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我国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一、概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以及容错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相继着手研究计算机联锁系统。

直接原因是期望以通用的集成电子技术取代专用的继电器电路。

这样既降低了元器件的造价,又节省了继电器的维修费用。

于1978年在瑞典首先使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此后,美、日、英、德等国家也开发出并使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有的国家如日本,自80年代初就停止新建继电联锁系统而代之以计算机联锁系统。

在我国,第一套计算机联锁系统由铁道部通号公司于1984年研制成功并在矿山铁路投入使用。

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计算机联锁系统于1989年装于郑北编组站峰尾使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计算机联锁设备逐步在我国铁路正线上使用。

铁道部1994年发布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提出“积极采用微机联锁设备”。

根据几年的经验,在“九五”期间铁道部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政策,并在“九五”的后期针对计算机联锁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制定了规范管理的措施。

经过审查,明确指定铁道科研院通号所、通号公司研究设计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微联公司”和通号公司的卡斯柯信号公司4家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制生产单位;指定上海通信工厂、北京信号工厂、沈阳信号工厂和成都通信工厂为计算机硬件生产厂家。

自整顿后,使我国的计算机联锁设备的开发使用进入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到2000年底,全国铁路(不包括矿山铁路)已装备了447个车站的计算机联锁设备。

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优点(一)提高了联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安全性。

联锁设备的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方面的安全性。

例如,在6502电气集中设备中,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若它的前方的轨道电路发生故障,此时值班人员又误办理了“故障解锁”操作,有可能造成列车在道岔处脱轨或进入异线的危险后果。

在现实中未发生这种严重后果主要是靠规章约束值班人员实现的。

但仍存在隐患。

采用计算机技术后,把类似的隐患克服了。

计算机联锁 毕业论文

计算机联锁 毕业论文

计算机联锁毕业论文计算机联锁毕业论文引言:计算机联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各个系统、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调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联锁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能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各个系统、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协调控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将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整合,以便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其次,通过网络技术将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控制中心,实现对各个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监测。

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和预测,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对。

二、计算机联锁的应用案例1. 交通运输领域:在铁路、航空和地铁等交通运输领域,计算机联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各个信号、道岔和车辆等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列车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同时,通过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调度和优化,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准时性。

2. 工业生产领域:在工业生产领域,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将各个生产设备和机器人连接在一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能源领域:在能源领域,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对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将各个发电厂、输电线路和供应站等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对能源的调度和分配,确保能源的供应安全和稳定。

同时,通过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优化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三、计算机联锁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联锁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完整版)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

(完整版)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

(完整版)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题⽬: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姓名:学号:专业:院系:2016年11⽉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录⼀、计算机联锁的历史与发展 (2)(⼀)联锁设备的发展历史 (2)(⼆)各国计算机联锁的发展。

(3)⼆、计算机联锁的结构与功能 (3)(⼀)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构特点 (4)(⼆)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 (7)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张宁摘要:简述了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史,各国计算机连锁的研究与使⽤情况。

对计算机连锁的功能结构以及特性⽅⾯进⾏分析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 现状; 发展;功能Abstract: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national research and use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chain aspect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summary.Keywords:railway signal;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pres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development引⾔为满⾜我国铁路电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新时期要积极发展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计算机联锁系统不是传统的孤⽴的信号控制系统,⽽是信号安全综合控制监测系统和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个⼦系统,它的功能也因超出了车站信号安全控制设备的概念范畴⽽得以多⽅⾯的拓展.⼀、计算机联锁的历史与发展(⼀)联锁设备的发展历史利⽤机械、电器⾃动控制和远程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使车站范围内的信号机、进路和进路上的道岔相互具有制约关系的技术设备称为联锁设备。

联锁设备是轨道交通的重要信号设备,⽤来在车站和车辆段实现联锁闭塞关系,建⽴进路,控制道岔的转换和信号机的开发,以及进路解锁,以保证⾏车安全。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我国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一、概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以及容错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相继着手研究计算机联锁系统。

直接原因是期望以通用的集成电子技术取代专用的继电器电路。

这样既降低了元器件的造价,又节省了继电器的维修费用。

于1978年在瑞典首先使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此后,美、日、英、德等国家也开发出并使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有的国家如日本,自80年代初就停止新建继电联锁系统而代之以计算机联锁系统。

