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植绒简介与工艺设计流程
静电植绒演示的仪制作和研究

静电植绒演示的仪制作和研究一、 摘要: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简单提及静电植绒是静电场的一种应用,没有具体解释。
中学教学中学生在接触这一词汇时感到生硬,无法建立客观的形象思维,也无法理解静电是如何植绒的。
为使学生真正理解静电的应用,掌握静电植绒的原理,特设计并制作静电植绒演示仪,将其应用于中学教学。
关键字:静电植绒 演示实验二、 原理:1. 概念:利用高压静电电场的静电感应原理,将绒毛植到各种物体表面的方法叫静电植绒。
2. 基本原理:如图一所示A 、B 两个平行板电极,分别接在静电起电机的两个电极上,在下极板上放置轻小物体1,手摇起电机,使两极板分别带上异种电荷,在空间形成匀强电场。
现假设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图一负电。
若轻小物体是电介质,则在电场中被极化,在接近上极板的一端出现负电荷,远离上极板的一端出现正电荷,如同一个偶极子,它在电场中受到力矩作用后直立起来,如图一中2所示,此时,由于下端电荷与下极板接触中和,而失去与下极板的吸引力,这样物体就受到上极板电荷的吸引而飞向上极板。
当小物体是导体时,则带上与下极板同种电荷,物体受到上极板的吸引和下极板的排斥就会向上飞跃。
生产工艺中的静电植绒流程大致如下:图二在一个电磁振动台上放着准备好的需要植绒的绒絮,这些绒絮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具有较强的导电性。
纺织品经过涂液工序之后进入植绒工序,沿着上极板经过,此过程中绒絮由于振动台的振动和电场的双重作用飞向上极板,粘着在纺织品涂有粘液的部位,出了极板之后再经过一定的加工最后形成各种带有植绒图案的成品。
三、设计和制作:1.材料选取:有机玻璃板(厚4mm)、铁板、接线柱、固定螺丝2.设计方案:上下两个玻璃板大小:248mm×168mm左右两个玻璃板大小:168mm×120mm前后两块玻璃板大小:160mm×120mm两铁板大小:240mm×160mm有机玻璃用氯仿粘接牢固,铁质电极板用接线柱和螺丝固定在上下两个玻璃板上,固定时要尽量使螺母不要高出电极板太多,以防止尖端放电的发生,过多的部分可用砂轮打磨掉。
植绒烫画印刷工艺

植绒烫画印刷工艺班级:09网印姓名:陈斌志学号:109333110117植绒烫画是一种热转印烫画工艺,采用优质绒毛纸,图案表面强烈的毛绒立体感,手感柔软。
绒毛高度从0.6-1.2mm不等。
植绒烫画衍生出来的多色植绒烫画,金葱植绒烫画,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植绒烫画广泛应用于女装,运动装,童装,毛绒玩具,羊毛衫等。
植绒的原理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 使绒毛带上负电荷, 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 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 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 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 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 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的自然特性产生的一种生产新工艺. 植绒烫画纸的应用可以克服传统植绒细绒毛到处飞扬,车间及被植绒物均难于清扫之诟病。
