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三单元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3《我们来发掘“化石”》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3《我们来发掘“化石”》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 银杏),(银杉), (珙桐 ),( 香果树 )等。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国宝( 大能猫 )、 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②编号整理和包装化石标本。
③在实验室进一步清理、组装化石。
④将化石复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
复述
①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子。
②编号整理和包装化石标本。
③在实验室进一步清理、组装化石。 ④将化石复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
我们来“考古”
预先掩埋“化石”
各组将恐龙骨骼“化 石”模型分解成小片 ,然后放置于装有土 壤的纸盒中。
明确“考古”流程
① 准备好挖掘工具:刷子、 铲子、小锤等。
② 分定区域(yù)、做好编号 。按区域依次挖掘寻找埋藏 的“化石”。
明确“考古”流程
③ 当发现有可能是“化石”时 ,要小心地缓慢挖掘。拍照并 记录它所在区域的编号。
④ 把所有的骨骼“化石”挖出 来以后,用清水洗干净。
⑤ 观察每块骨骼“化石”的 特点。
⑥ 完成组装 。
分组“考古”
交流
根据这种动物的牙齿特点、体高、体长 等,判断它的食性。查阅资料,识别它是哪 一种动物。
在活动手册中完 成“考古”笔记。
随堂练习
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 )、( 特殊化石 )、(遗迹化石 )、 ( 模铸化石)、( 化学化石 )等几种。 2、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 模铸化石 )。 3、人们通过( 化石 )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4、科学家根据( 化石的标本 )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 的外形。
③、必须在高温和高 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 才能形成
化石。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 植物化石形成过程。)
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 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 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 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 经过漫长的变化怎样工作的

语文六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作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作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哇!我是个爱撒娇的小女孩,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最近的一段经历。

你们知道吗?前几天我生了一场大病,感冒还伴着高烧,躺在家里的小床上足足好几天。

起初我是相当沮丧的,因为生病使我错过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可是,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这段经历时,却发现了生活中许多值得珍惜的点点滴滴。

首先是妈妈的细心照料。

你们肯定也体会过妈妈在自己生病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吧?我妈整天在我身边护理,给我喂药、喂水、喂营养餐;替我擦身、盖被、量体温;陪我说话、讲故事,生怕我会感到孤单。

看着妈妈那炯炯有神又布满疲惫的眼睛,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孩子的我有多么幸运。

其次,我珍惜了阳光下懒散的午后时光。

生病期间,我经常半睡半醒地躺在床上,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阳光灿烂。

阳光洒在绿色的草坪上,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些小鸟在枝头啾啾鸣叫。

我好像置身于一个安详祥和的世界,彷佛重新认识了生活的美好。

再者,我学会了欣赏家人的关爱。

除了妈妈,爸爸和哥哥也都体贴入微地照顾我。

爸爸下班回来便立马来看我,摸摸我的额头问我感觉如何;哥哥则总是很耐心地陪我玩游戏或聊天,生怕我会感到无聊。

就连远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不时打电话来问候我的病情。

看到家人如此关心我,我的内心被暖意包裹,原本对生病的沮丧全都烟消云散了。

最后,我还发现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

闲来无事时,我就拿起彩笔在画本上随意涂鸦。

起初只是对着窗外的景色勾勾画画,后来我越画越入迷,竟然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妈妈看后连声赞叹,爸爸则说我是个"艺术小天才"。

我开心极了,并暗下决心要继续坚持绘画,将来成为一位出色的画家。

通过这次生病,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生活中无论是阳光、绿色、鸟语花香,还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问候,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乐趣,其实都是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

它们就像螺旋上的一颗颗珍珠,穿串在一起构成了生活的整体。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课程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采用湘教版教材。

本学期的美术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绘画技巧、色彩运用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表达和观察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造型、透视等方面的训练;- 培养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认识和能力,包括色彩的搭配、调和和运用;- 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线条的运用- 研究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曲线、斜线等;- 练运用线条描绘简单物体和场景;- 利用线条表达情绪和感觉。

第二单元:色彩的认识- 研究色彩的基本属性,如红、黄、蓝等;- 探索颜色的饱和度和明暗度;- 练使用不同颜色进行绘画。

第三单元:色彩的运用- 研究色彩的搭配和调和;- 运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绘制具有色彩层次感的作品。

