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教案

合集下载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呼兰区职教中心满贵武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和染色体知识为基础。

通过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理解第一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对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做出阐明。

另外选修模块涉及的避孕原理和方法、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基础知识。

所以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2、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而且涉及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数量变化知识,还是以后学习遗传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的学习。

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

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变化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中,关键是帮助学生弄清染色体减半的原因以及为第六章学习遗传和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所以教学关键是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重点:减数分裂概念、过程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关键: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完了《分子与细胞》模块,具备了比较强的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过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细胞分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虽然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抽象,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都比较强,而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抽象,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

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尽量化抽象为直观、具体,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成功感三、教育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主题:减数分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减数分裂的方法和步骤。

3. 进一步提高减法计算的熟练度。

二、教学重难点:1. 减数分裂的方法和步骤。

2. 十减数分裂计算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册。

2. 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拿一张卡片,上面写有减数分裂的公式:955 - 668 = (900-600)+(50-60)+5 = 300-10+5 = 295。

2. 教师解释减数分裂的概念,即将减数分为数位上部分的十、百等,并进行分别计算,再将计算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答案。

3.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减数分裂?为什么需要减数分裂?Step 2: 学习减数分裂的方法和步骤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减法算式,如:700 - 465,并提问学生如何进行计算。

2. 学生尝试计算后,教师指导使用减数分裂方法进行计算。

3. 教师讲解减数分裂的步骤:将减数按数位分成不同的部分,从而便于计算,再将计算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答案。

4. 教师举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让学生进行仿照练习。

Step 3: 练习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减法算式,要求学生使用减数分裂方法进行计算。

2.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学生互相交流,对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Step 4: 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较复杂的减法算式,要求学生使用减数分裂方法进行计算。

2. 学生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讨论。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应用题中运用减数分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 归纳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减数分裂方法的总结,概括步骤和要点。

2. 学生逐步完成总结并记录在笔记中。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减数分裂的概念、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巩固了所学内容,掌握了减数分裂方法的灵活运用。

六、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减法计算的作业,要求学生使用减数分裂方法进行计算和解答。

减数分裂微课程设计方案

减数分裂微课程设计方案

减数分裂微课程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减数分裂的定义、过程及结果;掌握减数分裂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描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分析减数分裂实验的结果;能够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大纲如下:1.减数分裂的定义和意义2.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准备阶段–减数分裂的分裂阶段–减数分裂的结果3.减数分裂在不同时期的特点4.减数分裂在生物繁殖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减数分裂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数分裂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减数分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课本相关章节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减数分裂资料和论文。

3.多媒体资料:制作减数分裂的PPT、视频等。

4.实验设备:显微镜、染色体标本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减数分裂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考试:安排一次减数分裂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有序地进行教学。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篇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01-12(来源):[暂无]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其次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学问、染色体学问、有丝分裂学问、生殖种类学问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同学全面熟悉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育同学识图、绘图力量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熟悉,培育对立统一和进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熟悉,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同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支配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其次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叙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同学思索一系列问题,使他们乐观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六、详细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索(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示同学留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看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减数分裂的优秀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的优秀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的优秀教学设计引言减数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种优秀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减数分裂的原理和作用。

这个设计强调了实践与探究的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深入理解减数分裂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2. 掌握减数分裂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减数分裂的定义和原理;2. 减数分裂的过程;3. 减数分裂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4. 减数分裂与一些生物现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为激发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兴趣,可以通过一些引人注目的生物现象或实验来导入减数分裂的话题。

例如,介绍一种特殊花朵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于常规植物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2.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减数分裂的定义、原理和过程。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示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3. 实践操作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直接参与其中,深入体会减数分裂的过程。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染色体分裂实验,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4. 探究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操作,探究减数分裂与一些具体生物现象的关系。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现象,推测减数分裂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

5. 知识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总结,对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作用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对知识的深入思考。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来观察减数分裂的现象。

通过作业,可以进一步评估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教学内容: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3. 理解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麦芽酵母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
1. 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减数分裂的两个阶段: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3. 分别介绍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过程和特点。

