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的基本概念》word版

合集下载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基本概念

2. 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
在数字通信中,按数字信号代码排列的顺序可分为并 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序列以成组的方式在两 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如图(a)所示。并 行传输的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但需要传输信道多, 设备 复杂, 成本高, 故较少采用, 一般适用于计算机和其他 高速数字系统,特别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串行传 (b)所示。通常,一般的远距离数字通信 都采用这种传输方式。
@ 把利用电子等技术手段,借助电信号(含光信号)实现从一
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换称为“通信”。
@ 有效而可靠地传递信息。
通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要将大量有用的信息无失真、高效率地进行传输,同时还要 在传输过程中将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抑制掉。
通信和电信概念(孙钰) (1)通信(Communication):
现代通信原理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的定义
1、通信的目的是传递消息。 消息的表达形式:语言、文字、图像、数据等。
2、通信的一般概念(定义)
@ 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
实现通信的方式很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电通信方式, 即用“电”来传递消息的通信方法,称为“电信” (telecommunication)。即用电信号携带所要传递的消息,然 后经过各种电信道进行传输,达到通信的目的。(广泛意义 上来讲,光通信也属于电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收端
(b)
(c)
单工、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 但不能同 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如图 (b)所示。例如,使用同一 载频的对讲机,收发报机以及问询、检索、科学计算等数 据通信都是半双工通信方式。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

(b)以Hub为中心的结构
这种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 站。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端用户设 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但这种结构 非常不利的一点是,中心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因为中心系 统一旦损坏,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对此中心系统通常采用双机
由电话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业务的结构变化
–数据超过话音 –移动超过固定
数据超过话音 信息需求
移动超过固定 个性化需求
(2)通信网的发展方向
简单通信系统—通信网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以电信网为主体—数据网和IP网 电子通信—光通信 单媒体通信—综合业务和多媒体通信
(3)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普及化 多媒体化 多样化 个性化 全球化 网络走向融合
声音:击鼓、鸣锣、礼炮、土电话 动物、器械:鸽子、风筝、狗 人力:著名马拉松比赛源于一位为传递马拉松捷报的信使 长跑42.195公里后牺牲。 烽火台、狼烟 驿邮、通信塔
亡不 敌 果 笑 。相 军 然 , 信真哈点烽 了的哈燃火 ,入大了戏 结侵笑烽诸 果,。火侯 周周周台指 幽幽幽,西 王王王戏周 被点很弄时 敌燃高了周 军烽兴诸幽 所火,侯王 杀,可。, ,诸是褒为 西侯后姒褒 周们来看姒 灭都,了一 ,
网络走向融合
在技术上走向趋同 在业务范围上互相渗透、互相交叉 在网络上互连互通形成无缝覆盖 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 包括三网融合,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FMC) 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 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
业务需求发展
学校与教育
Network
个人与家庭
其它 政府与管理 企业与办公
1.4.1 通信系统组成
信源 发送设备 发送端 信道 噪声源 接收设备 接收端 信宿

通信基本知识点总结

通信基本知识点总结

通信基本知识点总结一、通信的基本概念1. 通信的定义及意义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

通信的意义在于加强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交往,传递知识和信息。

2. 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

通信系统通过发送方产生的信号,经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方,并由接收方进行解码和识别。

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二、通信的基本组成1. 发送器发送器是指将信息转换成信号并发送到传输介质中的设备或装置。

发送器使用调制技术将原始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如调幅、调频、调相等技术。

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信息信号传输的媒介,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光缆、电缆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电磁波、红外线等。

3. 接收器接收器是接收传输介质中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原始信息的设备或装置。

接收器使用解调技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如解调幅、解调频、解调相等技术。

三、通信的技术分类1. 有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电缆、光缆等有线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电话、有线电视、网线等。

2.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电磁波、红外线等无线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无线电、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3.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数字电话、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

4. 模拟通信技术模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模拟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模拟电话、模拟电视、模拟广播等。

四、通信的基本性能参数1.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通常用位/秒或者字节/秒来表示。

2. 误码率误码率是指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3. 带宽带宽是指信号频谱中,能够传输信息的频率范围,通常用赫兹来表示。

