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循环到全身各个部位,提供氧气、营养物质、消除废物以及平衡体温。
它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代谢系统,充分阐述了身体的健康状态的变化,已成为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
血液循环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心脏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集的血液通过动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在运输的过程中,在肺脏和其他体循环器官中交换氧气,并给组织层注入新鲜血液,这种交换就是血液循环。
然后,经过体循环器官处理后,将空气、水分和代谢废物吸收处理,以及富含体液的营养物质,然后将其通过静脉回到心脏。
最后,心脏将血液分流到动脉和静脉中,再次大循环,血液便完成了整个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有助于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血管系统,维持细胞健康,消除废物和毒素,调节血压,平衡体温,防止贫血和血液粘稠,也有利于人体正常成长及免疫功能。
另外,血液循环也是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从血液循环及相关的检查中可以观察出关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血管的正常发育,血管壁的正常功能,心脏的正常收缩,以及血液的正常流动。
如果因为外伤、血管的堵塞、炎症、心肌病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紊乱,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血压升高等危险症状,甚至是缺血性坏死,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因此,应该加强对血液循环的保护,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血液循环是身体重要的代谢系统,它能够保持各个组织层及器官的健康,也是研究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
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以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缺血性坏死,调节血压,维持体温,消除毒素和废物,也有助于人体成长及免疫功能。
因此,应加强对血液循环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身体健康,以及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安全。
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名词解释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是一种动力循环系统,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和血管网络的结构,将含氧的血液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运送回肺部,完成气体交换和养分供应的过程。
血液循环主要包括心肺循环和体循环两部分。
心肺循环,又称小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到肺部的循环。
当身体代谢的产物和二氧化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血液通过体循环将这些废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并在肺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即将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换取氧气。
然后,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脉络血管回流到心脏的左心房,再由左心房经过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主动脉分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体循环是指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分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养分和氧气,同时携带废物和二氧化碳返回心脏。
血液通过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构成的血管网络在全身形成一个庞大的循环系统。
在组织和器官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和养分输送给细胞,并收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经过毛细血管的连接,血液最终回流到心脏,重新进入心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肺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通过收缩与舒张的运动将血液推送到体内各处。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连接了动脉和静脉,实现了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肺部则通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为血液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总而言之,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通过心肺循环和体循环不断循环的过程,确保了氧气和养分的供应,并清除了废物和二氧化碳。
它依赖于心脏、血管和肺部等多个器官的协同工作,维持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
简要说明血液循环的过程

简要说明血液循环的过程
血液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血管输送到肺部、肾脏、消化道、心脏本身的毛细血管等部位,最终再返回心脏。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会与这些部位进行物质交换,然后再返回心脏。
具体来说,在肺部,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与肺泡进行交换,血液
会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在肾脏,血液会通过肾小球过滤,从而去除
水分和其他废物。
在消化道,血液会与消化道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
的营养物质会被吸收利用,而一些废物会被运输到血液中。
在心脏本
身的毛细血管,存在大量的物质交换,使得血液能与身体各部位进行
充分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总的来说,血液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保证了身体各
部位对氧、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不断需求。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包括心血管系统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被带回到肺部和肾脏进行处理和排泄。
血液循环也参与了体温调节、免疫功能和激素传递等生理过程。
血液循环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心脏循环为右心房收到贫氧的静脉血,经肺静脉至右心室再泵入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富氧的血液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大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体循环是指心脏泵出的富氧血液通过主动脉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经组织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供氧、供养各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到心脏,通过静脉回流到右心房。
这一过程中,通过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交替,确保了血液的顺利循环。
血液循环的完成依赖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的作用。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协调运动来泵出血液。
在心脏的收缩阶段,血液被推出左心室进入主动脉,通过大循环输送给全身;在心脏的舒张阶段,血液从全身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准备下一次循环。
此外,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是保持血液循环的重要环节。
动脉
血管具有很大的弹性和收缩能力,能够自主调节血压和血管阻力。
静脉血管则主要通过体内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帮助推动血液回流。
总之,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过程之一。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被有效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也可以被有效地排出体外。
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对于保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
人类的血液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人类的血液循环是如何进行的人类的血液循环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复杂生理过程。
血液循环的目的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排除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大循环和小循环。
