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课程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课程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英文):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编号:14351145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总学时:5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在明确未来一定时期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同时,也要对长远发展有所估计,留有充分的弹性。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位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技术问题,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 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内容、编制原则与步骤,通过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原理,掌握城市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城市各组成要素与布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广场、街道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实施等。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具体的内容有城市的产生和

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城市各组成要素的布局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等,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习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与基本内容,熟悉城市规划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与方法;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初步设计、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等能力;训练学生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研究的能力,为城市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所授知识,在对城市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并对城市各类用地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了解城市社会经济、用地、交通工程等要素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了解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汇总的能力和协调各专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规划文件编写与方案介绍、交流的能力。

1.初步掌握规划调查、分析、预测及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技术,正确理解及掌握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程序及各层次规划间的关系、作用和内容。

2.了解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的相关知识,达到初步分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及发展条件、动力的能力。达到确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城市规模、性质)的能力。

3.具备进行城市总体布局及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的初步工作能力。

4.初步具备城市规划中技术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5.了解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及与规划编制的关系。

6.结合其它相关课程学习,达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基本要求。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城市的产生及城市的定义,理解

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相关方面的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化的含义及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2、教学重点与难点:城市的内涵,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镇化

第一节城市的定义(1学时)

理解现代城市的含义

第二节城市的产生(0.5学时)

简要概述居民点的形成、城市的形成

第三节城市的发展(2学时)

主要从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两个阶段分别阐述影响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情

况。指导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城市与乡村(0.5学时)

理解城市产生的原因和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第五节城市化及其发展(2学时)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7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2)理解和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3)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

(4)了解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展望

2、教学重点与难点: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2学时)

介绍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3学时) 介绍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几个思想,掌握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了解现代城市

规划理论和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当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1学时)

介绍西方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阶段,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因素,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当代城市规划思想

方法的变革,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的具体内容以

及工作方法的演变。

习题课:本章相关内容(1学时)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系(4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规划的定义,了解我国现行的城

乡规划体系,掌握城乡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基

本方法,难点是对调研得到的基础资料进行合理分析。

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1学时)

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定义

第二节我国城乡规划体系(1学时)

城乡规划体制是通过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划

技术系统、以及规划运作系统来共同构建的。规划法规系

统为规划活动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并决定了城乡

规划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城乡规划的制定(2学时)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掌握城市规划的任务、理解城市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2)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理解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的内容与基础资料的收集

(4)理解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相应主要内容

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市(县、镇)域城镇体系基础资

料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市(县、镇)域城镇体系基

础资料的分析,难点是市(县、镇)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法。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作用与任务(1学时)

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1学时)

各级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

性内容。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2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从总体规划战略性规划的作用与特点着手,重点是总体规划的法定编制程序、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和关注重点。在总体规划的城市战略研究阶段,需要研究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规模。在总体布局阶段,要求综合协调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依据不同功能要素的布局要求合理规划不同的用地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最后的成果编制阶段,要严格按照法定的编制要求和制定程序,在做好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总体规划的成果。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和城市用地布局规划,难点是学会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分析,合理地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做好城市空间布局。

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任务(1学时)

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义,任务、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0.5学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成果要求

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0.5学时)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

第四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4学时)

现状调查,城市自然资源条件分析,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五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2学时)

市域城乡空间的基本构成及空间管制,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

基本类型,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

第六节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4学时)

一、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1学时)

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选择

二、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0.5学时)

三、城市总体布局(1学时)

城市总体布局原则、影响因素,布局形式

四、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及相互关系确定(0.5学时)

五、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3学时)

四类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居住用地的组成和分类,居住用地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

求,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的一般原则,工业区,工

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和指标,公

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实验一:(6学时)

实验内容:城市用地总体规划

实验条件:已知某镇城市用地现状地形图

实验要求:①根据现状地形图对该镇进行城市用地现状分析,并绘制该镇用地现状图。用A1硫酸纸+彩铅(马克笔)绘制,并符合国家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实验目的:掌握规划图的画图方法和表达方法,学会用CAD计算面积,并能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现状分析。

实验工具:A1硫酸纸1张,彩铅,马克笔,针管笔,橡

皮,胶纸等

六、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1学时)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关系,城市用地布局形态与道路交

通网络形式的配合关系。

七、城市总体规划成果(1学时)

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编制的内容,编制中应关注的重点

习题课:本章相关内容(2学时)

第六章城市专项规划(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不同专项与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的内容和深度。

2、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专项规划在城市中的布局要求。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学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城市绿地分类

及其在城市布局中的要求,通过实例阐述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第二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0.5学时)

第三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0.5学时)

第四节城市综合防灾系统规划(0.5学时)

第五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0.5学时)

第六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学时)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原则,建筑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

法律制度。历史文化名城定义,历史文化名城分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个层次及具体保护方法

习题课:本章相关内容(1学时)

第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和强制性内容。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难点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和任务(1学时)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和编制意义,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

第二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1学时)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成果。

第八章镇、乡和村庄规划(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及任务,掌握镇、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程序,特别了解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的内容

2、教学重点和难点:镇、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程序第一节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及任务(1学时)

第二节镇规划的编制(1学时)

镇规划的阶段和层次划分,镇规划编制的方法

第三节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3学时)

不同层次的村庄规划及其编制和成果要求,村庄规划的组

织编制与审批程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节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1学时)

第九章城市规划的实施(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城市规划体系与开发控制,我国

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体制,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城市开发的基本特征,城市开发中的开发控制。

2、教学重点和难点:城市规划体系与开发控制,我国城市

规划的实施管理体制。

第一节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1学时)

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城市建成环境的演化,城市建成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城市开发的特征(1学时)

城市开发的类型,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

第三节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1学时)

城市规划体系与开发控制,开发控制的运作方式,开发控制的作用机制,我国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体制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闭卷考试,最终成绩为平时考勤,习题课和实验课成绩,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勤占10%,习题课和实验课成绩占20%,卷面成绩占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主要参考书:

(1)[美]伊利尔·沙里宁.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美]刘易斯·芒福德.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沈玉麟编.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指定用书之一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5)陈友华.赵民.城市规划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6)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赵和声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四牌楼2号)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1999年8月第一版

(9)凯文.林奇(美)华夏出版社(北京市东直门外香河园4号)城市形态2001年6月第一版

(10)《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王建国编著东南大

(11)《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齐康主编东南大学

(12)《城市空间发展论》段进著东南大学

(13)《城市与城市发展》赵和生著东南大学

(14)《城镇群体空间组合》张京祥著南京大学

(15)《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黄亚平编著华中科技大学

(16)《城市规划》谭纵波著清华大学

3、杂志期刊:(1990-2006)

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南方建筑、建筑导报、城市规划、规划师、国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

4、课程教学参考网站:

建筑论坛—BBS理想城市与城市理想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

规划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

中国城市规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

西祠胡同: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cn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

国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287800.html,

5、阅读文章及规划文本:

清华大学吴良镛著《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和《北京宪章》同济大学吴志强著《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

《21世纪的城市建筑》和《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七、其他说明

1、本大纲的制定以城市规划人才培养计划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依据,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考虑教学时间、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调整等问题,在教学中灵活掌握教学侧重点、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

2、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和课堂讨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