在我国,第一套计算机联锁系统由铁道部通号公司于1984年研制成功并在矿山铁路投入使用。

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计算机联锁系统于1989年装于郑北编组站峰尾使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计算机联锁设备逐步在我国铁路正线上使用。

铁道部1994年发布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提出“积极采用微机联锁设备”。

根据几年的经验,在“九五”期间铁道部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政策,并在“九五”的后期针对计算机联锁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制定了规范管理的措施。

经过审查,明确指定铁道科研院通号所、通号公司研究设计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微联公司”和通号公司的卡斯柯信号公司4家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制生产单位;指定上海通信工厂、北京信号工厂、沈阳信号工厂和成都通信工厂为计算机硬件生产厂家。

自整顿后,使我国的计算机联锁设备的开发使用进入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到2000年底,全国铁路(不包括矿山铁路)已装备了447个车站的计算机联锁设备。

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优点(一)提高了联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安全性。

联锁设备的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方面的安全性。

例如,在6502电气集中设备中,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若它的前方的轨道电路发生故障,此时值班人员又误办理了“故障解锁”操作,有可能造成列车在道岔处脱轨或进入异线的危险后果。

在现实中未发生这种严重后果主要是靠规章约束值班人员实现的。

但仍存在隐患。

采用计算机技术后,把类似的隐患克服了。

论述计算机连锁系统的发展

论述计算机连锁系统的发展

论述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铁路信号联锁系统是行车安全的技术保障系统,就技术方面而言,铁路信号系统已经历了机械联锁、电气联锁(继电联锁)等两个阶段,目前我国干线铁路或企业自备铁路上所使用的联锁系统绝大多数仍为继电联锁系统。

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继电联锁系统存在着设计与维护工作量大、综合投资费用高、管理能力弱等缺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于可靠性技术和容错技术的深入研究,计算机联锁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大力推广使用。

根据各国对计算机联锁的研究和使用情况来看,由于计算机在逻辑功能和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很强的功能,它非常适用于车站联锁。

计算机联锁是用微型计算机和其他一些电子、继电器件以及各种计算机软件组成的具有故障——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于可靠性技术和容错技术的深入研究,计算机联锁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大力推广使用。

根据各国对计算机联锁的研究和使用情况来看,由于计算机在逻辑功能和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很强的功能,它非常适用于车站联锁。

计算机联锁是信号设备采用微机的重要突破口,它的研制成功和推广使用使铁路信号自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概述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必要的通过能力,信号、道岔与进路之间必须以必要的技术手段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和操作顺序,称这种制约关系和操作顺序为联锁,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系统成为计算机联锁系统。

计算机联锁的特点计算机联锁,通常采用通用的工业控制微机,由一套专用的软件来实现车站信号、进路、道岔间的联锁关系,进行联锁关系的逻辑运算和判断。

这就使得计算机联锁与继电集中联锁有明显的区别,也使得计算机联锁具有显著的优点。

一、计算机联锁与继电集中联锁的主要区别1、利用计算机对车站值班员的操作命令和现场监控设备的表示信息进行逻辑运算后,完成对信号机、道岔及进路的联锁和控制;2、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息和现场发回的表示信息,均能由传输通道串行传送,可节省大量的干线电缆,并使得采用电缆成为可能;3、用CRT、LCD屏幕显示代替继电联锁的表示盘,大大缩小了体积,简化了结构,方便了使用,提供了比较友好的人机交互环境,可提供比继电集中更丰富的信息和表现形式(例如光带、图形、音响和语音等);4、采用积木式的模块化软件和硬件结构,便于站场变更,并容易实现故障控制、分析等功能。

第二章 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

第二章 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

第二章计算机联锁系统概述一、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一)车站联锁系统的功能与一般层次结构现代的联锁系统是以色灯信号机、动力转辙机和轨道电路作为室外三大基础设备,以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实现联锁功能并采取集中控制方式对信号机和道岔进行控制的系统。

系统的一般层次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的一般层次结构(二)对继电集中联锁的再认识继电联锁系统的特点:①由继电电路来实现信号、道岔和进路之间的联锁关系。

②以安全型继电器为主要控制器件,并把它们集中放在信号楼内。

其优点是:性能比较稳定,在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提高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其缺点是:①功能不够完善,特别是人机对话功能贫乏,也比较难于增加或扩展其它功能。

