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新解: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的故事

班门弄斧
【成语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成语例句】: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成语故事】:有一次,明朝诗人梅之焕去采石矶凭吊李白。
传说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看见水中清澈透明
的月亮,竟探身去捉,堕入江中而亡。
后来,采石矶成了纪念李白的地方,并留下了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不少名胜。
这一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旁,看到矶上、墓上留有许许多多狗屁不通的诗文,心中很是气愤。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他借此讽剌那些在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的作者。
后来,“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
这样,“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原创版】
目录
1.班门弄斧成语的来源
2.班门弄斧的寓意
3.班门弄斧的注音及解释
4.班门弄斧的故事及其教育意义
正文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十八年》,它的寓意是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这个成语的注音是“bān mén nòng fǔ”,其中,“班”是指斧子的柄,“门”是指斧子的刃,“弄”是指玩耍、戏弄,“斧”则是指斧子。
班门弄斧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鲁班的木匠,他制作了一把非常锋利的斧头,有一天,他将这把斧头拿到市场上去卖,有一个人看到了这把斧头,就想买下来。
鲁班告诉他这把斧头非常锋利,可以轻松地砍断树木,那个人不信,于是鲁班就拿起斧头,在市场上表演了起来。
他先是用斧头砍断了一根粗大的木头,然后又轻松地砍断了一根铁棒。
看到这一幕,那个人深感佩服,立刻买下了这把斧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鲁班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本领,结果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这也启示我们,在展示自己的才能时,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不自量力地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否则只会让人笑话。
第1页共1页。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摘要:
一、成语“班门弄斧”的起源与含义
1.班门弄斧的起源
2.班门弄斧的含义
二、成语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1.鲁班与斧头
2.围观者与评价
三、故事寓意及启示
1.谦虚好学的重要性
2.避免在行家面前卖弄
正文:
【成语“班门弄斧”的起源与含义】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木匠行业的祖师爷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他的技艺高超,被后世尊奉为木匠行业的神。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技艺,实际上却暴露了自己的不足。
【成语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故事发生在鲁班的时代,有一天,鲁班在街上展示他精湛的斧头技艺。
他用斧头砍树,速度快、准度高,令围观的群众惊叹不已。
这时,一个自认为很会使用斧头的人跳了出来,想在鲁班面前表现自己。
【故事寓意及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向他人学习。
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技艺,不仅不能赢得尊重,反而会暴露自己的不足。
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新解浙江省杭州市东方中学高三(2)班郭华俊"班门弄斧"原意为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借此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对于这个成语的理解,人们常会想到的是那种狂妄的人,但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班门弄斧"也并非都是坏事.一般而言,敢于在班门弄斧的人倘若不是自信之人,也许就是创新之人.为何这么说呢试想,一个人若对自己都不自信,又怎敢到行家面前去献丑呢正是因为他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才敢到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事.他只有这么做才会得到行家的指点,才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进步的机会.但这种自信也决非是盲目的,它需要你自身实力的支持.蚍蜉撼大树般的作风是万不可取的.姚明是"中国长城"的顶梁柱,当今NBA的统治者之一.但对于NBA中的众星而言,2002年初入NBA的姚明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在那帮身经百战的"祖师爷"面前,他敢于去"弄斧",于是便成就了如今火箭队的"姚核心".同样的,除了有自信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使他们敢于在"班门"前弄斧,那就是具有创新的精神,敢于向世俗观念发动挑战.当代社会注重发展,倘若沉溺于世俗规程会使社会止步不前.所以我们需要创新.而那些所谓的"班门"内的人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陈旧的规程,他们不会去改变自己所崇扬的规则.而当人们研发出新的技术和事物后,就会有更多的手段和简便方式去做以前所谓的一些难事.而对于这种事,后起之秀只能摸索新技术,新方法,毕竟多年的经验使"班门"中人有足够的实力傲视群雄.在军营中,有多少士兵风餐露宿,刻苦奋斗,练就了铮铮铁骨."硬骨头六连"更是以过硬的军事作风名威天下.而如今的连长却是彬彬一介书生.这是何故呢他就是在发扬硬骨头精神的基础上,凭借着敢于创新的胆识,借着科技强兵的春风,以高科技武装的头脑去挥舞起最新的"斧子",在"班门"前耍斧,让六连又有了长足进步,超越那些"英雄豪杰".我们需要在自信与创新中发展,为了成才,更为了成功,何不"班门弄斧"呢这就是我主张"班门弄斧"的理由."班门弄斧"新解人们总认为,“班门弄斧”就是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易受到众人的鄙视和否定,实不足取。
班门弄斧的意思及故事

