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太阳
“三个太阳”是怎么回事?

龙源期刊网 “三个太阳”是怎么回事?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3年第01期2012年12月10日,上海、苏州和南通等地出现了“三个太阳”的天象。
天上并排的三个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中间的那个太阳明亮,外围有一个大大的亮圆圈光环,另两个“太阳”轮廓不明显,位于明亮太阳左右两侧。
这种十分奇妙和壮观的天象使人联想到玛雅人“世界末日论”的预言:第五太阳纪始于公元前3113年,经过5125年的玛雅大周期,将在公元2012年12月22日前后结束,此后地球就要毁灭。
其实,“三个太阳”和玛雅预言毫无关联,是一种正常的天象,叫幻日弧光或环天顶弧,属于气象学的幻日现象,也是物理学中光的折射现象。
12月10日一大早,江苏南通市濠滨论坛上就有网友发帖称,早上看到了天空中同时出现3个太阳的“奇观”,并上传了图片。
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甚至联想到了“玛雅预言”。
据了解,图片上的所谓3个太阳,是在刚刚升起的太阳两边,对称出现两个光点。
与此同时,12月10日上午在丹阳,也有网友拍到了两小一大三个“太阳”的奇景。
12月10日上午,上海、苏州和常州也出现了“3个太阳”。
常州网民“cinderella917”很幸运地用相机捕捉到了这极为罕见的天气现象,并将现场拍到的图片发送到了常州某知名论坛上,引来了部分网友的讨论:“太阳透过云洞射出的光?”“刚好两个像太阳一样的光点。
”有网友怀疑是不是拍摄者隔着玻璃拍摄的缘故,使原本正常的太阳出现了重影,不过拍摄者立即否认,并称自己并没有隔着玻璃进行拍摄。
有趣的是,由于时间接近流传甚广的“末日”谣言,有市民借此打趣:“2012真的来了哦!”不过,围观“母子太阳”的市民中不乏科学知识渊博者,有人就认为这应该是光线作用:“今早上我也注意到了,应该是云层反射。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指出,“三个太阳”是一种幻日现象,和世界末日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云层太厚,我们就看不到“三个太阳”。
三个太阳设计2节

△培养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能力
◇播放课件
□我通过设计一些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除了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之外,其余环节比较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
点
体会语言准确凝练的特点,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难
点
理解“南极精神”,感受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预习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二、情境导入
(2分钟)
三、课前提问(5分钟)
四、讲授新课
(25分钟)
同学们,大家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也曾经听说过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那只是深化传说而已。那么自然界中到底有几个太阳呢?(生回答:一个)对啊,那我门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文题是《三个太阳》,大家知道这三个太阳的来历吗?(生答:想)下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板书题目)
(三年级)三年级语文《太阳》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太阳知识点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三年级语文太阳知识点,欢送阅读!三年级语文太阳知识点字:热、射、晒、聚、兽词:箭法、盘子、温度、估计、煤炭、水滴、杀菌、黑暗、美丽重点句子: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3、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4、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无数水蒸气。
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
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5、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1【教材简析】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教材处理】太阳这样的说明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难理解。
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地阅读分析,课堂气氛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
为此,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自然的兴趣,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个太阳是什么现象

