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计说明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图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排水工程施工图。
(1)片区前期确定方案简述雨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紫竹西街~紫竹东街、秋岚东街、裴城路及三苏大道为雨水干管,流向自西向东,最终均接入永通河。
2)、岷江大道已建段d6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管径较小,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也无法满足远期片区雨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为雨水边沟为主雨水的系统,无法满足雨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裴城路规划为片区雨水总干管,管径d2200,坡度0。
001,流向自西向东,接入永通河。
(b)岷江大道已建段雨水仅负责已建段雨水汇水面积,不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途径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岷江大道交叉口上雨水与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顺接.(c)紫竹西街大部及原铁环西路紫竹西街~三苏大道段雨水均经由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紫竹西街交叉口上雨水与紫竹西街雨水顺接,紫竹西街余下部分接入紫竹东街意见河流管.(d)秋岚东街及二环西路雨水均汇入裴城路雨水总干管,近期可与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顺接,以解决雨水近期排放问题。
污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经二环西路经裴城路为污水干管;铁环路为污水干管;紫竹西街~紫竹东街及秋岚东街~秋岚东街对侧规划路为污水干管.2)、岷江大道已建段d300污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300污水管径过小,靠近铁环东路段埋深较浅,原规划污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无成系统污水管道,无法满足污水管接入要求。
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一、总则
1.0.1 为了规范室外排水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提高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包括雨水和污水排水系统。
1.0.3 室外排水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环境保护。
二、排水体制
2.1.1 排水体制分为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等实际情况,应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
2.1.2 雨水排水系统应能及时排除屋面、地面雨水,防止内涝和水体污染。
污水排水系统应能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三、排水量设计
3.1.1 排水量设计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地形地貌、水文等实际情况,结合排水系统的规模、汇水面积、管网布置等因素进行计算。
3.1.2 雨水排水量设计应根据降雨量、径流系数等因素进行计算,同时应考虑雨水汇水面积、地形地貌、水体等因素的影响。
3.1.3 污水排水量设计应根据污水量、水质等因素进行计算,同时应考虑污水排放标准、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四、排水管网设计
4.1.1 排水管网设计应根据排水体制、排水量等因素进行设计,同时应考虑管道材质、接口方式、基础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4.1.2 排水管网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貌、水体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应考虑管道埋深、坡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4.1.3 排水管网设计应考虑管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对环境和地下管线造成不良影响。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管材、接口、保温及防腐给水塑料管(UPVC、PE、PP-H-R、PB等)外径≤110mm与金属管道连接时,应采用带金属嵌件的管件过渡,该管件一端与塑料管用热熔连接,另一端用丝扣与金属管连接。
各种管道应采用与该类管材相应的专用配件。
给排水各系统管材选用及其保温防腐见:管材选用一览表。
(二)系统说明及设计参数:(1)一般生活给水系统:一层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市政压力0.20MPa,二层及以上采用加压供水,供水压力0.40MPa。
(2)消防水池: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水幕系统合用,水池有效容积2574m3。
(3)室内外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池-消火栓加压泵-稳压装置-消防水箱(与自动喷淋、水幕系统共用,有效容积18m3,设于2号建筑屋面)的临时高压供水系统。
消火栓系统加压泵:Q=60L/sH=0.80MPa,一用一备。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干式系统,入户供水管设电磁阀,在消火栓箱处设报警及直接开启电磁阀的手动按钮。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管网,每层消火栓布置均能满足火灾时任何部位有二股充实水柱到达。
厂区内设环状消防管网,环网上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用消防水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稳压装置-消防水箱(与消火栓、水幕系统共用,有效容积18m3,设于2号建筑屋面)的临时高压供水系统。
主厂房净空高度8<~≦12m区域按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设计,设计喷水强度12L/min.m2,作用面积300m2,采用K=115喷头,系统设计流量80L/s,持续喷水时间1.0h;其他区域按中危险级Ⅱ级设置,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设置,设计流量30L/s,持续喷水时间1.0h。