②不便于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系统相连接。

③经济方面,大规模集成电路价格日趋下降而专用继电器价格相对稳定,使得大站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价格低于电气集中联锁;与计算机联锁系统相比,电气集中联锁系统要使用更多的电缆;电气集中联锁占地面积大,标准化程度比计算机联锁系统低,维修量大等。

(三)计算机联锁系统优点以计算机技术取代继电电路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继电器检修工作量;②减少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工作量;③减少建筑使用面积;④当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时,可以节省干线电缆,从而降低工程造价;⑤当采取了必要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得到提高;⑥便于改造;⑦便于增加新功能。

最关键的是,计算机联锁系统为铁路信号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是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的一个实例。

实时控制系统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外来事件能够作出反应的系统。

实时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特点有:①实时性②现场信号的输入和控制输出能力③高可靠性④可维护性⑤其它特点:除了以上特点之外,实时工业控制系统一般要求允许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温度高、湿度大、抗冲击、震动性强等。

典型的实时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2—2所示。

计算机联锁3篇

计算机联锁3篇

计算机联锁第一篇:计算机联锁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联锁是指在系统中实现多个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计算机联锁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协同工作的灵活性。

计算机联锁应用广泛,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计算机联锁根据网络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星型网络、总线网络、环型网络、网状网络等形式。

其中,星型网络是指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在一个中心节点上,中心节点起到了集线器的作用,其优点在于维护简单,但是缺点在于如果中心节点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个网络。

总线网络是指所有计算机都通过一条公共的总线连接在一起,其优点在于建立便捷,但是缺点在于如果总线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环型网络是指所有计算机都按照一个环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每个计算机只连接下一个计算机,其优点在于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但是缺点在于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故障会使整个环形网络出问题。

网状网络是指所有计算机都相互连接,并且可以通过多个路由访问到目标计算机,其优点在于灵活性和鲁棒性强。

计算机联锁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打破客观制约条件,实现多个计算机之间的协同工作。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联锁系统可以实现物料采购、生产计划排程、质量控制、生产现场管理等工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优化协同。

再比如在医疗保健中,通过计算机联锁系统可以实现医院信息管理、治疗方案制定、医疗资源调配等工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计算机联锁系统中,安全和保密性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敏感信息易受黑客和其他恶意攻击者的攻击。

因此,在系统设计和维护中必须精准把握数据的重要性和保密等级,合理设计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系统监控等等措施,确保联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总之,计算机联锁系统是现代社会高效协同工作的必须要件之一,可以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医疗保健的水平。

同时,在计算机联锁系统中保证信息安全和保密性也必须得到至关重视。

计算机联锁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

计算机联锁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

计算机联锁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
计算机联锁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特点
车站联锁控制系统是车站信号的基础设备,基于布线逻辑的继电联锁装置自1927年问世以来已整整统治了近70年。

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场信息技术大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可靠性和冗余容错技术的深入研究,车站信号联锁安全技术也正在不断地更新、发展。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联锁系统在瑞典哥德堡问世,随后从80年代起各国竞相开发研究计算机联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90年代已有不少国家开始大面积推广计算机联锁系统。

如日本、英国已制定技术政策,不再发展继电联锁,而由计算机联锁取代。

计算机联锁系统与继电联锁相比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l 体积小、可靠性高,可实现无维修,为铁路信号技术结构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l 计算机联锁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继电联锁设备,如我国广泛应用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受站场形电路网络层次和结构、继电器数量以及网络线的多寡等限制,在功能及功能扩展方面均受到限制。

对上述限制,计算机联锁系统往往通过少量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即可解决。

l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信息量大为丰富,利用各种网络手段,可方便地与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列车控制等系统联网,提供及交换各种信息,以使工作协调顺畅。

l 计算机联锁系统易于实现系统自身化管理,利用自诊断,自检测功能及远距离联网,实现远程诊断。

l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投资将越来越低,与继电联锁相比将更占优势。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中国铁道论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姓名:学号:专业:院系:2016年11月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目录一、计算机联锁的历史与发展 (2)(一)联锁设备的发展历史 (2)(二)各国计算机联锁的发展。

(3)二、计算机联锁的结构与功能 (3)(一)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构特点 (4)(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 (7)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张宁摘要:简述了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史,各国计算机连锁的研究与使用情况。

