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及得高分妙招指导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写作指导中考语文作文是考生最为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也是考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思维深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机会。
本文将为中考考生提供一些作文写作指导,帮助考生在作文这个环节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一、认真审题,明确立意在作文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并明确立意。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的题目涉及多个方面,考生需要明确自己所要写的主题,确定角度和立意。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它们来理解题目的意思。
同时,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思考写作的话题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二、合理组织结构,层次清晰在作文的组织结构上,要注意层次的清晰和逻辑的严密。
可以通过分段来划分不同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在每个段落中,可以运用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手法,使论点更加有说服力。
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整篇文章有一个连贯的逻辑关系。
三、语言地道,表达准确中考作文要求语言地道,表达准确,要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要注意使用准确的词汇和短语,避免重复和罗嗦,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四、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采中考作文中,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比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
运用排比、对偶等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分追求修辞,以至于影响文章的内容和逻辑。
五、写作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中考作文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观点。
在写作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表达个人独立的见解。
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学习的知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观察等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深度。
六、注意书写规范,避免错误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规范,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可以通过反复修改、检查自己的作文,确保语句通顺、错误较少。
同时,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流畅。
2024中考命题作文高分写作技巧

2024中考命题作文高分写作技巧2024中考命题作文高分写作技巧作文是中考中的重点科目之一,具有较高的占比分值,因此写好作文是获得高分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2024中考命题作文中获取高分的写作技巧。
一、审题准确,确保完全理解题意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写作之前要认真阅读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题意。
这样可以避免写偏题或者写对了题但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写作的题材、角度、要点等。
二、合理安排结构,确保逻辑清晰作文的结构是评分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合理安排好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即开头段引入主题,中间段展开论述,结尾段总结观点。
另外,要注意每一段之间的过渡,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三、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增强文章表达力一个高分作文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运用,这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多样化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合理运用各种句型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例如,可以运用排比、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丰富句子结构。
四、准确运用句子成分和语法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准确运用句子成分和语法结构,这可以保证句子的语法正确性,使文章更加规范、得分更高。
要特别注意主谓一致、时态一致、代词的准确运用等,避免出现句子不通顺、语病多的情况。
五、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形象感一个高分作文需要具备良好的修辞和描写能力,使文章更加有感染力和形象感。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
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的描写方法来展示事物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
六、适当运用段落分隔和标点符号,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段落分隔和标点符号,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读者更容易理解。
可以通过分段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段落之间的联系,通过标点符号来进行适当的停顿和强调。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一、前言中考作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基础和关键。
正确的审题立意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洞察题意,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理解作文题目关键词作文题目通常由一些关键词组成,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是正确审题的基础。
在审题时,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关键词的作用和要求。
1.主题词:主题词是作文的核心,反映作文要讨论的具体内容。
