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机械采收棉花需要除去叶片,某农场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3)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进细胞的___________;促进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_;促进不同种类植物的同一器官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生长素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2、(4分)向触性是某些植物的一种向性运动,是指由接触刺激引起的植物的卷须卷成许多圈呈盘旋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下列两则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达尔文观察到西番莲卷须的顶端接触到支柱后,在20-30S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现象。他认为如此快速的运动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进行解释,并大胆提出:卷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信号传递和原生质收缩来实现的。

资料二:为探究向触性的原因,有科学家在卷须顶端均匀涂抹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结果发现,卷须卷成了许多圈呈盘旋状。

(1)向光性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达尔文认为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解释向触性的理由是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向触性是否是靠电信号传递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

(3)分析资料二中的实验现象,结合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请针对向触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假说: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3、(5分)下列化学物质中,是植物激素的是

A.生长激素 B.生长素 C.胰岛素 D.乙烯利

4、(5分)研究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一种转录抑制剂)对大麦种子中淀粉酶生成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去胚的大麦种子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加入该物质,“一”表示不加该物质。)

A.去胚的原因是大麦种子的胚会生成大量的淀粉酶

B.放线菌素D可能抑制RNA聚合酶与mRNA的结合

C.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对淀粉酶生成的影响有协同效应

D.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淀粉的分解进而促进大麦种子萌发

5、(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产生的效果可能相同,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通过预实验摸索适宜浓度范围

D.植物生长过程中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激素发挥作用,衰老时脱落酸、乙烯才可发挥作用

6、(5分)“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

A.乙烯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7、(5分)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胚芽鞘中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部位都是尖端

C.开花期喷洒高浓度的NAA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缺乏氧气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

8、(5分)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下表是有关芸苔素内酯对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表中结果不能证明芸苔素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若要继续探究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最适浓度,则需降低实验的浓度梯度

D.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的最适浓度在0.3?0.4mg·L-1之间

9、(5分)“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会增加

C.体温下降,代谢减弱 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10、(5分)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C.b到c变化过程中,种内斗争将会加剧

D.两曲线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11、(5分)某技术员将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过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开始时,8株胚芽鞘高度相等,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如图所示。为了促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快速生长,下列各浓度中,最好选用

A.1.5 mg/mL

B.7.5 mg/mL

C.6 mg/mL

D.4.5 mg/mL

12、(5分)如图①表示一盆植物放在一个有孔的盒子里,盆子不动,盒子一直在匀速缓慢转动;图②表示整个装置一起转动,且两个装置都处在单侧光的照射中,一段时间后,①和②所代表的植物生长情况是

A.弯向光源;弯向孔 B.弯向光源;弯向光源

C.弯向孔;弯向孔 D.弯向孔;弯向光源

13、(5分)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适宜浓度的2,4__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14、(5分)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②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③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

④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属于植物激素

⑤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受抑制

⑥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5、(5分)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吲哚丁酸、2,4-D 等植物激素均能促进细胞生长

B.在失重且黑暗的环境中,静置的胚芽鞘中的 IAA 不发生横向运输

C.胰岛素进入肝细胞后,可促进肝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D.免疫活性物质一定是来源于免疫细胞

16、(5分)下图是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生命活动有多种调节方式,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C.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使水稻患恶苗病,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不是植物激素

D.动物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合成,植物体内没有专门分泌激素的腺体

17、(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B.去掉番茄的雌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18、(5分)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同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应用的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其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B.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油菜开花期如遇阴雨天,错过了最佳传粉期,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提高产量

19、(5分)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下图是水稻种子从萌发到结种子,一个生活史过程中相关激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属于植物的内源激素,在种子萌发方面与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B.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C.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D.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仅与脱落酸(ABA)的调节有关

20、(5分)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生长素浓度近地侧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21、(5分)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下列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A.在自然状态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向窗外生长

D.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会促进双子叶杂草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杀死双子叶杂草

22、(5分)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有关

B.月季向光性生长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一定受到抑制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答案】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三组几乎同时落叶生长不同不同两重

【解析】

(1)实验中乙是实验组,甲、丙为对照组,甲组中顶芽能合成生长素向叶柄处运输,故丙组应只有脱落酸,没有生长素,丙组X处要用空白琼脂块,乙、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生长素,因变量是落叶情况。

(2)若生长素能抑制脱落酸的功能,则不含有生长素的丙组落叶要早于甲、乙组;若生长素不能能抑制脱落酸的功能,则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相同。

