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苏、中俄关系

合集下载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俄关系 郑苡榕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俄关系  郑苡榕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俄关系电信一班郑苡榕20122250130目前,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要的双边关系, 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两国的共同需要, 是两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因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同时, 由于中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差异性以及美国因素的存在,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长期发展也将面临一定的局限性。

回顾历史,中俄两国一直都有交好的合作,早在上世纪苏联解体之前,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互相扶持,携手并进。

中国和俄罗斯当前友善与协作的关系,是以1992年中俄双方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为起点的。

当时的俄罗斯正处在社会更迭的动荡期,当局跟随中苏在80年代末开始的关系正常化步伐,做出来继续发展中俄关系的决策。

到了1994 年,随着关系得到发展,双方又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 年,中俄关系又上了一个台阶——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世纪末期的中俄关系不断升温,双方都渴望长久稳定的双边关系,于是酝酿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把这段时期中俄关系连上几个台阶的原则、方向全部归纳、整理、确定下来。

也就是说,双方都希望签订一个条约。

2001年,两国元首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这个条约非常重要,是指导两国关系的纲领性文件,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自此以后,中俄的睦邻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了法定国家关系,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之上,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增加了更多的信任,减少了对两国关系是否能持久的担忧,相互的合作更加放心大胆。

因此,两国政府和领导人都对此条约做出过高度评价。

目前,中俄两国已经达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协作是一种松散的战略合作关系。

双方达成进行战略合作的政治意向,但没有法律约束力。

战略协作往往是有限的战略合作,两国的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而确定,而非是全面和必须一致的。

中俄(苏)关系

中俄(苏)关系

• 俄罗斯是我先进武器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比较先进的飞机、 军舰以及防空导弹都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大的联系; • 双方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以 及2007年8月举行“和平使命-2007”的反恐军演,表明 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关系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
C--30MK歼击 机,956A导弹 驱逐舰目前正 在洽购956E预 警机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 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 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 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两国导弹专家小组合 作帮助中国发展分导 技术、远程精确巡航 导弹
温家宝与普京会见中俄企业家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 中俄关系是 历史上最好 的时期,处 于最重要的 历史阶段。
(一)中俄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两国所处的国际境遇相似 2.两国持有的国际政治理念趋同 3.两国拥有的各种资源互补 4.两国积淀的传统友谊深厚 5.两国高层的重视和推动
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尽管中俄关系现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进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其前景也决不能盲目乐观,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分析和正确 地把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要素,推动中 俄关系长久稳定的在积极轨道上良好运行。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49年前几百年的中俄关系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
1、中苏结盟的美好时光(1949-1963) 2、中苏由朋友到敌人(1963-1982) 3、中苏9-1963)
共产主义— —共同的信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中俄两国同位世界大国,又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友好,也有敌对,复杂而重要。

今天学习中俄关系历史,审视现实,关注未来,有重要的意义。

一、俄罗斯概述【行政区划】•2000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联邦89个实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划分为7个联邦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总统对地方的管理。

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俄罗斯两个联邦主体合并为外贝加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总面积76%,居世界第一位。

【民族语言】•俄全国有180多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俄罗斯人口1.43亿,居世界第七位。

俄罗斯劳动人口的70%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领土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中俄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国,两国之间的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俄关系的发展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俄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以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中俄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和使者往来。

然而近代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不少曲折。

20世纪初,中俄两国都经历了国内政治剧变,随后苏联成立,中国也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

中苏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两国之间也出现了种种分歧和矛盾,特别是在19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两国关系出现严重紧张,最终在1989年度苏联政府宣布“退出中国边界5000公里”后,两国关系几近冰点。

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

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历史节点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冲淡前期的矛盾,积极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

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友好与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二、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目前,中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政治领域,中俄两国高层频繁交往,坚定支持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正当利益。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大型能源项目。

在国际事务中,中俄两国一贯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依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中俄关系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一定压力。