其使用更简便,只需把转印纸图案放在织物(布片)等被转印物的表面,然后用烫画机或电熨斗压烫若干秒钟后图案就会转印在物体上,方便快捷。
转印的温度在130-150度,时间8-10s,冷撕。
转印纸(植绒纸、烫画纸)可以代替传统植绒、刺绣和印花而成本低于一般的刺绣和多色套板印花,现已广泛用于服装、T恤、箱包、手袋、鞋帽、袜子、手套、围裙、工艺品、针纺织制品等诸多制造领域。
1植绒烫画印刷工艺流程1.1制版绷网板→洗网1→烘干→刮感光胶→烘干→晒网→洗网2→烘干→网版制作成功1、绷网板,用方钢焊接网框,用丝网网布绷在网框上,丝网印网布的目数可根据需要来选定,不过一般采用250目的较多,目数太少,丝网印刷的质量低,目数太多,就要求油墨要好,油墨不好网布目数又多,会影响下墨,同样造成印刷质量不好。
绷网要绷紧,网绷得太松就不能正常完成丝网印刷。
好的网版制作好后会张弛有度,有很好的弹性。
2、洗网1,清洗网布,洗去灰尘杂质。
3、烘干,可在太阳下面晒干,也可以用吹风机吹干,或用烘烤设备烘烤干,烘烤时注意温度,小心损坏网布。
4、刮感光胶[2],这里用的感光胶一般是单液型感光胶,里面添加的有光敏剂,受紫外线照射后会凝固,形成一种致密的固态胶质。
植绒印花实用技术

易产生缠绕,植绒时难以在粘合剂层上扎深。反之绒毛 太细短,植绒表面粗糙,失去风格。植绒纤维的选用, 可参照表4-11。纤维的粗细通常以旦(D)表示,长度 以毫米表示。旦是纤度
单位,9000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旦数愈小,纤维愈 细。 表4-10 绒毛纤维分类
表4-11 植绒纤维的选择
产品品种绒毛粗细(D)绒毛长度(mm) 衣料、窗帘、 鞋帽1.5~3 0.5~1工艺品等30.8~1.2建材、装饰3~5 1~ 2 毯类5~203~5 b.粘合剂。
目前植绒粘合剂多属乳剂型,大多数选用自交联型丙烯酸酯 乳液粘合剂。植绒工艺要求粘合剂具备下列条件:
对坯布及绒毛粘结力大。
植绒后手感柔软。
白度。要注意基布的四个参数。
a)导电性,高导电性的材料作基布最理想。 b)材料组织的均匀状态,均匀性可保持电场中有一个连 续的介电量。
c)多孔性。 d)与粘合剂的共容性。
③植绒工艺。植绒工艺的流程是:涂粘合剂—→植绒—→干燥与焙烘—→清刷 a.粘合剂的粘度应
控制在15000~30000厘泊之间,粘度过高,绒毛难以深 扎入基布中,以致绒毛粘结强度不够造成脱落;粘度过 低,则易渗透到基布内部,绒毛虽能扎入粘合剂内层, 耐磨性提高了,
类:目前,用于植绒印花的纤维最为普遍的是粘胶、锦 纶、晴纶、涤纶四种,如表4-10所列。 植绒厂可根据产品需要来选择纤维绒毛,如果需耐 磨的产品可选用锦纶或涤纶
,成本低廉的可采用粘胶纤维。 规格:绒毛的规格是指绒毛的长度和细度。两者之 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这种比例关系失调,就难以 植出合格的产品。如绒毛太细长,则容
静电植绒是目前纺织行业正在兴起的新技术。它是利用 高压静电场在坯布上面栽植短纤维的一种产品。植绒产 品工艺简单、立体感强、成本低,因此广泛应用在橡胶、 塑料、人造革、装饰产品
浅谈静电植绒技术

制版 时还应注 意 以下几 点 :① 有封 口的地方
( 如 :口 、 △、 0形 等 ) 雕 刻 时要 留细 丝连 线 。② 雕 刻 去掉 的部分 应 跟 图 案线 条 一样 大 小 ,以免 破坏
维即粘着于涂覆胶粘剂的表面并与之垂直 ,使之成
为 稠密 的绒 面 制 品 。 由于 电场 的持 性是 使 纤维 垂 直 排 列于 表 面上 ,因此 几 乎任 何形 状 的物 体 都可 以植 绒 。这一 技术 通 常可应 用 于局部 植绒 。 在 静 电植 绒 加 工 中 ,绒 毛 除 了 因接 触 而 带 电 外 ,又 因进 入 电场受 到极 化 作 用而 带 电 ,保 证 了绒
| ¨
曩 蓦
—
蓦
i i
曩
量
≤
誊
誊 黪 羞 誊 鬻蠹 纂董 置 囊j
i
.