(3)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因为不同植物、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故促进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促进不同种类植物的同一器官的最适浓度不同;生长素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4分)【答案】(1)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2)生长素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发挥在20-30s内无法完成。在卷须顶端及顶端下部放置一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灵敏电表上,让卷须顶端接触到支柱,检测有无电位差出现(3)接触刺激的一侧细胞与另外一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解析】

(1)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集中分布在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表现为向光性。(2)达尔文认为西番莲卷须的顶端接触到支柱后,在20-30S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现象,此快速的运动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进行解释。探究向触性是否是靠电信号传递的,必须让卷须顶端接触到支柱,在卷须顶端及顶端下部之间连接到一个灵敏电表上,观察是否指针是否偏转,有则表明有电信号。(3)在卷须顶端均匀涂抹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结果发现,卷须卷成了许多圈呈盘旋状,表明在相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下,接触刺激的一侧细胞生长慢于另外一侧细胞。故提出假说为:接触刺激的一侧细胞与另外一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答案】B

【解析】生长激素是动物体内激素,A错误;生长素是植物激素,B正确;胰岛素是动物体内激素,C 错误;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4、(5分)【答案】D

【解析】大麦种子的胚会产生赤霉素等激素,实验前去掉大麦种子的胚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的干扰,A 错误;放线菌素D是一种转录抑制剂,抑制转录过程,可能抑制RNA聚合酶与DNA结合,B错误;由分析可知,赤霉素能促进淀粉酶的合成,放线菌素D抑制淀粉酶的合成,说明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对淀粉酶生成的影响有拮抗效应,C错误;赤霉素通过促进淀粉酶的合成,加快淀粉水解,进而促进大麦种子萌发,D正确。故选D。

5、(5分)【答案】C

【解析】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指的是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产生的效果相同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项错误;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B项错误;预实验的目的是摸索实验条件,“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摸索的实验条件是缩小实验的浓度范围,C项正确;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项错误。

6、(5分)【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种“气”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植物体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乙烯,A正确。

7、(5分)【答案】D

【解析】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A错误;胚芽鞘中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都是尖端,分布在胚芽鞘尖端下部,B错误;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能防止落花落果,因此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的2,4-D 可促进落花落果,C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故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

8、(5分)【答案】D

【解析】在芸苔素内酯浓度为0.1-0.5 mg·L-1范围内,油菜幼苗平均株高均高于芸苔素内酯浓度为0时的平均株高,说明—定浓度的芸苔素内酯能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A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芸苔素内酯浓度为0时相比,各组浓度都是促进了油菜幼苗的增长,没有体现抑制作用,故表中结果不能证明芸苔素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芸苔素内酯浓度在0.2~0.4mg?L-1之间,因此需要在此浓度范围之间降低浓度梯度,继续探究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最适浓度,C正确,D错误。

9、(5分)【答案】C

【解析】冰水浇下引起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A正确。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B正确。正常机体在受到寒冷炎热刺激时,会进行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错误。通过分析中的体温调节图解可知寒冷时体温调节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10、(5分)【答案】A

【解析】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种群数量增长减缓,但是还是在增加着,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K值和环境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正确;b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逐渐达到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会不断加剧,C正确;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D正确。

11、(5分)【答案】D

【解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在3-6mg/ml之间,所以为了促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快速生长,最好选用在此浓度范围的生长素溶液,选D。

12、(5分)【答案】A

【解析】图①表示一盆植物放在一个有孔的盒子里,盆子不动,盒子一直在匀速缓慢转动,则植物只有在盒子开孔对着单侧光时,才有光照,因此一段时间后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图②表示整个装置一起

转动,则每隔一段时间植物受到一次来自暗箱小孔的光照射,其他时间均无光照射,这对于植物来说,受到的是单侧光照射。因此,一段时间后植物弯向小孔生长,故选A。

13、(5分)【答案】D

【解析】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A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茎长高,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的芹菜,可提高产量,B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C正确;2,4-D是生长素的类似物,可促进插条生根,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基部,可促进插条基部生根,而非两端,D错误;故选D。

14、(5分)【答案】C

【解析】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①正确。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组织器官,乙烯合成于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促进果实成熟,②错误。生长素既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也可以疏花疏果,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③正确。2,4-D、乙烯利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④错误。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积累,使其生长受抑制,⑤正确。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⑥正确。