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西方国家对中俄合作进行干涉和遏制,一些国家在安全领域进行对华或对俄打压,使得中俄关系面临不小的困难。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摘要:冷战后,中俄关系已步入了平稳发展、充满生机的历史新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排除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而对发展国家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双方确立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国家关系准则;三是中俄既不结盟,也不对抗,更不会针对第三国;四是发展务实的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深入发展双边关系具有安全利益和政治主张增多,地缘优势独特,经济互补,政策相互迎合等多种有利条件,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双方也应高度正视和解决所面临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中俄关系冷战合作伙伴共同进步正文:冷战后,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深刻演变,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及最大的邻国,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与恩恩怨怨几十年,甚至发生过军事对抗的中苏关系相比,中俄两国关系出现了平稳发展,充满活力的积极势头。

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趋于深化,中俄两国已就构筑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实践证明,中俄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确立及积极进展新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从中苏关系正常化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1989年5月,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高级会晤。

这次访问标志着中苏两国在对抗了30年之后,终于走向和解,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此次高级会晤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双方确立了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关系。

邓小平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形象地概括了这次高级会晤的重要意义。

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成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新起点。

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关系,都有显著进展。

李鹏总理1990年4月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信任的指导原则协定》、《关于两国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纲要》等6个政府间文件,使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具体化。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摘要】中俄关系自建交100多年来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深化。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双方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军事合作持续深化,文化交流不断拓展。

中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如国际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竞争和经济结构差异等。

展望未来,加强合作并共同应对挑战是中俄关系的关键,促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发展,将为两国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和共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历史、现状、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军事合作、文化交流、限制性因素、展望、合作应对挑战、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 引言1.1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中叶,当时中苏两国建立起了密切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关系。

在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陷入了一段较为冷淡的时期。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才得以重建。

1992年,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邻好互利合作友好关系的联合声明》,意味着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随后,中俄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并建立了多种机制以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近年来,中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之一。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频繁协调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证明了双方之间政治互信的日益增强,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这些都为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中俄关系的现状当前,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双方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

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和共识,推动了双边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俄两国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双方在能源、金融、农业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

中俄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远景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相互最重要的邻国。

所以,中俄关系素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

特别是近来几年,跟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

而将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定对国际形势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远景,就拥有很大的必需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不论是双边关系仍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归纳,它详细反应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

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

美国的全世界安全战略,特别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俄同时感觉到美国的威迫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抗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增强合作的梦想,政治关系快速升温。

2014 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惹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

而中国近几年面对的中日垂钓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所以,中俄政治关系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

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

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械贸易。

能源贸易在中俄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停前行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快速,对能源需求量不停增添。

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好能够为中国供给大批的石油、天然气。

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根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

特别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颠簸,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

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入口的风险,实现能源入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给。

所以,中俄能源贸易发展快速。

军械贸易作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另一支柱,发展相对曲折。

俄罗斯是中国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的重要根源,中国是与印度并列的俄罗斯武器出口的重要市1 / 3场。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边界上的军事设施,导弹增加到占苏联全部导弹的1/ 3,陈兵总数达到了100万人.从而构
成了对中国北部安全的严重威胁。此时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科技文化合作陷于中断,边境
谈判毫无进展,60年代后期两国边界形势十分紧张,1969年甚至在珍宝岛爆发了两国边防军
队的武装冲突事件。
8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时期。进入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
三、边界问题在历史上长期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复杂问题。
1991年5月正式签署了“关于中苏国界东段协定”。1992年初,中俄最高立法机构批准了两国东段
边界协定。1994年9月在江泽民访问俄罗斯时,双方又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该
协定随后也得到了双方最高立法机构的批准。现在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在签订上述中俄哈吉塔边
化,中苏两国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苏关系的这段历史早已成为过去。之所以要在这里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因为中俄关系
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鉴往知来”,弄清中苏关系的过去,可更好地理解中俄关系的今
天和明天。
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发展
1991年底苏联宣告解体,新独立的俄罗斯成了苏联法律上的继承国。中俄
结盟,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在此时期,两国曾经互相支持和合作。
60-70年代的对抗时期。从60年代初开始,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走上了激烈对抗的
道路,时间长达20多年。这期间,苏联对中国施加了各种经济和军事压力,从撤退专家,
撕毁合同,到采取一系列军事措施。在此期间苏联共花了2000多亿卢布,大大加强了在中苏
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的同时,中俄双方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