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课文解读

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课文解读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4《望海潮》课文解读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③,钱塘④自古繁华。
(钱塘是东南形势显要、湖山优美、风景秀丽的地方,它是三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①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②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③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当时属吴郡。
)[起句是总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一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形胜”状其自然景观,“都会”赞其人文景观。
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词开篇三句就这样以“形胜”“都会”“繁华”六字对杭州给以概括交代,下面如数家珍,依次进行具体铺叙,形象描写。
]烟柳画桥①,风帘翠幕②,参差③十万④人家。
(如烟似雾的柳树、彩绘如画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高高低低、犬牙交错的房屋,约有十万户人家。
①烟柳画桥: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②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帏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门窗的陈设。
③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这里形容楼阁、房屋的外形。
④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确数。
)[这是上承“三吴都会”一句进行的铺展描画。
纵目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卧波,胜景似画。
这里人烟阜盛,楼阁参差,勾心斗角,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
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微风过处,风帘轻摆,翠幕荡漾。
真是人间仙境、地上天堂啊!]云树①绕堤沙,怒涛卷霜雪②,天堑无涯③。
(高耸入云的大树笼罩着沙堤,奔腾的江流翻滚着巨浪,溅起雪白的浪花,一条大江浩浩荡荡,铺天盖地,绵延无边。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每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柳永这首《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就迥然相异。
从前人们喜欢用“婉约”和“豪放”两个词来区别它们的风格。
南来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
有一天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就不同了,须得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拍板来唱‘大江东去’。
”他这一席话惹得苏轼哈哈大笑起来。
柳永这首《雨霖铃》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代表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它的特点。
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告别的地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
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指秋季鸣叫的蝉。
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的人心情不好。
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
“长亭”是古代修建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
“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阵雨。
俗话说:一雨成秋。
阵雨使秋意更浓。
天色不早了。
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气息,烘托凄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4 柳永词两首一、读准字音堤.沙(dī)天堑.(qiàn)珠玑.(jī)叠(yǎn)罗绮.(qǐ)雨霖.铃(lín)凝噎.(yē)暮霭.(ǎi) 嬉.嬉(xī)箫.鼓(xiāo)二、一词多义胜错误!相错误!将错误!发错误!三、词类活用1.云.树绕堤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嬉嬉钓叟莲.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异日图.将好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像云一样茂密的 2.名词作动词采莲3。
名词活用为动词画出美景图4.名词作动词设帐5。
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四、古今异义1.有三秋..桂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嬉嬉..钓叟莲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都门帐饮无绪..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秋季。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两首课件

壹
探究与点拨
1.精读探究
(1)《望海潮》一词描画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答: 《__望__海__潮_》__描__画__了_一__派__太__平__、_富__庶__、__安_定__、__祥__和_的__都__市__生_活__景__象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 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写_杭__州__突__出__了_以__下__几__个_方__面__:__从_地__理__位__置__上_说__,__它__是_东__南__的__重_镇__,__作__者_ _在__词__中__全_面__、__细__致__地_描__画__了__古_都__杭__州__的_繁__华__与__美__丽_,__充__分__表_达__了__作__者_对__杭__州__ _风__物__的__惊_叹__、__赞__美__与_艳__羡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作品背景
壹
望海潮
这首词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何门槛很高,一般人不易谒 见。柳永想见,而无从入手,于是作了此词,让歌伎唱给孙何听,因打 动了孙何,终于得以谒见。
贰
雨霖铃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 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安慰,更觉得痛苦万 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应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壹
预习检测
1.注音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 豪奢.(shē )
羌.管( qiāng)
叠巘( yǎn ) 骤.雨(zhòu)
凝噎.( yē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1.联系背景,了解生平。
了解作家的生平际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理解诗词创作的特色、作家的创作倾向及作品的思想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2.找准词眼,把握基调。
词眼是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它往往在结构或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思考、反复吟咏,去发现那些最传神的词眼,从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地领会作品的意蕴。
3.立足意象,领悟意境。
意象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外物,意境是指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我们只有抓住词中意象,领悟了意境,才能称得上是真正读懂了作品。
第4课柳永词两首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