三、实验
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观察显微镜下麦芽酵母的减数分裂过程。

四、总结
总结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减数分裂这一生物现象。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减数分裂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一、减数分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阐明减数分裂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减数分裂的发现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3、能力方面: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二)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①(四)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新授课2、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五)教具1、多媒体课件2、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模型)(六)教学过程总体思路:教师将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教材和生活中提炼出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跟着教师去探究,并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体现“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理念。

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将本节的“模型建构”的部分前移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1、导入新课(1)学生根据本节题图(P课本16页),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答:①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②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如:配子细胞是如何形成的?)(2)在上一册书中,我们学习过体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然后通过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然后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优秀4篇】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优秀4篇】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一基因的本质一、--的基本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以美国历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交流以下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

)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基因是否等于dna?(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2、填写下页表: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并得出以下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 p="">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有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 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1、资料2中转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因为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这种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教案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教案四分体:含有____________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联会初期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四分体。

学习目标课堂练习1、减数分裂的概念? 1、同源染色体指( )2、减数分裂的过程?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3、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2、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辨析? 、后期: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3教学重点 4、末期:在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1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

、减数分裂的过程(三)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辨析 1、前期: 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散乱分布。

教学难点 1、减数分裂的过程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2、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教学用具:PPT课件、多媒体、教学案 3、后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教学方法:结合学案进行教学,主要采用自学指导法、分组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讲述法胞两极移动。

等。

4、末期: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第一课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染色体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四)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1.范围:进行_____生殖的生物。

课堂练习2.时期:在从__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

2、(2009年广东高考) 以下?,?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_____,细胞连续分裂_____。

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4.结果:染色体数目_______。

A(???? B(???? C(???? D(????二、减数分裂的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如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1、精原细胞(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卵原细胞(原始的雌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一)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 第二课时1、前期: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五、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2)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一)相同点: 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结果完全相同。

相关概念: (二)不同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_____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___________,一条来自____, 1、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_____分裂,产生____精子细胞。

卵细胞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一条来自_____。

_______分裂,只产生_____卵细胞和_____极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________的现象。

但联会初期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每条 2、精细胞_______经过变形才成为精子,卵细胞________经过变形。

课堂练习比较项目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3、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间期 A(初级精母细胞 B(卵细胞 C. 次级卵母细胞 D(极体六、减数分裂曲线前期 (一)染色体变化曲线中期(二)DNA变化曲线后期结果染色体数目(三)染色单体变化曲线是否有同源染色体课堂练习5 、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思考 A 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复制。

B 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在细胞分裂中DNA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减少一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染色C 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

D 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减少一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染色单体由0?4n的原因是n。

______________,由4n ?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练习6(2005年上海高考)下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课堂练习 ( )4、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巢中的细胞B(受精卵C(骨髓干细胞 D(雄配子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第三课时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辨析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一)相同点1、染色体复制______次。

2、出现由纺锤丝或星射线形成的_________。

3、有子细胞产生。

思考题4、有______、______的消失与重建过程。

判断下列细胞A-E分别属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形成的子细胞是什么,各个细胞中DNA、5、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和_________过程相似。

染色体、染色单体各是多少个,(二)不同点7、(09天津卷)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 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B.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C. 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D. 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8、(2007上海生物) 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A细胞是_____________分裂____期,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9、(2004年高考)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

DNA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B细胞是_____________分裂____期,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每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

条C细胞是_____________分裂____期,形成的子细胞是染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

体DNAD细胞是_____________分裂____期,形成的子细胞是B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

含E细胞是_____________分裂____期,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DNA、染量 E D A 色体、染色单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

考题回放、(08江苏生物)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1 甲乙丙细胞分裂时期 ?蚕豆的雄蕊 ?桃花的雌蕊 ?蝗虫的精巢 ?小鼠的卵巢图1 图2 A(?? B(?? C(?? D(??2、(08广东生物) (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图1中CD段形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D(姐妹染色分开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08广东理基) 对右图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3)就图2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体交换结束 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4、(08江苏生物)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课后反思换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5、(09广东卷)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消失( )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6、(09上海卷)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 将形成配子D. 正在发生DNA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