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棱镜全站仪在倾斜测量中可靠性探讨

合集下载

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在煤矿测绘中的应用

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在煤矿测绘中的应用

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在煤矿测绘中的应用一、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简介激光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结合了激光测距仪和全站仪的功能,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

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是指在进行测量时无需放置反射棱镜,直接对目标进行测量,因此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测量效率。

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在煤矿测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在煤矿测绘中的优势1. 高精度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可以实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能够准确地获取煤矿地下和地表的各项数据,为矿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精准的测量数据支持。

2. 高效率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放置反射棱镜,并进行多次测量,耗时耗力。

而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可以实现快速、连续的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3. 安全性煤矿作为高风险的行业,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

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可以在无需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情况下完成测量,保证了测量人员的安全。

2. 矿井内部测量矿井内部环境复杂,常规的测量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精度和效率的要求。

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矿井内部的各项数据,包括巷道的尺寸、倾斜度、地形等,为矿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测量支持。

3. 煤层勘探通过激光全站仪的扫描功能,可以对煤层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煤层的形状、厚度等数据,为煤矿的勘探和开采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五、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在煤矿测绘中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激光全站仪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还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免棱镜模式的激光全站仪在煤矿测绘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煤矿测绘工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技术支持。

免棱镜全站仪在建筑物倾斜监测中应用与分析

免棱镜全站仪在建筑物倾斜监测中应用与分析
D。/D 。 由于 AM 与 BM 两 边垂 直 ,交会 点 M 的点 位精 度 为
某 水塔基 础为 4.2 mX4.2 ITI,高 33 m 的立 方体 结构 ,塔顶 可蓄水 20 t。为监 测水塔在 蓄水前后 垂直 度 的 变 化 ,采 用 徕 卡 TCR802免 棱 镜 全 站 仪 (2 , 2+2×10 s)对其进 行倾斜监 测 ,为验 证免棱 镜 全站 仪测 试 的可靠 性 ,同时也在北 面墙和西 面墙 方 向设 两
随着我 国经济建设不 断发展 ,高层建 筑在 我 国 日 益增多 ,高层 建筑施工 和使用过 程 中的安 全 问题 日渐 突 出。高层 建筑 的倾 斜 问题 ,对 建 筑 物危 害较 大 ,直 接影响 了建筑 物 的使用 寿命 。当倾 斜 量超 过 建 筑 物 设计指标极 限时 ,将会 危及建筑 物 的安全 运 营 。建 筑 物在施工及 运 营过 程 中对建 筑 物 的 主体倾 斜 实 施 监 测是非常必 要 的l_1 ]。建 筑物 主体倾 斜主 要分 为两 类 监测方法 :内控法 和外 控法 。内控法 监 4建筑 物施 工 中必须预 留监测 孔 ,建筑 物 竣工 后 不便 监测 ;外 控 法 监测建筑 物主体 倾 斜仪 器设 站 灵 活 ,数 据易 于 反馈 , 施 工期和运 营期 间都便 于实施 。外控 监测 方法 :投 点 法 、测水平角法 、前方交 会法及 测定 基础 沉 降差法 _4j。 当主体建筑 物附 有 复杂 的裙 楼 结构 或 基 础结 构形 状 不 规则时 ,测定 基础沉 降差不 能有效表 示建 筑 主体倾 斜 的大小和方 向 ;投点法 、测水平 角法 、前方 交会 法监 测 主体倾斜 的共 同点 就 是观 测 一处 倾 斜仪 器 至少 要 架设 两站 ,并都 需要在建 筑物顶 部有协 作 目标才 能 实 施 观测 。免棱镜 全 站 仪无 需 建筑 物 顶部 固定 的协 作