学生应该确定主题词,并明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从而展开具体的写作。
2.限定词:限定词用来界定主题的具体范围或时间限制。
学生要根据限定词的要求,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遵循题目的要求进行创作。
3.要求、方式词:要求和方式词指示了学生在写作时应该遵循的规则或方式。
学生应该准确理解并遵守这些要求,确保作文在满足主题要求的前提下,也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
三、解读作文题目背景作文题目往往会给出一个特定的背景信息,学生要善于抓住背景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切入点和立意。
1.背景信息理解:学生需要全面地了解题目提供的背景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情节等。
通过对背景信息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确定文章的内容和方向。
2.背景信息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背景信息进行拓展。
拓展背景信息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提高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3.背景信息嵌入:学生在写作时应当巧妙地将背景信息嵌入作文中,使其与文章紧密结合,增强作文的逼真感和可读性。
四、确定立意角度和思路审题立意的关键是确定写作的角度和思路,正确地确定立意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具有独特性和个性。
1.角度确定:学生在立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正反面观点、利弊分析、比较对比等。
选择合适的角度可以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展现自己的独特思考。
2.思路展开:在确定了立意角度后,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展开文章内容。
学生可以运用举例、解释、分析等写作手法,合理组织文章段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中考作文满分应试技巧:命题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应试技巧:命题作文
一、认真审题
1、弄清楚命题要求,确定文章类型,把握文体特点。
2、弄清楚命题词语的意思,确定文章的重点。
3、弄清楚命题中的细节,确定文章的结构。
二、确定主题
1、从命题词语中抽取关键词,确定文章的主题。
2、根据文章类型,确定文章的主题。
3、根据文章的重点,确定文章的主题。
三、构思策略
1、结合命题要求,把握文章的结构。
2、结合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结构。
3、结合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
四、组织表达
1、根据文章结构,组织文章的表达。
2、根据文章的主题,组织文章的表达。
3、根据文章的重点,组织文章的表达。
五、审题细节
1、根据文章的结构,检查文章的细节。
2、根据文章的主题,检查文章的细节。
3、根据文章的重点,检查文章的细节。
六、精雕细琢
1、根据文章的结构,完善文章的表达。
2、根据文章的主题,完善文章的表达。
3、根据文章的重点,完善文章的表达。
以上就是高中考作文满分应试技巧:命题作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5大“审题”诀窍

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5大“审题”诀窍审题是中考作文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决定了我们后面要写的内容和观点。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应该全面理解题目要求,准确定位主题,明确写作要求,合理分析判断。
下面是五个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审题”诀窍:一、仔细阅读题目和命题要求我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和命题要求,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应根据语境进行推敲和思考,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指示词。
如果题目要求就某个现象或问题发表观点,我们要明确现象或问题的具体涵义,明确我们需要对它发表什么样的观点。
二、理顺题目的逻辑关系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理顺题目的逻辑关系。
如果题目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或观察对某个现象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事实或数据来支撑我们的观点,而不能停留在表面描述上。
三、确定写作的立意和观点在明确题目基本要求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确定写作的立意和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例如:“为什么这个问题/现象值得关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现象?”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我们的立意和观点,确保我们的文章紧扣题目主题。
四、合理分析题目要求在审题过程中,我们还要合理分析题目要求。
有时候一个题目会涉及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我们需要全面分析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展开自己的观点。
我们还要考虑题目要求中的限制条件,例如字数限制、要求使用某些词汇或表达方法等,确保我们的文章在满足题目要求的同时不偏离主题。
五、确定文体和语言表达方法我们要确定写作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方法。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题目的命题要求、关键词语和语气来推断题目所属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方法,例如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使用较为客观或较为主观的语气等。
确定了文体和语言表达方法后,就能更好地展开我们的写作。
审题是中考作文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和明确写作主题,我们才能够展开合理、有力的写作。
我们要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和命题要求、理顺逻辑关系、确定立意和观点、合理分析题目要求以及确定文体和语言表达方法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审题,确保我们的作文紧扣中考作文的主题。
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5大“审题”诀窍

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5大“审题”诀窍
审题在中考作文中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写作方向和内容。
下面是五个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审题诀窍。
一、仔细分析题目关键词