对计算机连锁的功能结构以及特性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 现状; 发展;功能Abstract: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national research and use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chain aspect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summary.Keywords:railway signal;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pres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development引言为满足我国铁路电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新时期要积极发展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计算机联锁系统不是传统的孤立的信号控制系统,而是信号安全综合控制监测系统和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功能也因超出了车站信号安全控制设备的概念范畴而得以多方面的拓展.一、计算机联锁的历史与发展(一)联锁设备的发展历史利用机械、电器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使车站范围内的信号机、进路和进路上的道岔相互具有制约关系的技术设备称为联锁设备。

联锁设备是轨道交通的重要信号设备,用来在车站和车辆段实现联锁闭塞关系,建立进路,控制道岔的转换和信号机的开发,以及进路解锁,以保证行车安全。

联锁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机械联锁、电机联锁、电气联锁、电气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的发展过程。

可分为机械、电气、微机联锁三个阶段。

1856年英格兰的布列克勒叶?阿姆斯(BrickloyerArms)车站装设由萨克斯倍(Saxby)首创萨式联锁机是机械联锁的开始,机械联锁是最古老的联锁方式。

在机械联锁中信号机与道岔的控制杆相互锁闭,联锁关系遵循因果关联原则或者相关进路原则。

直接控制动作设备,属于硬闭锁,后来在长时间年内一直占领主导地位的集中式机械联锁控制系统就是在传统机械联锁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1927年基于布线逻辑的继电联锁控制系统问世。

电气与机械联锁不同的是,继电器联锁的联锁逻辑由继电电路实现,道岔和信号机不再由操纵杆控制,而完全由继电联锁控制系统自动完成道岔和信号机的安全控制。

电器设备控制动作设备,属于软闭锁;随着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控制(Control)三大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采用电子器件取代继电器来构成铁路信号电子联锁控制系统,从此掀开了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的新篇章。

1978计算机联锁首先于年在瑞典哥德堡投入运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美、日、英、法、德国、丹麦、荷兰等国进入试验阶段或开始使用,各国在系统上各有不同的方案。

1984年中国铁路开发出第一台计算机联锁,此后取得迅速进展。

计算机联锁主要是将电气联锁的联锁运算核心继电器用微型机算计的软硬件和其他一些电子、继电器件替代,具有故障-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

其安全可靠、处理速度快,与继电集中联锁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无论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是继电集中联锁无法比拟的,而且设计、施工、维修、使用以及信息化功能扩展大变得容易为方便,是一套全新的系统设备。

使车站联锁的设计、施工、维护。

随着3C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联锁已经成为联锁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各国计算机联锁的发展。

1、英国计算机联锁:计算机联锁在英国又称为固体联锁( Solid State Interlocking, 简称 SSI)。

1985年,SSI系统第一次在明斯顿车站正式使用。

该系统采用分散三级控制方式,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三取二表决的模式。

系统中参与表决的模块运行单套软件,每一模块与其他两个模块的运算结果相比较以校验自身的运算结果。

目前,SSI系统已在国内外数十个车站安装使用。

2、瑞典计算机联锁:瑞典计算机联锁的典型产品有EBILOCK850系统和20世纪90 年代初期开发的EBILOCK950系统控制电路、轨道继电器均采用无接点方式的功能块,采取双机热备、单击运行双套软件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日本计算机联锁:日本的计算机联锁最早开通于1985年,至今已安装使用了200 多个车站。

日本研制的计算机联锁产品主要有SMILE I II III 型和K N型五种类型,主要生产厂家是日本信号公司、京山制作所和大同信号公司。

4、德国计算机联锁:德国于1979年决定研制计算机联锁。

西门子公司以SIMIS系统为核心构成车站联锁控制系统,第一套系统于1985年在慕尼黑——米腾瓦尔特区段的姆尔瑙站交付使用。

SIMIS系统从早期的SIMISB型( 8080 CPU)、SIMIS-C型( 8085 CPU)、SIMIS3116、SIMIS3126、SIMIS-E型( 80386 CPU)、SICAS型已发展到目前正在开发的SIMIS-W型。

