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IC)之最新治疗现况
2例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的护理-4页word资料

2例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的护理近年来,国际尿控协会喜欢使用旁观疼痛综合征(PBS)对间质性膀胱炎(IC)进行表达,它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为盆底疼痛、膀胱疼痛、尿急、尿频等,且对肌层、膀胱黏膜均有严重破坏。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对患者予以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症状,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对患者予以水扩张术+膀胱内灌注护理,均为男性,1例患者的病程为半年,住院时间为4d,且膀胱内壁完整,注水后复查,在膀胱黏膜内可以看见较多出血点;另外1例患者的病程为5年,住院时间为24d,膀胱内壁完整,且膀胱内含有大量絮状物,注水后复查,膀胱黏膜内出血点比较多,且多出形成溃疡;2例患者的年龄均为48岁,临床症状:下腹刺痛、尿急、尿频、尿痛、肉眼血尿等。
1.2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例,治疗方法:实施腰部麻醉后,进行膀胱镜检术+膀胱水扩张术,且保留一根导尿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术后进行膀胱内灌注,灌注药物为12500u肝素钠+2%,10ml利多卡因,出院后,使用两种药物进行交替灌注,分别为10ml利多卡因、50ml透明质酸钠,2次/周[1]。
2 结果两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二天与第五天拔除导尿管,且术后膀胱刺激征得以缓解,没有发生出血情况,其中1例患者出院1周后出现肉眼血尿,主要是由憋尿引起的,对症处理后,较快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1例患者继续灌注治疗,每次尿量为300ml,症状完全缓解;另外1例患者坚持三次灌注治疗,现今一直伴有轻微的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患者可以忍受。
3 讨论患者术后护理方式如下:(1)间质性膀胧炎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重要,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协调机体的各种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膀胱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主要适合于膀胱容量减少的患者。
其治疗原理是损伤膀胱黏膜的神经末梢,来降低神经源的敏感性,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
但是,膀胱扩张术不适合所有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尤其是膀胱容量小于200毫升以及逼尿肌高敏状态的患者。
膀胱扩张术,对于膀胱容量减少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但是这个治疗多是暂时的,只是暂时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在术后三个月,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还是会恢复到扩张手术前,并且该手术并不能改善间质性膀胱炎伴随的盆底区的疼痛症状,因此不建议做长期的治疗,只能是一种短期内的改善症状治疗手术。
对于那些膀胱容量小于200毫升,且自身盆骨区疼痛不适症状越发明显的,也应该积极的予以治疗,可以采取中医治疗,如常见的利尿消炎药丸等等。
它具有的杀菌消炎、活血化瘀、利尿通淋等功效,效果是很好的。
膀胱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不适合所有的患者,且膀胱扩张术有一定的适应症。
对于不在治疗范围内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还应该积极的寻求中医治疗为佳。
间质性膀胱炎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 / BPS)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清楚。
因此,没有治愈性治疗,管理的目标是提供症状缓解以达到适当的生活质量。
IC / BPS有许多治疗方法,并且没有一种被证明对所有IC / BPS患者有帮助。
我们采用逐步方法处理IC / BPS。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计划。
对于一些患者,连续或同时治疗的组合可能是合适的,但是每个治疗应该单独启动以能够监测症状反应并且停止无效治疗。
如果在一线和二线治疗的几次试验后没有改善,则应重新考虑IC / BPS的诊断。
个体患者特征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包括:症状特征(严重程度,位置,进展)。
以前有效或无效的治疗方法。
合并症,对于患有慢性病(例如纤维肌痛,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的IC / BPS患者,需要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最佳管理。
患者偏好。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进展以及患者偏好,在某些患者中,快速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例如,在症状迅速恶化的患者中,如果对口服药物没有快速反应,可以选择进行膀胱镜检查并进行水分注射和膀胱内治疗。
使用镇痛药,镇痛药可以在IC / BPS患者的任何治疗点使用,目的是尽量减少疼痛和最大化功能。
一般来说,止痛药用于短期缓解膀胱疼痛的发作,而不是作为主要治疗。
它们的使用应以不利影响和依赖性的风险为指导。
在一些IC / BPS 患者中,与其他慢性疼痛病症一样,考虑到副作用和禁忌症,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口服或透皮镇痛药。