皮带分拣设备预留喷洒系统,设计水量为15个K80喷头出水量,设计水量约25L/S,持续喷水时间1.0h。
均为预作用式系统。
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排⽔系统设计说明2.5 排⽔系统设计说明2.5.1市政条件及排⽔制度建筑排⽔系统的任务是将建筑内⽣活、⽣产中使⽤过的⽔收集并排放到室外的污⽔管道系统。
根据系统接纳的污、废⽔类型,可分为三⼤类:1)⽣活排⽔系统;2)⼯业废⽔排⽔系统;3)⾬⽔排⽔系统。
建筑内排⽔体指⽰指污⽔与废⽔的分流与合流。
当有中⽔回⽤的要求时,室内宜采⽤分流制。
当⽆中⽔回⽤且室外有污⽔管⽹和污⽔⼚时,室内宜采⽤合流制。
2.5.2排放规定为了保证城市排⽔管道的安全运⾏,保持环境卫⽣,保护⽔提不遭受污⽔的污染,必须遵守国家和地⽅的有关规定。
1、排⼊城市排⽔管道时,应执⾏《污⽔排⼊下⽔道⽔质标准》(CJ18—86)。
2、排⼊地⾯⽔体时,应根据《污⽔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确定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
2.5.3 排⽔系统的组成建筑排⽔系统基本要求(1)管道布置合理,排⽔系统能迅速畅通的将污废⽔排到室外。
(2)管道系统内⽓压稳定,避免有毒有害⽓体进⼊室内。
(3)管道及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避免管道渗漏。
(4)尽可能做到清污分流,为污⽔综合利⽤提供有利条件。
为满⾜上述要求,建筑内部排⽔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卫⽣器具和⽣产设备受⽔器、排⽔管道、通⽓系统和清通设备。
在有些排⽔系统中,根据需要还应设有污废⽔的提升设备和局部处理构筑物。
该建筑排⽔的设计由于县城⽆完整的污⽔处理⼚,所以⼤楼排⽔须作预处理,污⽔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城市管⽹。
2.5.4 排⽔系统设计相关原则1、新建居住⼩区应采⽤⽣活排⽔与⾬⽔分流排⽔系统。
2、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采⽤⽣活污⽔与⽣活废⽔分流的排⽔系统:1)建筑物使⽤性对卫⽣标准要求较⾼时。
2)⽣活污⽔须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市政排⽔管道时。
3)⽣活废⽔需回收利⽤时。
3、下列建筑排⽔应单独排⽔⾄⽔处理或回收构筑物:1)公共饮⾷业厨房含有⼤量优质的洗涤废⽔。
2)洗车冲洗⽔。
3)含有⼤量致病菌,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的医院污⽔。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指在建筑物或城市规划中,为了合理利用和处理水资源,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和舒适,对建筑物的雨水、污水以及生活排水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排水设计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各种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生活排水管道和排污管道等。
排水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水浸水。
排水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周围的地面水分畅通,防止水浸入建筑物内部,造成建筑物的损坏。
2.防止水滞留。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确保雨水和污水迅速流失,防止水滞留,减少蚊蝇滋生的机会,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3.防止污水外溢。
排水设计可以确保污水在处理前不会在建筑物内部外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4.合理利用水资源。
排水设计可以将雨水收集和利用,用于灌溉、冲厕和清洗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在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不同的建筑物结构需要设计不同的排水系统。
例如高层建筑需要设计有压力的排水系统,而别墅和低层建筑则可以采用重力排水系统。
2.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
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人员密度对排水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商业建筑物和住宅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设计会有所不同,前者需要处理大量的污水和生活排水,而后者则需要处理相对较少的污水和生活排水。
3.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需要考虑地面的坡度并合理安排雨水排泄口。
而在平原地区,可以通过引导污水和生活排水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可再利用性。
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后的水资源是否可以再利用。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处理后的水用于灌溉和冲厕,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在排水设计过程中1.收集土地和建筑物的相关数据。
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建筑物的结构和用途等。
2.进行水量计算和水质分析。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计算污水和生活排水的产生量,并分析水质。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依据为:(1)工程项目区修测电子地形图1:500;(2)《项目区域现状管线探测资料》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6、《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3年版)3、计算公式与设计参数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各城市标准)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t=t1+t2其中:Te——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年;t——降雨历时(min),取15分钟;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南北两侧均取0.85F——汇水面积(ha)排水管道设计参数V=1nR23I12其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污水管道采用UPVC或者PE双壁波纹管取0.010;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取0.0135)。