誊 蓦
蓦蓦参 量 蓦
潼 蘸晦耱 赣夷 搽 ≯ - j 拳 ≥ 蠹 ≥
文/ 王 月圆 辛 勇 戴俊萍
植 绒是在涂 覆粘合剂 的基 质表面施 加细粒 的 方法。在世界上 ,大 多数的植绒 工艺是使 用精细切 断的天然或合成纤维。植绒制品使基质表面具有一
格实惠的优势,使它们为消费者创造 了优秀的价值。
二 、静 电植 绒 工 艺
1 . 静 电植绒原理 简介
静 电植 绒是 利 用在 高 压静 电场 中带 有不 同 电荷 的物 体 发 生相 斥 或相 吸 ( 电荷 同性 相 斥 异性 相 吸 )
植绒知识介绍及工艺原理浅析(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植绒知识介绍及工艺原理浅析(一)
第一部分:植绒知识介绍
植绒工业的历史及发展历程
起源:
植绒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在那时,中国人发明了植绒
工业的原型。
将天然纤维切段并喷洒在途布了树脂的纺织品表面,对于审美要求的提高是植绒技术发明并因此而发展的原动力。
中世纪时期的发展:
有据可查的机械化植绒生产开始于十二世纪。
在当时的纽伦堡市,也就
是现在的德国,开始使用木制模型以及碾碎的天然纤维对墙面进行装潢。
然而,这种技术又一次失传于世。
工业时代的开始:
在十九世纪,植绒技术又一次复活了。
同样的,这一次也是从室内装潢
的墙壁用纸生产开始的,并全部用于皇宫王室的
装饰,至今,在法国的古城堡里,您仍然可以看到它曾经的辉煌。
约公
元1870年,法国的莱瑞先生开创了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壁纸的生产。
同时,伴随着静电及静电力可以移动物体--这一事实的发现,静电植绒技术的基础理论终于诞生了。
二十世纪:
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的美国,通过静电技术创造的砂纸产品,使石英粒
子呈现了尖端朝上的状态。
这样,将静电原理用于纺织纤维的精细切割及植绒工艺的思路有了强有力的实践经验支持。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转移植绒纸来制作各种植绒花型,可是在五十年代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静电植绒原理

静电植绒原理
静电植绒是一种利用静电作用将纤维束固定在基布上的工艺方法。
静电植绒原
理是通过静电场将纤维束吸附在基布上,然后通过热压或化学处理使其固定在基布上,从而形成绒毛。
静电植绒技术在纺织品、汽车内饰、家居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静电植绒原理的实现主要依靠两种静电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击打。
静电吸引
是指当纤维束和基布接触时,由于静电作用产生吸引力,使纤维束被固定在基布上。
静电击打是指在静电场作用下,纤维束受到静电力的作用,被击打在基布上,形成绒毛。
静电植绒原理的关键在于静电场的形成和控制。
静电场是通过高压静电源产生的,通过合理设计的静电场结构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纤维束的精确植绒。
静电场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纤维束的尺寸、形状和密度,以及基布的材质和厚度等因素,从而实现对绒毛高度、密度和均匀度的控制。
静电植绒原理的实现过程包括静电场的形成、纤维束的输送和固定。
首先,通
过高压静电源产生静电场,然后将纤维束输送到静电场中,在静电作用下被固定在基布上。
最后,通过热压或化学处理使得纤维束与基布结合,形成绒毛。
静电植绒技术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可以实现对绒毛高度、密度和均匀度的精确控制。
此外,静电植绒还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纤维的植绒,从而实现绒毛的多样化效果。
因此,在纺织品、汽车内饰、家居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静电植绒原理是利用静电场将纤维束固定在基布上的工艺方法,通
过静电吸引和静电击打实现纤维束的植绒。
