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图表)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含图表

1.在上面两种实验中,包含着一系列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或独立变量。
另一类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理解)2.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4.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
5.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i.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法。
6.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7.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
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8.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9.神经元构成: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10.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a)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b)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c)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11.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解除的部位,叫突触。
1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
(理解)a)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
当人们挣扎、搏斗、恐惧或愤怒时,交感神经马上发生作用,它加速心脏的跳动;下令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使肌肉得意利用;暂时减缓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动,从而动员全身力量以应付危急。
(处理麻烦)b)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休息。
(打理家政)13.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14.大脑半球中特别重要的横行联络纤维叫胼胝体,它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同活动有重要作用。
15.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
16.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
2022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知识点之统计图表

(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次数分布图:①直方图:用以矩阵的面积表示连续性随即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
②次数多边形图: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
③累加次数分布图:分为:累加直方图和累加曲线图;其中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三种:一种是曲线的上枝长于下枝(正偏态),另一种是下枝长于上枝(负偏态),第三种是上枝,下枝长度相当(正态分布)。
其他统计图:条形图:用于离散型数据资料;圆形图:用于间断性资料;线形图:更多用于连续性资料,凡预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况,用这种方法比较好。
散点图:2)统计表①简单次数分布表②分组次数分布表③相对次数分布表: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表示。
④累加次数分布表⑤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来表示其次数分布。
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写作模板: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例如:必然性与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必然性,也要看到偶然性;只看到必然性看不到偶然性是不行的,只看到偶然性看不到必然性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只有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基础心理学(图表)

1、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2、距离知觉的判断线索:肌肉运动线索(2个)、单眼线索(5个)和双眼线索
P36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二、时间知觉概念,生物节律
三、运动知觉运动错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自主运动)
1、错觉是一种的歪曲知觉;
四、错觉
2、错觉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比如会产生,通过主观努力时无法克服的;
3、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
第五单元
4、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整体性格式塔心理学的分组原则:整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性原则P33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2、选择性知觉背景和知觉对象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3、恒常性
4、理解性理解和词的标示在知觉产生中的作用,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2、按是否意识到分2种内隐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和外显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3、按是否加以陈述分2种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3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1、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遗忘曲线)
2、遗忘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率便越来越慢,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四、味觉适宜刺激、感受器
适宜刺激是能溶解、有味道的物质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分别对应的舌面的不同部位。
五、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
六、平衡觉
七、运动觉
八、内脏感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只有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时,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①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体倾向性(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体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性格是核心)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他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格式塔心理学4.行为主义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说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发展/实验/生理/社会/比较/变态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医学/工业/军事/司法/运动心理学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
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和促进自身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程序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3.个案研究法:4.实验法: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脊髓主要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环节组成。
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照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填空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旳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种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觉得人旳最基本旳心理过程涉及: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旳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旳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旳人旳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旳科学。
4、人格重要体目前心理动力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5、心理学旳重要目旳是对人旳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 人脑是心理活动旳重要物质基础。
7.分化克制使有机体可以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精确反映。
8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旳察觉与结识。
9知觉旳基本特性(或者说规律)重要有知觉旳选择性,知觉旳理解性,知觉旳整体性和知觉旳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旳心理过程可分为采用阶段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受、加工或到体内其他细胞。
12.神经系统旳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这两个最重要旳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旳刺激情境中,个体旳反映成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后来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旳反映能力,体现为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种神经元。
16人旳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旳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构造和功能旳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旳反射辨别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旳无条件反射和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旳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旳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旳最基本旳单位。
20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旳心理特性。
21.奥尔波特(G.W.Allport)觉得人有两种特质: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2 随意后注意又称故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旳、不需要意志努力旳注意。
基础心理学——记忆思维意识

(形象记忆)
2、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编码方式) 特征 可操作性
想 象
定义
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与表象的区别: 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想像属于思维的范畴。 与表象的联系: 以表象为素材。
种类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 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
3、幻想的特点是(
ACD )。 A、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B、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 C、其内容指向于未来 D、科学幻想和理想都是积极的幻想
意识概述
意识
定义: 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
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 身行为的评价。
3、概念分类
(1)自然概念:现实事物的概念。 (2)人工概念: 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问题解决
定义:是指给被试提出一个问题,让其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找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 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认知心理学) 问题空间: 是指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 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睡眠状态 频率更低、波幅 更大的θ波和δ波
睡眠的四个阶段
脑电波特征 1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 率高、波幅大(睡眠锭) 频率降低、波幅更大, 出现δ波 大多数为δ波 深度睡眠阶段
个体状态
心理能量层级模型