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
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激情似火.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当偶然再回望那千年前的风雨时,我们仿佛看见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斜阳里,寒蝉凄切,那个风流多情的才子在低吟……他,就是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词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后世也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也被称为“柳屯田"。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被称为“才子词人”。
他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创作慢词独多。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他的词作雅俗兼擅,以俗为主,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的先河,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为描绘城市风光、歌伎生活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讲解与例题

4 柳永词两首在北宋早期的词坛上,有这样一个落魄的词人,他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沛,四处飘荡。
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情,在烟花柳巷中创造着属于自己、属于未来的艺术。
他就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
学习柳永的词,一要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二要把握词人寄寓词中的深厚的思想情感。
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早年热衷功名,后转而厌倦官场,仕途坎坷、生活潦倒。
他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本课选柳永词两首,体现了柳词的两种不同风格。
《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作于景德初年(1004),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
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在词的上阕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词作最后直接称誉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这首词以写景抒情出名,带有豪放词的特点。
《雨霖铃》则是描写词人要离开汴京(开封)去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体现了羁旅行役的愁苦和痴情人之间难分难舍的留恋,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婉约词的名篇。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后世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也被称作“柳屯田”。
高一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随堂练习 Word版含解析

《柳永词两首》随堂练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珠玑./畸.形剑鞘./画桥.镶嵌./天堑.B.参.差/参.商罗绮./涟漪.无涯./山崖.C.钓叟./瘦.削菱.歌/棱.角骤.雨/妯.娌D.凝噎./呜咽.暮霭./和蔼.箫.鼓/萧.瑟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超过,越过。
B.云.树绕堤沙云:茂密的。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盈:到处是。
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制成图。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绕堤沙⑤..十万人家④云树..③参差..②钱塘自古繁华都门帐饮无绪....楚天阔⑧便纵有千种风情..自古伤离别⑦暮霭沉沉..⑥多情A.②③④⑦⑧ B.①②⑤⑥⑦C.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⑥⑦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2)忍把浮名,______________。
(柳永《鹤冲天》)(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4)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靧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7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其次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想起柳永就会想起夏雨秋荷云淡风轻,想起江水烟波断桥幽径;就会想起一个唇红齿白的青年如玉树临风,翩然吟哦在江南水乡楼阁,桨声灯影之中。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一生写了多少词,谁也说不清,但柳永独特的人生经受和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对世人影响深远至今。
美字体红颜知己泪眼凄凄执手告别,风流才子含情脉脉无语凝噎。
赏美文翻开宋词读柳永在文学绚如夏花的今日,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厚厚的宋词,怀念一个叫柳永的人,好像有些不合时宜。
可是柳永总是不经意地从我打开的书页里走出来,一手挽起宽大的衣袖,一手泼墨挥毫,把天地间的灵气凝成珠玑,一颗颗镶进我的梦里,挥之不去。
柳永的幸运在于他生对了时代,诗歌走到宋朝,已经像一件被女人们穿腻的华丽衣裳,不复有盛唐时的喧嚣了。
读者需要变换一下口味,能够拎起笔吟咏几句的文人们,也需要转变一下观念,转变一下文风。
词的韵律比劳神费思的诗要强些吧,而且也适合于吟唱,事实上它也就是为吟唱而诞生的。
感谢宋仁宗,没有能够让柳永这位才情并茂的小文人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才得以让我们今日有幸读上《雨霖铃》和《八声甘州》。
一千年前的柳永当然不会想到失意之下的涂鸦会为他带来盛名,他只是不停地咏叹着小市民的生活,兼而为自己不幸的仕途发发牢骚,如此而已。
这样的咏叹和牢骚被谱上曲,被歌女们弹唱,谁知道就这么流行呢?不靠包装,不靠吹捧,靠着肚子里的墨水,点灯熬油一个字一个字地埋头苦干,赢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待遇,柳永真的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好学习。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走到十里长亭,拉着恋人的手,哭得一声声凝噎。
醉身儿女情长,很不丈夫气概,是不是?可谁又知道这不是柳永的触景生情?哭几声也罢,在皇帝老儿主宰一切、百姓有口难辩的封建王朝,你能期望全部的文人都能像辛弃疾一样一手握着笔,一手挥着战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有人这样评价柳永的词:“其词格固不高,但论音律谐婉,语意稳妥,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无出其右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训练落实篇[基础操练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整相同的一组是()A.菱形棱角丘陵红绫壮志凌云.....B.雄鹰应变英魂夜莺愤愤不平.....C.寥廓缭乱撩拨辽阔民生凋零.....D.蹉跌差距联合协商搓手顿足.....【分析】 A 棱 l éng 角其他读 l íng;B“应变”的“应”读 yìng,其他读 yīng;C 全读 li áo;D“差距”“差”读 chā,其他读 cuō。
【答案】C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松驰珠玑众口一词睡眼惺忪B.殉职凝噎小题大做良晨美景C.天堑默契良知消灭轰然心动D.萧瑟雾霭授与奖章重湖叠【分析】 A 项“驰”应为“弛”;B 项“晨”应为“辰”; C 项“砰”应为“怦”。
【答案】D3.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个秋季 )..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指漂亮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因伤心而喉咙堵塞得说不出话..来)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年复一年 )..【分析】三秋,秋季。
【答案】A4.对以下词句理解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者经过详细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荣。
