋酸、乳酸、丙酸脂等。
其中产生的氢可取代有机物中的氯,起还原脱氯作用。
另外,产生的短链小分子脂肪酸可向微生物提供碳和能量,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也加速了还原脱氯过程。
在使用植物油还原氯代烯烃过程中,比如全氯乙烯(PCE),氯原子被氢原子代替而逐步还原成三氯乙烯(TCE),顺式-1,2-二氯乙烯(cDCE),和氯乙烯(VC),最终被还原成无毒的乙烯(图1)。
图1:全氯乙烯的还原脱氯过程在脱氯过程中,植物油发酵产生的氢作为电子供体,含氯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发生如下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氯原子数越多,它的氧化还原电位越高。
对于高氧化还原电位的含氯有机物,比如六氯苯,在厌氧情况下植物油不能使其直接脱氯,需要注入或借助土著微生物,使含氯有机物成为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的最终电子受体,从而脱氯。
植物油在此过程中提供碳和能量,并保持厌氧条件。
一些研究总结脱氯的可能途径有厌氧氧化脱氯、发酵、还原脱氯、参与新陈代谢、脱卤呼吸作用和有氧脱氯等。
因此,植物油可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修复。
为了使这个脱氯反应持续下去,必须产生足够的氢来满足电子受体(PCE,TCE等)的需求,太多的非目标物质电子受体会消耗氢而使污染物的降解率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小编希望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和工业“三废”,那么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土壤有机污染是由有机物引起的土壤污染。
土壤中主要有机污染物有农药、三氯乙醛、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石油、甲烷等,其中农药是最主要的有机污染物。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按降解性难易可以分成易分解和难分解两类:易分解类包括2,4-D、有机磷农药、酚、氰、三氯乙醛;难分解类包括2,4,5-T、有机氯等。
按照土壤有机污染物类型可以分为阳离子型有机物;基性有机物;酸性有机物;非离子化有机物;螯合型有机物。
土壤中的有机物在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下,可转化和降解成不同稳定性的产物,或最终成为无机物,特别是土壤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有机污染可造成作物减产,如用含三氯乙醛废酸制成的过磷酸钙肥料可造成小麦、水稻大面积减产,可引起污染物在植物中残留,如DDT可转化成DDD、DDE成为植物残毒。
土壤中的有机物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体生化和生理反应,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发育和生殖功能,还可能影响人的智力发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