4、设计概述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桩号K0+000~K0+043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99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500~DN600,桩号K0+000~K0+043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88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400,管道具体位置详见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雨水部分:本次雨水管道设计结合新建道路坡度,设置一条DN500~DN600的雨水管道收纳道路及沿线片区的雨水。
第一段:桩号K0+099至桩号K0+043,雨水走向由东向西,雨水管径DN500。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道路、园林等场所进行合理的水的排放和运输的设计方案。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保证场所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水淹、积水和地基沉降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水设计的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并着重介绍建筑物排水设计中的重点问题。
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建筑物内的雨水、洗涤水、污水等废水,保持室内干燥和清洁,并将废水合理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
同时,排水设计还应考虑降低水的渗透性和减少地下水位的上升,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排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1.合理利用地形和排水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类型。
2.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和排水要求,确定合适的排水量和排水能力。
3.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设计合理的排水布局和管道走向。
排水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1.收集并分析建筑物周边地形、水文和气候等资料,确定排水条件和要求。
2.确定排水系统类型和排水方式,如地面排水、地下排水或组合排水。
3.绘制排水布置图和管道走向图,确定管道尺寸、坡度和连接方式。
4.进行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和模拟,确定排水量、排水速度和排水能力。
5.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井口、检查井、沟渠和雨水收集设备等。
6.编制排水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纸,包括排水系统的布置、参数和规范要求等。
在建筑物排水设计中,重点问题主要包括:1.地基排水:建筑物地基的排水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和地下水位降低设施,可以避免地基沉降和土壤液化等问题的发生。
2.雨水排放:重点考虑建筑物屋面和天台的雨水排放,通过设置合适的雨水收集设备和排水系统,可将雨水有效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避免水淹和积水等问题的发生。
3.污水排放:合理设置建筑物污水管道和排水设施,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和管道尺寸选择,可有效地排放污水,并避免污水回流和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4.排水系统的维护:排水系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建筑物排水设计应考虑设备和设施的易维护性,以方便日常维护和排障。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边沟、截水沟与排水沟1)一般规定(1)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对路侧安全与环境景观的影响程度等确定。
(2)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m。
在多雨地区,视实际情况可设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3)将边沟、截水沟、取(弃)土场和路基附近低洼处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时,应设置排水沟。
(4)截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得小于0.3%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对水沟进行加固。
截排水沟基底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2)材料要求(1)片石:一般用爆破或契劈法开采石块,厚度不小于15cm,其强度不得小于MU30。
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块石:应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其他要求必须符合片石相关要求。
(3)水沟沟身应采用低强度等级且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水泥,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15;盖板混凝土采用C30砼。
(4)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和规范要求。