免棱镜全站仪在倾斜观测中的实践应用

免棱镜全站仪在倾斜观测中的实践应用
2 1 拓普 康 3 0 N/ N 的特 点 . 02 L
在短距离免棱镜测量时, 打开激光可以使 免棱镜测量 技术基于相位法 原理 , 站仪发 出的激光束极 为 还可以增强出数速度, 全 得仪 器出数 达到 1 2s点 。同时拓 普康 3 0 N/ N 提供 了直 观 . / 02 L 微小 , 它可 精确地 打到 目标 上 , 保证精 度较 高的距 离测量 。与有 的界面 、 高效 的数字 管理器 、 机载程 序 , 如测量 、 设站 、 钻孔 、 洞 平 棱镜测量相 比较 , 优点是只要测点 的反射 介质满足 免棱镜测量 其 放样 、 地质测绘点位选择变得甚 为灵活 。免棱镜 测量技术具有 抗 的条件 , 就不需要在 测量 点位 上置放 棱镜 , 即可精确 的测 定 出该 干扰 目标 的能力 , 确保 测量 成果 的可靠 , 免棱镜 测程最远 可达 到 点的三维坐标 。使用柯达灰度标准 卡 , 其半径可达 1 0m, 8 它具有 12 0m, 0 测边精度为 : 无棱镜 1 5m~2 时 ±(0mm) S . 5m 1 m. 可见的红色激光斑 以及微 小 的光束 直径 。为 了达 到出色 的标准 无棱镜 2 5m以上时 ±( m ) Se无棱镜超长模式 ±(0m + 5n am..; 1 和基于考虑测 量人员 的身体 安 全 的效 果 , 采用 最安 全 的一 级激 1 p D*) se有棱镜时 ±( 0p mx m..; 3mm+2p mx p 胜任于任何测量 工作 。对 于测 量人员提高 精度 为 ± 2 。无棱镜模式下为地 窄光束 测量 ; 有棱镜模 式下为 地 作业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利 的。 宽光束测量 。 12 免 棱镜 测量技 术 特 点 .
菜洼 l 4号楼房 的倾斜观测成果图 ( 观测精 度 5mm) 从观测成 果 :

浅析免棱镜全站仪测距精度分析_余兵

浅析免棱镜全站仪测距精度分析_余兵

INTELLIGENCE 科 技 天 地56浅析免棱镜全站仪测距精度分析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余兵摘 要:免棱镜全站仪在测量工程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免棱镜全站仪测距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详细分析了免棱镜全站仪测距实测精度分析,分别就材质、色彩、绝对精度、反射面透明度,以及激光束对网孔的穿透试验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站仪 免棱镜全站仪 测距原理 测距精度全站仪是一种集光电、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精密机械加工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测量仪器。

免棱镜全站仪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免棱镜全站仪测距方法有两种:脉冲法和相位法。

免棱镜全站仪的种类繁多,但测距结构基本相似,这里以徕卡TCR 系列仪器为例,介绍免棱镜全站仪的测距结构。

TCR 系列的测距仪中有两个发射管,一个是用于测量反射棱镜或反射板的红外激光发射管,它发射的波长为780nm,用单棱镜可测3km,精度达到±(2mm+2 ×10-6D);另一个是用于免棱镜测量的红色激光发射管,它发射的波长为670nm,不用棱镜可测80m,精度达到± (3mm+2×10-6D )。

这两种测量模式的转换可通过仪器键盘上的操作控制内部光路来实现。

而且,两种测距方式的不同的常数改正会自动修正到测量结果上。

免棱镜测距(Reflectorless ),又称作无接触(Noncontact )测距,指的是全站仪发射的光束经自然表面反射后,直接测距。

测距误差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距离D 成正比的误差,即光速值误差,大气折射率误差和测距频率误差;另外一部分是与距离无关的误差,即测相误差、加常数误差和对中误差。

周期误差有其特殊性,它与距离有关但不成比例,仪器设计和调试时可严格控制其数值,实用中如发现较大而且稳定,可以对测距成果进行改正,这里暂不顾及。

故一般测距精度表达式为:()D m A B D =±+⋅式中A 为固定误差;B 为比例误差系数;D 为被测距离。

免棱镜全站仪测量中容易什么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免棱镜全站仪测量中容易什么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免棱镜全站仪测量中容易什么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篇一:全站仪免棱镜测量在测绘中的应用全站仪免棱镜测量在测绘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结合全站仪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免棱镜全站仪的结构以及免棱镜全站仪测量的原理,对免棱镜反射测量的精度进行分析,并与使用棱镜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免棱镜反射测量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传统的全站仪测量需要棱镜的配合使用,在难于架设棱镜的工作条件下给测量带来极大不便和困难,而免棱镜测量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与时间,提高了工作效力。

