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表
全年二十四节气表

全年二十四节气表1、春季。
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深度好文!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深度好文!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表春季日期夏季日期秋季日期冬季日期立春2月3-5日立夏5月5-7日立秋8月7-9日立冬11月7-8日雨水2月18-20日小满5月20-22日处暑8月22-24日小雪11月22-23日惊蛰3月5-7日芒种6月5-7日白露9月7-9日大雪12月6-8日春分3月20-22日夏至6月21-22日秋分9月22-24日冬至12月21-23日清明4月4-6日小暑7月6-8日寒露10月8-9日小寒1月5-7日谷雨4月19-21日大暑7月22日-24日霜降10月23-24日大寒1月20-21日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24节气表

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的列表,每个
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
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表(24 solar term meter),是中国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的列表,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现行确立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也就是太阳黄经度数。
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但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者交节时间基本一致。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sùjì)口诀春季(chūnjì)立春(lì chūn)〔2月3-5日交节〕雨水(yǔ shuǐ)〔2月18-20日交节〕惊蛰(jīngzhé)〔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大寒〔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二十四节气详细信息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场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场上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非常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shēngwù)开场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měinián)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阔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上升,天气(tiānqì)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yǔ shuǐ)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měinián)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场饱满,但未成熟。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注音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注音
农历二十四节气概述
在中国传统的农历体系中,二十四节气是将一年分成二十四段的节气,以反映四季变换和农事活动的规律。
每个节气代表着特定的气候现象和自然现象,对农业、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表注音
冬季节气
•立冬(lì dōng)
•小雪(xiǎo xuě)
•大雪(dà xuě)
•冬至(dōng zhì)
•小寒(xiǎo hán)
•大寒(dà hán)
春季节气
•立春(lì chūn)
•雨水(yǔ shuǐ)
•惊蛰(jīng zhé)
•春分(chūn fēn)
•清明(qīng míng)
•谷雨(gǔ yǔ)
夏季节气
•立夏(lì xià)
•小满(xiǎo mǎn)
•芒种(máng zhòng)
•夏至(xià zhì)
•小暑(xiǎo shǔ)
•大暑(dà shǔ)
秋季节气
•立秋(lì qiū)
•处暑(chǔ shǔ)
•白露(bái lù)
•秋分(qiū fēn)
•寒露(hán lù)
•霜降(shuāng jiàng)
结语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每个节气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特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农事生活的规划有着重要的价值。
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表,并注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24节气表
令狐采学
公历2月公历2月 1)立春:公历 = 2020-02-04,农历 = 正月(小)十一(一月十一)
2)雨水:公历 = 2020-02-19,农历 = 正月(小)二十六(一月二十六)
公历3月
1)惊蛰:公历 = 2020-03-05,农历 = 二月(大)十二
2)春分:公历 = 2020-03-20,农历 = 二月(大)二十七
公历4月
1)清明:公历 = 2020-04-04,农历 = 三月(大)十二
2)谷雨:公历 = 2020-04-19,农历 = 三月(大)二十七
公历5月
1)立夏:公历 = 2020-05-05,农历 = 四月(大)十三
2)小满:公历 = 2020-05-20,农历 = 四月(大)二十八
公历6月
1)芒种:公历 = 2020-06-05,农历 = 润四月(小)十四
2)夏至:公历 = 2020-06-21,农历 = 五月(大)初一
公历7月
1)小暑:公历 = 2020-07-06,农历 = 五月(大)十六
2)大暑:公历 = 2020-07-22,农历 = 六月(小)初二
公历8月
1)立秋:公历 = 2020-08-07,农历 = 六月(小)十八
2)处暑:公历 = 2020-08-22,农历 = 七月(小)初四
公历9月
1)白露:公历 = 2020-09-07,农历 = 七月(小)二十
2)秋分:公历 = 2020-09-22,农历 = 八月(大)初六
公历10月
1)寒露:公历 = 2020-10-08,农历 = 八月(大)二十二 2)霜降:公历 = 2020-10-23,农历 = 九月(小)初七
公历11月
1)立冬:公历 = 2020-11-07,农历 = 九月(小)二十二 2)小雪:公历 = 2020-11-22,农历 = 十月(大)初八
公历12月
1)大雪:公历 = 2020-12-07,农历 = 十月(大)二十三 2)冬至:公历 = 2020-12-21,农历 = 十一月(小)初七2021年公历1月
1)小寒:公历 = 2021-01-05,农历 = 十一月(小)二十二 2)大寒:公历 = 2021-01-20,农历 = 十二月(大)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