具体步骤如下:1. 大循环人类的血液循环始于左心室,心脏将含有氧气的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在整个大循环过程中,血液会经过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首先,血液通过主动脉进入动脉系统。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带到全身,并分支成许多小的动脉,最终进入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是非常微小的血管,其壁薄且富有弹性,使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
由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血液在毛细血管中逐渐失去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吸收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这使得血液变得富含二氧化碳,同时呈深红色。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经各个组织后,进一步汇集到静脉中。
静脉将血液从毛细血管收集起来,逐渐合并成较大的静脉。
最终,经过静脉系统,血液返回到右心房。
2. 小循环小循环是与大循环并行进行的血液循环,其目的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运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从右心房,血液通过右心室被泵送到肺部,经肺动脉进入肺循环。
在肺循环中,血液会再次分成小的血管,最终进入肺毛细血管。
在肺毛细血管中,血液释放出二氧化碳,同时吸收氧气。
这使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增加。
随后,富含氧气的血液会继续通过肺静脉返回到左心房。
这样,人体的血液循环就完成了一次循环。
心脏不断地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运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并将新鲜的氧气再次输送到各个组织。
总结人类的血液循环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在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协同作用下,确保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同时及时排除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大循环和小循环是相互补充的两个过程,通过精细的调节,保持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作。
血液循环的顺畅与否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锻炼,对于促进血液循环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液循环

❖ 若静脉回流量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
(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阻力。 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 动脉血压增大,搏出量减少。
❖(三)心肌的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 影响----等长自身调节: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与细胞内电阻呈反 变关系,直径小,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 (2)生理因素:
❖
①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
度和幅度:速度越快,传导越快;幅度越大,
传导越快;
❖
②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三、正常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 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 形。 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0.04s,1大格为 0.2s,竖的1小格为0.1mv
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舒张压<60mmHg
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 高血压”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循环血 量充盈
②根本因素: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 流动遇到的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心动周期中压力、 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 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循环

六、心电图(ECG) : 心电图( )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ECG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在体表的反映。 •P波:心房兴奋过程, 波 心房兴奋过程, 0.08--0.11s •QRS波:左右心室去极化, 波 左右心室去极化, 0.06---0.1s (图) •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波 •P—R间期:P起点到 间期: 起点到 起点到QRS 间期 波开始,心房开始兴奋到 波开始, 心室开始兴奋。 心室开始兴奋。代表房室 之间的传导时间。 之间的传导时间。所需时 间,0.12---0.2s •S—T段:QRS终了到 波开始 终了到T波开始 段 终了到
图 心室功能曲线
3. 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 由交感神经的作用或血液中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引起心室收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等长调节 等长调节。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 等长调节。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ATP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酶活性。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Ca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 2+浓度的升高程度和肌 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肾上腺素激活 肾上腺素能受体 → 胞浆 肾上腺素激活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胞浆cAMP↑→ 型钙通道 ↑→L型钙通道 肾上腺素激活 ↑→ 开放↑ 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Ca 浓度↑ ↑→钙诱导钙释放机制 开放↑ → Ca2+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 2+浓度↑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肌收缩力加强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 收缩力↑ 收缩力↑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心肌收缩力加强。 酶活性→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心肌收缩力加强。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不断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泵出,经过主动脉及其分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然后通过静脉系统回流到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将缺氧的血液泵出,经过肺动脉输送到肺部,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运输养分和氧气:血液循环将养分和氧气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供细胞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2. 排泄废物:血液循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通过肾脏和肺部排出体外。
3.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循环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度,维持酸碱平衡。
4. 调节体温:血液循环可以通过皮肤散热或寒战产热,帮助维持体温稳定。
5. 维持内环境稳定:血液循环可以运输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
总之,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
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血管壁的 侧压力,叫做血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一般为8~12kPa
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表示血压。
缚—放—充—放—听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高于18.7/12kPa,则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 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
2.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血液称为动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称为静脉血.