)B.异日图将好景,回去凤池夸。
( “夸”字流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傲。
)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烘托出旅人前程的广阔。
)D.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经过清静、清爽的风景,表达作者淡泊自适的心情。
)【分析】 B 项中“夸”字并不是“流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傲”,而是指当地官员回京升官时向人们炫耀。
C 项中作者借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表现自己一望无际的离愁之恨。
D 项经过凄清的秋景,倾吐词人的离情别绪。
【答案】A5.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①树木把小河 ________得这样葱绿一片,让你感觉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白松鸡,应当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②赏识诗歌要擅长找寻并最后判断诗人供给的形象所________的情思,不行逗留在表面意思上。
③ 朋友都说秋季是一个________的季节,我素来没有这么以为。
A .点染包含悲凉B.点缀包含悲凉C.点染储藏悲凉D.点缀储藏悲凉【分析】“点染”重申着色,“点缀”重申烘托或装修。
“包含”意为包括,“储藏”意为积蓄而未显现或开发。
悲凉,多形容声音。
这里指孤独冷淡,用悲凉。
【答案】A6.以下相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朝才广为流行,改称词。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迈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迈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察看与感觉皆可入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朝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爽俊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创始了豪迈一派。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此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分析】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朝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答案】B7.在下边的横线上填上适合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云树绕堤沙, 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
(3)执手相看泪眼, ______________。
(4)今宵酒醒哪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烟柳画桥(2)怒涛卷霜雪(3)竟无语凝噎(4)杨柳岸晨风残月8.下边这副春联的下联构造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次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人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豪,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调序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联合对偶上下联的字数和构造的对应特色从头排序。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人,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9.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中的任一句扩展成一段话,表达孤单孤独的心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路征程,不觉已经是傍晚时分。
抬眼所见,是一棵缀着稀少黄叶的千年古树,树身环绕着几根枯黑的牵牛藤蔓,树顶的乌鸦“哇哇”叫个不断。
不知这类流浪他乡的日子,何时是一个终点。
[课内精读 ](一)阅读《望浪潮》,达成后边题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回去凤池夸。
10.《望浪潮》一词中,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依据必定的艺术构想组合而成的,而真实能组成鲜亮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假如动词。
要注意从动词的力度、境界来剖析。
【答案】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翻江倒海的气概,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概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神态描绘也不如“卷”形象传神。
1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如何的生活情景?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几句极富生活情味,晴日丽日,到处音乐婉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嬉嬉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裕的盛世情形。
(二)阅读《雨霖铃》,达成后边题目。
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堪,冷淡清秋节!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2.解说以下词语的含义。
(1)悲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暮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多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联合语境解说。
【答案】(1)指蝉的喊声悲凉急迫(2)没居心思,心情不好(3)夜晚的云雾(4)多情的人13.剖析下边两句写景句子对抒怀的作用。
(1)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杨柳岸,晨风残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答题时要进行详细剖析,不可以太抽象。
要抓住典型的光景鉴赏。
【答案】 (1)词人擅长捕获富裕特色的秋景来衬着氛围。
“寒蝉”透示了秋意,“悲凉”之声令人感觉悲凉、冷淡。
再加上暮色苍莽时分,秋雨刚才暂停,词人不忍分别却又无能为力。
这里不单写出了离其他时间、地址,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了字字含情。
(2)留“”与“柳”谐音,先人有折柳送人的风俗,希望对方留下来。
“杨柳岸”三字明写眼远景,暗写了别时情,显得委婉而有神韵。
清秋的晨风是凉的,柳永正是经过冷风写别后心境的悲凉。
月过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情形,一个“残”字,流露出凄清、冷淡之感。
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吐离情别绪。
14.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在本词中也有一句表达这类分别苦痛的句子,请找出来,并加以剖析,看其是如何表现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伤分别”是识其他重点字眼。
剖析要详细。
【答案】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堪,冷淡清秋节!“自古”一词把自己的感情给予广泛的意义。
而“更那堪”则把词人处于冷淡清秋的节气,更为叫人难以忍耐的离情表现了出来。
[课外迁徙 ](一)阅读下边柳永的词,达成后边题目。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淡,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土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影,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 “争”同“怎”。
15.对该词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潇潇暮雨”指夜晚的雨势急骤。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光景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由流连于此,不忍离开。
D.“正恁凝愁”正有很多愁绪凝固,这样难以调解。
【分析】意为不知何故久留他乡。
【答案】C16.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相同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