尿液镇痛药,尿液镇痛药可以缓解泌尿系统症状。
可用的尿液镇痛药在可接受的使用时间上差别很大; 非那吡啶是用于短期使用,而乌洛托品可以长期使用。
一线治疗一线疗法目前最小的风险,并应提供给所有患者。
对于轻度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 / BPS)症状的患者,一线治疗可能单独有效。
自我护理和行为改变,应与所有患者讨论自我护理实践和行为改变,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实施。
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蔡江怡;邵绍丰;程斌;谢辉【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透明质酸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BPS/IC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A、B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患者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l;B组予膀胱灌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治疗,即用5%碳酸氢钠10ml、2%利多卡因10ml、肝素钠2.5万U和0.9%氯化钠15ml的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两组均保留40~60min,每周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共16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开始后4、12周时的O' Leary-Sant平均症状评分(ICPI)、问题评分(ICSI)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4周和12周ICPI、ICSI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ICPI、ICSI及QOL评分下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治疗12周后A组的ICPI、ICSI及QOL评分下降分值较B组更为明显(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钠及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均能改善BPS/I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透明质酸钠疗效更为显著.【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5(037)002【总页数】4页(P124-126,130)【关键词】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肝素;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作者】蔡江怡;邵绍丰;程斌;谢辉【作者单位】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膀胱充盈受限、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0例间质性膀胱炎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
给予实验组透明质酸钠+2%利多卡因,对照组呋喃西林+2%利多卡因。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两组治疗前后ICSI及QOL评分差异。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及疼痛程度评分逐渐下降,且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QOL及ICSI评分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改善间质性膀胱炎,减少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中图分类号】R6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43-02Clinic study of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in treating interstitial cystitisYang Hua, Sun Genxi, Wang Wei, Meng Yongliang,Xu Hao, Hu Lin.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zhou City Urology Surgery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effect of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in treating interstitial cystitis. Methods 1500 cases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odium hyaluronate +2% lidocain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furacilin +2% lidocaine. Compare the clinic symptom scores,ICSI,QOL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daily urinary frequency,urine output,pain grad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lined, clinic symptom score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QOL and ICSI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declined more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interstitial cystitis, lessen clinic symptoms, improve life quali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 application..【Key words】Interstitial cystitis; Bladder irrigation; Sodium hyaluronate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常发于中年妇女的慢性膀胱疾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耻骨上膀胱区疼痛等症状。
