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下载

力的概念及性质

力的概念及性质

力的概念及性质
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 以下两种。
(1)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 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 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概念及性质
2. 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大小表示物体相互间机械作用的强 弱程度。
(2)力的方向表示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具 有方向性,它包括力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力沿 其作用线的指向。
力的概念及性质
(3)力的作用点是指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实 际上,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其接触的部位总是占 有一定的面积,力总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方式分布于物体 接触面的各点上。当接触面面积很小时,则可以将微小 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的作用点,该作用力 称为集中力;反之,如果接触面积较大而不能忽略时, 则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 力。分布力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 荷载集度,用q(N/mm2)来表示。
图1-1工程力学Fra bibliotek工程力学
力的概念及性质
1.1 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产生于人类从事的生产劳动 当中。当人们用手握、拉、掷及举起物体时, 由于肌肉紧张而感受到力的作用,这种作用 广泛存在于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例如,奔 腾的水流能推动水轮机旋转,锤子的敲打会 使烧红的铁块变形等。
力的概念及性质
1.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相互间的一种机械作用,它能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物体相互间 的机械作用形式多种多样,可归纳为两类:一 类是物体相互间的直接接触作用,如弹力、摩 擦力等;另一类是通过场的相互作用,如万有 引力。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必定 存在两个物体,即施力体和受力体。

力的拼音组词

力的拼音组词

力的拼音组词
力lì
力的拼音是: lì
力的组词:回天无力、出力、活力、无力、得力、火力、电力、力气、拉力、
主力、动力、风力、浮力、铿锵有力、悉力、致力、全力以赴、声嘶力竭、竭力、无能为力、斥力、阻力、魔力、奋力、记忆力、魄力、努力、乏力、孔武有力、力所能及、毅力、力排众议、魅力、膂力、据理力争、力挽狂澜、想象力、身体力行、苍白无力、自食其力、不遗余力、水力发电、同等学力、自力更生、势均力敌、工悉敌、脑力劳动、想像力、离心力、升力、热力、推力、酒力、听力、自然力、畜力、效力、武装力量、压力锅、内力、拉力器、助力、半劳动力、财力、极力、有气无力、耳力、心力、吸力、勉力、力气活、卖力气、力战、磁力、军力、为力、体力劳动、大力士、拼力、军力、勉力、气力、笔力、心余力绌、力求、独力、不力、一臂之力、自不量力、力挫、民力、专力、运力、接力赛跑、智力、续航力、并力、接力、通力、暴力、战斗力、卖力、力争、精力充沛、引力、视力、全力、万有引力、潜力、生产能力、火力点、力主、惜力、地力、表面张力、主力舰、铁力木、目力、主力军。

物理里面的 力

物理里面的 力

物理里面的力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基本概念,描述的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定义如下:
1. 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对于任何一个确定的物体,其所受的力都具有确定的作用点,并且这些力是相互作用的。

2. 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总是成对出现,无论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还是一对平衡力。

3.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改变任一方面作用效果都改变。

4.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总的来说,力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和物体形变的原因的基本物理量。

【物理知识点】力的定义

【物理知识点】力的定义

【物理知识点】力的定义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形变的外因。

在动力学中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万有引力:存在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力,它使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万有引力大小:F=G*m1*m2/r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

重力:地球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它能把空中的物体向下拉,这种力叫做“重力”。

人使劲往上跳,即使跳得很高,也会很快落到地面上。

这是因为他们受了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如果同样的物体到了北极或南极,它的重量也将发生改变。

重力是地球与物体间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方向竖直向下(只有在南北两极点上才指向地心),另一个分力则为物体随地球一起旋转时的向心力。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例如,你压缩一个弹簧,弹簧反抗你的压缩,这个反抗的力就是弹力。

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他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面就产生阻碍运动的力,并且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一定要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并产生热。

当你扔出一个球,球在空气之中运动时,球与空气之间就存在摩擦力,我们称之为空气阻力。

当太空的尘埃物质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发生剧烈运动而发生剧烈摩擦而发光,这就是流星。

压力一定时,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强;物体表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强。

人走路不会滑倒是因为有摩擦力,若摩擦力太小,人就会滑倒。

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摩擦力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力的组词100个