在审题时,我们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如果题目中出现了“挑战”、“困难”等关键词,那么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如何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文章。
二、明确写作要求和形式
中考作文题目有时会有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形式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要确保清楚地理解这些要求。
有的题目要求写“记叙文”,有的题目要求写“议论文”,我们要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
三、发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有些题目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发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如果题目是“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们可以发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即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
四、联系写作话题和自己的经验
审题时,我们要将写作话题和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和写作内容。
如果题目是“我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对某个职业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这些经验来进行写作。
五、确认写作范围和重点
审题时,我们要确认写作范围和重点。
写作范围是指我们写作时应该涵盖的内容,写作重点是指我们写作时应该着重强调的部分。
如果题目是“我的暑假生活”,我们可以确定写作范围是暑假期间我们的生活经历,写作重点可以是我们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和收获了什么。
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三法
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三法
面对中考的作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有不知如何下笔或手足无措的感觉,其实仔细审题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写作的创意性,下面介绍一下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三法,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审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要准确把握题中涵盖的内容,确定写作表达的主题,因此,在审题上要抓住要点,放过零碎,把握住要义。
一般而言,审题要做到要点要鲜清,中心要清晰,核心要准确,常见的题材有“好的习惯”、“友谊的价值”、“健康”、“时间的宝贵性”、“勤奋”、“失败”、“理想”等等,考生要把握到作文的中心思想,把要点突出,才能演绎得出中心思想。
其次,审题要扩大思路,运用抽象联想、相关联想、具体联想等方法,把一个话题从宽泛的角度进行审题,从宏观上把握写作的思路,把作文中的内容拓展开来,从而决定作文的框架。
再者,审题要摆正态度,正确的态度有利于正确的审题,需要考虑作文主旨、重点、语言、体裁等,同时培养理解能力,视野要宽广,心态要开阔,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观点,而是要把知识各方面作到一体,扩大视野,全面地审题。
最后,审题要综合使用,考生要把这三个审题方法合理结合起来,灵活组合,综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文章。
综上,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三法是:第一,正确理解题意,准确把握内容,明确主题;第二,扩大思路,运用抽象联想,把握文章的
思路;第三,摆正态度,培养理解能力,拓展视野;第四,综合使用,合理结合,灵活组合。
掌握审题的技巧是考生写好中考作文的基础,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审题的技巧,在考试中仔细认真地审题,根据不同的题目,依据题意展开思路,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
初中丨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初中丨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关键性的一步。
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必须在审题上苦下功夫。
同学们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读透吃透文题呢?下面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抓“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如:《偶然的发现》《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友情提醒:在不同的短语中,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如中考作文题《那个温暖的表情》中“温暖”就是题眼,它要求本文在叙写“表情”这一主要内容时必须突出其充满阳光、充满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感受。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
如《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
看虚词在命题作文题目中,我们千万别忽视“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它们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一个。
《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想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这些虚词往往在题目中很不起眼,同学们也就容易掉以轻心,甚至视而不见,导致成为难以改正的错误,这是格外令人惋惜的事情。
找隐义有些题目除了本义外,可能还有比喻义和引申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细细品味来挖掘题目背后的更深含义。
中考审题立意的五种方法
中考审题立意的五种方法
中考审题立意的五种方法如下:
1.关键词理解法:仔细阅读题目,圈出或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它们的含义和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向。
2.分析题干结构法:将题目拆解成各个部分,分析题目结构和逻辑关系,找出问题的焦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3.理解问题背景法:通过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语境和相关知识,推断问题的意图和要求,从而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类比转化法:将题目中的问题与类似的问题进行对比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规律,借鉴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答该题。