4. 衰耗衰耗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的现象,通常用分贝来表示。

五、通信的基本原则1. 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

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

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
通信是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某种介质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

以下是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
1. 发送者(Sender):通信的起点,产生并发送信息的实体。

2. 接收者(Receiver):通信的终点,接收并处理发送者发送的
信息的实体。

3. 信息(Information):传递的内容,可以是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

4. 信道(Channel):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通路,可以是物理的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纤、无线信号)或非物理的传输媒介(如互联网)。

5. 编码(Encoding):将信息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形式,
以便接收者能够正确解码并理解信息。

6. 解码(Decoding):将接收到的编码信息转换回原始的信息形式,以便接收者能够理解。

7. 噪声(Noise):信道中的干扰或失真,可能会影响信息的正确传递。

常见的噪声源包括电磁干扰、信号衰减等。

8. 反馈(Feedback):接收者向发送者提供关于信息传递成功或
失败的信息,以便发送者可以根据反馈调整发送的方式。

9. 带宽(Bandwidth):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ps)来衡量。

10. 延迟(Latency):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输时间,包括传输延迟、处理延迟和排队延迟等。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通信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信是指人们通过某种媒介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其基本概念涉及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媒介和反馈。

发送者(Sender):发送者是信息的源头,负责将信息进行编码和传递给接收者。

发送者需要将信息以某种形式(文字、语言、图像等)转化为可传递的信号。

接收者(Receiver):接收者是信息的目标,负责接收和解码发送者传递的信号,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接收者需要有能力接收和理解发送者传递的信息。

信息(Message):信息是发送者想要传递的内容,可以是文字、语言、图像、声音等形式。

信息通过编码转化为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被发送者和接收者传递和理解。

媒介(Medium):媒介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或载体,可以是无线电波、光纤、有线电缆、卫星等。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带宽,影响着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

反馈(Feedback):反馈是接收者向发送者传递的信息,用于确认信息是否成功传达并理解。

反馈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回应,也可以是行为或信号。

根据通信的特征和传输媒介的不同,通信可以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是通过有线电缆或光纤等物理线路进行信息传递,如电话线路和以太网。

无线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媒介进行信息传递,如无线电通信和移动通信。

广播通信和点对点通信:广播通信将信息从一个发送者传递给多个接收者,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

点对点通信是将信息从一个发送者传递给一个明确定义的接收者,如电话通信和电子邮件。

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单向通信是信息仅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无法向发送者进行回复,如广播和公告。

双向通信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如电话对话和视频会议。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同步通信是发送者和接收者在时间上保持同步,通过协定的时序进行数据传输,如电话通话。

异步通信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时间不需要严格同步,可以按照各自的节奏进行数据传输,如电子邮件。

综上所述,通信的基本概念涉及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媒介和反馈。

通信基础培训-第1章__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通信基础培训-第1章__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的概念

谈到通信,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古代的烽火报警,就是
把敌人入侵的消息通过烽火传达给远方的人们(类似的例子还有抗
日战争时期的“消息树”);舰船上的灯语和旗语通过灯的闪烁和旗
子的挥动与另一舰船或港口进行无声的对话;
• 传统的信函以文字形式把游子的思乡之情浓 缩于尺素之中,再利用邮政媒体送达家人;在 各种建设工地上,工人们经常使用对讲机相互 联络,协调工作;在电影电视中经常看到军人 或警察利用无线电台进行作战指挥;还有电报、 电传、电话、寻呼、移动电话、有线广播、无 线广播、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等当代最为普及 的通信手段都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通信 实例。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 1.1 通信的概念 • 1.2 通信系统 • 1.3 通信方式 •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 1.5 信号与噪声 •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 1.7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 1.8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 1.9 常用的通信手段 • 1.10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 • 1.11 通信技术发展史












宿



干 扰
图1―1 模拟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比如电话通信系统就包括:送话器、电
线、交换机、载波机、受话器等要素。广播通
信系统包括麦克风、放大器、发送设备、无线
电波、收音机等。两个通信系统实例示意图如
图1―2所示。
导线 载波机
载波机
(a) 有 线 长 途 电 话 系 统 示 意 图
声被不断地放大,形成噪声积累直到通信终端。