三个太阳是什么现象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只能看到一个太阳升起并落下,但有时候偶尔会出现三个太阳的情况。
这种现象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会有三个太阳出现?本文将介绍这种现象的原因和科学解释。
1. 晕轮现象1.1 什么是晕轮现象三个太阳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叫做晕轮(Sun Dog)的大气光学现象。
晕轮通常出现在寒冷的地区,并在寒冷天气中变得更加明显。
它是一种光学现象,通过太阳光线在大气中折射和反射产生。
1.2 晕轮的形成原理晕轮的形成原理与大气中的冰晶有关。
当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冰晶时,冰晶会形成类似刺球状的结构,并漂浮在大气中。
当太阳光线通过这些冰晶时,光线会被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1.3 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太阳当太阳低于地平线时,光线会以特定的角度穿过冰晶,而产生晕轮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会在太阳的左侧和右侧各出现一个亮点,形成了三个太阳的效果。
2. 物理解释2.1 光的折射和反射晕轮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所引起的。
当太阳光线进入冰晶时,光线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线的折射。
冰晶的表面还会反射一部分光线,使得光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
2.2 散射散射是指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与物体碰撞并改变了方向。
在晕轮现象中,光线经过大量的冰晶散射后,会形成一个或多个亮点,进而产生多个太阳的效果。
2.3 彩虹色效果晕轮现象中的冰晶还能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因为冰晶能将光线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晕轮现象中的太阳会呈现出彩虹色效果。
3. 三个太阳的意义3.1 气象预测晕轮现象在气象学中有一定的意义。
根据三个太阳的形状和位置,气象学家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
比如,晕轮现象出现在寒冷的天气中,可能表示着天气将更加寒冷或者会下雪。
3.2 文化意义在一些文化传统中,三个太阳也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一些文化认为三个太阳是神圣的象征,代表着好运和祝福。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三个太阳的现象实际上是晕轮现象的一种表现。
三年级语文《太阳》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太阳》评课稿一、以语文的方式促进语言的积累心存语文意识,指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积累是汲取的过程,是同学运用语言表达的基础。
雷老师特别着重同学的语言积累。
在课题的导入中,不仅仅停留在激趣的观赏图片,而是看图片积累描写太阳的词语,如旭日东升,金光四射,夕阳西下等。
这样的教学,丰富了同学的语言内存。
又如,在教学“红彤彤的晚霞”时,不忘这经典的词语形式,引导同学积累这样描写颜色的词语,并搭配词语。
同学在这样的语言积累中运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又如,老师在引导同学观赏火烧云图片是的解说词:“每一朵云好像都在燃烧,金光染红了云朵”引用火烧云的金典文字;还是后面的引导品读“洒”在的过度话,“这一洒,洒向了河面,河面闪着金光,小河就像你长长的锦缎了”。
多么精致的语言。
老师这样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给了同学语言美的熏陶,让孩子喜爱上这样的语言,从而激发积累语言的爱好。
二、以语文的.方式品尝语言。
老师要心存语文意识,品尝文本语言时,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而且要关注语言形式,关注语言表达的丰富多样和精确生动。
《太阳是大家的》一课,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的内容很简约,所以我们教学重点就要引导同学是理解诗歌的含义和品尝诗歌语言的精致。
雷老师在组织引导第二节诗歌的学习是,理解太阳在一天中做了很多好事,重点抓住两个动词“洒”“拔”。
通过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感受用词的精妙。
这一洒,洒出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绽放笑脸,洒出了锦缎般的河面。
这一拔,拔离了一株株玉米,拔高了一串串高粱……同学开展了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太阳的伟大与无私,并以此为契机,这一拟人化了解,同学发觉了诗歌中的“她”,感受到了太阳如母亲般无私奉献,如伙伴般的亲切,同学品尝到这些,就品尝到了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东西了。
更知道怎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三、以语文的方式提升语言表达。
心存语文意识。
我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16课《太阳》课堂笔记

第一节:太阳的起源1.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也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
2. 太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当时在一个分子云中,因为引力作用而产生高压和高温,导致了核聚变反应,从而形成了太阳。
3. 太阳的内部由核心、辐射层和对流层组成,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是核聚变反应的区域。
第二节:太阳的结构与特点1. 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表面有许多黑色的斑点,这些斑点是太阳的磁活动所引起的。
2. 太阳也有炽热的日冕,日冕的温度达到100万摄氏度以上。
3. 太阳的光和热是由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这种能量通过辐射和对流传播到太阳表面,然后通过辐射传播到宇宙中。
第三节:地球与太阳的关系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它提供了光和热能,维持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2.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365天,地球每天都受到太阳的照射。
3. 太阳也会引起地球上的一些天文现象,比如日食和月食等。
第四节:太阳的未来1. 太阳是一个恒定的星体,预计在约50亿年后,太阳将耗尽核聚变燃料,膨胀成红巨星,最终消耗完所有的燃料,成为一个白矮星。
2.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将会吞噬地球,使地球毁灭。
3. 太阳的演化过程揭示了宇宙的变化规律,也提醒我们关注宇宙的奥秘和地球生命的脆弱性。
结语:通过学习太阳的知识,我们更加了解了宇宙的奥秘,也更加珍惜地球上的生命。
希望我们能够保护地球,追求宇宙的探索,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太阳是我们太阳系的核心,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
它的存在和运行对地球和其他行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太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断揭示太阳的奥秘和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对太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和地球上生命的生存条件。
太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46亿年前,当时在一个分子云中,因为引力作用而产生高压和高温,导致了核聚变反应,从而形成了太阳。
太阳的内部由核心、辐射层和对流层组成。
三年级语文课文《太阳》教案