班门弄斧的意思及故事导读:【成语】:班门弄斧【拼音】:[bānménnòngfǔ]【解释】: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常用于自谦。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举例造句】: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班门弄斧。
【成语典故】:在珏山景区二天门处,有一孔窑洞是专门供奉木匠祖师鲁班的。
按道教的神仙供奉规制,珏山所供奉的真武祖师及诸神仙都与消灾解难、驱妖降魔、保佑平安有关,和木匠祖师鲁班风马牛不相及。
原来,珏山在修建之初,曾受木匠祖师鲁班的帮助。
相传,玄武祖师通过精深的道法令当地富甲一方的士绅王太来折服,王太来向玄武祖师许诺在大年来临之际,让祖师住进新建的庙宇。
然而,时进腊月,天寒地冬,王太来为实现诺言,拿出六斗黄金用于建庙。
当地百姓加入到了修建庙宇的队伍当中,放羊的从羊圈里将羊赶出,往山上驮砖和河中结的大冰块,仅一天累死的羊就不计其数。
没有几日,庙宇四围的墙就基本结束了,该到上斗拱的时间了。
由于天气寒冷,斗拱部件根本粘不到一起。
在地上熬好的皮胶,还上不到木匠手里,就冻成了冰疙瘩。
眼看大年即将到来,无法向前赶工期。
一夜之间,王太来的头发全白了。
第二天,他来到珏山正顶,看着就要上斗拱的庙宇,痛心的哭了起来,这哭声惊动了正在雕刻盘龙藻井的瘦弱老者。
这老者还未走到王太来身边,就听监工大叫:“来了快一个月了,给你块木头雕刻藻井,到现在马上就要上藻井了,还是一块木头,还不抓紧时间”。
老者没有听监工的话,走到王太来身边,说:“东家你为何事而烦恼呢?”王太来将这几日的烦恼倒出。
老者听后,在王太来耳边轻说了几句话后,独自走到木头旁又去敲打。
王太来先是一惊,细细一想,权当死马当活马医吧。
王太来命人将糯米碾碎,熬成糊糊状,令匠人每人一碗,吃到嘴里吐出来,用吐出来的糯米糊糊来粘斗拱,这一招果然灵验。
不到一天时间,上墚的斗拱就全部粘完了。
由于天气的原因,粘上的斗拱异常牢固。
班门弄斧-班门弄斧的故事-班门弄斧的寓意-班门弄斧的意思

班门弄斧-班门弄斧的故事-班门弄斧的寓意-班门弄
斧的意思
【成语】班门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简拼】bmnf
【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例子】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英文翻译】show off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
【谜语】木匠修教室;老师傅面前显本领
【成语故事】唐代“诗仙”李白酒醉落江而死,葬在当涂牛渚山上的采石矶。
历代文人墨客均在此留诗凭吊,明朝诗人梅之涣有自知之明,
题诗“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坛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
【成语正音】弄,不能读作“lòn�馈薄�
【成语辩形】班,不能写作“斑”。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班门弄斧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班门弄斧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班门弄斧成语读音:bān mén nòng fǔ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班门弄斧的故事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成语造句: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成语繁体:班門弄斧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成语正音:弄,不能读作“lònɡ”。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班门弄斧成语接龙: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中刑戮。
汤:滚开的水。
镬:古代的大锅。
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指各种酷刑。
斧钺之诛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
用斧、钺杀人的刑罚。
泛指死刑。
斧破斨缺斨:古代一种斧子。
指武器破损残缺。
斧钺之人斧钺:古代杀人的斧子,泛指刑戮。
指因犯罪而应受到刑罚的人俯首就缚低下头让人捆绑。
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俯首帖耳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
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中刑戮。
汤:滚开的水。
镬:古代的大锅。
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指各种酷刑。
俯仰唯唯唯唯:答应的声音。
点头答应。
比喻谦卑地应付。
斧钺之诛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
用斧、钺杀人的刑罚。
泛指死刑。
俯仰无愧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俯拾地芥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
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俯仰由人集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成语班门弄斧的典故

成语班门弄斧的典故导读:成语解释:【拼音】:bānménnòngfǔ【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成语典故: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
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
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
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
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
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
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
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
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
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新解:班门弄斧
成语新解:班门弄斧
作者:陈达统
从古至今,无论在字典里还是人们的口中,总认为“班门弄斧”就是自不量力,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总是受到众人的鄙薄和否定。
但是我认为敢于“班门弄斧”的人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其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陈景润曾偶然发现华罗庚数学著作里的错误,就写信给华教授,华罗庚真诚地接受了指正并及时进行订正,并因此而发现了这颗数学新星,这为陈景润日后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说明,敢班门弄斧者绝非平庸之人,是要有非凡的勇气的。
自满者不会去,自卑者不敢去,唯有自信且谦虚之人,才会去班门“弄斧”、“献艺”,也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真经”。
英国的塞缪约翰说过:“无愧于理性的人生活,必须永远在进取中度过。
”“弄斧”之人为求得真才实学敢于在班门前“献艺“,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断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
不管是科学发展史还是人类发展史,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现新奥秘、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
如果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规,没有挑战,只是一味的崇拜权威,没有革新,那我们的社会还会进步吗?就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他的手艺再高明,也无法和现代的科学工艺相比较。
我们又怎能总抱着“祖师”的牌子不放,不敢越雷池一步呢?
不敢“班门弄斧”,正是由于受权威的左右,失去了自我。
不敢“班门弄斧”怎能推陈出新?历史怎能向前发展?科学怎能飞速进步?所以我们要有“班门弄斧”的精神。
当然,我们不是推崇盲目的“弄斧”,而是要敢于在专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才艺。
做翻案文章,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做不好,不但不能“推陈出新”,反而容易落人口舌。
幸好这是在一个打破迷信的时代,我们的小作者更是敢于“鲁班门前抡大斧”,这几斧头抡得还是蛮像样的。
文章先“树靶子”,再亮观点,然后引用陈景润的例子,指出“敢班门弄斧者绝非平庸之人”,接着论证“班门弄斧”对社会进步的意义,最后总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引例恰当,语言生动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