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也是种话张系国①为了搜集一些资料,重读了不少中国的神话故事,因而有个小小的“发现”。

奇怪得很,翻遍中国的神话故事,居然找不到一位成功的“反叛者”。

中国的神话和其他各国的神话一样,并不缺乏反叛的英雄,但他们的反叛却从未成功过。

如共工氏造反,头触不周之山,却失败了.如后并射日,最后连自己的老婆也保不住。

最糟糕的是,这些反叛的英雄往往和他们的对手妥协,如孙猴子自称“齐天大圣”,结果被如佛压在五行山下。

但后他竟被唐僧收伏,保唐僧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对于一个“反叛者”而言,就未免太过分了!又如红孩儿哪吒,几次大闹龙宫,和他的父亲反目相向,原是一个极成功的小叛徒,最后却也妥协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连闹“自由恋爱”的白娘娘,都要被多管闲事的法海和尚镇在塔下,其他叛徒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②中国神话缺乏成功的反叛者,和西方神话充斥反叛的英雄,的确成为极鲜明的对比。

别的不说,魔鬼撒旦就是一个大成功的反叛者。

他原也是天使,居然敢犯上作乱,虽被上帝赶入地狱,却始终不曾悔改,顽抗到今天。

希腊神话里的天帝宙斯,本身就是个反叛者。

就是失败的反叛者,也□□能坚持到底。

□著名的如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被罚以脏腑喂鹰,终于为一位人类的英雄所救。

再如西绪弗斯,虽然永远在推石上山,但很难说他成功或失败。

“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分别,完全在主观的一念之间。

除了反叛的天神外,其他反叛的人类英雄,更车载斗量。

西方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一再为命运所愚弄,总是不甘雌伏地与命运挑战。

“人”和“命运”的关系,始终是西方文学□□的灵感泉。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1.按要求填空。

(5分)(1)一箪食,一瓢饮, __________。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2)______________,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_________》)(3)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一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明克服病情,在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学想表示祝贺,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各政府职能部门横向上相互砍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①下一级对上一级层层负责②分别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能③整个行政系统内部实行垂直领导④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权力行使的单向性A.④②①③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②④③①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

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度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

印度的《吠陀经》,波斯的《古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的"六经"《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民族视为"元典"。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②文化元是特定时代、实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断刻勒,对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范式造成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多年未曾谋面的故人在秋风中相视而笑。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关在书斋里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的。

C. 王老师在课后回答同学的问题时总是那样温柔耐心,不厌其烦,真是“润物细无声”。

D. 小赵的论文多从旧见,缺乏独到见解,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等于“精神”,_____.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_____,还得看____._____.过去常说“教书育人”,不是没道理的。

①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②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③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④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A. ③①②④B. ④②③①C. ③②④①D. ③④①②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别州民①白居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②,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③,与汝救凶年。

[注]①长庆四年(824)五月,作者杭州刺史任满。

临行,州民送行,作此诗惜别。

②周初召伯关怀人民,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审理争讼案件。

后来人民对这棵甘棠树加以保护,并作诗歌颂,这就是《诗经•召南•甘棠》。

③杭州春雨多,秋雨少,常闹旱灾。

长庆四年春天,白居易发动州民,修筑西湖周围的堤岸。

以下评价适用本诗风格的一项是______A.沉郁顿挫B.含蓄隽永C.平实质朴D.清新俊逸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遮”和“满”两字,描绘百姓送别诗人的盛况。

B.颔联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自谦自惭。

C.颈联直接道出百姓受“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

上海市虹口区2020年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2020年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1.按要求填空。

(1)一箪食,一瓢饮,__________。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2)______________,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_________》)(3)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一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

”2.小明克服病情,在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学想表示祝贺,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各政府职能部门横向上相互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①下一级对上一级层层负责②分别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能③整个行政系统内部实行垂直领导④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权力行使的单向性A.④②①③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②④③①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

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度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

印度的《吠陀经》,波斯的《古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六经”《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民族视为“元典”。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②文化元典是特定时代、实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断刻勒,对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范式造成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元典的这种超越性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

同时,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理式的框架,而非实证性的结论,是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