静电植绒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绒毛多样化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静电植绒印花的特点及操作技术

静电植绒印花的特点及操作技术2007-02-06 10:09静电植绒印花的特点及操作技术静电植绒是目前纺织行业新兴的利用高压静电场在坯布上面栽植短纤维的高新技术。
静电植绒产品具有立体感强、耐磨、阻燃、隔音、保暖等特点,且应用的原材料无异味,无污染,因此对人体无毒无害,是一种风格独特、手感柔软、色泽艳丽的绒毛制品。
静电植绒工艺简单、成本低,已广泛应用在橡胶、塑料、人造革、装饰产品上,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的旅游产品更显示出它无比的优越性。
在鞋帽、童装、商标、服饰、沙发、地毯、壁纸上采用植绒图案装饰,风格独特。
近年来,随着丝网印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开发出将转移印刷和植绒印刷复合在一起的转印式植绒印刷品,使工艺更加简便,应用更为广泛。
如用于工艺美术制品方面的牌匾、广告、壁挂等,可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用于生活日用品方面的窗帘、床罩、沙发巾,以及服装上图案、商标的植绒装饰等,比普通印花、绣花更具特色,更富有立体感。
此外,随着高压静电加工方法的工业化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植绒加工用的树脂粘合材料得到迅速改良,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大面积植绒加工工艺已开始向衣料等方面发展,其用途将日益拓展,非常广泛。
植绒厂的静电危害和静电消除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静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工业生产免不了加工材料与加工机械的相互接触、相互运动,各种力、热、声、光、电的物理条件都可能成为产生静电的因素。
静电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是一分为二,有利也有害。
静电植绒、静电纺纱、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以及驻极体等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给生产和建设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但是静电很多时候对生产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植绒厂就是一边利用静电来植绒,一边又因为静电在捣乱影响生产。
这里我就对植绒厂静电的危害及其对策讲一点认识。
一.关于静电的危害所谓静电危害是指由于静电现象所引起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损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静电火花放电所引起的突然性爆炸事件,他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一次性巨大损失。
塑料静电植绒工艺(精)

塑料静电植绒工艺印花工艺:PVC的主要缺点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降解,软制品有增塑剂外迁之弊。
对应变敏感,变形后不能完全复原,且在低温下易变硬等,但是随着PVC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1,2]。
本文将详细介绍PVC薄膜静电植绒的工艺及控制要点,并对产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
1 静电植绒原理及其工艺流程静电植绒工艺可分成绒毛的前期准备和静电植毛两个阶段。
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2 绒毛生产的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2.1 绒毛的剪切及水分要求绒毛剪切时,要求长度均等,刀片锋利,切断而非折断绒毛,折断的绒毛不易分散,影响植绒品质。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植毛操作时,起诱导绒毛植到基材上的作用。