5.反向思维法:对于一些隐含或拐弯抹角的问题,可以尝试用反向思维来解题,即从相反的角度或逆向的思路出发,寻找破题的契机。
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5大“审题”诀窍
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5大“审题”诀窍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写出符合要
求的作文。
以下是五个紧扣中考作文主题的审题诀窍:
1. 仔细阅读题目:看清命题。
要仔细读题,了解命题者对这个话题的要求和期待,
包括要求的文体、题目中关键词等。
如果题目要求以“我的假期”为话题,那么你就应该
重点写自己的假期经历、感受和收获。
2. 识别关键词:抓住重点。
每个作文题目都有一个或多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
决定了文章的主题和方向。
如果题目中有“环保”、“保护地球”等词,那么你可以写有
关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内容。
3. 确定文体:分清文体。
中考作文的文体通常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自己要写的文体,然后采用相应的写作方法和结构。
4. 思考立意:明确观点。
审题后,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和观点。
思考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自己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5. 推敲写作内容:规划文章。
在明确主题和观点后,要仔细思考和规划文章的内容。
可以列出要点和分点,帮助自己展开思路和引导写作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与考试方法也是中考作文试题长期延用的题型。
在话题作文热极一时之后纵观近两年我省及全国多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又有升温趋势。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中考命题作文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独题式”。
即只给出题目及要求简洁明了。
如中考作文题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提示式”。
即除了题目和要求外还有提示语或引语。
如中考作文试题: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飘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幢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
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立意方向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做全面审视。
审清题意是写好考场命题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审题呢?一般来说我们在审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通读全题首先记准题目内容以免在写作时添字、丢字、改字甚至另起题目。
接着要分析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的意义和作用还要把握它们相互间的联系。
对有提示语的还要字斟句酌地研究提示语用心领悟。
最后还要看清写作要求共有几点分别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限制。
这样才能为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奠定基础。
如:中考作文《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这一命题题目较长审题时须对题中各部分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
“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素材即应当写与“我”成长有关的内容“他她”限定了写作的中心人物从“牵着我的手”又可以看出“他她”应当是“我”成长的领路人是一直关心呵护“我”并不断指导激励“我”成长的长辈或老师。
具体来说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题眼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
找到了题眼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
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心声》、《惜》。
词组型的题目一般来说起修饰作用的词或动词常是题眼,如《充满活力的岁月》一题中题眼是“充满活力”;《这件事我做对了》一题中“做对”是题眼。
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抓住题眼来做文章,如围绕“心声”可以写“是谁的心声、是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等。
(二)注意限制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从不同方面对写作进行了限制。
如《记住这一天》中“这一天”限制了时间我们可以写“这一天”从清晨到日暮的活动,也可以写“这一天”的某个时刻如果所写内容超出“这一天”就不切题了。
还有的题目限制了人称如《下雨天真好》中的“下雨天”限制了环境,《大自然,我们的朋友》中“大自然”限制了朋友的范围等等。
另外写作要求中对文章的字数、体裁、表达方式、文章内容、书写等方面也有规定限制应当看清记牢在写作时注意遵循。
(三)重视提示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引语或提示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仔细推敲充分利用。
如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
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命题作文中的提示循循善诱既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又启示写作者如何把“责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应当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可以选取哪方面的材料等。
因此你可以叙述自己在面对“国家遇到困难、学校出现问题、家庭发生矛盾、同学违反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时是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体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一中心。
你也可以议论说理用事实或道理来论证“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等论点。
(四)领会深意有些命题题目带有比喻或象征意味我们要注意分析既要研究文题字面的具体意义又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如《带着微笑出发》这一命题中微笑不仅指外在的一种面部表情更是指内在的一种心态、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品性因此在写作时就应由内见外由表及里把其中蕴含的诸如乐观、信念、友善、从容等精神特质表现出来。
总之对于这类题目抓住象征义、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写出的文章也更有深度。