力的组词100个

力的组词100个一、表示力量、能力相关。

1. 力气。

2. 力量。

3. 力大。

4. 力强。

5. 力盛。

6. 力足。

7. 力猛。

8. 力壮。

9. 力竭。

10. 力疲。

11. 力乏。

12. 力弱。

13. 力薄。

14. 力雄。

15. 力能。

16. 力可。

17. 力够。

19. 力亏。

20. 力超。

二、和人力有关。

21. 人力。

22. 劳力。

23. 苦力。

24. 力工。

25. 力夫。

26. 力人。

27. 力员。

28. 力手。

三、与力学概念相关。

29. 重力。

30. 引力。

31. 磁力。

32. 电力。

33. 水力。

34. 风力。

35. 热力。

37. 拉力。

38. 推力。

39. 弹力。

40. 摩擦力。

41. 向心力。

42. 离心力。

43. 浮力。

44. 阻力。

45. 动力。

46. 应力。

47. 内力。

48. 外力。

四、表示努力、尽力等行为。

49. 努力。

50. 奋力。

51. 竭力。

52. 极力。

53. 勉力。

54. 勤力。

55. 劳力(劳作努力的意思)56. 奋力拼搏。

57. 尽力而为。

58. 不力(不尽力)五、从力量的效果方面。

59. 力效。

60. 力果。

61. 力用。

62. 力成(力量达成的成果)六、和社会力量有关。

63. 势力。

64. 权力。

65. 兵力。

66. 警力。

67. 药力(药物的效力)68. 笔力(写作、绘画等的力量感)69. 眼力(看东西的能力,一种力量的体现)70. 听力。

71. 脚力(走路的力量或者代步牲口的力量)72. 腕力。

73. 臂力。

74. 腰力。

75. 背力。

七、有力量感的组合。

76. 力战。

77. 力斗。

78. 力胜。

79. 力败。

80. 力降(用力量降伏)81. 力制(用力制止)八、和团队力量有关。

82. 合力。

83. 众力。

84. 群力。

85. 集力(集合力量)九、特殊语境下的力。

86. 地力(土地的肥力等力量)87. 天力(上天给予的力量,一种想象中的力量)88. 神力(神的力量,超自然力量)89. 妖力(妖怪的力量,虚构概念中的力量)90. 魔力(魔法的力量)91. 鬼力(鬼所具备的力量,传说中的力量)92. 怪力(怪异的力量)十、表示精力方面。

力的部首-力的拼音-力的组词-力的意思

力的部首-力的拼音-力的组词-力的意思

力的部首|力的拼音|力的组词|力的意思◎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

生产力。

控制力。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

作用力。

保守力。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

力挫。

力挽狂澜。

◎姓。

英文翻译◎力all one's best force power puissance strength详细解释详细字义◎力lì〈名〉(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

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

“力”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体力,力气)(2) 同本义[effort;physical strength]力,筋也。

像人筋之形。

——《说文》。

筋下曰:肉之力也。

二篆为转注。

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

——《礼记·礼运》。

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

——《汉书·食货志》。

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诗·邶风》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孟子·梁惠王上》(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

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4) 力量[force;power;strength]战疾力。

——《汉书·灌婴传》。

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资治通鉴》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盛夏力作。

——宋·苏轼《教战守》(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6) 能力[ability;capability]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8) 威力;权势[power;might;influence]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力的知识点

力的知识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变形式: m=G/g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弹力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看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校零;(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测力计的板面垂直(平视)。

10、莫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在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产生摩擦力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④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①压力的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学常见的力

力学常见的力

力学常见的力
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领域中,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力:
1.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通常用符号Fg 表示。

2.弹力:是物体受拉伸或压缩后具有的恢复力,通常用符号Fk 表示。

3.摩擦力:是阻碍物体在表面上运动的力,通常用符号f表示。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引力:是物体间由于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吸引力,通常用符号Fg 表示。

5.推力:是物体受到的推动力,通常用符号Ft表示。

6.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的向上的力,通常用符号Fb 表示。

7.惯性力:是物体在惯性参照系中所受的力,通常用符号Fi表示。

8.阻力:是物体在流体或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碍力,通常用符号Fr表示。

这些力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对于物体运动和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力(1)
教学过程
反思:学生虽然在科学中学习过力的相关知识,但比较肤浅,而且没有对力的概念给与解释。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力的概念形成。

形成过程不宜盲目求快,应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描述力的存在的一些动词“推、拉、压”等在物理中用“作用”一词表示。

课题:力(2)
教学过程
图3
示。

图2
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物体在受到不同的力作用后所发生的现象。

以简洁直观的描述一个力呢?
图4
介绍力的单位为比较力的大小
而规定了力的单位:牛顿(简称
牛)。

教学反思:实验中,要求学生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小分度值,学会测力计的调零,培养爱护仪器,遵守操作规范的实验习惯。

在教学中,为提高学习兴趣,了解物理学的实用价值观,可补充学生活动:用握力计测两个同学的握力大小;用牵引测力计测量班中最强壮的两位同学间的最大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