通信基础知识

通信基础知识

通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通信的定义通信按传统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信息可以是语音、文字、符号、音乐、图像等等。

任何一个通信系统,都是从一个称为信息源的时空点向另一个称为信宿的目的点传送信息。

以各种通信技术,如以长途和本地的有线电话网(包括光缆、同轴电缆网)、无线电话网(包括卫星通信、微波中继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数据网为基础组成的现代通信网,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为家庭、办公室、医院、学校等提供文化、娱乐、教育、卫生、金融等广泛的信息服务。

可见,通信网络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

(1) 通信的定义:通信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即将信息从发送器传送到接收器(2) 相关概念:①信息:可被理解为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②消息:消息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消息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符号、文字、话音、音乐、数据、图片、活动图像等。

③信号:信号是消息的载体,消息是靠信号来传递的。

信号一般为某种形式的电磁能(电信号、无线电、光)。

(3) 通信的目的:通信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一般模型通信系统是以实现通信为目标的硬件,软件以及人的集合。

通信系统的模型信息源——信源受信者——信宿功能:①信息源:把各种可能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②发送设备:为了使原始电信号适合在信道中传输,对原始电信号变换成与传输信道相匹配的传输信号;③信道:信号传输的通道;④接收设备:从接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电信号;⑤收信者: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按消息的物理特征: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②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系统(调幅、调频、调相、脉幅、脉宽、脉位)③按信号特征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④传输媒质(信道)分:有线通信系统(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纤、波导)、无线通信系统(长波、中波、短波、微波、卫星)⑤按复用方式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⑥按工作频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微波通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有效性。

通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最全)word资料

通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最全)word资料

第一章通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1.1 通信系统的构成及性能指标一.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定义: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本课主要是讨论信息的传输。

二.通信系统的构成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合。

可用下面的一般模型加以概括。

1.信息源与受信者:信息源的作用是把各种可能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受信者将复原的原始信号恢复成相应的消息2.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对原始信号完成某种变换(如调制或编码),再送入信道;接收设备与发送设备功能相反,从接收信号中复原出原始信号(如解调、译码等)。

3.信道:指信号传输的通道,即传输媒质.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而有线和无线又都有多种传输媒质。

4.噪声源:是信道中的噪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它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示。

在任何系统中必然存在,对通信的质量(可靠性)产生影响。

因此通信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克服距离障碍,迅速、可靠地传递信息5.几个名词:信息、消息、信号信息是一种不确定度的描述,是内在的实质的东西;消息中包含了信息,消息有不同的形式,如符号、文字、语音、数据、图象等,根据所传的消息不同分成了目前的各种通信业务。

不同的消息中可以包含相同的信息(如天气信息可以包含在语音、文字、卫星云图中),我们可以从消息中提取信息;信号为消息的表示形式,在通信系统中传递的实际是各种消息的电信号。

因此信号分析是本课的基础。

按信号特征不同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根据研究对象及所关心的问题不同通信系统有不同形式,通常按照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而将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1).模拟信号与模拟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指基带信号(一般指未调制过的信号)瞬时值状态数无限,如正弦信号、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或已调信号(载波一般为正弦信号)的参数即幅度A 、频率F 、相位P 状态数无限。