2024年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发展现状

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增加。
膀胱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推出,膀胱癌的疾病治疗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的膀胱癌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膀胱癌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的手术包括经尿道电切手术、经膀胱镜切除术和全膀胱切除术等。
这些手术方法在特定病例中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化疗和放疗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化疗和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化疗使用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而放疗则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膀胱区域。
这些治疗方法可减少肿瘤的体积和数量,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方法。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减少一些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膀胱癌治疗市场的现状膀胱癌治疗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膀胱癌治疗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的不断推出。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多种治疗膀胱癌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同时,一些生物技术公司也在积极研发新的治疗膀胱癌的药物,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膀胱癌治疗市场中,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虽然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但其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未来,随着新技术和新药的不断推出,膀胱癌治疗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膀胱癌治疗市场的未来发展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1.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膀胱癌的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可以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2.新药的研发: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药进入膀胱癌治疗市场。
这些新药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副作用,能够为膀胱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Ke y wo r d s 】
Th ra e p y
C y s i t t i s ,i n t e r s i t t i a l ; B l a d d e r p a i n s y n d r o me ; E p i d e io m l o g y ; Di a no g s i s ;
i s p r e v le a n t i n mi d d l e — a g e d wo me n a nd i s r e l a i t v e l y u n c o n a mo n n i Ch i n e s e p o p u l a i t o n . Th e c a u s e s nd a p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t h e d i s e a s e a l ' e u n d e r f u l l y c l a r i ie f d .Cl i n i c ll a y ma i n p r e s nt e a i t o n s o fI C/ BP S a r c
完全清楚 。临床上 以耻骨上膀胱 区疼痛 、尿频及尿急为主要症状 ,但症状没有特异性 ,所 以诊 断往 往 比较 困难 ,目前治疗主 要以保 守治疗 为主 ,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将对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 疼痛综合征 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关键词】 膀胱炎,间质性; 膀胱 疼痛综合征 ; 流行病学 ; 诊断 ; 治疗