心理能量层级模型心智成长是人生的主要事业。
而在心智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一个心智成熟度之层次模型作为成长过程中的参考和为心智成长指引方向。
由于心智和思想之深不可测,所以人们往往用心智在现实中的反射- 情绪或行为,来建立心理层级模型。
本文介绍著名心理学家大卫·R·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所提出的心理能量层级模型。
一、霍金斯心理能量层级霍金斯博士运用一种称为Kinesiology(人体运动力学)的技术给予心智的能量级别以量化的测量。
虽然这种技术的科学性备受争议,但其心智模型对心智成长的过程的的参考意义来说还是可以值得介绍。
霍金斯博士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了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隐藏的人类意识图表。
科学实验积累的上百万组数据表明,人的生命体会随着精神状况(意识)的不同而有能量强弱的起伏。
这个有关人类所有意识的能级水平的图表,相信会让你大吃一惊。
根据这个图表,可以把人类的意识映射到1—1000 的频率标度值范围,一共划分为17个能级。
如下所示:霍金斯心理能量层级二、各类情感的能量层级说明(从低到高):1.羞愧(20及以下): 羞愧的能量级几近死亡,万念俱灰。
它犹如是意识的自杀行为,缓慢的夺去人的生命。
在羞愧的状况下,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够隐身。
这是一种严重摧残身心健康的状况,最终还会让人的身体或精神致病。
这个能级的人还容易发展出蔑视的人格,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很负面的威胁。
2. 内疚(30):内疚感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懊悔、自责、受虐狂,以及所有的受害者情节都是。
这些人总是觉得自己受伤和被迫害。
无意识的内疚感会导致身心的疾病,以及带来意外事故、自我惩罚行为甚至自杀行为。
它也经常表现为频繁的愤怒、报复心理和疲乏,总是认为这个世界对自己充满不公平。
报复性会形成明显的破坏性。
3.冷漠(50):这个能量级表现为贫穷、失望和无助感。
世界与未来都看起来没有希望。
大吼牌《心理学基础》独家整理(1~7章)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什么是心理学P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任务P3-4①描述与测量: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信度、效度)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中进而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问题,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
③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问题。
实际上,改变行为常常是应用心理学家的基本目的。
3.个体心理图P6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学的流派P9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取向明显受到当时以试验为研究基础的化学与物理学的影响,冯特试图通过类似化学研究中的元素分析与合成的方法来探究人的心理实质,分析人的心理结构。
冯特的这一思想体系被人们称为构造主义。
(一)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方法: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验到的心理状态。
(二) 机能主义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创办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0世纪初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记忆系统
一、三个记忆系统的定义
按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分为3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1、保持时间:1—4秒
2、记忆容量:9—20比特
3、以刺激物的形象和感觉后像的形式保持信息,具体鲜明的形象性
1、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2、人在听阈范围内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3、人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随着南岭的增长,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低频声音的听觉逐渐丧失。
(二)听觉器官
(三)听觉特性
声音的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感觉的强度(心理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也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概念,典型类型
对暗适应、对光适应(怎么保护对暗适应?)
P24
二、感受后像
概念、种类
正后像、负后像;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三、感受对比
概念
四、联觉
概念
生活实例的判断
第四单元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1绪论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成果,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学科。
2、基础心理学是什么?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3条
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4条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2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1、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
2、研究对象:人的价值与尊严等(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3、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1、研究对象:认知过程
2、研究方法: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1、、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2、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3、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4、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2、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如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等;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如音乐、美术等
1860年,布洛卡发现布洛卡区;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1、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2、距离知觉的判断线索:肌肉运动线索(2个)、单眼线索(5个)和双眼线索
P36
二、时间知觉
概念,生物节律
三、运动知觉
运动错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自主运动)
四、错觉
1、错觉是一种的歪曲知觉;
2、错觉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比如会产生,通过主观努力时无法克服的;
(二)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1、保持时间:4—60秒
2、记忆容量:7±2即5—9个项目
3、语言文字材料记忆的编码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
(三)长时记忆
1、保持时间:1分钟以上
2、记忆容量:无限
3、记忆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4、因自然的衰退或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
3、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
4、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分组原则:整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性原则
P33
2、选择性
知觉背景和知觉对象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3、恒常性
4、理解性
理解和词的标示在知觉产生中的作用,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九、痛觉
1、痛觉没有适宜刺激,只要对机体造成了伤害,都会引起痛的感觉。
2、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3、每个人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定义
1、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2、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二、基础心理学
(一)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表象、记忆、想象、言语
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心理过程)
(二)情绪、情感和意志
(三)需要和动机
表现为个性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特征)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现象的发展过程(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华生
2、研究对象:外显行为
3、主要观点:查明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S-R之间的关系)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2、研究对象:知觉与意识
3、主要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强调意识知觉的心理组织历程。
(五)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2、研究对象:无意识
3、研究方法:自由联想、释梦
4、主要观点: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人的心理结构三层次:本我、自我、朝我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20世纪中叶,人们逐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探讨上,学派之争结束了。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3、中脑,有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4、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
(三)间脑
1、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调节
2、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3、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
4、底丘脑,调节肌张力
(四)小脑
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与不随意运动
四、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及功能
2、按是否意识到分2种
内隐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和外显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3、按是否加以陈述分2种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
3个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1、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遗忘曲线)
2、遗忘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率便越来越慢,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短的历史
在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P7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学派的纷争
(一)构造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
2、研究对象:意思的组成部分
3、研究方法:内省法
P49
(二)抽象与概括
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去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
结构、组成、种类及功能
1、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3、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4、神经元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中间(联络)神经元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功能
(一)躯体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输入)和运动神经(输入)
3、主要观点: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棉麻、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三)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研究大脑整体及不同部位,在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或从事某种心理活动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第四单元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两者成反比
P22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概念
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1840,韦伯)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的差别很大,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2、费希纳定律(1860,费希纳)
(二)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唤起,应付麻烦)和副交感神经(镇静,维护体内环境)。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功能
(一)脊髓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除传递信息外,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应
P17
(二)脑干
1、延脑(又叫延髓),有心跳和呼吸的中枢
2、桥脑,是联系大脑和小脑的通道。
5、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P47
对瞬时记忆加以注意,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述都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被提取到短时记忆转为正在加工的信息,才能被人们所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