第四单元:创作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和构图设计;- 提倡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 实践练:让学生进行多次练,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个人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和作业完成情况;- 绘画作品的评价:评估学生绘画技巧、色彩运用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评价自己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湘教版;- 绘画工具:铅笔、水彩笔等;- 色彩工具: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师的示范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

教学进度安排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的相关内容和教学安排。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多彩的生活1.1节《我们的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家乡的美。

第二章:奇妙的图形2.1节《图形的创意》:学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民间艺术3.1节《民间剪纸》: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剪纸作品。

3.2节《民间泥塑》:了解泥塑艺术,学习捏塑基本技巧,创作泥塑作品。

第四章:美丽的校园4.1节《校园风景写生》:学习风景画的构图、用色等技巧,进行校园风景写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创意设计、民间剪纸、泥塑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家乡风景的表现、校园风景写生、民间艺术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剪纸材料、泥塑材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泥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

(2)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风景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例题讲解(1)讲解《我们的家乡》一课,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技巧描绘家乡风景。

(2)讲解《图形的创意》一课,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3)讲解《民间剪纸》和《民间泥塑》两课,传授剪纸和泥塑的基本技巧。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家乡风景绘画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练习。

(3)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和泥塑创作。

4. 课堂小结(2)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板书内容:(1)家乡风景绘画技巧(2)图形创意设计(3)民间剪纸与泥塑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精品)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精品)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3、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读,感悟。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完成导学三。
2、交流共享。
四、总结全文。
完成导学四。
学 案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按提纲自学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
三、拓展延伸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谈喜欢的理由。
2、仿照课文的写景,给自己家乡的美景写一个片断.
自读后小组交流。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三、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8、回味山梨


新授
总序第19个教案
授课时间
3、板书课题,解题
二、自主探究
(一)学生完成“导学一”,学生自学生教师巡视指导。
(二)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
和hé huó huò hú
喷pēn pèn
供ɡōnɡ ɡònɡ
(2)理解词语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③“人散尽了,灯笼却还亮着,像慈祥的老母那样,用柔和的光,抚摸着那桥,那河,那船……”运用泥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柔和灯光照耀中的古镇周庄的夜景,写出了周庄夜晚的安静、祥和。
(2)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如:
①“它的身躯一弯就是几百年,船儿多少次从它怀中划过,风儿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变幻……”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单元一: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珠、胚芽
-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传、水传、动物传
- 种子的发芽条件:水分、适宜温度、适宜气体
单元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 物质可以在不同存在形态之间转化
- 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变化、压力变化
单元三:能量的变化
- 能量的传递过程:辐射、传导、对流
- 热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 能量的保存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被转化
单元四:生物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
- 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否有脊椎、是否有羽毛等
- 植物分类的依据:是否开花、是否有种子等
单元五:机械的结构和使用
- 杠杆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 机械传动的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滑轮传动
- 机械的简单机构:滑块、滑轮、杠杆等
单元六:生活中的日常化学
- 饮用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沉淀、杀菌
- 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等- 可可粉的制作过程:发酵、破壁、烘焙
单元七: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
- 宇宙的组成:星球、星系、星云等
单元八:电的变化
- 电的产生方式:摩擦、感应、化学反应
- 电的传导方式: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 电路中的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灯泡
以上是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的必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
4、(学生背诵描写鹭鸶的古诗)
5、3、古诗中的鹭鸶和图中的鹭鸶一样美。那么,郭沫若笔下的鹭鸶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6、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7、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8、思考:在作者郭沫若的眼中,鹭鸶是什么?
9、2、学生讨论,师生交流。
出示句子: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分课时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会写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军队中执行特殊任务的狗叫什么名字吗?
2、你们对军犬有哪些了解?
3、军犬甚至被视为官兵的第二生命,官兵和军犬之间彼此信赖,感情非同一般。今天我们来学习吴若增写的《军犬黑子》。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3、学生汇报。作者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来描写鹭鸶的精巧之美。
4、再读,思考:“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合。”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来?
5、师生交流。
(1)品身段大小之适合
对比之下,白鹤太大;朱鹭和苍鹭也大了一些,只有鹭鸶大小合适。那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长短那么地适宜。
课 题
9、鹭鸶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会写生字,理解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认识、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习作2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习作2

《习作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相册中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向大家介绍,然后写下来。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把与照片有关的故事写下来。

难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1.习作例文。

2.照片。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提示,了解习作要求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1)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现在组内给大家介绍介绍,照片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说完后把它写下来,让大家分享分享。