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大于5mm:当用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勾缝砂浆强度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5)钢筋: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499)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3013)的规定,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3)艺流程(1)边沟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沟槽开挖→地基处理→沟体修整→验槽→砌筑沟底→砌筑沟帮→沟帮、沟底抹面或勾缝→砂浆养护→制作、运输盖板→清除边沟淤积及沉降缝封缝→安装盖板→找平外露边沟顶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使用和管理维护的难度4.3.1 管市政管线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功能,按照城市建设要求应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管线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城市用地,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
4.3.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宜宾市珙县新规划片区,位于巡场镇北段,北面临山,沿清溪河及宜珙铁路线两侧分布。
主体在铁路北侧,规划区用地总面积为203ha。
该片区主要规划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绿地公园等城市用地。
该片区初步设计阶段共设计金河大道、环山路等14 条主、次干道。
除金河大道为老路拓宽改造外其余均为本次新建道路。
本工程城市道路段需同步敷设的工程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燃气管道(输气及配气)、电力管及电信管。
工程管线种类较多,布置难度大。
因此,必须做好工程管线综合工作,各种管线严格按照统一的布置原则,明确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和竖向位置,避免管线不合理的空间占用,增4.3.3 管线设计原则在珙县总体综合管线规划指导下,结合该片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适用、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次方案设计遵循如下原则:1)符合珙县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近远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2)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结合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时序,并考虑在施工期间尽量不影响现有管线的使用功能;3)设计方案合理、便于施工、管理;4)与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空间、现状管线不发生冲突、协调配合;5)各管线间的水平及垂直间距尽量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相关要求,实在不能满足的应采取保护措施,且应取得相关专业单位同意;6)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
7)根据城市道路竖向设计,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保证汇水面积内的雨污水能顺畅排除,并在高程上留有余地。
4.3.4 采用规范标准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3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4.3.5雨、污水管道现状及方案该片区为规划新建区,场地内沿伍家沟已建一段截污干管,管径d1000。
由南至北收集沿岸污水汇入下游已建位于工业园区和金沙湾之间的规划污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
目前已经建成的一期每天处理能力2万吨。
除此之外该片区暂无其他雨污水管线。
本次污水设计各需求道路修建污水管道汇入金河大道、滨河路、山茶路污水主干管。
由上述3条主干管集中排入已建截污干管。
详见附图一:污水总平面图。
本次雨水设计利用区域内清溪河及伍家沟,由南北走向道路作为雨水主干管集中收集各区域雨水采取就近排放。
详见附图二:雨水总平面图。
(1)污水设计参数及标准根据规划,该片区至规划期末用水量为1.3万立方米每日,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古算,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污水用水量为 1.0万立方米每日(115.74L/S )。
利用该规划片区用地结构可知,该片区居住用地及公共服务用地总面积为101.93ha。
故确定污水面积比流量为q=115.74/101.93 〜1.14L/s.ha。
1) 污水流量计算方式:本次采用污水面积比流量进行设计计算。
2) 污水量计算公式:Qma治Q 平• Kz = A • q • Kz(L/s )污水总变化系数按如下公式考虑:KZ=2.7/Q 平0.11式中Q平:平均日污水量(L/s )3) 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 v ? Av= " ? R2/3 ? i 1/2当h v D/2时,过水断面:A=(B —sin 0 cos 0) r2 (m2)R=(B—sin 0 cos 0) /2 0? r(m当h>D/2时,过水断面:A= (n — 0+ sin 0 cos 0 ) r2 (m2)R= (n — 0 + sin 0 cos 0 ) /2 (n—0 ) ? r (m)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 0.014,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 = 0.009。
(2)雨水设计参数及标准1)本次设计采用四川省宜宾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其中参数取值:t=t1+mt2,t仁10 分钟,排水圆管m取2,排水暗沟m取 1.2,重现期P=2年。
2)雨水量计算公式:Q=q ? F ? W式中Q——雨水量(L/s )W——径流系数,书=0. 70,绿地和绿地书取0.15-0.4。