15、(5分)【答案】B

【解析】2,4-D不是植物激素,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由于处在失重的环境中,所以胚芽鞘中的IAA不发生横向运输,B正确;胰岛素发挥降血糖的调节作用,只需要与肝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不需要进入肝细胞内,C错误;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不一定是来源于免疫细胞,D错误。

16、(5分)【答案】A

【解析】动物生命活动有多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A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正确;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的特定部位合成的,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不是植物合成的,不属于植物激素,C正确;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的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对动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D 正确。

17、(5分)【答案】A

【解析】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可调节但不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A正确;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子房是雌蕊的一部分,去掉雌蕊将无法获得果实,B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种子中不能大量产生,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D错误;故正确的选A。

18、(5分)【答案】D

【解析】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所以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A正确;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B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C正确;喷洒适宜浓度的2,4-D可获得无籽果实,而油菜收获的是种子,所以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不能提高产量,D错误。

19、(5分)【答案】D 【解析】赤霉素属于植物的内源激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因此两种激素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据图分析,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三者都起促进作用,B正确;据图分析,细胞分裂素可以抑制顶端优势,因此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C正确;图中显示,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不仅与脱落酸(ABA)的调节有关,还与生长素的浓度、乙烯、细胞分裂素的调节有关,D错误。

20、(5分)【答案】D

【解析】在单侧光作用下,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是十分敏感,浓度高促进作用大;图中b点浓度高于a点,但b点的促进作用没有a点大,A错误。水平放置在重力的作用下,根部近地侧浓度高于远地侧,但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浓度高是抑制作用,图中d点浓度高于c点,但d点的促进作用比c点大,B错误。与茎相比,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更合适,C错误。由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正确。

21、(5分)【答案】C

【解析】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是顶端优势现象,其原因是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使刮倒的树木露出地面的根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浓度低。又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根总是向地生长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二重性”,B项不符合题意;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由于单侧光的影响,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生长快,所以总是朝窗外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项符合题意;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会促进双子叶杂草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杀死双子叶杂草,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不符合题意。

22、(5分)【答案】D

【解析】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有关,A错误;月季向光性生长是由于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两侧都表现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其生长素的合成不一定受到抑制,C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正确。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分层练习 5.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基础巩固 1.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2.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C.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3.一些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的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环境 D.减少呼吸消耗 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B.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C.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光照等因素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C.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6.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 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7.苍耳为菊科植物,一年生杂草。它是一种绝对短日植物,即在24 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2.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人们一般选用?????? 促进芽的分化?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3.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 A.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 B.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 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 ()4.农业科技人员做了两个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末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获得无籽番茄。(2)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 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上述无籽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籽番茄植株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籽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不能遗传 D.若取上述无籽西瓜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5.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处理获得番茄无籽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 B.无籽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籽果实C.三倍体西瓜无籽的变异不能遗传的变异 D无籽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 ()6、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然后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胚芽鞘弯曲的方 向是 A.向左侧??? ?? B.向右侧? C.不弯曲??????? D.先向右后向左 ()7、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 ?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8、用燕麦进行向光性实验,可以发现感受光线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和尖端?????????B.尖端下面的一段和尖端下面一段的向光侧 C.尖端和尖端下面的一段? ? D.尖端下面的一段和尖端下面一段的背光侧 ()9、右图表示芽尖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其中黑色点表示生长素分布),芽尖 生长将向右弯曲的是下列?? ()10、植物地上部分向光生长,根背光生长。取正?? 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板 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见右图)。幼苗 根的生长方向将是A? ↓??? B? →??? C? ↘??? D? ↙ ()11、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12、如果在航天飞机上搭载一株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请你想一想,若干天后该幼苗的根据和茎的生长情况 将是: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水平生长? C.根向上生长,茎向下生长??????? D.根、茎都水平生长 ()13、顶端优势是由于????????????????????????? A.顶芽生长素浓度过高????????B.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 C.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相等?? D.顶芽生长素浓度大于侧芽浓度 ()14、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而影响生长,具体变化是 A.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受抑制B.生长素浓度升高,侧芽发育成侧枝 C.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发育成侧枝D.生长素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15、下列最能说明生长素具两重性的作用特点的现象是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 C.顶端优势???D.含羞草的应激性 ()16、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番茄,其原因是因为生长素能够 A.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B.抑制番茄的受精过程 C.抑制番茄种子的发育? D.使种子发育减慢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八单元第1节[课下作业]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答案 C 2.(2013·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答案 B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管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答案 D 4.如图是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答案 C 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细胞中CO2的排出路径是③→②→① 答案 C 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 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答案 A 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答案 B 8.(2012·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 D 9.(2013·济南一模)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知识梳理】 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并作出的特性。 2.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性、向性、负向地性、向化性、向性和向触性等都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3.植物的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无关,刺激因素如机械振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知识广场】 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高等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可以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但植物体的器官可以发生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植物的运动。高等植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向性运动的种类与刺激的种类有关。光、重力、水分和化学物质均可引起向性运动。向性运动只发生在正在生长的区域,切去生长区域或停止生长的部位都不会有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是植物受环境因素强度变化的刺激而引起的运动,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与刺激的方向无关。通常分为感光、感温和感震等运动。如最初的几滴雨滴使含羞草的小叶合拢、叶柄下垂,这样当大雨猛烈下降时,可使整个植株免遭伤害。花朵在日间开放有利于招引昆虫传粉,复叶在早晨水平展开,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精选例析】 【例1】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如图所示右上方生长的方法中,不合理 ...的是( ) A. 将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B. 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其接受单侧光照 C. 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 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解析】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会使植物的根向右生长,而对植物茎的生长无较大影响,无法形成如图所示的盆景。 【例2】如图3.1-1所示是小科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解析】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因此图中植物茎、叶会弯向小孔方向生长,根会竖直向下生长。 【例3】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两种表现形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向性运动的是() A.水稻茎的背地生长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解读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 转变为A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2+3.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通过突触前膜