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

(黄庭坚《______》)(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

(荀子《劝学》)(3)唐诗中多有从广阔的时空观照现世人生的佳篇佳句。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代表,杜甫《登楼》一诗中“______,______”也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以下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与情境不契合的一项是()A. 年会上,徐主任赞扬各位员工的出色表现后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大家各展所长,创造公司蓬勃发展的春天。

”B. 同学聚会,回忆往日趣事,畅谈今朝抱负,其乐融融。

老班长感慨地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 张师傅祝贺刚刚在全国技能比赛中摘得桂冠的徒弟说:“‘丹山万里桐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我为你的成绩感到骄傲!希望你再接再厉!”D. 小林是名牌大学高材生,但是工作两年,始终未遇伯乐。

朋友安慰他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3.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体育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也并非现代或西方的特点。

对统治阶级来说,体育可能一直是一种狡猾的压迫和规训方式,既可以,也可以。

但同时,体育在本质上仍是给大众带来愉悦的游戏,,。

对于体育权力的批判审视,并不妨碍日常对于运动的热爱。

①普通民众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发挥潜能②像罗马皇帝一样通过娱乐麻痹大众③如射礼一般用来训练人们的纪律和服从④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人的自由A. ②③①④B. ③②④①C. ②③④①D. ③②①④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这首元曲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中吕】普天乐元赵善庆稻粱肥,蒹葭秀。

黄添篱落,绿淡汀州。

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过雁,几处..危楼。

..落日,一声..沉□.半竿(1)填入诗中空格处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春B.夏C.秋D.冬(2)与这首小令语言风格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A.《登高》(杜甫)B.《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C.《登快阁》(黄庭坚)D.《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3)本支小令写景抒情时,数量词的运用颇具韵味。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五个句子分别对应前者“对于场景进行三维重建”和后者“对用户进行建模”。
其中①②⑤是针对“前者”的内容,⑤“颜色、纹理、光照、材质”照应横线前面的“三维重建”,排在第一位;由②“对象”和①“各对象的……”可知,排序为②①;
③④是针对后者“对用户进行建模”的内容,由④“后者主要……”可知此句在这层的前面,排序为④③。
②我们在教语法修辞上指出了很多写文章的毛病,表面上看,好像是语法问题,实际上也是逻辑问题。比方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主谓不合的句子。主谓不合是不是语法问题,实质上不是。因为代词“我们”充当主语是可以的,名词“国家”作为谓语也是可以的,在语法上没什么错误。错误在逻辑上。从逻辑的角度说,这句话是直言肯定判断,肯定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一般都是从属关系或同一关系,而这个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之间既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同一关系。所以,从内涵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不能恰当地反映主概念的属性,从外延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的外延更不能包含主概念的外延,犯了主宾不相应的逻辑错误。
整个排序为⑤②①④③。
故选B。
二 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逻辑跟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没有语言也难以进行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所以说逻辑与语言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逻辑上的“概念”,在语言里表现为语词,逻辑上所谓“命题”在语言里表现为一个句子。
③有人说,“救火”不合逻辑,这种看法值得怀疑。“救”有多方面的意思。“救生,救命”是竭力保存,务求延续;“救火,救急”是减少危害,免致恶化。不能把“救火”的“救”与“救命”的“救”混同。“谢恩”是谢,“谢罪”也是谢,但是前者陈述感激之意,后者表示愧悔之心。恐怕不能说前者同,后者不同吧?

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

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

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7高一下·宜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如简易地给书法艺术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书法是写字的艺术。

”如从美学或者艺术哲学的高度来论的话,“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

因为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进行创作的,故不写字不能称其为“书法”。

再者书法是以线条运动为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书法必须是讲究技巧的,由技成能,胡乱涂抹无以称“法”。

这两点体现着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定性。

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即是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意境创造能力。

书法的艺术表现是通过写字来实现的,写字又必然有其文字的内容,因此,文字内容在书法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法文字内容的精神内质和意境,应与书家的个性气质相适应,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再创造绝非易事,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通会,化度进去。