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免棱镜测量技术在测绘中应用的几个方面以及在具体测量中的使用方法。

对一些工程状况作具体分析,详述免棱镜测量的可行性。

阐述了难架设棱镜的目标的具体测量方案和有效测设措施。

对有效地减少传统测量所花时间及减少工程测量中施工对测量速度影响的方案,结合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对免棱镜测量技术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测量;横断面;免棱镜测距技术;精度分析1 全站仪免棱镜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距结构免棱镜全站仪即不需要棱镜作为合作目标就可以进行测距的全站仪。

免棱镜测量(Reflectorless)又叫无合作目标测量,是不需要反射棱镜而依靠被测物的自然表面反射光线来进行测距。

免棱镜测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脉冲法,另外是相位法,脉冲法用测量时发射和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距离,多次测量得出平均距离。

相位法测量使用连续信号,以不同的颇率来调制载波信号,测出发射和接收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求出被测距离。

一般来讲,在相同的条件下,脉冲发的测程远,相位法的精度高。

以徕卡TCR系列仪器为例作一些测距原理的简单介绍。

LeicaTCR1100 系列全站仪EDM(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ing instrument)模块被集成在全站仪中,可以产生一束与望远镜同轴的红外激光IR(Infra-Red),由红外激光发射管发射,作为相对于红外光束的一种选择。

全站仪的倾斜角测量方法与技巧

全站仪的倾斜角测量方法与技巧

全站仪的倾斜角测量方法与技巧在进行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时,全站仪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测量设备。

它可以准确测量目标物体的坐标、高度和角度等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数据。

其中,全站仪的倾斜角测量方法与技巧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们将进行探讨。

首先,倾斜角是指目标物体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程度。

在测量使用全站仪时,往往需要考虑目标物体的倾斜角,以便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常用的全站仪倾斜角测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仰角和水平角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倾斜角,另一种是通过使用倾斜传感器直接测量倾斜角。

第一种方法需要通过全站仪测量目标物体的仰角和水平角。

仰角是指目标物体相对于测量仪器的垂直角度,水平角是指目标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角度。

其中,仰角的测量可以通过全站仪自带的垂直准线测量功能来实现,而水平角的测量则通过全站仪自带的水平准线测量功能来完成。

在测量完成后,通过简单的几何运算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倾斜角。

第二种方法则是使用全站仪自带的倾斜传感器来直接测量目标物体的倾斜角。

倾斜传感器可以感知目标物体的倾斜状态,并将倾斜角度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输出。

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倾斜传感器安装在全站仪上,并将其与目标物体接触,即可读取倾斜角的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尤其在针对大范围斜面进行测量时,更为常用。

除了测量方法之外,倾斜角的测量技巧也是需要掌握的。

首先,在进行测量之前,必须确保全站仪的准确校准。

校准包括水平校准和垂直校准两个步骤,通过调整仪器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仪器,保证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进行倾斜角测量时,准确的校准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测量位置和角度。

测量位置应该选择在目标物体的稳定区域,避免选择容易变形或易受外力影响的位置。

此外,在测量目标物体的倾斜角时,应尽量选择适当的角度,使得观测结果更加准确。

如果目标物体的倾斜角度较大,可以考虑选择更近距离的测量位置,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

最后,倾斜角测量结果的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有、无棱镜模式下全站仪性能分析

有、无棱镜模式下全站仪性能分析

有、无棱镜模式下全站仪性能分析发表时间:2017-10-24T17:02:56.9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刘飞[导读] 免棱镜全站仪在数字测图方面无需安置棱镜,免去了棱镜的对中整平等工作,碎步采集速度大大提高,同时节约人力成本。

中国平煤神马尼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无棱镜全站仪的应用,为全站仪测距带来新的发展前景,它有着“所瞄即所测”的功能,并广泛用于工程测量、地形测绘、控制测量以及滑坡监测等测量工作。