2+上的Ca 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 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2+D.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 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 ,刺激A ,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 ,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 ,刺激A ,肌肉收缩 A .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2+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 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高中生物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机械采收棉花需要除去叶片,某农场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3)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进细胞的___________;促进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_;促进不同种类植物的同一器官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生长素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2、(4分)向触性是某些植物的一种向性运动,是指由接触刺激引起的植物的卷须卷成许多圈呈盘旋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下列两则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达尔文观察到西番莲卷须的顶端接触到支柱后,在20-30S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现象。他认为如此快速的运动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进行解释,并大胆提出:卷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信号传递和原生质收缩来实现的。 资料二:为探究向触性的原因,有科学家在卷须顶端均匀涂抹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结果发现,卷须卷成了许多圈呈盘旋状。 (1)向光性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达尔文认为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解释向触性的理由是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向触性是否是靠电信号传递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 (3)分析资料二中的实验现象,结合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请针对向触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假说: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3、(5分)下列化学物质中,是植物激素的是 A.生长激素 B.生长素 C.胰岛素 D.乙烯利 4、(5分)研究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一种转录抑制剂)对大麦种子中淀粉酶生成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去胚的大麦种子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加入该物质,“一”表示不加该物质。) A.去胚的原因是大麦种子的胚会生成大量的淀粉酶 B.放线菌素D可能抑制RNA聚合酶与mRNA的结合 C.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对淀粉酶生成的影响有协同效应 D.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淀粉的分解进而促进大麦种子萌发 5、(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产生的效果可能相同,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通过预实验摸索适宜浓度范围 D.植物生长过程中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激素发挥作用,衰老时脱落酸、乙烯才可发挥作用 6、(5分)“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 A.乙烯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7、(5分)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胚芽鞘中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部位都是尖端 C.开花期喷洒高浓度的NAA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缺乏氧气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 8、(5分)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下表是有关芸苔素内酯对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表中结果不能证明芸苔素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若要继续探究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最适浓度,则需降低实验的浓度梯度 D.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的最适浓度在0.3?0.4mg·L-1之间 9、(5分)“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

专题十八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纲要求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特点[必考(b)、加试(b)]。2.活动:探究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必考(c)、加试(c)]。3.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加试(a)]。4.植物激素的应用[加试(b)]。 考点一植物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 ②实验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由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可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2)波森·詹森的实验 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 ②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3)温特的实验 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

②实验结论 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上述实验中使用“无生长素的琼脂块”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作为对照组,以排除琼脂块自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表明实验差异是由于琼脂块内所含的“苗尖物质”所致。 2.生长素的本质及作用特点 (1)生长素的本质 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而且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 3.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加试) 4.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特点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2)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5.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合称,又叫植物生长物质。 6.植物激素的应用(加试)

[思考诊断] 1.生长素的合成需要光( ×) 提示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而单侧光影响横向运输。 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体现在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 ×) 提示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两重性。 3.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 4.番茄在花蕾期去雄,雌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获得无籽番茄,获得的无籽番茄可遗传( ×) 提示该无籽性状是外界因素(生长素)造成的,遗传物质没有变化,故不可遗传。 5.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脱落酸能抑制甘薯发芽( √) 6.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 ×) 提示植物激素必须由植物本身合成,乙烯利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生长素的运输 (1)运输特点 A→C、B→D为极性运输,A→A′、B→B′为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 (2)转运方式 生长素的转运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相关曲线分析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讲解和答案

