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计算机联锁发展概况共31页
国内外计算机联锁发展概况概要

(故障切换)
* 机器采用专用机还是通用机
* 控制电路电子化问题
软件冗余结构:
*双软件比较输出 *单软件+算法 *单软件+测试软件
打印机
人机 对话级 双总线 区域 计算机 接口级
控制键
键盘
数字化仪
通讯 显示器 显示器
大屏幕 大屏幕 显示器 显示器
控制操作级
工作站
通讯机
LAN
SIDOS
SISMI
系 统
-联锁功能软件—采集道岔,信号,区段轨 道电路,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道口等现场设备 状态,为保证列车行车安全而必须进行各种设备相 互照查的逻辑处理软件,并按指令生成各种控制命 令,操纵道岔和开放信号。
发展计算机联锁系统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现场对联锁系统的测试验收问题,包括站场修改后的联锁验收, 过渡工程的联锁验收。 系统的自检测,自诊断功能的完善。 系统的CAD设计和模拟仿真测试。 远程诊断的开发和完善。 远程控制的模块开发。 计算机联锁维修制度的确定,明确一、二级维修中心的职责。 与调度集中、调度监督设备的一体化。 与列控系统设备的一体化。 培训。 系统软硬件的挡案管理。
错误解锁、错误开放信号、漏解锁、联锁概念错误 盲目降低造价 维修培训跟不上
加强计算机联锁管理的主要文件
电务局《关于积极稳妥发展计算机联锁的通知》 (电信〔1997〕83号) 铁道部《关于加强车站计算机联锁上道管理的通知》 (铁电务〔1998〕94号) 铁道部《关于落实铁道部加强车站计算机联锁上道 管理的通知》 (铁运函〔1999〕14号) 铁道部《关于印发加强车站计算机联锁管理十条意 见的通知》 (铁运〔1999〕112号)
工程 设计 改造
控制 和 显示
高铁计算机联锁

高速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
控制车站内的道岔、进路和信号机并实现它们 之间联锁的系统称为车站信号联锁系统。车站信 号联锁系统是保证站内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运输 效率,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重要技术装备。 像其他技术一样,车站联锁系统也是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以及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在不断的更 新和发展,其发展过程已经经历了机械化联锁、 机电联锁和电气集中联锁几个阶段,目前正逐步 向采用计算机联锁阶段过渡。
在执行信号开放程序中,是根据运行表 区内容,连续不断地检查各项联锁条件, 条件满足后信号机才能开放。当列车进入 信号机后方,信号机即自动关闭,随着列 车的运行,进路可顺序逐段解锁。
三、高速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
• 第一节 车站计算机联锁概论 • 第二节 TYJL系列计算机联锁系统 • 第三节 DS6系列计算机联锁系统
• (5)时钟显示,必要的汉字提示等等。
3.记录存储和故障检测与诊断功能
4.结合功能
在技术上 (1)进一步完善了联锁控制功能。 (2)可靠性、安全性高。 (3)灵活性大 (4)便于系统维护。 (5)便于与其他计算机化系统接口。
在经济上 (1)可以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2)重量轻、体积小,可节省基建费用。
• 7.编程语言为C语言,可维护性,可移 植性好。
• 8.系统综合采用了多种安全保证措施。
• 9.系统操作方式有按钮盘、数字化仪和 鼠标等多种形式供用户选择。
• 10.系统具有较完善的诊断和澜g试功能。
(二)系统的硬件结构
DS6—11型计算机联锁硬件系统为多机分 布式结构。由控制台子系统、监测子系统、 联锁子系统和继电器接口电路组成。DS6— 1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构成如图6—3—13 所示。
中投顾问认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正在不
国内外计算机联锁发展概况讲解

车 次 号 设 备
世界各国车站联锁控制系统的发展进程
系 统 发 展 程 度
继电化
(分散处理PRC) 电子联锁与其 他系统结合
中央集中
CTC 集中控制
PRC控制 微电子
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
的发展
电子技术 的发展
人工智能 判断型
1950 60 70
80
85 90 2000年
我国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状况
6502
计算机联锁系统
(故障切换)
* 机器采用专用机还是通用机
* 控制电路电子化问题
软件冗余结构:
*双软件比较输出 *单软件+算法 *单软件+测试软件
打印机
人机 对话级 双总线 区域 计算机 接口级
控制键
键盘
数字化仪
通讯 显示器 显示器
大屏幕 大屏幕 显示器 显示器
控制操作级
工作站
通讯机
LAN
SIDOS
SIMIS
系 统
计算机联锁 电子器件
高 低 高 小 费电 通过光缆遥控 模块化 方便
6502 继电器
低 高 高 大 省电 无此功能 模块化 复杂
计算机联锁与6502继电联锁的比较(2)
计算机联锁
6502
施工过渡
方便
复杂
控制显示方式
灵活
一种模式
与其他设备接口 方便
复杂
功能
强
弱
(进路储存,自动排列进路,
车次号表示,单溜,连溜)
国内外计算机联锁系统 发展概况
DEVELOPING SURVEY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IN CHINA AND ABROAD
1计算机联锁简介课件