本文通过实验探究在数字测图中利用同一台全站仪,在其有、无棱镜模式下分别对同一地物进行测设、获得数据、最终绘制成图,对两种模式下仪器所测得的数据精度进行分析,比较有、无棱镜模式下全站仪的性能。

关键词:棱镜;全站仪;数字测图引言:在这次的实践中,采用拓普康GPT-3102N全站仪进行的数据采集,利用Cass7.1软件进行内业成图。

利用实证研究法,提出设计,运用科学仪器和相关设备,经过一系列有有步骤的操作,依据观察、记录的数据,分析与此相伴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1.施测技术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导线的技术要求:表1-1 一级控制导线基本技术要求图2-1 测区控制网网型图3.外业设计及数据对照通过在实地利用有、无棱镜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测角、测边、分析数据得出两种棱镜模式下全站仪对测角测距的影响,对地物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无棱镜全站仪对不同地物采集的影响。

3.1有、无棱镜全站仪对水平角、边长的影响(1)方案设计,选择一块布设有控制点的实验地,全站仪安置在K02测站点,棱镜安置在K03、0621目标点上,如图所示,在有棱镜模式下观测一个测回,读取水平角值和平距,将处理过后的数据填写在表3-1中;在将全站仪设置成无棱镜测量模式,在测站,目标点无变动的的条件下,观测一个测回,分别读取水平角值和平距,将计算过后的数据填写在表3-2中。

免棱镜全站仪在矿山井架倾斜监测中的应用

免棱镜全站仪在矿山井架倾斜监测中的应用

s r a in c 0 d n ts t e o rv r x c o d n t sa d t ec n e so e t l n s e v 0 o r i a e o g t u e e o r i a e n h e tr ft wop a e t f t h a c r i g t h o u a c o d n o t e f r l . m
式对井架倾 斜量进行计算 。