(2)写出真情实感。

(二)教师指导习作指导:(1)选好照片,清楚介绍。

要从相册中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向组内同学介绍照片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2)仔细回忆,生动叙述。

仔细回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地记叙下来。

(三)展示照片,组内介绍1.四人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的照片。

2.介绍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第二课时(一)习作指导1.审题指导。

所选的照片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要能表现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你成长的喜悦,烦恼等。

2.采用倒叙的方法记叙往事。

可先写出事件的结局,然后再按照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

3.结构提示:(1)看照片想起往事。

(2)回忆往事的经过。

(3)自己的感受或感悟。

(二)学生初稿起草第三课时(一)组内交流,品评习作1.小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2.推荐小组优秀文章。

(二)全班交流优秀文章1.学生朗读优秀文章。

2.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推荐优秀文章,共同欣赏。

第四课时修改习作。

1.学生自改习作。

2.小组再次修改。

3.学生谈修改体会。

4.教师不时作指导。

5.再次修改习作。

6.誊写习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意见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谈观
2.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那桥,那河,那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汇报,交流。
3.读文章,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4.透过语言文字,你还看到了哪些美景?
四、总结。
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板书设计:
5.那桥,那河,那船
写古镇美景夜色雨幕中的那桥
白天的那河
抒赞美之情夜晚的那桥




课题
6、搭石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总序
第13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五、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7 *、豆腐
冻豆腐油豆腐豆腐干豆浆
豆腐-----豆腐干、千张、油豆腐、酱豆腐、腐乳
大豆
“娇豆腐”
勾起特殊滋味----乡土之情------多彩
(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题
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课题
6、搭石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课型
讲读
总序
第14个教案
主笔老师执教老师编写时间来自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1、积累词语,感受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积累词语,感受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具学具
卡片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祖国、家乡的美好情感,积累了美词、美句,欣赏了精彩的片段,让我们一起参加“语文活动2”,检验一下我们的收获吧。
教具学具
幻灯片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百宝箱”
本栏目的内容是读读背背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热爱家乡的俗语。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1)出示名言警句幻灯片。
(2)学生读卡片。
(3)交流、感悟。
(4)背诵。
二、“大舞台”
本次内容是开展“长江风情知多少”的活动,并提示了开展这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从地图中查找长江流域及沿线著名风景区、自然保护区;讲述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师时评,正音
解决“优美”、“铿锵”,指导读优美最后一节。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题
语文活动2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课型
综合
总序
第19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1、朗读、背诵热爱家乡的俗语。
2、感受少数民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3、感受长江魅力,激发对母亲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
1、朗读、背诵热爱家乡的俗语。
2、感受少数民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体会“协调有序”的节奏美:
师生合作读句子。
全班分成两组合作读。
汇报板块二:(“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姿态柔美”的意思。)
课题
5、那桥,那河,那船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总序
第11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程序
四、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




课题
7、豆腐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
总序
第16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1.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2、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
1.认识生字,听写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二、研读与赏析
1.作者走进古镇,看到那桥,那河,那船,感受古镇那奇丽的景色,作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①抒情色彩浓,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描摹景物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对周庄由衷的赞叹之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课题
5.那桥,那河,那船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课型
讲读
总序
第12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2、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难点
1、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2、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重点
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2、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读文
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节奏美、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1)学生读“大舞台”提示,弄清活动要求。
(2)分组准备。
(3)活动开展。
①展示收集的资料。
②口述长江流经的省、市沿线著名风景区、自然保护区。
③讲述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题
9、鹭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总序
第20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二、万花筒
1、出示“我会填”卡片。
(1)学生读例子,发现并归纳其中的特点——用能表示景物的词语填空。
(2)联系本组课文内容填写词语,总结特点,积累语言。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填写的词语。
2、“我会学”
(1)读提示,明确活动意图。
(2)引导学生品读范文,在读中感悟。
(3)引导学生课后收集、积累。
2、作者仅仅是回味山梨的酸味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课文通过回味山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五、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你也有过课文中的感受吗?请写一个片段。




课题
语文活动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型
综合
总序
第18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师板题。观察:什么结构?怎么写才美观?
老师之所以想让大家把这两个字写美,是因为鹭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美的鸟,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郭沫若老先生的散文,感受它的优美。
二、学文
1.自己试着读一读,看准字音,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争取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
3、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2.指名汇报,交流。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二、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随文学习“伏”字,齐读三遍。“伏”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