考点一:植物激素的发现产生与运输: 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______________。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 (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______的部分。 (3)运输 (验证极性运输的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①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______________运输到形态学的______________;极性运输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进行。 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分析: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______________此外,生长素能促进果实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 表现 ???? ?浓度:__________促进生长,___________抑制生长器官敏感程度:根>____ >______________器官不同发育程度敏感性:幼嫩>衰老 双子叶植物______单子叶植物。 2、实例:①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1)现象:______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________发育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_,发育受到______________。 (3)解除方法:去除顶芽。 ②根的向地性 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 (1)概念:具有与______________相似生理效应的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 (2)种类:α-萘乙酸、2,4-D 等。 (3)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结实 获得______________果实促使扦插枝条______________ 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

八年级科学上册-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浙教版

让每个人平等 地提升自己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动植物的各种行为。 2. 了解生物的节律性行为及原因。 3. 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4. 了解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技能目标: 1. 学会观察比较 2. 学会分析归纳 3. 学习如何查阅和收集资料 情感目标: 1. 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 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感应现象的分析 难点:植物感应现象的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游戏法等。 教学课时: 2课时(1节完整内容,1节实验)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点出主题(猜谜语,点出动物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设问:哪些环 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行为?----------展示图片,学生分析归纳--------出示FL ASH 动画:昼夜节律和季节规律,归纳生物的节律性行为-----------设问:植物的行为手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出示新闻,深化主题--------小结,巩固练习 教学准备 1、 含羞草、音叉 2、 豆发芽实验装置 3、 生物行为图片 4、 学生探究表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猜谜语:打一动物 小小姑娘满身黑,身带剪刀满天飞,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 生:猜想,回答

在线分享文档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让每个人平等 地提升自己 最行 ---( ) 设问:这个谜语说明了燕子的行为受什么影响?环境因素对动物行 为的影响: 燕子低飞要下雨 蚂蚁堵洞要下雨 问:这是哪种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问:这是哪种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录象:斑马的迁徙 问:这是哪种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师总结:动物的行为会受到许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昼夜温度、阳光、食物、天气、水、触碰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行为,影响生物行为的环境因素还有很多,这是一个省略号,留待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当这些环境因素发生改变的时候,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讨论:是否动物的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他是无节律的呢? 展示flash :猫头鹰和招潮虾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规律 答:环境 观察 答:雨,温度 (湿度,气压) 观察 答:温度 观察 答:温度,食物等等 学生分析,总结,记录 观看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学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学案 考试内容: 1.植物的向性运动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见教师用学案 1.情景观察:在单侧光照和均匀光照下培养的小麦、花生和豌豆幼苗,观察在单侧光照下植物幼苗 生长的特点是。 推测:植物可能具有_______性。 2.选材:对比观察小麦、花生和豌豆幼苗,选出作为研究植物向光性实验的材料。 选材原则:1)典型性:要求所选的材料具有代表性,能充分说明问题,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2)经济实用性: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材料价廉、来源广。 结论:用__________作为观察植物向光性实验的材料。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替代性的材料? 3.探究生长素的发现 渐进探究实验l : 题目: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 假设:如果植物具有向光性,则它会对光的刺激发生反应。 变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实验:材料选择 ①胚芽鞘:A .已经弯曲的完整胚芽鞘; B .没有弯曲的完整胚芽鞘 ②光源:A .普通实验光源(其光照强度与阳光接近) B .探照灯 C .蜡烛。 ③遮光材料:A .白色纱布 D .硬纸盒 C .木盒子。 装置:如图1。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渐进探究实验2: 观察实验1会发现: 单侧光照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而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一段。按常识很容易猜想:感光的部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探索胚芽鞘感光的部位。 假设:感受光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一段。 变量:①胚芽鞘___________; ②胚芽鞘___________; ③胚芽鞘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选择 ①胚芽鞘光源同实验1,下同; ②遮光材料:A .纱布;B .硬纸盒;C .锡箔纸。 装置:如图2。 对比分析:预期现象与实验结果有差异。 分析原因:可能是实验误差,也可能是实验假设错误。若是实验误差可以用检验性实验加以修正;若检验性实验与前面的探索性实验现象相同,则可判断为假设错误。即可判断推测:感受光的部位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一段,可能..是胚芽鞘___________。 假设:胚芽鞘的尖端可以感受光的刺激。 变量:①保留胚芽鞘的尖端;②切除胚芽鞘的尖端。 实验:材料:胚芽鞘、光源。 图2

