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非鱼亲鱼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
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分析

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分析赵何勇;陈诏;徐鸿飞;李华;袁宗伟;黄彩林【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的品质特性和营养成分,为红罗非鱼配合饲料研制和罗非鱼肉质产品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相关检测标准的生物化学方法和质构仪对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评价两种养殖模式下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结果]海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咀嚼性(12.63 mJ)及水分(79.83%)、粗脂肪含量(1.29%)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模式(7.74 mJ、77.84%和1.05%)(P<0.05,下同),粗蛋白含量(18.13%)显著低于淡水养殖模式(20.46%).海水和淡水养殖的关岛红罗非鱼肌肉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其氨基酸总量的41.30%和41.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分别为70.36%和70.59%,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92.43和86.30.海水养殖模式下关岛红罗非鱼的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模式.[结论]两种养殖模式下的关岛红罗非鱼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其中海水养殖模式下的关岛红罗非鱼在口感和营养价值方面优于淡水养殖模式,可作为主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49)007【总页数】7页(P1396-1402)【关键词】关岛红罗非鱼;海水养殖;淡水养殖;肌肉品质;营养成分【作者】赵何勇;陈诏;徐鸿飞;李华;袁宗伟;黄彩林【作者单位】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南宁 530031;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南宁530031;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南宁 530031;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南宁 530031;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南宁 530031;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南宁 5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250 引言【研究意义】罗非鱼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的产量虽一直增长,但已开始出现上涨缓慢、增速疲软的趋势。
罗非鱼养殖的营养需求

罗非鱼养殖的营养需求罗非鱼(Tilapia)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和食用鱼,其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成功养殖罗非鱼的关键之一是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因为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要素。
一、蛋白质蛋白质是罗非鱼健康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不仅是鱼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体内酶和激素的基本组成物质。
罗非鱼在生长初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随着鱼的生长,蛋白质的需求量逐渐下降。
罗非鱼的理想蛋白质含量为30%至35%。
二、脂肪脂肪是罗非鱼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携带者。
脂肪摄入可以提高鱼体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和增加鱼的体重。
合理的罗非鱼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应为5%至8%。
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罗非鱼的主要能量来源,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
罗非鱼适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应为35%至40%。
四、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罗非鱼生长和健康维持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不仅有助于维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还能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力。
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矿物质有钙、磷、锌、铜等。
营养丰富、均衡的鱼类饲料可以提供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五、饲料类型罗非鱼可以采用干饲料、湿饲料或粉末饲料等不同类型的饲料。
干饲料广泛应用于罗非鱼养殖,具有贮存方便、使用灵活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湿饲料含水量较高,易于消化和吸收。
粉末饲料适用于小鱼的喂养。
选择适合鱼类生长发育阶段的饲料并根据鱼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是保证鱼类养殖的健康和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六、饲料投喂方式罗非鱼的饲料投喂方式有手动投喂和自动投喂两种。