、 、


× ×
, ~


图 2 顶 点 坐标 的获 取
基 点N
表 1 观 测 点 数 据
点号

图 1 监测点布设模拟 图
X( m)
3 3 . 6 4 8 69
Y( m)
s p o u t n Re p c i ey s le e 8 o s r ai n p i t n t ese lb a o e t p a d b t m a h tb s d o t e me r h r ce sis r d c i . s e t l e e t b e v t on s o h t e e m t 。 n o t f tt a a e n isg o t c a a t r tc ,u i g t e o - o v o f h o l y i sn b h
的钢梁上各选 取 8个 特征 观测点 , 根据 观测数 据并 利 用 At A uo D软件 功能来 确 定井 架两 个 平面 的 中心 坐 C 标, 最后根据 两个平 面中心坐标 的偏差和高差 , 据公 根
通过 免棱 镜 全 站仪 获 取 其 坐 标 , 并将 各 点 坐 标 展 到 At A uo D图形 中。以 A点为例 , 图 2 示 , 过测点 C 如 所 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 144页 )
1 44
城市 勘测
2011年 2月
采用直接法和拟合法得到距离的比较
表1
序位 号置
上 1中
下 上 2中 下 上 3中 下 上 4中 下 上 5中 下
直接法
左侧
右侧
距离 /m 距离 /m
2. 251 2. 226
2. 759 2. 750
2. 344 2. 337
2. 242 2. 230
4
30. 013 m 30. 011 m 29. 987 m 29. 985 m
5
30. 014 m 30. 012 m 29. 987 m 29. 983 m
由观测数据可知该楼北墙 A、B 两沉 降观测点高 程上升, 南墙 C、D 两沉 降观测点高程下 降。根 据公 式: i= h /b (其中 h 表示两次沉降量的差值, b 表 示该大楼的宽度 )
于海涛*
(淄博 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东 淄博 250000) 摘 要: 探讨了免棱镜全站仪进行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的方法。通过与传统的倾斜测量方法对比及用沉降观测的数据计算 大楼的倾斜率去印证说明免棱镜全站仪倾斜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其测量方法无论在精度上和实际应用中都切实可行。 关键词: 面棱镜全站仪; 倾斜测量; 沉降观测; 偏移量
建筑物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 因各种原因常常发 生几何变形。其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 则是正常和安 全的; 若大于允许的限度, 则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施工 和正常使用。在竣工验收中要求也很严格。因此, 高 层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 中必须对其进 行变形观 测。变形观测包括: 沉降、倾斜、位移等测量。其中倾 斜测量是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测定建筑 物的顶部相对于底部的偏移量, 包括倾斜的方向、大小 等。在测定建筑物倾斜度的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悬 吊垂球法或经纬仪悬投法, 根据其偏差值直接确定建 筑物的倾斜度。但是实际工作中, 由于建筑物楼顶无 防护装置, 人根本不敢靠近楼顶角, 也有的大楼基坑未 填埋也无法靠近。都造成传统的倾斜测量方法很受局 限, 无法满足现在越来越复杂的测量要求。
表2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
允许倾斜率
H g 24 24<H g 60 60<H g 100
H g > 100
0. 004 0. 003 0. 0025 0. 002
注: H g 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 ( m )。
受检建筑物结构高度均约 55 0 m, 故对该建筑物 倾斜安全性的判断应满足 24< H g 60 , 建筑物整体 倾斜率不大于 0 003 的规定, 由上面分析数据可以看 出该建筑物整体倾斜率为: 0. 0012 m。此值远小于规 范允许值 ( 0 003) 要求, 由此表明受检建筑物主体倾 斜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 收稿日期: 2010 04 07 作者简介: 于海涛 ( 1978 ) , 男,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高层建筑变形观测, 地基沉降处理等工作。
第 1期
于海涛 免棱镜全站仪在倾斜测 量中可靠性探讨
1 41
根据 B( 126. 946, 259. 968) B ( 127. 016, 259. 961)得: B 对于 B 的偏移量:
0. 004 0. ຫໍສະໝຸດ 002. 323 2. 331
0. 001 0. 003
2. 245 2. 249 - 0. 002 0. 017
2. 748 2. 752
0. 006 0. 005
2. 325 2. 329
0. 005 0. 008
2. 254 2. 240 - 0. 003 0. 015
2. 757 2. 743
准仪, 因瓦合金精密水准尺。倾斜观测同步进行了 5
次沉降观测结果如表 4所示。
沉降观测结果表
表4
次数 点号
A B C D
1