三、中考作文中审题常出现的三种问题中考作文要获得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审题,考生只有在极短的时间内思考和分析作文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文题的要求、主题、选材范围、体裁及人称等,才能稳妥地越过"偏题""跑题"的雷区。
扣题写作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阅卷者评分的第一标准和第一印象。
在中考作文中,因为偏离题旨而失分的情况屡屡发生。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1、整体偏离。
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比如,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全文大谈诚实,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
2、部分脱轨。
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离心段,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
比如《我关注"神舟"六号飞船升空》一文,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
文中插入"影响学习"一段就偏离了题旨。
3、表达失当。
有些题目对写作内容或文章体裁有限制,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题目是"小议骨气",文章如果成段成篇地描写,就不符合该题目要求写议论文的暗示。
还有的小作文要求进行场景描写,你如果大段描写人物言行就不妥当。
造成偏离题旨的原因,主要是写作时审题不准,错误地理解了题意。
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你若将它等同于"任务",就会写别人"指定"你担任的工作,而不是写自己"应尽"的职责。
曲解题意,写作就极容易离题。
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写作时随意性大。
特别是话题作文,不要以为只要把写作内容锁定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万事大吉了。
殊不知,符合话题理所应当,扣住你自己拟定的文题写作也很重要。
三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
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开头点题而忽视结尾扣题,结果在中间部分跑了题。
四、走好审题第一步中考考生中存在着“欲速不达,失分可惜”等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1、因误解而离题。
如“激情在心中点燃”,把“点燃”写成了“燃烧”。
2、因忽视而偏向。
“温暖的时刻”“美丽的瞬间”把重点写成了“温暖”、“美丽”。
3、因随意而脱轨。
“最好的朋友”应该写一个而写成三个。
“成长的烦脑”只写“烦脑”忘记了“成长”。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对策:(一)咬文嚼字,拨正航向。
1、找准文眼,关键之处下功夫。
“这就是未来的我”中的“未来”,“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的“那”。
2、注意虚词,限制当中求精彩。
“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又”,既要写现在,又要回忆写以前,用对比手法写。
“也是爱”中的“也”,说明表面看来不是爱,但实际上是爱的才能用“也”。
如“唠叨、责备、批评、冷漠”,如果填“抱抱”这人本来就体现爱的词就不妥了。
3、留心比喻,喻体身上创新篇。
广东广州07年命题作文“心中有盏红绿灯”,天津07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08湖南长沙命题作文“心灵的地震”。
“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的“风景线”。
偏题有如下具体表现。
1、开头偏。
如《我沐浴在春风中》中开头,运用了排比句,表面看很优美,但丢掉了“沐浴”这个关键词。
写成了“亲情,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你的心;亲情,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你前进的道路;亲情,如同一泓清泉滋润着你成长;亲情,如同一阵春风轻轻抚摸你。
”1、中间偏。
如《道歉其实关不难》的中间所拟两个小标题写成“可以挽回朋友之间的友谊。
可以拉近与父母间的距离。
”整个内容写成了“道歉”的意义和好处,并没有写出如何沐浴在友情中,如沐浴中亲情中。
再如《我沐浴在春风中》的三个小标题:“妈妈的爱如春风,老师的爱如春风,同学的爱如同春风。
”并没有突出“沐浴”二字。
应改成:“沐浴在母爱的春风中,沐浴在母爱的春风中,沐浴友爱的春风中”。
3、结尾偏。
如《呵护其实关不难》(注;扬州2009年中考作文题“呵护”)的结尾写成了“呵护,其实并不难发现,只要你善于发现就可以。
”不应该写成发现呵护,而应该写如何呵护。
相应的对策是想方设法,适时扣题。
具体说有如下三点对策。
1、首节末尾先点题,切忌凤头转大头。
一般在第一小的末尾要先点题,千万不要到三分之二处才写与题目有关的事。
2、文中选材暗切题,切忌脚踏风火轮。
文中的选材要符合题目要求,不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也有人说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不要像《合作学习给了我幸福》最后写成了旅游活动,丝毫不谈合作的事。
3、文末点睛回扣题,切忌豹尾成蛇尾。
文章结尾既要回扣题目,又要深化中心,决不能简单重复,不了了之。
以上只是给即将走上中考考场的初三学生提个醒,不要在考场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五、作文怎样出新意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作文如果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起来便得心应手,下笔成章;当自己的心灵受到某种感情的冲击时,便会产生通过文字倾泄心绪的写作冲动,这时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情不自禁的自觉发挥,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因此,我们写作时,应该从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起。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好文章来。
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美、捕捉美的慧眼。
因此作文起来还是摆脱不了老题材、老形式、老内容的桎梏。
要把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出新意,写出不同凡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锻炼观察的敏锐性。
文章不是照搬生活。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首先要对生活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注意把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感人的人和事不断提炼出来。
这就需要耐心、细致、敏锐地观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它的不平凡之处,从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中寻觅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