手动投喂一般适用于小规模养殖场,操作简单,但无法实现精确的投喂量和频率控制。
自动投喂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可以实现定时、定量、均匀地投喂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根据鱼类的需求和养殖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喂。
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分析

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分析作者:赵何勇陈诏徐鸿飞李华袁宗伟黄彩林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07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的品质特性和营养成分,为红罗非鱼配合饲料研制和罗非鱼肉质产品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国家相关检测标准的生物化学方法和质构仪对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评价两种养殖模式下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
【结果】海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咀嚼性(12.63 mJ)及水分(79.83%)、粗脂肪含量(1.29%)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模式(7.74 mJ、77.84%和1.05%)(P关键词:关岛红罗非鱼;海水养殖;淡水养殖;肌肉品质;营养成分中图分类号: S965.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8)07-1396-070 引言【研究意义】罗非鱼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的产量虽一直增长,但已开始出现上涨缓慢、增速疲软的趋势。
选择生长快、肉质好的新品种罗非鱼进行多种养殖模式推广,提高肉质品质是解决罗非鱼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之一。
红罗非鱼(Red tilapia,Oreochromis spp.)是经多代选育而成的综合性状优良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等优点,且其形似海水真鲷,盐度耐受能力较普通罗非鱼强,可不经驯化在盐度8‰~12‰的海水中正常生长(李学军等,2003)。
近年来,在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沿海均开展了红罗非鱼海水养殖,且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在养殖过程中,关岛红罗非鱼因其体色艳丽、过冬不变色而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
因此,研究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组成,对提高红罗非鱼肉质品质及推动其养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目前,针对不同养殖模式水生生物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分析已有大量研究报道。
鱼肉,鱼骨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鱼肉,鱼骨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鱼肉和鱼骨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对人们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比较鱼肉和鱼骨中脂肪酸的组成。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鱼肉和鱼骨都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营养,对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鱼肉和鱼骨中脂肪酸的成分组成及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饮食习惯。
2. 研究意义鱼肉和鱼骨中含有独特的脂肪酸,且在其他食物中很难找到这种脂肪酸,因此,研究鱼肉和鱼骨中脂肪酸的组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提高饮食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鱼肉和鱼骨水解法,结合气相色谱联用电子衍射检测,分别测定鱼肉和鱼骨中的20种脂肪酸含量,并进行比较性研究分析。
三、比较结果1. 鱼肉中脂肪酸组成在鱼肉中检测出了20种脂肪酸,其中最丰富且对健康有一定益处的支链辉酸占总脂肪酸的21.38%,其次是亚麻酸、油酸及硬脂酸等,亚麻酸为19.22%,油酸为14.14%,硬脂酸和氯化辛酸均为13.64%,尾烯酸则占比6.31%。
2. 鱼骨中脂肪酸组成在鱼骨中检测出了20种脂肪酸,其中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多的是反式辉酸,占比21.17%,次之为油酸(17.66%)、硬脂酸(14.59%)、亚麻酸(14.18%)和氯化辛酸(11.51%),尾烯酸占比5.77%。
四、比较分析1. 从比较结果来看,鱼肉中主要以支链辉酸占优势,而鱼骨中以反式辉酸占优势。
2. 鱼肉和鱼骨中,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都相当的丰富,而鱼骨中的硬脂酸含量略高于鱼肉中:鱼肉中硬脂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13.64%,而鱼骨中则为14.59%。
3. 进一步比较发现,在短链脂肪酸中,鱼肉和鱼骨中特有的脂肪酸,以及较为丰富的亚麻酸和油酸,均具有推动新陈代谢,维持机体活力以及促进健康发育的独特作用,可以作为补充饮食的理想之选。
五、结论本研究就鱼肉和鱼骨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鱼肉中的支链辉酸最为丰富,其次是亚麻酸、油酸和硬脂酸;鱼骨中的反式辉酸最为丰富,其次是油酸、硬脂酸、亚麻酸和氯化辛酸,特有的脂肪酸及多种抗氧化能力较强的不饱和脂肪酸,均有益于人体健康发育,可以作为补充饮食的理想之选。
罗非鱼营养需求

罗非鱼营养需求一.蛋白质和氨基酸许多研究使用半纯化日粮和纯化日粮估计罗非鱼最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
