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合集下载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五篇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五篇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五篇《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弟子规的心得,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读《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1最近,我学习并背诵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

书中讲了,作为一个孩子或一个学生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书里面讲了七个方面:“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书里面“入则孝”中有这么一段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我觉得,其中我做到过“父母责,须顺承”和“冬则温”这两点。

前几天晚上我在楼下玩,爸爸妈妈也在楼下散步。

我擅自做主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做调查。

恰好这时爸爸妈妈来找我,想让我回家。

发现我不见了,心里很着急。

他们在院子里大声喊了好久,也不见我人影。

直到我做完调查后才回到家。

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

之后我想了想,主动认了错。

爸爸妈妈见我主动认错了,就没再责备我了。

通过这个事情,我不但做到了“父母则,须顺承”,还知道了“出必告,反必面”。

我还记得,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我让爸爸妈妈不要充热水袋,他们感觉很奇怪。

那天我特意提早上床帮爸爸妈妈把被窝焐暖。

他们一进被窝就觉得很暖和,就问这是怎么会事?当他们知道是我把被窝焐暖后,连声夸奖我呢!我听后心里甜滋滋的。

我发现孝也是很好的,不但别人会更多表扬我们,还会增添我们的美德哦!读《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2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若星河,我们在传统文化里尽情徜徉,当我手捧着《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时,里面的一则则故事,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话语时时刻刻震撼着我。

《弟子规》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22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22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22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600字(精选2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篇1《弟子规》是我们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改编成的生活规范,主要写的是为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的礼仪与规矩。

在弟子规中,有一小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继承。

它的含义是:父母呼叫我们的时候,应该立即给予答复,不能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父母让我们去做什么事时,不能有半点怠慢、懒懒散散,而是要把事做的妥妥当当;父母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时,要洗耳恭听、虚心听教;父母责骂我们的时候,要虚心接受,改正错误,不能强词夺理与父母顶嘴。

俗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融入到这个世界,孝是我们做人最根本的道理。

自古以来,都是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品德最高尚的人。

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费尽一切心血无微不至的把我们抚养成人,所以在父母健康的时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父母尽孝,让父母享受最快乐的晚年。

记得有一天中午,爸爸加班了,我和妈妈很晚才回到家,已经12点半了,2点半还要上学,时间紧迫。

妈妈忙着在厨房里切菜,让我去装水,等会煮菜用。

而我正在看书,妈妈大呼小叫,喉咙都哑了,可我还是沉浸于书的海洋里,妈妈就跑进我的房间,对我吼着:“你怎么还有时间看书呀!现在都多少点了,没点时间观念。

”我任性的脾气又上来了:“没看见我在看书呀?要装水自己不会去呀?”我生气的说。

这时,妈妈暴跳如雷说:“你今天就别想吃饭!”。

我气急败坏的座了下来,心里思忖着,我是不是太任性、太懒惰了?此时心里非常懊悔。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1《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作为总纲,资料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

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

《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能够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

”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

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短短的24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

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

有一句俗话叫:礼交天下友。

《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当谨慎细致。

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

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

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

善于和不一样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我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尊重。

平时要多亲近比自我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

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礼貌。

”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伴随我们成长,将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蕴涵着古人的智慧。

这些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就是我最好的启蒙教材。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精选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精选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精选5篇)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精选篇1《弟子规》这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

“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

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

其实一个人只要能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

“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

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

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

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29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29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29篇)弟子规600字篇1《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

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

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篇2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

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

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

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

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

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学习弟子规心得篇1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

《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

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

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一种美德。

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遇事谦虚谨慎,多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篇1《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我们立身、做人、处世、学习的道德规范的书。

《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对我们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这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内容,而东翻西阅,必须定下心来,按部就班地读完。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