5、美国计算机联锁:美国开发的计算机联锁产品主要有通用信号公司( GRS)的 V IP 安全型系统和联合道岔与信号公司的Microlock系统两种。

这两种制式大部分用在单机运行状态,系统的安全性则由主机系统中的“安全逻辑”得到保证。

目前VIP系统已安装了数十个车站, Microlock系统也正式投入使用。

6、中国计算机联锁:国内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究开始于 20世纪 80年代 ,进入 90年代后 ,随着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联锁技术上的交流增多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联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铁科院通号所、通号公司设计院、北京交大、卡斯柯等单位相继开发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单机、双机热备、三取二和二乘二取二等计算机联锁系统 ,至“九五”期末 ,全路共装备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438个车站 (场 ) 。

在铁道部“十五”科技发展技术政策中明确规定要积极发展计算机联锁 ,在此期间 ,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计算机联锁可靠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进入了以技术为依托 ,面向市场和服务 ,从实现功能到完善拓展功能 ,从单站联锁到一体化、电码化等扩大应用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计算机联锁的结构与功能(一)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构特点1.系统的硬件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冗余结构(1)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可靠性冗余结构:为了使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达到或者超过目标值而采取的冗余结构。

可靠性冗余结构图系统的安全性冗余结构(1)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性当系统的任何部分发声故障时,其后果不会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重大损失的性能。

(2)双机比较的安全性冗余结构的原理:在极短的时间间隔内,两台计算机同时出错并且错误呈现同一种模式的概率几乎为零。

安全性冗余结构图三取二冗余结构图(1)同步运行问题要求严格同步,但单一时钟源危险性大,多采用三个时钟强制同步(2)表决器问题表决器应具备更高数量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故障机的及时切离与及时修复问题及时确认故障位置并将其切离,同时修复。

三取二冗余结构图系统的层次结构2.系统的软件结构结构要求:实时操作系统或实时调度程序支持下的多任务的实时系统。

基本结构分类(1)系统层次结构分类(2)冗余结构分类(3)联锁数据的组织形式联锁结构与数据结构数据的编码 {为符合故障-安全,采用多元编码{设计安全的逻辑量,要取码距大的相间码数据传输 {距离远时,采取串行数据传输方式{传输数据包括:逻辑量、数字量、地址数据等{避错与容错相结合来克服出错·可靠的器件,抗干扰的介质,严格的工艺·采用差错控制技术,(n,k)分组码,增加冗余静态数据及其结构进路建立应指明其特性和有关监控对象的特征及其数量{总进路表·将一个车站的全部进路的进路表汇总在一起{进路搜索程序·解决总进路表庞大,数量大,方便修改·减少人工错误与工作量·需要静态数据库站场形数据结构站场形数据结构的优点·静态数据库比总进路表数据库小,利于检测·结构由节点链接而成,修改只需地址,不需要改物理存储区,适于改建与扩建·结构是节点的链接表,节点类型有限,内容和容量是不变的,只是在逻辑上有序,具体物理地址是无序的。

动态数据及其结构{操作输入变量·反映操作人员操作动作的开关量·其在变量表中逻辑地址与它的输入通道地址一一对应·作用:形成操作命令;作为表示信息的原始数据以及检测系统的记录内容{状态输入变量·反映监控对象状态的变量·采取双通道输入方式,保障安全性·状态变量应周期地及时刷新·RAM中的基本组织方式{表示输出变量·指向控制台、表示盘或屏幕显示器提供的变量{控制变量·指控制信号和道岔的变量·两套程序产生双份控制变量{中间变量·联锁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变量(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计算机联锁系统不仅具备继电器联锁设备的连锁控制功能,而且利用计算机的快速信息处理功能,存储能力和联网能力,可方便的实现继电器连锁设备难以实现的功能。

1.联锁控制功能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联锁功能与继电式电气集中相同,能根据车站行车安全的需要在规定联锁条件和规定的时序下自动对进路、信号和道岔实行监控。

2.显示功能计算机联锁系统采用大屏幕显示器取代示盘,可以向操作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显示信息。

3.记录存储和故障检测诊断功能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存储能力和存储容量大的优点,计算机联锁系统为实现系统维护、行车管理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4.综合功能利用标准化的通讯接口板,网络接口板以及通讯规程,可直接与现代化信息处理系统相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结束语自1978年瑞典首次运用计算机联锁至今,随着计算机、通信、控制三大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联锁技术不断提高。

对于我国这样的铁路大国来说,计算机联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相信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联锁技术也将随之继续发展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