30. 00 m 30. 00 m 30. 00 m 30. 00 m
2
3
30. 006 m 30. 007 m 29. 994 m 29. 995 m
30. 010 m 30. 009 m 29. 989 m 29. 988 m
由此可见每次沉降观测所得该楼的倾斜度变化量 与全站仪倾斜测量所得倾斜度变化量是一致的, 也证 明了免棱镜全站仪在倾斜测量中的可靠性。普通全站 仪倾斜测量的精度、成果的可靠程度, 取决于大楼测量 点的选择和棱镜的放置方法。由于棱镜可以平卧在房 间角也可以侧放、斜放在房角, 放置位置很多对测量坐 标数据的影响很大, 几乎掩盖了大楼房角倾斜量的数 值。现在使用免棱镜全站仪, 就不用考虑棱镜放置位 置的影响。直接照准房角上一点就可以测出任意高度 的坐标值。像有的无法爬上的楼顶、无法接近的楼底 角用免棱镜全站仪就很方便了。同时进行的沉降观测 成果也佐证了倾斜测量的准确性。当车库与大楼基础 断开后, 北边一侧所设的沉降观测点 A、B 上升, 南边 所设沉降观测点下沉。根据每次每个点沉降量及相互 间几何关系推算出的大楼倾斜角度与倾斜测量的角度
于是我们与大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交流讨论时 得知, 该楼北边原设计没有大型停车场, 是大楼建成后 加建的。全部用混凝土浇筑共 3 层, 与该楼基础紧密 相接, 无伸缩缝。车库混凝土膨胀时对楼基础产生向 南的推力, 使楼顶向北方向倾斜。于是与建设、设计、 施工单位认识到虽然大楼倾 斜满足国家建 筑倾斜规 定, 但是大楼会不会持续向北倾斜我们都没把握。所 以决定对大楼倾斜进行调整。首先把车库与大楼基础 隔离开, 通过定期的倾斜测量和沉降观测来监测大楼 是否能够自行调正。
首先在该大楼北侧离大楼 100 m左右的地方选一 控制点, 架设仪器, 如图 1所示。
然后假设测站点坐标 ( 225 00, 225 00)。在照准 大楼顶角时要十字丝稍微向下几厘米, 照准大楼底角 时十字丝要稍微向上几厘米。测完北墙 4 个角点 A、 A 、B、B 坐标后。再通过楼大厅的门口前窗户直接放 控制点到南墙以南 100 m左右的地方。把仪器架到这
Y /m
200. 000 199. 992 259. 968 259. 961 260. 455 260. 461 200. 487 200. 489
表1
Z /m 32. 56 87. 60 32. 40 87. 46 32. 49 87. 57 32. 60 87. 56
把此 8个坐标展绘到 CAD 软件绘图平台上, 连接 AA、BB、CC 、DD , 发现这四条线段 AA 、BB 、CC 、DD相 互平行, 且长度大体相等。说明该大楼在垂直建筑物北 墙的方向上整体向北倾斜, 大约 0 06 m。如果这 4条线 段不平行, 说明该楼在其他方向上还有倾斜。如果不相 等说明这四条房角倾斜率也不一样。这样就比较麻烦 了, 说明该楼整体性不是很好, 建筑质量很一般。
前段时间有一高层住宅的负责人找我们反映电梯 厢悬吊垂直下落时擦碰井壁, 可能是大楼倾斜了, 委托 我们对该楼进行倾斜测量。通过现场实地查看、施工 图纸研究, 该大楼为 18层 55 m高, 长方体型, 有 4条 房角从散水一直到楼顶女儿墙。理论上这 4条房角是 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 否则该大楼是倾斜的。为了测 定每条房角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距离, 决定使用 NTS 362R 型免棱镜全站仪, 测定楼顶 4个角的坐标和楼底 4 个角 的坐标 。具 体作 法如 下:
根据 A( 125. 000, 200. 000) A ( 125. 070, 199. 992) 得: A 对于 A的偏移量:
d = (XA - XA ) 2 + ( YA - YA ) 2 = 0. 071 m AA 的高度: D = ZA - ZA = 55 04 m 倾斜度: i= d /D = 0. 13%
( 2) 采用直接法得到的特征点至设计中心线的距 离更真实反映出隧道的真实形状。
( 3) 由于重力的 作用, 圆隧道形状更加 接近于椭 圆。参用拟合法可以考虑空间椭圆拟合法。
( 4) 参用拟合法 进行计算时, 应使用尽 可能多的 点进行拟合, 保证拟合的精度。
( 5) 直接法中使用的隧道横断面测量实用工具的 红外线发射器可以上下调节, 该工具适用于任何半径 的隧道调线调坡测量中的横断面测量。
距离 /m 距离 /m
左侧 距离 /m
右侧 距离 /m
2. 255 2. 239
0. 004 0. 013
2. 758 2. 742 - 0. 001 - 0. 008
2. 335 2. 319 - 0. 009 - 0. 018
2. 243 2. 251
0. 001 0. 021
2. 746 2. 754
d = (X D - X D ) 2 + ( YD - YD ) 2 = 0 055 m DD 的高度: D = ZD - ZD = 54 96 m 倾斜度: i= d /D = 0.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 GB50007- 2002第 5. 3. 4条, 对多层和高层建筑的 整体倾斜率规定如表 2所示。
个点定完向后, 重复上面的步骤测出南墙面 4个角点 C、C 、D、D 坐标, 坐标成果如表 1所示。
点名
A A B B C C D D
图 1 测量示意图
X /m
125. 000 125. 070 126. 946 127. 016 111. 954 112. 017 110. 008 110. 063
第二次沉降观测相对于第一次沉降观测结果变化 的倾斜率为: i= h /b = 0. 006 / 15= 0. 04%
第三次沉降观测相对于第二次沉降观测结果变化 的倾斜率为: i= h /b = 0. 004 / 15= 0. 03%
第四次沉降观测相对于第三次沉降观测结果变化 的倾斜率为: i= h /b = 0. 003 / 15= 0.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