二、计算机联锁的特点
⑷ 其它方面: 计算机联锁便于联网,为铁路信号系统向 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通 过与TDCS、CTC系统联网,通过与旅客 向导服务系统、车次号跟踪系统联网,可 构成全方位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管理系统, 增强了运输调度指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计算机联锁的特点
存在如下不足: ①计算机联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电子元件, 故需在抗电磁干扰及防止雷害等方面采取 防护措施。 ②若计算机联锁中实现联锁逻辑的联锁计 算机一旦出现硬件故障,其影响面积会很 大,甚至使系统不能工作。因此计算机联 锁系统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可靠性 和可用性。
二、计算机联锁的特点
③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且随车站规模增大,面 积节省更为显著; ④安装费、运营费及维修费大幅度减少。 ⑶ 维护方面: ①计算机联锁的维修工作量小,且具有自诊断、 故障定位功能,降低了维护难度并可通过联网, 实现远程故障诊断。 ②继电部分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而且继电器用 量少,减少继电器检修工作量;
国外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
• 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构成综合控制系统
•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
• 模拟实时测试系统
• 多媒体人机界面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
国内计算机联锁发展概况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号所
TYJL-II、TYJL-2000 、TYJL-ADX、
TYJL-TR9型 • 通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 DS6-11、DS6-20、DS6-K5B、DS6-60型 • 北方交通大学 JD-IA、EI32-JD型 • CASCO公司(中美合资) CIS-1、 VPI型、iLock
第一章 简介
一、车站联锁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特点
图1 某站场图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我国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一、概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以及容错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相继着手研究计算机联锁系统。
直接原因是期望以通用的集成电子技术取代专用的继电器电路。
这样既降低了元器件的造价,又节省了继电器的维修费用。
于1978年在瑞典首先使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此后,美、日、英、德等国家也开发出并使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有的国家如日本,自80年代初就停止新建继电联锁系统而代之以计算机联锁系统。
在我国,第一套计算机联锁系统由铁道部通号公司于1984年研制成功并在矿山铁路投入使用。
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计算机联锁系统于1989年装于郑北编组站峰尾使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计算机联锁设备逐步在我国铁路正线上使用。
铁道部1994年发布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提出“积极采用微机联锁设备”。
根据几年的经验,在“九五”期间铁道部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政策,并在“九五”的后期针对计算机联锁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制定了规范管理的措施。
经过审查,明确指定铁道科研院通号所、通号公司研究设计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微联公司”和通号公司的卡斯柯信号公司4家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制生产单位;指定上海通信工厂、北京信号工厂、沈阳信号工厂和成都通信工厂为计算机硬件生产厂家。
自整顿后,使我国的计算机联锁设备的开发使用进入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到2000年底,全国铁路(不包括矿山铁路)已装备了447个车站的计算机联锁设备。
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优点(一)提高了联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安全性。
联锁设备的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方面的安全性。
例如,在6502电气集中设备中,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若它的前方的轨道电路发生故障,此时值班人员又误办理了“故障解锁”操作,有可能造成列车在道岔处脱轨或进入异线的危险后果。
在现实中未发生这种严重后果主要是靠规章约束值班人员实现的。
但仍存在隐患。
采用计算机技术后,把类似的隐患克服了。
计算机联锁系统概述