以前我在学校图书室办了借书证,借了一本书,结果双休日吵着要妈妈带我去放风筝,妈妈只好答应了我。

放完风筝回到家,刚好表姐来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

等表姐走了,才想起了借的书周一要还,囫囵吞枣地胡乱翻看完了。

周一早晨该我汇报课外阅读时,我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好不容易熬过了3分钟。

那3分钟,我没看到同学以前羡慕的表情,没听到以前热烈的掌声,我难受极了。

不知怎么走下讲台的,只记得老师摸了下我的头,什么也没说,但我懂其中传递的语言。

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我明白了“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弟子规》中的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更好地体会。

弟子规心得感悟600字(优秀8篇)

弟子规心得感悟600字(优秀8篇)

弟子规心得感悟600字(优秀8篇)弟子规心得感悟600字篇1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

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

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

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弟子规心得感悟600字篇2以前我是家里的“小皇帝”,过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遇到好吃的,总是一个人独自享受,从不给爸爸、妈妈尝一口,平时爸爸、妈妈叫我做什么事,别说是做了,就是搭理一声,我也是一副不奈烦的样子,但自从读了《弟子规》,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让我在德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前,每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叫我吃饭,我总是心不在焉,虽然嘴里说着“马上来”,可我还是一头扎在电脑前玩游戏,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愿的把游戏暂停去吃饭。

现在想想,这是多么不应该呀。

现在,每当妈妈说吃饭,我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戏,赶紧帮妈妈摆碗筷,搬凳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之一,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需要身体力行,执行力与示范性很强的读物。

下面是网带来的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

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

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

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

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

”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
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篇二: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冬天带走了秋天最后一片黄叶,收获,交杂着工作的欢乐与泪水;喜悦,记载着孩子成长的点滴。

今年九月来到龙岗幼儿园后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经过一学期培训与学习,使我对《弟子规》有了深刻认识与了解。

每日的中午是我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时间----听《细讲弟子规》讲座。

蔡礼旭老师从生活中点滴讲起,教导我们平时应如何孝顺父母、兄弟和睦;教导我们与朋友、同事之间应怎样相处;还教导我们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及人生怎样创造幸福等等。

每听一次蔡老师的讲座,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

回想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蔡老师所说的相差无异。

生活中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毫无怨言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真心的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声问候;对于朋友及亲人是否真诚相待;对
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承担起应尽的职责,是否作好了榜样作用。

工作中和同事之间应当真诚相待、团结合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时时反思的地方。

自听了蔡老师所讲的《细讲弟子规》以来,生活中的我会无意识的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反省自己应该改正的地方。

从讲座中让我领悟到生活中只要多花点时间去关心父母,就是简短的一句问候都能让父母安心生活,父母幸福我们才能幸福。

对待孩子要从小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其终身;而要想把孩子教育好的关键所在:父母的教育言行要一致并且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孩子;与此同时,无论你对父母、孩子还是兄弟及朋友,都要真诚相待才能幸福一生。

工作中大家真诚相待、通力合作才会让工作完成得更漂亮。

可以说蔡老师教了我们怎样去经营我们的人生,怎样去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只要我们按照《弟子规》中所讲的去做一定会做得很好。

而在本学期的《弟子规》教学中,让我感受颇多。

《弟子规》既不同于平时所教的主题教学,又同于主题教学。

这是因为《弟子规》每周学习四句话,每天用不同的形式围绕这四句话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熟读、熟记经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它们的含义;再通过表演、音乐、故事及分享等形式进一步理解经句的意思;这就是与主题相同之处。

从孩子们的表现及我的观察发现,孩子们的记忆力很强,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但是,在生活中若运用《弟子规》的经句来引导幼儿,他们接受的更快。

如:排队时说“执虚器”,他们会马上接“如执盈”且快速排好队;坐好时说“勿箕踞”,他们说出“ 勿摇髀”......
从此,可以看出《弟子规》能纠正孩子们不好的品德和行为;让孩子们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真正力行出来,就能够使得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为他们的成长打好铺垫。

以上种种,让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弟子规》的好处,为了祖国的未来,明日之太阳,我们应让传统文化影响每一个人,《弟子规》学以至用重在力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三: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习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习。

《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