专题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解学习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3.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 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试题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试题 第Ⅰ卷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2.脂质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②淋巴③组织液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 D.③②①③ 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相应抗体以清除抗原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可减少尿的生成,以减少水的排出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③ 5.2012年伦敦奥运会足球比赛中,足球运动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A.静息电位 B.局部电流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 6.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内也有神经递质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7.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内容的是()A.体温的相对稳定 B.消化酶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C.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细胞膜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8.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发烧时厌食是因体温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调节增加代谢产热,使产热大于散热,从而使体温升高 9.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信号的转化 10.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11.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12.某同学看到一篇专题报道《女冠军落病不能生孩子还得拔胡子》,主要报道曾是全国举重冠军的×××可能因长期吃药导致一些不正常的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A.出现上述生理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服用了雄激素类似物 B.人为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4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新*课*标*第*一*网] 1.(精选考题·安徽合肥一模)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盆栽植物横放实验示意图 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解析:燕麦横放,重力引起生长素向地侧多于背地侧,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背光侧多于向光侧,①上方照光以及重力影响都使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生长得快,弯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说明重力与单侧光的共同作用使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素分布量差别不大;③只受重力影响;④中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重力影响弯向上生长,结合选项判断D对。 答案:D 2.(精选考题·盐城一模)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若干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如左下图),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实验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弯曲度(α)越小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程度越大,即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明显。故α应由90°下降至极值,此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浓度继续升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α上升直至回复到90°,故选B。 答案:Bx k b 1 . c o m 3.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顶端 解析:由图示实验过程可以看出,两组实验处理的差异是黄豆幼苗上胚轴切段是否有生长素(IAA)刺激,实验结果是受IAA刺激的上胚轴切段能够生长,对照组上胚轴切段不生长,因此,本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IAA)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整合训练:十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整合训练(十) 植物生命活动的 调节 1.[2019·山东济南模拟]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通过促进丝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 B.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C.在成熟组织中合成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解析: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A错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原料广泛、易合成、效果稳定的优点,B正确;乙烯在植物的各个 部位都可以合成,在成熟的果实中分布较多,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 C错误;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 育中的种子,D错误。 答案:B 2.[2019·河北衡水二模]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D.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落花落果 解析:同一植株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故A错误;顶端优势出现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极性运输,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而侧芽对生长素较敏感,所以侧芽生长受抑制,表现出顶端优势,故B正确;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可促使扦插枝条生根,故C错误;

专题06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三观一统十年高考生物真题精解 专题06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本专辑按照最新2020年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预测2020考纲 (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

一、考向题型研究一: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机制 1.(2015·全国Ⅰ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增加20mL,B错误;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输入的Na+更多地分布在细胞外液,D错误。 2.(2011·全国Ⅰ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解析】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2014·全国Ⅰ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命活动调节专题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调节专题(五)植物生命活动的 调节 1、(10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I和III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 段I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 为_________ 。阶段III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 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 。 (2)阶段II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___________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III ________ 种植后时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测得阶段II种子吸收O与释放CO的体积比为1: 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 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 CQ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G 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2、(18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 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 养至第1、& 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 3 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 2。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 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 有单侧光照,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①a、b、c的生长情况分别为: ②d图中若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左或右)弯曲生长;若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 (2)针对教材中有关燕麦胚芽鞘的系列实验应明确下列结论: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②发挥作用部位; ③感光部位;④生长素作用; ⑤弯曲原因; ⑥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等。 2.生长素的运输 (1)运输特点 A→C、B→D为运输,A→ A′、B→B′为重力作用下 的。 (2)运输方式: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3.作用特点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 (2)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生理效应。 (3)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称为。 (4)图中曲线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随 浓度的增大逐渐。 (5)由此得出生长素作用特点为:;可由下列哪几个实例体 现?() ①茎的背地生长②根的向地生长③顶端优势④茎的向光生长 1.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2.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3.植物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为:单侧光→植物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4.温特实验说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5.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6.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分析: (1)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为高浓度, 高浓度生长素植物生长。 (2)曲线中的OH段表明: (3)曲线中的HC段表明: (4)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m、2m,但促进生长作用。 (5)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图1;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