F ----- 汇水面积(ha)3)水力计算公式(满流):Q)= v ? A式中Q——雨水量(m3/s)A ---- 水流断面(m2v ----- 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满流)取门=0.013,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 = 0.009。
(3)雨污水流速范围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4)雨污水检查井在管道转弯、变径、变坡及管道交汇处均设置检查井,按照管道管径及管道埋深确定检查井规格。
检查井最大间距见下表:检查井最大间距表根据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禁止在市政和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中使用砖砌筑检查井的通知(川建科发[2007]416号),因此,本次设计的检查井全部采用钢筋砼检查井。
检查井根据接入接出管道管径、位置及深度选择圆形、矩形、扇形等不同类型的排水检查井,检查井详见06MS201 图集。
检查井井盖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井盖或铸铁井盖。
井盖的荷载等级与道路荷载等级一致。
(5)雨污水管材在本次工程设计中,管材的选择应从工程的规模、重要性、对管道直径及压力的要求、工程地质、外荷载状况、工程的后期要求、资金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由于管道建设所占投资的比重较大,且因管材选用不当造成事故或增加不必要资金的实例比较排水管道均采用塑料管。
大管径的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因此本工程的管材采用如下:雨污水管道管径小于d600 (包括d600)均采用HDPE塑料管多,因此合理经济确定管材的选用对节材,管径大于d600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省投资、方便施工、安全运行意义很大。
(国标级管)通过以上表格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我方认为,钢筋混凝土管作为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管材,它具有造价低、承受外力大等特点,若再辅以一定的防腐措施,使用年限可以达到50年以上' 同时根据建设部有关规定,中小管径的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然后再开挖管槽, 施工管道;在高填方路段应在回填至管顶以上1.5m时方可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待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
在高填方段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再施工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0.15MPa 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7)沟槽开挖及回填1 )沟槽开挖基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
排水管道采用开槽施工的方式进行,管道基础应能达到《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如现场情况遇到流沙、建筑垃圾、回填土、有机质土等不良地质情况, 可采用换填连砂石等措施进行加固,在管道基础承载能力达到一定要求后方可下管进行排水管道安装。
沟槽临时开挖边坡坡率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2)沟槽回填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
回填时应采用良土回填或符合要求的土进行回填。
沟槽的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回填土含水率过高可采用加生石灰或晴天土壤翻晒等办法使其改性。
沟槽回填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内容,HDPE管的沟槽回填同时还应参见《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的相关内容。
检查井周边50cm范围内路床部分回填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部分回填C15混凝土。
沟槽开挖及回填土压实度和回填材料示意图如下:(8 )雨污水特殊节点设计1 )污水管道过河段本次设计共有4 处污水管道需要横穿清溪河、伍家沟及现状沟渠。
分别为:A处:金河大道道路桩号K2+14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清溪河汇入对岸已建d1000 截污干管;如下图B处:环山路道路桩号K2+86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清溪河汇入对岸已建d1000 截污干管;如下图:C处:S309道路桩号K0+42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现状沟渠排入下游本次设计污水管线;如下图:D处:S309道路桩号K2+36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伍家沟汇入对岸已建d1000 截污干管。
如下图:该四处过河污水管道均埋设于现有河床底标高以下,过河段均采用钢管,其中A、C、D 三处污水管道下穿河道段覆土至少0.5m 以上,采用浆砌片石满包基础,其浆砌片石基础深度至少埋设至河道冲刷深度以下。
防止河水掏空管道以下基础后对管道直接冲刷。
B处污水管道过河段覆土较浅,其管道顶标高与现有清溪河河床底标高几乎持平。
该处管道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包,防止河水直接冲刷管道。
再在钢筋砼满包外采用浆砌片石满包基础,其浆砌片石基础深度至少埋设至河道冲刷深度以下。
防止河水掏空管道以下基础后对管道直接冲刷。
该4 处污水管道横穿河道段施工均需采取围堰等施工措施,而该 4 处均在本次桥梁的设计范围内,为节约成本,其管道施工围堰应与桥梁施工围堰同时进行。
2)污水管道道路外敷设段本次设计共有2处污水管道需要在本次设计道路范围外敷设管道。
分别为:A处:S309道路桩号K0+440~K0+840 段沿现状老路敷设污水管线排入经一路设计污水管;如下图:B 处:经八路道路桩号K0+660~K0+88(段沿道路下穿铁路范围外原地面敷设污水管线排入下游已建d1000 截污干管;如下图:A处道路受地形及周边铁路限制其道路标高较高,而污水管线受上游现状河流标高限制在此处埋设较深,如沿设计道路埋设管线会导致该处污水管覆土在10m以上,。
根据规划该道路段南侧没有污水接入。
故本次设计污水管线在此处沿片区内原有老路埋设。
避开该处地势较高段。
B 处污水管线受道路下穿铁路及下游已建截污干管的限制,如沿本次设计道路敷设管线会导致下游污水管标高低于现有截污干管标高而无法接入。
故该处此处污水管线由本次设计道路外原地面敷设管线,污水管道不进入道路下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