在一定的静电压条件下,水分偏多,绒毛易结在一起,产生斑点;水分偏少,绒毛极性不够,不易植到PVC上,植毛厚度低、密度差。
通常尼龙毛水分控制在6%左右,人造丝水分控制在20%左右为宜。
因尼龙本身极性比人造丝高,含水量少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植毛效果。
人造丝水分低于13%,绒毛不易植上去。
2.2 绒毛的染色绒毛染色主要使用反应性染料、直接性染料和酸性染料。
反应性染料分子结构中有反应基因,染色时与纤维分子中的碱基、氨基发生反应而上染;直接性染料能不借媒染剂的作用使棉纤维直接染色,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染浴中和元明粉的下,煮沸直接上染。
直接染色虽然方便,但耐洗耐晒牢度差;酸性染料是在酸性条件下,染料阴离子与纤维上氨基结合上染。
如尼龙66,用醋酸调pH至4~6,醋酸起促染作用,牢度较前者好。
以尼龙为例,常用的染色助剂如表1。
在100份水中,加入上表比例的EDTA、平平加-O,用醋酸调节pH值至4~6,升温至50℃,加入染料(品种、用量根据颜色而定;继续升温至60℃,加入剪切好的绒毛,在30min内升温至90~95℃,恒温搅拌30min。
排去部分废液,用冷水补充至原量,调整液温至55~60℃;加入固色剂,再恒温搅拌25min,再排去废液,水洗,脱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植绒简介及工艺流程1 准备 (2)1.1 绒毛 (2)1.2 粘合剂 (2)1.3 底布 (3)2 植绒工序及流程 (3)2.1 进料 (4)2.2上浆 (4)2.3 植绒 (4)2.4 烘干 (5)2.5 刷毛 (6)2.6后整理 (6)2.6.1喷花 (7)2.6.2轧花 (7)2.6.3印花 (7)2.6.4雕印 (7)2.6.5磨皮 (8)2.6.5砂洗,烘干 (8)2.6.6烫平 (9)2.6.7烫金 (9)2.7检验、打卷及包装 (9)3 多套色印花植绒工艺 (10)静电植绒产品生产流程1 准备植绒机在使用之前要进行预热升温,以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1.1绒毛绒毛是静电植绒产品的关键材料,选用绒毛应根据绒毛产品所要求的外观、风格和各种物理性能。
目前主要是粘胶短绒和尼龙短绒,也有用腈纶、涤纶和皮绒等。
绒毛按其加工方法可分为粉碎绒毛和切断绒毛两类。
一般粉碎绒毛质量差,中、高档植绒产品应该选用优质的切断绒毛。
静电植绒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绒毛的质量。
而绒毛的质量除了长度和细度指标外,还对导电性、飞升性、分散性以及整齐度等指标有严格的要求。
1.2粘合剂绒毛和基底材料的结合,是通过粘合剂来实现的。
粘合剂对植绒产品的内在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植绒产品的摩擦牢度、手感、厚度等服用性能。
粘合剂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绒产品的要求,从经济、实用考虑而有所不同。
纺织植绒产品目前多数是用丙烯酸类粘合剂,皮革植绒一般用聚氨酯类粘合剂。
此外,为了控制粘合剂的粘度、消除粘合剂内部的气泡、加强粘合剂的牢度等性能,粘合剂中还需添加氨水、稳泡剂(如ADC发泡剂)、交联剂(如三聚氰胺)、碳酸钙等添加剂。
使用之前要将其搅拌均匀以达到上浆要求。
植绒工艺对粘合剂的具体要求如下:(1)对基布和绒毛的粘结强度大,绒毛不易剥离脱落。
(2)干燥速度适当,干燥后体积的变化要小,不会造成基布皱缩,能适应植绒机车速。
(3)粘度适中,流平性好,适于在基材上采取喷、涂、刮等方式涂布。
(4)化学稳定性好,有良好的耐洗涤性和耐摩擦性。
热处理简便,无泛黄发脆现象。
(5)表面成膜性差利于植绒,成膜后绒层柔软、有弹性。
(6)应与颜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有良好混合性。
(7)根据需要调整粘合剂的粘度时应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在8—12小时无凝聚、分层等不良现象。