[ A b s t r a c t ]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c y s t i t i s / b l a d d e r p a i n s y n d r o me( I C / B P S ) k n o w n a s i f b r o s i s o f 也e v e s i c l a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间质性膀胱炎目前尚没有特效疗法。
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通过治疗有的可使症状减轻,有的也可能无效。
1.药物治疗(1)免疫抑制药:氢化可的松每天100mg或泼尼松每天10~20mg;硫唑嘌呤100mg/d。
(2)抗组胺药:曲吡那敏50mg,4次/d。
(3)肝素:可中和嗜酸性阳离子蛋白,5000U/次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两天后改每12小时1次,用药后12h症状减轻。
亦可用长效肝素2万U静脉滴注,藉以阻断组胺的作用。
(4)硫酸戊聚糖钠:150mg,2次/d,4~8周1疗程,可补充膀胱黏膜缺失的氨基葡聚糖。
(5)其他:维生素E100mg口服,3次/d,4周为1疗程;抗结缔组织药,氯喹250mg口服,3次/d;雌激素、阿米替林、抗胆碱药、解痉镇痛药、钙通道阻滞药等。
2.膀胱灌注药物(1)硝酸银:30ml,浓度由1∶5000逐渐增至1∶100,配合应用0.5%~1%丁卡因,保留4min后放出,可取得较好效果。
(2)50%二甲亚砜(二甲基亚砜)50ml注入膀胱,每周2次,每次保留15min,配合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3)在麻醉状态下膀胱内灌入新配制的0.4%氧氮苯磺酸钠,在10cmH2O(0.98kPa)压力下用1000ml溶液反复充分扩张膀胱,可获较好疗效,对有输尿管反流者忌用。
(4)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对膀胱容量>80ml 者应用,可激活及调节膀胱的免疫反应。
(5)经膀胱镜将氢化可的松或肝素注射在溃疡周围,可扩大膀胱容量、缓解症状。
3.膀胱扩张疗法在麻醉下逐步扩张。
一种是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压力5.89~7.85kPa,至水不能注入时,维持2~3min。
另一种是插入气囊导尿管,不断向囊内注水,维持压力在平均动脉压水平,维持3h,此法效果优于前者。
4.局部电灼或电切膀胱黏膜的局部病灶经电灼或电切后,可缓解症状。
5.手术治疗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无膀胱挛缩患者行膀胱松解术,效果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間質性膀胱炎(I.C.)之最新治療現況李明輝衛生署台中醫院泌尿科主任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醫學中心研究醫師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會員美國泌尿醫學會會員教育部部定講師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簡稱I.C)。
廣義的來說指的是一症候群(膀胱疼痛症候群),包括頻尿、骨盆腔疼痛(恥骨上部或下腹部、會陰等)、尿急、夜尿等。
其中的頻尿、疼痛是診斷上的兩大要素。
1987, NIDDK定出一套診斷依據,其目的是要作研究時有一依循的準則,以確保病人條件的一致性,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其規定在臨床上使用太嚴格,因而在1988再次修訂(1),但要再強調的是,此標準只是針對研究目的所訂,臨床上的診斷則需視情況而有彈性的應用。
目前並沒有I.C.的特殊病理發現,因此大部分的診斷建立於臨床的症狀表現及去除引起症狀的確定病因後所得到的臨床診斷。
雖然有人提出某些特殊的檢查,可幫助治療的選擇及推測預後,但仍有人持不同的看法。
診斷病史:90%的病人是女性,症狀出現的年齡多在30-50歲,典型的症狀是頻尿、尿急同時併有膀胱脹時的上恥骨痛或壓迫感,此種疼痛在解完尿後會得到緩解,少數人則會感到解尿後的刺激感。
夜尿則是另一常見的症狀。
性交時疼痛較常見於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則較常見有會陰部、陰囊、鼠蹊部不舒服感。
症狀通常是慢慢發作,有些則會合併某些特殊情況同時發作,如尿道感染、骨盆腔發炎,因為其症狀和急性下泌尿道發炎相似,很多病人因而被當作感染治療,時好時壞。
一般說來病人可能經過3-5個醫師及3-7年的困擾才得到正確診斷。
此病的特徵是有一段時期症狀突然惡化然後好轉,惡化的原因可能因壓力、不當飲食、某種疾病(如感冒)或原因不明。
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婦科及腸胃疾病似乎較常見於I.C.病患。
I.C.的發生率和婚姻狀態、性伴侶數、懷孕次數並無明顯關連。
很多病人發現其症狀的起伏和月經的週期有關,至於懷孕對I.C.症狀的影響則沒有固定模式,有些懷孕後症狀好轉,有些則變壞。
身體檢查:女性患者施行陰道檢查時,會有膀胱底或尿道口壓痛的現象,但必須去除陰道炎、尿道憩室、女陰部炎、會陰部疼痛的可能。
實驗室檢查:依據定義,尿液培養必須是無菌性,血清學檢查對於I.C.的診斷無法提供幫忙。
影像學檢查:除非要找出同時合併的疾病,否則影像學檢查對於I.C.的診斷無任何助益。
尿路動力學檢查:CMG在診斷I.C.有其價值,若CMG正常則可排除I.C.的可能。
一般說來,CMG 以水灌注時,在小於150c.c.時病人會出現尿急現象,平均的膀胱容量是220c.c.。
少數病患(約5%)會有逼尿肌病變,此時膀胱壁變薄,肌肉層減少。
Potassium Test:Parsons根據黏膜上皮缺陷的理論(2),發展potassium test來檢測上皮的通透性,其基本原理是:若KCL灌注入正常膀胱,不會引起任何症狀,但若灌入黏膜有缺陷的膀胱,則鉀離子會滲透到膀胱間質,刺激感覺神經、血管,引起疼痛及頻尿、尿急現象。
灌注鉀離子濃度為400 Meq/L,其敏感度可達70%,但有4%假陽性。
膀胱鏡:膀胱鏡是評估I.C.的重要工具,既可做為確立診斷之用,亦可做膀胱擴張術。
Glomerulation 的有無是I.C指標之一(3)。
但並非I.C.所特有,亦可見於其他型式的發炎性膀胱病變,如放射治療後、化學灌注後、感染(TB. fungus)、腫瘤(尤其CIS),相對的若無glomerulation亦不能排除I.C.的可能(4)。
一般說來,膀胱鏡下的病變程度和臨床症狀並無平行關係(5),這是為何有些人不把膀胱鏡列為診斷I.C.必備項目之因,但是個人認為麻醉之下施行膀胱鏡檢既可了解膀胱是否有其它病變,亦可進行治療性擴張術,應是列為必要之診斷步驟。
總括來說,自從1915年至今,I.C.的診斷仍是停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診斷方式”,因此要得到最後的診斷必須要病人及醫師願意花時間、精神才能獲得最後的診斷。