模拟信号波形举例PM:FM:AM:正弦: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时为模拟通信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信道----载荷着信息的信号所通过的通道(或称媒质)◆信息及其度量➢信息----➢传输信息的多少可直观地使用“ ”进行衡量◆信息及其度量➢信息----指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传输信息的多少可直观地使用“信息量”进行衡量➢消息中的信息量I与消息发生的概率P(x)紧密相关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概率为0时(不可能发生事件),信息量为()概率为1时(必然事件),信息量为(➢消息中的信息量I与消息发生的概率P(x)紧密相关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愈大)概率为0时(不可能发生事件),信息量为(无穷大)概率为1时(必然事件),信息量为( 0 )◆I与 P(x)的关系式当a取2时,单位为比特(bit)当a取e时,单位为奈特(nit)当a取10时,单位为哈特(hart)◆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指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设备的总和通信系统的任务----将不同形式的消息从发送端传递到接收端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和噪声源六部分组成◆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源和信宿➢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信道编码和信道解码➢调制和解调➢信道➢噪声源➢信源—把消息转换成原始的电信号,完成非电/电的转换➢信宿—把复原的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完成电/非电的转换➢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一是进行模/数转换;一是数字压缩(即降低数字信号的数码率)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号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的“抗干扰编码”➢信道译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的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调制—把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应于信道传输的数字频带信号(已调信号)➢解调是调制的逆变换➢信道—载荷着信息的信号所通过的通道➢噪声源—系统噪声与干扰的总折合◆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数字通信的特点➢抗干扰、抗噪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强➢差错可控➢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对同步要求高,系统设备比较复◆通信系统的分类按有无调制方式分:按传输的信号分:按传输媒介分:按信号的复用方式分:按工作方式分:◆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传输速率码元速率R B信息速率R b (两者相互间的关系?单位?)➢差错率误码率P e误信率(误比特率)P b◆信号的类型➢调制信号:需要传输的信号(原始信号)➢载波信号:(等幅)高频振荡信号➢已调信号(已调波):经过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射频信号)◆调制➢调制—就是按调制信号(基带信号)的变化规率去改变载波某些参数的过程。

◆调制的分类➢幅度调制:调制信号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参数➢频率调制:调制信号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参数➢相位调制:调制信号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参数◆模拟调幅的类型➢振幅调制(AM)➢抑制载波双边带(DSB)调制➢单边带(SSB)调制➢残留边带(VSB)调制◆频分复用(FDM)➢原理:整个传输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频率通道,每路信号占用一个频率通道进行传输。

频率通道之间留有防护频带以防相互干扰➢特点:独占频段,共享时间。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单极性传号差分码➢单极性空号差分码➢传号反转码(CMI)➢AMI码 ( 传号交替反转码 )➢HDB3码 ( 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DB3码编码规则➢当信码中连“0”码不超过3个时,HDB3码按交替极性码规则编码:“0”码编为:;“1”码:➢当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码时,采用取代节或➢取代节的安排顺序是:先用000V,当它不能用时,再用B00V◆HDB3码编码规则➢当信码中连“0”码不超过3个时,HDB3码按交替极性码规则编码:“0”码编为:0 ;“1”码:正负极性交替➢当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码时,采用取代节000V 或B00V➢取代节的安排顺序是:先用000V,当它不能用时,再用B00V◆理想无码间干扰传输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当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具有理想低通特性时,以其截止频率f C两倍的速率传输数字信号 ,可以消除码间干扰。

◆理想无码间干扰传输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接收波形满足抽样值无码间串扰的充要条件是仅在本码元的抽样时刻上有最大值,而对其它码元抽样时刻信号值无影响(在抽样点上不存在码间串扰)。

——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理想无码间干扰传输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把一个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H(ω)分割成 2π /T B,各段在(- π /T B,π /T B)区间内能叠加成一个矩形频率特性,那么它在以1/ T B速率传输基带信号时,就能做到无码间串扰。

——无码间串扰的频域条件➢码间串扰——本码判决时,其它码元在此判决时刻有值,即造成判决困难的现象。

◆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抗干扰性能对于单极性信号,判决门限应设为 ( )判决准则为: d ( ) ,判“1” 码d ( ) ,判“0” 码对于双极性信号,判决电平为 ( )判决准则为: d ( ) ,判“1” 码d ( ) ,判“0” 码◆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抗干扰性能对于单极性信号,判决门限应设为 ( A/2 )判决准则为: d (> A/2 ) ,判“1” 码d (< A/2 ) ,判“0” 码对于双极性信号,判决电平为 ( 0 )判决准则为: d ( > 0 ) ,判“1” 码d ( < 0 ) ,判“0” 码◆眼图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最佳取样时刻应在眼图张开最大的时刻,此刻的信噪比最大➢眼图斜边的斜率反映出系统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斜边越陡,对定时误差越灵敏,对定时稳定度要求越高➢在抽样时刻,上下两个阴影区的高度称为信号失真量,它是噪声和码间串扰叠加的结果➢当码间串扰十分严重时,“眼睛”会完全闭合➢数字调制传输 :先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形成数字调制信号后再进行传输➢数字调制 : 用数字基带信号对高频载波的某一参量----幅度,频率或相位三者之一进行控制,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数字调制的基本方式➢幅度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位键控(PSK)◆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在2ASK中,载波的()是随着调制信号而变化的,是用()信号对()信号的()进行控制。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在2ASK中,载波的(幅度)是随着调制信号而变化的,是用(基带)信号对(载波)信号的(幅度)进行控制。