(8)无毒(尤其是不含甲醛),无臭,不易燃,能长期保存,储运方便。
1.3底布植绒基底材料非常广泛,除目前大多数植绒纺织品所用底外,还有塑料、皮革、纸张以及木材、金属等各种材料。
就家纺产品而言,主要是纺织品底布,具体包括:(1)针织底布,包括纬编和经编底布。
主要是纬编底布;(2)机织底布,如网格布(主要是TC布):即涤纶/棉65/35平纹布;(3)无纺布;对基布的要求如下:(1)具有导电性、均匀性、多孔性以及与粘合剂的共容性;(2)经纬线密度不能过稀,应不少于220根/10cm;(3)表面平整无疵点;(4)伸缩性小,以防止造成绒面起皱;(5)耐高温,色牢度高;2 植绒工序及流程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植绒所用的基底材料千差万别,绒毛品种各异,设备也不尽相同,但其生产加工过程是类似的。
植绒工艺流程简单表示如下:进料→上浆→植绒→烘干→刷毛→后整理→成品具体生产工序如下2.1进料(1)缝头工序一般来说,一卷底布的长度在100米左右。
为了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要把底布沿同方向均匀的放到预先准备好的推车中,同时用缝纫机把接头拼接起来。
接头方式一般是平缝以保证浆台工序不出现跳刀现象,同时使粘合剂涂覆均匀,布面厚度保持一致。
(2)质检工序(烧毛):底布上植绒生产线前,要对底布进行烧毛。
以去除底布表面的毛羽,便于后道工序粘合剂喷涂均匀,防止植绒布出现白点。
(3)烫平工序:底布喂入植绒机之前,如果布面不很平整,机织底布发生纬斜,则还要进行烫平工序即底布通过烘筒加热(温度视底布面料决定),同时给予一定的张力进行张紧热定型。
若底布已经平整,则可以省略此道工序。
2.2上浆底布经前处理后以一定的速率(根据生产需要)通过开花辊喂入到浆台开花辊的作用是给予布面一定张力,使布面平整,同时控制底布的门幅。
而后操作工将粘合剂涂到布面上由于粘合剂具有一定的粘度,使得粘合剂一方面随布面前进的同时,自身发生转动使得粘合剂均匀分散到底布表面。
通过刮刀和布面之间的间隙将粘合剂均匀挤出,再通过毛刷盘和压盘作用将底布固定到植绒生产线两边的针眼上以防止底布的上下震动和左右移动。
自动探边装置检测布面是否与工作区域平行,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注意要保证刮刀下面喂入辊的清洁,涂覆的粘合剂尽量不要沾到辊的表面。
同时通过辊下面毛刷来清理辊表面的垃圾,利用刮水皮来去除辊表面的水分和粘合剂。
通过调整刮刀和喂入辊的间隙来调整粘合剂的涂覆量,一方面保证最终产品的厚度,另一方面节约成本。
2.3植绒把准备好的绒毛放入绒箱中,尽量将绒毛分散均匀不要出现绒毛团。
同时植绒机将涂覆好的布料喂入到植绒区域。
上极板(位于料斗下)是一块板型金属网框,下级板是一块金属平板托架,上面铺着涂有粘合剂的植绒底布,上、下两块极板分别用导线连接在高压静电发生器(一般几万伏)上的正、负输出端。
料斗中的绒毛,随供毛轴的旋转和毛刷的作用将绒毛均匀下落到金属网负极上。
因绒毛在降落过程中与负极接触而带电,导致部分绒毛按电场方向排列,同时绒毛在电场中发生极化,与负极极性相同的电荷,集中在远离负极的一端,而正电荷却集中在靠近负极的一端,当绒毛与负极接触时,由于电极的电导率比绒毛高,在纤维中产生一定的导电电流,绒毛会产生净负电荷,使绒毛在电场中具有很大的伸直度和飞翔性,以较高的速度垂直下落到涂有粘合剂的基布上,形成精美的绒面图纹。
底布下端还有内震装置,通过其对布面的拍打,使布面上未粘着牢固的绒毛脱离布面进入静电场,进行二次植绒。
底布还要通过多道植绒来达到所需的植绒密度。
此外底布下方的回收箱会将散落到植绒区域下方的绒毛收集起来并重新回收利用,以节省生产成本。
植绒后布料经过吸风装置将布面上的浮毛吸走。
此操作流程中要注意工序的清洁,特别是飞毛的控制。
植绒质量好坏关键是高压静电发生器功率要符合生产线的技术要求,静电发生器是静电植绒设备的心脏,有晶体管高压静电发生器和变压器直接升压静电发生器(分电子管整流式和硅堆整流式)两种,要保证产生高而稳定的静电压。
若电压太低,绒毛竖直性差,粘结牢度下降;若电压太高,又会发生静电火花烧毛事故。
一般要求输出直流电压达到20-100kv。
两极板间距一般掌握在10cm以内,极板间距最好能上下调整,为补充静电不足还可增设装置。
2.4烘干在植绒结束后,就进入烘箱进行烘干。
使胶水凝固,绒毛固定在底布上。
烘箱温度随底布和粘合剂的性能以及粘合剂涂覆量而不同(一般100℃以上)。
而且要经过多道热箱并进行一定时间的烘干作用,烘箱温度需逐步提高。
烘箱内有上下两层金属板(通过导热油加热),以热对流形式进行加热。
