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填空题1.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填写下表:2.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l)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物体所在位置的分界点是;物体成缩小的像还是放大的像的分界点是.(2)物体成实像时,像总是(填“倒”或“正”)立的;成虚像时,像总是(填“倒”或“正”)立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像变;成虚像时,物近像,像变 .3. 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成虚像的是图.第3题图4.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填“放大”、或“缩小”)的(填“实像”或“虚像”).5. 如图所示,观察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后回答:(l)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凸透镜的作用是成、的像.(2)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填“上”或“下”)移动.二、选择题6.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lO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lOcm小于20cm第5题图第6题图7.图中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 )A B C D第7题图8.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第8题图第9题图9.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6cm B.12cm C.15cm D.18cm10.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1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12. 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官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凸面镜 B.虚像、放大镜 C.实像、照相机 D.实像、投影仪13. 小静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甲乙第13题图(l)为了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焦距,她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cm.(2)在实验时,她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请你帮她写出一条检验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的方法: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后,她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6cm的位置,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填“虚”或“实”)像.(4)随后她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lOcm的位置,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小静由此得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的结论.你认为通过这一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信?,理由是:.14.在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lOcm.第14题图(1)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 .(2)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cm”刻度处,则应在 (填“60~70”或“大于70”)cm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为止;该像是(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填“虚”或“实”)像.(3)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实验,与一次和二次实验相比较,做三次实验的好处是: .(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填“完整”或“不完整”)的.(5)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参考答案1.2.(1)焦点;二倍焦点处(2)倒;正(3)远;大;近;小3.(1)B;A;C4.凸透镜;放大;虚像5.(1)传播方向;倒立;放大;实6.A7.B8.C9.B 10.B 11.A 12.C13.(1)10(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分开(3)倒立;放大;实(4)不可信;只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14.(1)中央(2)60-70;清晰;倒立;缩小;实(3)结论具有普遍性(4)完整(5)下;主光轴的下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 ,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b 、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 ,再移动光屏, 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 (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今年的元月31日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看到天文奇观“月全食”。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的月全食照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是光源B.若想拍摄到更大的月亮,应增大凸透镜的焦距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D.月食主要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答案】B【解析】【详解】A. 月亮不属于光源,故A选项错误。
B. 若想拍摄更大的月亮,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应选焦距更长的镜头,增加像距,同时增大照相机暗箱的长度,故B选项正确。
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选项错误。
D. 月食天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解析】【详解】A.观察图片可知,当物距u=16cm时,像距v=16cm,这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8cm,故A错误;B.因为8cm<10cm<16cm,所以这时f<u<2f,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u=22cm时,u>2f,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那么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移动过程中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2.如图是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 若将蜡烛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在蜡烛和凸诱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玻璃砖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板块⼀】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图⼄装置进⾏以下操作: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度,使它们的中⼼⼤致在同⼀⾼度,其⽬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倒⽴、_____(选填“放⼤”或“缩⼩”)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①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3)下表是⼩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当像距⼤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
(选填“⼤于”、“⼩于”或“等于”)(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侧的光屏上成⼀个倒⽴、缩⼩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 B.f>10cmC.f<10cm D.f>20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放⼤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个清晰放⼤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5 ( 2)缩小 照相机 ( 3)减小
18.( 12 滨州)在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 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 焰清晰的倒立的 _________的实像(选填 “放大 ”或 “缩小 ”)。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
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 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上 /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 10cm,再移动光
1
屏, ___(能 /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 12 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
( 1)缩小 照相机 ( 2)长
15.( 12 揭阳)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的实验中。
(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
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7
(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7cm 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
① 此时的像是_______的实像(填 _______(填 “大 ”或 “小 ”)。
“放大 ”或 “缩小 ”)。向左移动蜡烛,像变
8.( 12 泰州)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他们分别用 f1=15cm 和 f2=10cm 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像的性质
焦距 f/cm
实验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
① 15
② 倒立、缩小
③ 10
④
40
23
35
27
40
13
35
14
由这部分数据可初步发现:
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________(填光学
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甲
乙
( 1)11.0cm ( 2)放大 幻灯机
16.( 12 德阳)王小丽同学用焦距为 l5cm 的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如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_______的(选填 “放大 ”、“等大 ”或 “缩小 " ),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___________ .