我们常说,艺术品首先感动作者自己,然后才能够感动他人,而使自己被感动的这种感染力,应当来自你所写文字内容。

这里,选择什么样的文字内容来作为你书法创造的素材,是很重要的。

读懂文字内容,被其文字意境所打动,引起精神上、情感上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书家的创作激情,提笔作书便成为主动的、积极的行为,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高度兴奋,此时,才情流注笔端,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精神之作。

这就是说,在书法对诗文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文字内容的意境与书法艺术表现的意境必须合一。

二是裁取率由,我塑我境。

当然,对文学底本的审美,本就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别。

读者对原作的思路情绪的体认,先天就存在着差异。

要旨在于以我为主,把对文学作品的意境体认,裁剪为我们的意境,用我们的笔墨,营造书法意境。

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质、技巧条件,才能物化现实。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北虹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北虹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北虹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优势之所以能够成为优势,必然需要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重大考验中充分彰显、不断提升。

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2月10日他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用“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三个词语来概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三个“战”不仅是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的判断,更是精炼概括了中央打赢这场战争的总体战略思路。

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从中央到基层,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和严密的防控机制。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冲击的制度威力密切相关。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严密布局为我们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也为这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

(《人民日报》2020年2月10日)材料三:在人类史上,出现过很多危险病毒,如尼帕、亨德拉、埃博拉、马尔堡、非典型肺炎等等。

1665年春天,伦敦地区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叫做淋巴腺的鼠疫,人一经染上这种病,不出十天必死无疑。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伦敦地区的人口一下子就减少了十分之一。

剑桥大学当局为防患于未然,把全体师生都遣散回家。

牛顿和同学们一样,被迫离开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作者:————————————————————————————————日期:虹口区2015年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2015.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一)①丝路学是一门20世纪才问世的新学问,它来自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性的文化概念的提出,并且最终得到了国际社会与学术界人士的共同认可。

②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

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的遗迹和文物。

③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

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

④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是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

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

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腓尼基人航抵山东”、“中国人种西来”、“仰韶彩陶文化西来”、“中国青铜工艺西来”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种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

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⑤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

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0年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

尔后50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

⑥这样的研究,是在中国学术界取得自主权的同时才开始的。

一旦启动,在当时便具有了国际合作的特点,迎来了思路学研究的高潮。

1927年,在北京由中国和瑞典双方合作组成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到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综合考察。

考察团搜集到大批的资料、标本、简牍、石刻、壁画和各种古文字的文书以及丝织品,第一次实现了在中国监管下对丝绸之路沿线埋藏的珍贵文物进行发掘、搜集并善加保管,为中国学术界建立丝路学,给今后以中国为主体进行国际合作,构筑了中外科学家相互交流的平台。

⑦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

(二)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②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

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

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

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

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

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

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③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

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

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

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④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

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各种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

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1.第③段中“浩劫”指的是(2分)2.第④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即使 B并且 C 然而 D 由于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丝路学是一门汇聚了众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元文化的学问。

B.1868年发现了丝绸之路,直到1910年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认证。

C.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

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后发现,这足以证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4.结合选文(一),简要概括丝路学研究的意义。

(2分)5.从选文(二)看,复兴丝绸之路的条件有哪些?(3分)6.新丝绸之路,给薄弱的西部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试举一例加以阐释。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1分)富春山居图(1)有的人,在一部小说里过完了一生;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

(2)富春江,一条横贯江南的河,河水灵秀。

有河必有故事,汨罗江有屈原,乌江有项羽,富春江有个严子陵。

晚年的黄公望,也云游到了富春江。

黄子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

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

(3)他看到了什么?一片山水,快要被他看穿,最后,濡墨提笔,于是……(4)先是一座顶天的浑厚大山,其上缀点矶石、草木,皴线似粗麻披垂山体。

这敦实的山,像京剧里甫一上台的亮相,那人满面油彩背插小锦旗,头顶雉羽,快步绕场一周,转身、昂头、锣鼓“咚”地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5)一幅画就这样打开了卷轴,一幕好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一块低平的滩涂,树临水而立,环拥出一个温馨的小村落,树冠蓬蓬,风和日丽。