大多数测定值来源于最大生长,最小蛋白需要的剂量-响应曲线。
罗非鱼的最佳日粮水平受到鱼大小或年龄影响,并且在28%~50%范围变化(见表1)。
表1 淡水养殖罗非鱼的蛋白质需求量生长期罗非鱼的实践日粮通常含25%~35%粗蛋白,而在池塘中,鱼可能有机会采食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食物.因此像20%~25%z这样低的日粮水平被认为是合适的(Newman等,1979;Lovell,1980;Wannigama 等,1985)。
水的盐度似乎影响蛋白质需要量,在较高盐度下蛋白质需求量较低(见表2)表2 在不同的盐度中罗非鱼的蛋白质需要量罗非鱼像其他鱼和陆生动物一样,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Santiago和Lovell(1988)测定了尼罗罗非鱼生长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测定结果见表3.表3 罗非鱼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二脂类日粮脂类是罗非鱼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的唯一来源,也是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载体和助剂。
脂类,尤其是磷脂对于维持细胞结构,维持细胞膜的柔韧性和通透性是重要的。
脂类也作为类固醇激素和前列腺素的前提,可以改善日粮的风味,而且影响鱼的日粮结构和鱼的脂肪酸构成。
齐氏罗非鱼的研究指出,日粮脂肪酸增加到15%,导致蛋白质效率比(PER)和蛋白质生产价值(PPV)明显地改善(Teshima等,1978;El-Sayed和Garling,1988)。
Teshima等(1985)使用尼罗罗非鱼最为研究对象得到相似的结果。
Li等(1991)指出,日粮脂类从5.7%增加到9.4%,同时碳水化合物从31.9%增加到36.9%,尼罗罗非鱼日粮蛋白质水平可以从33.2%减少到25.7%.日粮脂类水平超过12%,降低欧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杂种幼鱼的生长表现(Jauncey和Ross,1982)。
5种罗非鱼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5种罗非鱼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岑剑伟;石红;刁石强
【期刊名称】《营养学报》
【年(卷),期】2007(29)6
【摘要】罗非鱼是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
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
目前养殖和繁育体系较为完善的品种有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红罗非鱼(Oreochomissp)、吉富罗非鱼(Gift)、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 ♂)等。
本研究分析5种罗非鱼肌肉的营养组成,为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614-615)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红细胞膜;脂肪酸构成
【作者】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岑剑伟;石红;刁石强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8
【相关文献】
1.布氏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J], 赵婷婷;刘奕;汪学杰;刘超;胡隐昌;罗建仁
2.罗非鱼下脚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J], 苏永昌;刘淑集;刘智禹;刘秋凤;王茵
3.莫荷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J], 李文雯
4.罗非鱼加工下脚料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J], 彭燕;李瑞伟;巩育军;谢意冰;王辉
5.罗非鱼加工下脚料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J], 彭燕;李瑞伟;巩育军;谢意冰;王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脂肪酸组成及需要

鱼类脂肪酸组成及需要
周景祥;黄权;吴莉芳;余涛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 鱼体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的脂肪酸鱼体本身可以生物合成,有的则不能或合成量很少,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要,必须由外源供给补充.因此,研究鱼类脂肪酸组成、生理功能、需要量,对于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及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周景祥;黄权;吴莉芳;余涛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冬夏两季五种经济鱼类组织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J], 乔芳;李欢;李东亮;张美玲;杜震宇
2.鱼类脂肪酸组成,需要,营养价值 [J], 周景祥;白丽丹
3.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研究 [J], 张婷;向刚;龙胜兴
4.5种经济鱼类内脏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J], 朱曦淳;张夜路;康继霞;赵芙蓉;胡雅淇;孔晓雪;余炬波;罗海波