三年级语文课文《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对地球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保护环境,关注地球家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对地球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太阳特点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太阳的。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注意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讨论,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和对地球的重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太阳,记录下它的特点,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策略1. 多样化教学:采用讲述、展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
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
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__都接触得比较多。
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
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1、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3 太阳____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打开想象的空间。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习一些识字方法;会写4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轻声,注意停顿。
2、背诵:比较流利,学会抓关键词语帮助记忆。
3、识字:音—在、是、村、鸟、平;形—区分“木-村、鸟-鸡、白-的”;义—平、美。
4、写字:按笔顺正确书写,把握笔画间的关系,写好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三、教学难点:
1、朗读:读出轻声和停顿。
2、写字:鸟—巩固基本笔画“竖折折折钩”,写好“短撇”,不忘“点”;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两个“短撇”长短、起笔有区别,写好最后一笔“横折钩”很关键。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PPT、小黑板。
2、借助拼音试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五、教学课时:1—2课时
板书:
3 太阳
zài píng niǎo de
在平鸟的
(“在、平、的、鸟”写在田字格里 )
大海水里跳
草原草里冒照出
山村雄鸡叫美丽的世界
森林鸟声闹
谈话导入——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一、谈话导入
1、谈话:送走快乐的小雨点,我们迎来了可爱的太阳娃娃,今天我们要学习第3课——《太阳》(板书课题),看看它都是从哪些地方出来的。
2、齐读课题。
比较:太-大。
二、识字写字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有困难主动请教,不熟的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拼读课后的生字,把字音读标准。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指名拼读,注意正音:平舌音—在、村,翘舌音—是,后鼻音—平,鼻音—鸟,三声调—美。
全班一齐拼读。
4、去掉拼音也会认吗?(会)指名认读,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落实字形的辨析和字义的初解。
(重点:鸟、鸡、的、村)
的:与“白”比较;平:形象记忆,扩词——平地、公平、平行、平分、天平、平心静气、和平、平日……村:与“木”比较,组词——农村、乡村、地球村……鸡-鸟:比较,形象记忆“鸟”(补充——“鸟”字的演变);加一加记忆“鸡”,形象理解“又”字旁,扩词:小鸟,鸟儿;美:加一加记忆,根据字理讲故事理解记忆,扩词——美好、美丽、美容、美发、美滋滋、看把你美得、容貌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在:借关键部件记忆,想象编故事记忆;是:借关键部件记忆,联系生活记忆。
抽生认读,有困难同桌救援。
全班认读。
5、请出四个生字宝宝,把他们送到田字格里。
指导学生读笔顺、描红,读贴、临贴,对贴、改进。
平:关键写好悬针竖在竖中线上,上横短下横长,上横微扬下横平稳,
左点右撇要对称,起笔都在短横两端外。
鸟:短撇起笔紧靠竖中线,横折钩收笔停顿横中线,一点点在钩里面,竖折折钩很关键,竖直折平二折收一点,最后一横长一点。
在:一横微微往上扬,一撇起笔竖中线,运笔斜下长一点,短竖起笔对准横起点,土字躲在横下面,别和短竖离太远,上横短下横长,收笔落点很关键。
的:左边窄右边宽,两撇起点左低右高,左短右长,横折钩左右同高,右边比左边宽一点长一点,左里短横和右里一点都紧靠横中线。
师重点示范:鸟
三、朗读背诵
1、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还要读得连贯。
2、课文里写了太阳从哪些地方出来?把词语圈出来。
出示词语:大海、平原、山村、森林,指名读,齐读。
3、出示句子:在大海,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指名读,评议指导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读好轻声,注意停顿——重读“跳”,想象体会太阳的顽皮可爱。
按“读得准确——读得通顺——读出体会”这样的顺序自由练习朗读后面的几行诗。
指名读。
相机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吗?(认识分号,指导本文共两句话;排比的句式,有节奏感,读来琅琅上口。
)练习朗读,读出节奏和停顿。
相机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被雄鸡叫出来”、“被鸟声闹出来”、“太阳照出来”的意思,体会太阳升起,大地生气勃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练习朗读,读出体会到的情感。
4、根据词语的提示,背诵这首诗。
5、想一想,太阳还会从哪些地方出来。
指名说。
我们也来作诗:在
太阳是
6、配乐图片欣赏,总结:哦,整个美丽的世界,是被太阳照出来的。
我们爱可爱的太阳,我们更爱这美丽的世界。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
德育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