烘箱内配有吸风装置及时将布料中蒸发的水汽吸走。
注意烘干温度过低,时间太短,则不能达到烘干效果,粘合剂固化不良,会使产品耐磨强度下降;温度太高一方面容易引起布面光雾度和纹路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使粘合剂会老化变质,手感变硬。
经过烘箱后,布料表面温度较高,而且已发生变形。
所以还要经4-6个冷却辊组成的冷却塔进行冷却处理,以降低布料温度。
冷却辊内充满了液态循环冷却水通过热传递作用对布料降温。
为使布料两边整齐、去除边疵,还要切边,把两边不整齐的布边切掉。
2.5刷毛植绒后虽吸去浮绒,但在绒毛间隙中还有残留绒毛,一般采用毛刷逆基布运动走向的方式,进行一次刷毛清理。
并用吹风装置将刷掉的绒毛收集起来。
将烘干工序生产的布直接喂入刷毛机尽行刷毛处理。
刷毛清理装置是由导布辊、刷毛箱、吸尘器及传动装置组成。
其中,导布辊是一组按规定部位排列的导辊组成的,可使植绒布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刷毛清理处理的装置;刷毛箱内装高转速的毛刷辊,它在高速运转时,可将植绒布布面上残余的浮毛清理掉;吸尘器用于收集清理下来的绒毛,该装置可采用旋风除尘或袋式除尘及其它形式的除尘;刷毛箱与吸尘器之间通过引风机相联接;传动装置主要由导布辊传动,可与烘干定型机的导布辊链条联接传动使转速与烘干定型机同步,毛刷辊的传动是单独由电机经三角皮带传动。
最后也可进行卷装,但对仿真皮面料,为保证卷装过程中上下两层布料之间不发生粘连,还要在成卷的同时喂入一层塑料薄膜。
在卷装之前操作工检验布料厚度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布料的均匀度。
若厚度太厚,则要相应改变后续磨毛工序参数,使之达到最终要求。
同时及时调整粘合剂的涂覆量已达到规定要求。
2.6后整理后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植绒产品附加值,主要有喷花、压花、雕印、磨皮、砂洗、烫平、烫金等深加工的处理,令产品达到所需要视觉手感效果。
2.6.1喷花(1)冷喷,在布料经植绒机植绒后、进入烘箱烘干之前,利用常温高压气流对刚植好的布面进行喷射,使得布面绒毛发生倒伏,形成类似灯芯绒效果的处理工艺。
也可以使气流经特定花纹案的圆筒喷射以获得特定花纹图案的植绒效果。
(2)热喷,对烘箱烘干后的布料,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喷射作用,喷出热蒸汽使绒毛受热变形.并横向有规则地往复于织物纵向做直线运动,可形成一定形状的几何图案,已获得特殊效果的后整理工艺。
热喷工艺较冷喷工艺处理更精细。
2.6.2轧花(或压花)(或轧花)静电植绒所用的绒毛多是化纤绒毛(如尼龙),则可以利用化纤的热塑性,将与热辊接触部分绒毛融化并冷却固化,而未融化的地方绒毛直立。
从而使得布面形成类似烂花布布面皱折效果的后整理工艺。
2.6.3印花在植绒表面采用网印直接印刷各种彩色的图案.则成为植绒印花产品,如转移印花。
用分散染料转印纸进行加热转印。
所需转印纸可从市场购买也可自行印制,然后将该纸放在需要转印的织物的适当部位上,经高温压烫后,纸上的植绒花型便转移到织物上。
此方法要选用尼龙或涤纶绒毛.涤纶绒毛效果最佳。
2.6.4雕印雕印也称拔染印花,指用拔染剂印在有色织物上,把已经染色的部分色素破坏,从而获得各种花纹图案的印花法。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在深色织物上印浅色图案。
这种方法可以分花纹为白色(拔白)和花纹为有色(拔印)两种。
后一种染法使织物花纹精细,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用于雕印的染料、印花浆、各种助剂、纤维织物及蒸化工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具体的生产流程如下:布料→涂还原剂→烘干→蒸化→收卷将刷毛工序生产的底布喂入到雕印机,将拔染剂倒入染槽中,通过沟槽辊的回转将拔染剂涂到布料的表面。
根据最终花纹效果选用相应图案的沟槽辊。
通过刮刀控制涂覆量。
并进入烘箱烘干。
而后将染色布料喂入到蒸化机中进行高温高压汽蒸。
蒸化是在高温、高湿的作用下,使还原剂发挥作用,将浆料中的染料、还原剂及其助剂等转移到织物上,使深色织物拔染部位的染料分解而色泽消失,同时把需要的染料固着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