5.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抗氧化及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 [J], 周锴;吴莉芳;瞿子惠;杨兰;祖岫杰;王婧瑶;段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摘要】为比较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在鱼类科、目以及种属间的差异,本文采用氯仿-甲醇(体积比=2∶1)法提取15种淡水鱼背部肌肉的粗脂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15种淡水鱼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15种淡水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在3.76%~ 14.74%,15种淡水鱼共检出24种脂肪酸,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 FA).不同淡水鱼脂肪酸除个别有差异外,其他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因淡水鱼所在目、科和种属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均在35%以上.不同鱼种的粗脂肪中EPA和DHA总含量有所差异,鲈鱼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总含量达到30%,而泥鳅粗脂肪中的EPA和DHA总含量仅为8.51%.部分鱼种可以作为EPA和DHA的良好膳食来源,具有较高的利用和开发价值.【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20【总页数】6页(P217-222)【关键词】淡水鱼;脂肪;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作者】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4脂肪酸是具有长烃链的羧酸,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三种,它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tf hvz n i /.。C1 O。C1 l - s 6: 6: n7,C1 O,C1 1 9 a d Cl 2 - tkn p moeta 0% i ttlft cd ecu igtse .Beie , 8: 8: n- n g: n 6 a igu r h n7 n oa a t a i x ldn ets y sd s
teewe tl smePUF h r r s l o e i A:CI 3n3 a d n . 1 p ce o oiin o F a d MUF we a ial h Jo n tefmaefs 8: - - n 6 he se is cmp sto S A f n A r b sc yte 8 ei e l h, e l  ̄ h i
adeg cmps o n o t t ft c ie n ognzt n fh e l i O ecrmsn//u) aet s eedsusd n g , o oi nadcne ayai i dfr t rai i s terdfa a( roho / /t s prn hw r i s i t no t dn f e ao o ip oc i f c e
21 0 2年 2 5卷 2期
v0 5 L2 .N 2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 u h et hn o r a o g i l r l ce c s o tw s C iaJu l f r ut a S i e n A c u n
73 1
文章 编号 : 0 4 2 (0 2 0 1 1- 8 9 2 1 )2—0 1 0 0 7 3— 5
关键词 : 红罗非 鱼; 亲鱼; 脂肪酸组成 中圈分类号 :9 3 1 1 ¥6 .6 文献标 识码: A
An l sso ty Acd Co p st n i d Ti p a Pa e tF s a y i fFa t i m o i o n Re l i r n ih i a
和脂肪酸。雌 鱼各个组 织的饱和脂肪酸 (F 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 F 种 类组成基本 相同, S A) MU A) 而雄 鱼性 腺 中 S A和 MU A含量 F F
与其他组 织差异 显著( O 0 ) 雌 鱼性腺 的脂肪酸种类 比雄鱼多 6种; P< .5 ; 雌雄 鱼腹脂和雄鱼肝胰脏 中主要的多不饱和脂 肪酸( U P— F) A 均为 C 8 2 - , 鱼肌 肉和肝胰脏 中主要的 P F 1 :n 雌 6 U A为 C 8 2 -、 2 :n 1 :n (0 4 - ( 2 4 - , 鱼肌 肉中主要的 P F 62 6和 2 :n 雄 6 U A为 C 8 2 - 1 :n6 和 A A, R 雌鱼卵巢 中主要 的 P F 为 C 8 2 - 、 0 3 -、 R 、 2 5 - 1 2 6 -( H ) 雄 鱼精巢 中主要的 P F UA 1 :n6 ( :n A A ( :n 2 6 2 3和 3 :n D A , 2 3 U A为 C 8 1:
料 和饲养 方式, 提高精子、 卵子产量和 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 , 红罗非鱼亲鱼各组 织中含量较高脂肪 酸有 C 6O C 6 l -、 1 : 、 1 :n 7 C8O C8 l- 1 :、 1 : 9和亚油酸( : -) 占总脂肪酸的7 % 以上( n O8 2 6 , n 0 精巢 除外) 雌鱼肌 肉组织中含较高 的C 24 -, , 2 :n 肝胰脏组 织中含 6 较高 的 ( 24 - 2 :n 6和花生四烯酸( 0 4 -) 卵巢组织 中含较高的 ( 25 -。此外还含有少量 的亚麻酸( 1 :n3 和 n 2 ( :n , 6 2 :n 3 C 8 3 -) - 6多不饱
b s ggs cr m t r h .11 eut s o e h t eew r f ekn so ft i i i e o tn i iee t ra i t n f p r yu i a ho ao a y 1ers l h w dta t r e i id f a a dw t hg rcne tndf rn gn zi so a- n gp s h e v y t c h h o ao
红 罗 非 鱼 亲 鱼 组 织 脂 肪 酸 组 成 分 析
朱 定 贵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广西 南 宁 5 0 0 ) 30 7
摘
要: 采用 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红罗非鱼( r er s it u) Oe ho l i s 亲鱼不 同组织 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 o min oc 以期为优化红罗非鱼亲鱼的饲
Z n -u HU Di g g i
( u nx A cl rl oa oa adT cnc oee G n x N nig5 00 C ia G a gJ ut a V ct nl n eh i C l g , n gi ann 30 7, hn ) u i l a l a
Ab ta t I re rvd h o eia ai o p miigfe igp e aaina d meh d,i rvn h u i n u ni fs em sr c :n od rt p o ieate rt l b ssfro t zn dn rp rt n to o c i e o mp o igteq a t a dq a tt o p r l y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