( 2)小明分别把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在同一位置,观察窗外远处的同一景物(如 图乙所示),焦距 ____ (选填长 ”或‘短”)的凸透镜所成的像更大些.
(1) 10 20 (2)同一高度 (3)放大
12.( 12 福州)小明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
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36cm 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 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选填 “靠近 ”或 “远离 ”)凸透镜。
5.( 12 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
a、b、 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
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
“正立 ” 或“ 倒
立”)的。
6.( 12 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 “凸透镜 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足够长) .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 (上 /下 )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0cm, 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 25cm 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_____ (放大 /缩小 /等大 )的实像 ,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 将光屏_____ (远离 /靠近 )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 (变大 /变小 /不变 )。
3
1. 小于
2.正立 虚
3. 缩小 照相机
4. 能 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5. b 倒立
6. 同一高度
上能
7.( 1)下 ( 2)缩小 照相机 ( 3)近 变小
8.( 1)u> 2f f< v< 2f (2)变大 大
9.( 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
( 2) 10 ②小于 大于 ③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 1)若以 “透镜的焦距为单位 ”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 的关系是______;像距( v)与焦距的关系是______.
u)与焦距( f)
(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 ______.
9.( 12 连云港)小华在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 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 5cm 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做为光源进行 实验。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 12 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
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
“ 小于 ”、
“等于 ” 或“ 大于 ”)。
2.( 12 江西)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 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 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 “正立 ”或 “倒立 ”)、放大的__像(选填 “实 ”或 “虚 ”)。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等) ( 3)投影仪(幻灯机)
靠近
20.( 12 朝阳)小强用一个焦距为 8cm 的凸透镜做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 首先,他们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 50cm 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 38cm 的位置, 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
“ 水透镜 ”
到字的_____不变.
(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 “ 水透镜 ”,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
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
11.( 12 上海)如图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
C 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 A、 B、 D、 E
4
10.( 12 盐城)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 形成一个 “ 水透镜 ”.
4mm 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
5
(1)通过 “ 水透镜 ” 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 “ 水透镜 ” 是一个_____透镜.将这个
“ 水透镜 ” 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_____(变大
/变小).
(2)小明猜想 “ 水透镜 ” 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 “ 水透镜 ” 上轻轻取走
17.( 12 潜江)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2 34 5
物距 /cm 50 40 30 24 21.4
像距 /cm 21.4 24 30 40 50
像的大小变化
→ 逐渐变大
8
( 1)由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 cm。
焰像是___(选填 “放大 ”、“等大 ”或“缩小 ”)的实像。若用凸透镜 B 替换凸透镜 A 继
续实验,如乙图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为_____厘米,透镜
B的
焦距___(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透镜 A 的焦距。
光屏 30.0 放大 20.0 小于 14.( 12 长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在 _________________ 。
(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距离凸透镜 20cm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以 得到一个清晰的 __________的烛名像。 (选填 “放大 ”、“等大 ”或 “缩小 ”)
( 1)同一高度上 ( 2)放大
( 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的像 ”、“一半的像 ”或 “无法成像 ”)。
_________(选填 “完整
(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
“眼睛 ”戴上近视眼镜
时,烛焰刚好在 “视网膜 ”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
“视网
( 2)第 2 次实验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 一成像规律而制成的物品有____(请举一例) 。
( 3)实验结束后,小明试着调节如图乙所示的投影仪。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
晰的像,他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并____(选填
“增大 ”或“减小 ”)镜头,小芳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2cm 处时,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透镜位置不动,小芳将蜡烛
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后,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选填
“远
离 ”或“靠近 ”)透镜方向移动。
( 1)最小最亮( 2)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烛
2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 中心在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