◆2ASK的调制与解调➢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模拟调幅法键控法➢2ASK信号的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二进制频率键控(2FSK)➢用数字( )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即以不同频率的高频振荡来表示不同的数字基带信息。

◆二进制频率键控(2FSK)➢用数字(基带 )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频率),即以不同频率的高频振荡来表示不同的数字基带信息。

◆2FSK的调制与解调➢2FSK信号的产生方法直接调频法频率键控法➢2FSK信号的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过零检测法◆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或BPSK)➢2PSK是用二进制数字信号控制载波的两个相位,这两个相位通常相隔πrad➢2PSK中,用载波相位0和π分别表示“1”和“0”,故这种调制又称二相相移键控(BPSK)➢2PSK又称绝对相移键控2PSK的调制与解调模拟相乘法相位选择法➢2PSK信号的解调方法相干解调➢信息代码变换成2PSK信号的规律是:“异变同不变”◆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2DPSK又称相对相移键控➢利用前后相邻码元之间载波相位的变化表示数字基带信息➢信息代码变换成2DPSK信号的规律是:遇“1”变,遇“0”不变◆2DPSK的调制与解调➢2DPSK信号的产生方法首先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即由绝对码变为相对码(差分码),然后再进行绝对调相➢2DPSK信号的解调方法极性比较法 (又称相干解调)差分检测 (又称延迟解调或差分相干解调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常用的多进制线性调制系统➢M进制频率键控( MFSK )➢M进制相移键控( MPSK )➢多进制信号的特点●信号状态M 越多,数字信号所包含的信息量I 就越 ( )● M越大,误码率越 ( ) (其它参数均保持不变情况下)◆常用的多进制线性调制系统➢M进制幅度键控( MASK )➢M进制频率键控( MFSK )➢M进制相移键控( MPSK )➢多进制信号的特点●信号状态M 越多,数字信号所包含的信息量I 就越 ( 大 )● M越大,误码率越 ( 大 ) (其它参数均保持不变情况下)◆多进制幅度键控 ( MASK )➢用高频载波的多种振幅去代表数字信息➢M ASK的调制方法首先把基带信号由二电平变为M电平,即2-M电平变换, M电平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便可得到MASK信号。

➢M ASK的解调方法包络检波同步解调◆多进制相移键控 ( MPSK )➢又称多元调相或多相制➢载波的M种相位代表M种不同的数字信息◆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 ( MQAM )➢两路独立的信号对正交的两个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的信号记作QAM➢正交振幅调制是一种频带利用率很高的数字调制方式➢Q AM是一种双重数字调制,它是用载波的不同幅度及不同相位表示数字信息◆最小频移键控 ( MSK )➢是2FSK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每个比特间隔内载波相位变化 +π/2或-π/2◆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GMSK是在MSK调制器之前加入高斯低通滤波器,也就是说,用高斯低通滤波器作为MSK调制的前置滤波器GMSK中,基带信号首先成形为高斯型脉冲,然后再进行MSK调制由于高斯型脉冲包络无陡峭沿,亦无拐点,相位路径进一步平滑,使其功率谱特性优于MSKGMSK的频谱◆复习思考题1、通信系统的分类?2、数字通信的特点?3、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4、何为信息?信息量与概率的关系?5、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6、码元速率与信息速率是何关系?误码率与误信率是何关系?7、何谓调制?何谓频分复用?8、AM、DSB、SSB、VSB、FDM的翻译?复习思考题9、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编码?波形?10、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11、眼图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12、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方式?13、2ASK(2FSK、2PSK、2DPSK)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14、各种调制的抗噪声性能?15、何谓QPSK?MQAM?MSK?(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