治療到目前為止,我們對I.C.的病因、致病機轉尚未完全明瞭,研究結果也尚未有共識,因此對於治療的方式大多停留在症狀的解除及經驗療法,因此在考慮給予病人治療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主要是:治療的多樣性及時間上耐心的配合。
要開始治療之前,最好先跟病人甚至家屬溝通,讓其明瞭I.C.是一種慢性疾病,必須長期且有耐心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即使疾病控制不錯,但仍然偶爾會復發,患者必須學習如何克服復發所帶來的不舒服,如此治療才能持續,醫病關係才能維持,病人才能持續治療,得到最好照顧。
基本上治療方向可分為三大類:1).藥物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神經功能者,如:narcotics, Anti-histamine,Anti-inflammation, Anti-cholinergic, Anti-spasmodics, Analgesics.2).膀胱破壞方式(cytodestructive techniques)—破壞膀胱上皮,造成再生,形成新上皮,並使病情緩解。
如:DMSO, Cystodilatation, Chlorpactin, Silver Nitrate,BCG.3).膀胱保護方式(Cytoprotective techniques)—主要以polysaccharides(多醣類)修補膀胱表皮黏膜,如:heprin, pentosanpolysulfate (Elmiron),hyaluronic acid.臨床上治療選擇先從保守療法,口服治療,膀胱灌注,到最後外科療法,以下將詳細說明其方式。
保守療法:首先必須讓病患了解食物或壓力雖然不會造成I.C.,但絕對會對病情產生影響,因此如何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含鉀食物),如何解緩自己壓力,養成溫和運動習慣……等,是治療I.C.最基本的課程,如果沒有此認識,治療效果將會大受影響。
口服治療:口服治療主要目的在於症狀解除,主要藥物有以下:1).Antihistamines組織胺是由肥胖細胞分泌的物質,會造成疼痛,血管擴張、充血反應,在I.C.的膀胱切片可發現組織胺升高,在I.C.的尿中可發現組織胺代謝物增加,因此理論上只要能阻止組織胺作用就能解除I.C.症狀,臨床上使用H1-Antagonist hydroxyzine (Vistaril, Atarax)有30%效果(6),另外H2-Antagonis則有66%反應的報告(7),但必須有進一步的對照組實驗才能確定其效用。
2).Amitriptyline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之一,可阻斷H1-histamine接受器,另外有下列三種作用:✩某些中樞及週邊的Anti-cholinergic作用阻斷Serotonin及norepinephrine的再吸收鎮靜,可能經由中樞作用,但亦可能經由抗組織胺作用Hanno等首先發表以75mg睡前,可以有效治療疼痛及頻尿,尿急及性交疼痛也會有改善(8),但對夜尿則無明顯改善。
對於經過hydrodistension及膀胱灌注DMSO無效的病人,43位中28位連續使用三週,劑量從睡前25mg至75mg,18位在追蹤14.4月時能得到完全緩解,但此實驗並無對照組,亦非隨意實驗(9)。
Kirkemo則報告30位治療結果,90%在8週後有症狀改善,在麻醉之下膀胱容量大於450c.c.,其頻尿改善效果較佳(10),此和Hanno & Wein報告膀胱容量大於600c.c.效果較佳的結果相吻合。
3).NifedipineFleischman發表10位治療效果,8位在4個月中臨床症狀得到改善,其中3位甚至症狀消失(11)。
IL-2抑制活動和症狀改善並無關連,因此認為和免疫反應無關,但可能和鈣離子阻斷作用造成血管擴張,因而膀胱血流增加有關,副作用有血壓下降、頭痛、頭昏、便秘。
4).PentosanpolysulfateParsons認為上皮黏膜GAG層的缺陷是I.C的病理機轉,PPS(商品名Elmiron)具有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及黏膜附著的特性,在1996經FDA 核准用於I.C.的治療。
早在1983 parsons報告150mg每天二次治療,24位中83%在4-8週內疼痛解除。
Mulholland報告28位大於25%改善。
安慰組只有13%改善(p=0.03),但這些病人都是經hydrodistension, DMSO, chlorpactin無效者(13)。
多家醫學中心報告3個月結果,32%有50%症狀改善,安慰組只有16% (p=0.01)(14),Holm-Bentzen則發現PPS和安慰組並無臨床上有意義差異(15),長期的治療報告顯示,三年治療,74%至88%在疼痛、尿急、頻尿及整體反應有明顯改善,症狀愈嚴重者比症狀輕微者較果較好。
副作用少,主要是腸胃,由此看來,Elmiron對於第一線治療不佳的病患是另一種有效方法。
5).其他藥物:口服類固醇,由於效果不明顯,且副作用大,現已不被採用。
抗痙攣藥、抗膽激素藥通常無效。
免疫抑制法,chloroquine衍生物,副作用大,亦已被放棄。
6).止痛藥物:疼痛是I.C.主要症狀之一,因此如何治療疼痛是主要課題之一。
由於目前對於I.C.病因及病理機轉尚未完全明瞭,因此治療大多建立在理論及假設之上。
很多nonopioid止痛劑,如Acetaminophen, NSAID, antispasm均有某程度效果。
少數對保守療法無效的I.C.,長期的opoid治療應該要考慮使用,其副作用如:鎮靜、噁心、癢、便秘應可以克服,只要在控制劑量之下,呼吸抑制應不常見,至於成癮問題,則是另一討論重點,但一般相信,應用於非惡性疾病其機率應是不高。
膀胱內療法:膀胱內灌注的優點有:直接作用於膀胱的藥物濃度較高;不易經由膀胱吸收,全身副作用少;且不經由肝、腸胃、腎的吸收或排泄,因而藥物交互作用少。
缺點有:導尿的併發症、疼痛、感染等,目前所使用藥物的藥物有:Dimethylsulfoxide (RIMSO-50), sodium oxychlorosene (Clorpactin WCS-90), heparin, steroids, sodium bicarbonate, silver nitrate, sodium pentosanpolysulfate (Elmiron), Cromolyn sodium, Lidocain, Doxorubicin, BCG, Cystistat (hyaluronicacid),使用的方式有單一藥物、雞尾酒療法、連續性療法。
1). 膀胱擴張術:既可作為診斷亦有治療效果,膀胱在60-80 cm H2O壓力下持續10分,但因沒有標準做法,不易評估其真正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