村里人家院坝间,一定爬着一个粉团小儿,他望着那墙头露出冠顶的桃树笑,呵呵呵地。

而后接着的,是长长的空白,只在底部描几株小树过渡,空白实则为一片茫茫水域,让人想起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春去夏来,小儿也长大成人,要背负行囊雄心纠纠爬与水域另一头相接的高山了。

(6)《富春山居图》最浓墨重彩处,便是接下的这部分,位于整幅画卷的中上段,像一个人,处于弱冠至不惑之间的好年华。

(7)连绵的山,重重的山,远的、近的,高的、矮的,其上依然有人家、矶石、草木,若是有志,任何人都可以芒鞋竹杖去爬那些山,爬上一座,举目远眺,会发现眼前还有更高的山,那山上,有更好的风景,山花烂漫、山果香甜,情不自禁地,人会生起雄心万丈,抬脚继续往上往前,就算荆棘划破了皮肤,筋疲力尽,也依然壮志不减。

(8)又一记鼓点“嘭”地敲响,一个骤停,高峰紧接低谷,浓墨重彩的连绵群山尾,几棵挺拔的松,两叶扁舟,一间滨水的茅亭,重新让画卷安静淡泊下来。

(9)许多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里露个身影。

黄公望在他的《富春山居图》里,妆作了那个巾冠宽袍的隐士,他坐在松下的茅亭内,打望眼前河面上的游鸭,也许还有不远处那叶扁舟,亭后又是一片茫茫大水,秋水长天,干净澄明。

亭内人看够了游鸭,抬头望望眼前年轻时自己执意热情攀爬过的巍巍高山,行路难啊行路难,也不知当初那个年轻人如何那般气盛,恨不能一脚踩个天下,如今风住雨歇,揉揉落下毛病的脚踝,看看掌上交错的纹路,趴伏栏杆,惟轻吁一口气: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矣。

(10)再往后,秋之后,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人生如四季,四季轮回,人也一代代轮回,那个茅亭下的看山人看水人终于也老去,于河口边,顺流汇入汪洋大海。

画幅上最后一座抵天的峰,总结了他的一生,也让画卷来了个首尾呼应,只是其后浓墨拖带出的一脉远山,仍不肯止息,仍在袅袅述说着富春江的好风景,也在喁喁述说着一个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11)看一幅好画久了,你会觉得自己成了画中一棵树、一叶小舟。

难怪六百年间,那么多才子文人为《富春山居图》痴迷,多少痴爱的眼光铺泄印记画上啊,快要凝成厚亮的包浆了。

(12)渔、樵、隐,《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典型的元画。

元代的文人画家们,都爱画山水,江山丢了,异族当道,他们都成了孤儿般的遗民,惟求在山水间,容一己之身,舒一腔怨恨。

所以,元画都少有的超逸、高蹈,空山不见人,甚至不食人间烟火。

(13)大器晚成《富春山居图》哉!大器黄公望,十三岁便参加了元朝的神童试,其后做过几任小官,中年时,因受上司贪墨案牵连入狱,五十岁获自由后隐居,画画,成道士,游走江湖与人算命为生。

时光荏冉,命运,将黄公望带到八十岁的河口时,他回头打望一生,开始画他的《富春山居图》。

这一画,就画了数年,幸好老天开眼,让黄公长寿康健,得以完成此近七米的长卷,其间,黄公出游富春江皆将此卷带于身,随时修改增补,如一个老者在随记他的人生心得,每一笔每一划,都沉淀了万水千山。

(14)一个人,惟有修炼到一定份上,方能画就一幅展展长卷。

听人说明朝的秦淮八艳有貌有才,作得好曲画得好画,好奇找出她们画的兰花图,一张纯粹小品画,兰叶柔弱无骨,那兰,倒更像墙头草。

她们的才,顶多是个媚眼儿兰花指。

黄公望只需一成功力,动几下手指头,也能占她们上风。

《富春山居图》里,大气的黄公望,干脆直接扯过一条江河做了画纸,于其上堆山植树,自创世界。

行尽万里路,胸中丘壑自生,精通儒、释、道的画家,更是将他一生所悟融入画中,你若够眼力,自会看到藏于画内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洒脱、释家的轮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