结合功能:利用标准化通信接口板,网络接口 板,可以直接与现代化信息处理系统相联结进 行数据交换
3.计算机联锁的优越性
③目标控制器-控制命令和状态信息的转送站,一方面接收和效 核来自联锁机的控制代码,经译码后形成控制命令,以驱动相应 的设备控制电路;另一方面由接收监控对象的状态信息,经编码 传送到联锁机。
联锁机 输入输出接口
监控对象 专线方式
室内 室外
总线
联锁机
室内 室外
控制器
控制器
控制器
监控对象
监控对象 总线方式
控制台 监视控制机
联锁机 目标控制器
与其他系 统联系
6.3分散式控制结构
①监视控制机(上位机)-信息管理计算机,人机会话功能,还 用于实时记录信息及其再现,另外还有诊断功能;
②联锁机(下位机)-实现信号设备的联锁逻辑处理功能,完成 进来确选、锁闭、发出开放信号和动作道岔的控制命令,与执行 层有两种方式:专线方式和总线方式
储记录等功能。 预留有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相连的接口。
5、计算机联锁的定义
计算机联锁-用微型计算机对车站值班人 员的操作命令与现场实际状态的表示信息 进行逻辑运算,从而实现对信号机、道岔 及进路进行集中控制和联锁的车站联锁设 备。
软硬件实现联锁的逻辑关系
动作速度快,信息量大,可控性强
微
机 联
采用积木式的软硬件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研制
DS6-11型双机热备系统 DS6-20型三取二系统 1999年1月通过铁道部鉴定
(完整word版)计算机联锁概述

【原创】DS6--11学习一、计算机联锁概述1、计算机联锁的发展概况。
车站联锁设备经历了从机械联锁到继电联锁的发展过程,并进行过电子联锁的试验,目前正在向计算机联锁发展。
20世纪年代中期,有些国家从设计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入手,应用故障-安全元器件构成计算机联锁,但因价格昂贵,没有得到推广。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以及可靠性技术的进步,各国相继研究计算机联锁,从软件入手,采用通用计算机,通过软件冗余来实现故障-安全。
我国第一套计算机联锁设备于1984年在南京梅山铁矿地下运输线正式开通,后陆续在冶金.矿山等铁路试用。
1989年铁道科学研究院通号所研制的计算机联锁系统首先在郑州北编组站峰尾开通,这是计算机联锁系统应用于国家铁路的开始。
以后,铁科院通号所于1993年又在拉滨线平房站安装计算机联锁,通号总公司于1994年在浦口交通站安装计算机联锁,至此,我国铁路开始在铁路干线采用计算机联锁。
铁道科学研究院通号所研制的TYJL-Ⅱ型.TYJL-TR9型计算机联锁于1997年12月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通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研制的DS6-11型.DS6-20型计算机联锁于1999年1月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研制的JD-1A型计算机联锁于2000年5月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卡斯柯公司研制的VPI型计算机联锁于2000年8月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在此过程中,还相继引进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的计算机联锁共20多个站。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不适应我国铁路运输和联锁的特点,实际运用中大多数不理想。
我国的计算机联锁发展非常迅速,现已有数百个车站安装了计算机联锁设备,有的区段已发展为成段计算机联锁。
2、什么是计算机联锁(1)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车站联锁的系统。
(2)用微型计算机和其他一些电子.继电器件组成具有“故障-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
(3)采用计算机控制并实现道岔.进路和信号机之间联锁的设备称为计算机联锁。
01-计算机联锁系统-概述

第三部分 我国计算机联锁的发展
CASCO安全型计算机联锁(VPI)系统:
一种“故障-安全”的、以多处理器为基础的车站联锁信号控制系统 。 该
系统是中美合资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从阿尔斯通信号(美国)公司(ALSTOM Signaling Inc.-即原美国GRS公司)引进,结合中国铁路运营技术条件,经过 二次开发的一种安全型车站联锁设备。VPI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具有综合的控制 和管理功能,能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并为实现管理 和信息现代化创造条件。在工程实施中,可以以计算机联锁系统(VPI)为核 心,构成包括计算机联锁和调度集中/调度监督、信号微机监测等子系统的综 合信号系统。
北京13号正线车站计算机联锁以及车辆段计算机联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研制开发的DS6--11型双机热备系统和DS6-20 型三取二系统也于 1999 年 1 月通过铁道部鉴定。 由此可见,计算机联锁已成为我国铁路车站信号设备的发展方向。可以认 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铁路运输现代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联锁设备必将 成为继电联锁的换代产品。
第四部分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
⒉显示功能 计算机联锁系统采用大屏幕显示器取代表示盘,可以向操作人员提供更 加丰富、直观的显示信息。
站场基本图形显示。
现场信号设备状态显示。主要有:道岔的定、反位和四开位置,道岔单 独锁闭和封闭状态;信号机的开放和关闭状态,灯丝断丝;轨道电路区
段的空闲、占用、锁闭状态。一般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含义。
第四部分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
车站值班员按压按钮动作的确认显示。 联锁系统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显示。 时钟显示,必要的汉字提示,如操作错误提示、联锁状况提示、执行失 败原因提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