3.经过体循环,血液 发生了什么变化? 动脉血 静脉血 4.经过肺循环,血液 发生了什么变化? 静脉血
.
动脉血
Hale Waihona Puke 一算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 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若 心率为75次/分,计算一下: 1.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 2.一天(24小时)之内循环多少遍? 3.一天内由你的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多少?
4000/(70×75)=0.76(分钟) 24×60/0.76=1895(次) 70×75×60×24=7560(升)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 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 是什么?(请用简图表示)
臀部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静脉
主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脚背动脉
脚背毛细血管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 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 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 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 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 么变化?
小知识
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的 血液供应却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 而是通过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
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 血管网,再由静脉流 回右心房的循环。 冠脉循环是给心 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 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
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认为是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低于12/6.7kPa,则
认为是低血压。
高
血
压
你的亲人中有患高血压的吗?他(她) 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预防高血 压的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改变不 合适的生活习惯?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 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 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 持心情愉快等。
返回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返回
主动脉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下腔静脉
返回
肺动脉 左心房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 心脏
(第二课时)血液循环
1. 心脏的位置?(如图) 2. 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如图) 3. 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如图) 4. 心脏中哪些部位有瓣膜?这些瓣膜有什么作 用?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 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房 室 瓣
肺 循 环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体 循 环
物 质 交 换
全身毛 细血管
肺动脉
主动脉
1.体循环是“左出右回”,肺循环是“右出左回” 2.血液流动方向是“室—动—毛—静—房” 。
血液名称:根据血液含氧量的多少来判断 血管名称:根据输送血液的方向来判断
血液循环的意义:
运输氧气和养料 运输二氧化碳和废物
1.什么是血液循环?分为哪两个部分?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 道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这 个过程叫做血液循环。它可分为体循环和肺 循环。
体 循 环 的 途 径 :
肺 循 环 的 途 径 :
小组活动
观察、阅读与思考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 终点各是什么部位?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 结构取得联系?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循环:
肺静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 泡
肺动脉
右心室
(氧气)
(二氧化碳)
试一试:
根据箭头方向独立完成体循环和 肺循环的路线图
肺循环
静脉血 动脉血
体循环
动脉血 静脉血
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肺部毛 细血管
气 体 交 换
收缩期 舒张期
0.1s 0.2s 0.3s 0.4s 0.5s 0.6s 0.7s 0.8s
上图为某人的心动周期,请据图分析此人的 75次 分 心率为____ _ /_
心率的正常范围:60~100次/分
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 切脉方式诊断疾病。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步骤:1.感觉心脏的节律跳动,记录心跳次数 腕部测定动脉搏动次数/分钟 原地运动后再次记录心率和脉搏 2.提出有关心率和运动关系的问题 3.作出运动影响心率的假设 4.设计并实验,记录数据 5.列表或绘制曲线图 6.讨论,得出结论,交流结果
心脏解剖图
动 脉 瓣
心脏解剖图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血液在心脏 内流动的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肺动脉
主动脉
心 脏 的 收 缩 与 舒 张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哈维
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 和胚胎学家。 他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彻 底否定了统治1000多年的盖仑关于心 血运动的错误看法,为近代生理学和 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通过计算血液量推断血液必然 是循环不已的。如果心室容量为56.8 克,心跳每分钟72次,则1小时由心脏 压出的血液为(72×56.8×60)245376 克,合540磅(约合245千克),相当 于人体重量的3、4倍,由此断定血液 在体内必然是循环的。
血 液 循 环 模 式 图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
左 侧出发回到
侧出发回到 右
右 侧
侧 左
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
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组织细胞
(氧气等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