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挂篮施工图解
后支点菱形挂篮施工讲义

挂篮安装
安装下横梁
22
挂篮安装
安装前上横梁
23
挂篮安装
安装前上横梁吊杆
24
挂篮用安装两只
葫芦临
时吊住,
把安好
的前上
横梁吊
杆拧入
横梁吊
具中,
安装前下横梁
25
挂篮安装
26
挂篮安装
• 8、安装底模板 吊上底模板,逐块安装铺平整
安装底模板
27
挂篮安装
临时安装外模
28
挂篮安装
导梁吊具先穿入
安装内导梁、顶板底模板
33
挂篮安装注意事项 • 三、挂篮安装注意事项 • 1、后锚吊杆上的下端设置钢楔块(下端锚要箱梁翼板、 顶板的底斜面上),保证吊杆的垂直(轴心)受拉(钢 楔块根据箱梁的底斜面角度自制)。
钢楔块
34
五、挂篮试验
挂篮在施工前均要进行荷
载试验,以检验挂篮各主要部 件受力情况及挂篮的整体变形, 以便指导施工。
37
砼灌注应按由前往后,两腹向中对称浇注 的顺序进行,即先灌注梁节前端,后灌注梁节 后端。从两腹板向中间推进,采用水平分层法 施工,分层厚度以30cm为宜。
砼终凝后,应立即进行洒水养护,梁端头
表面在砼达到规定强度后,作凿毛处理。
38
八、挂篮行走
从3#(3′#)段开始,对称拼装好挂篮后,即 进行3#段的悬臂灌注施工,施工完3#(3′#) 段后,挂篮前移至4#(4′#)梁段,其行走程 序如下:
6
3、走行系统 走行系统主要由主桁走行系统、侧模走行系统、内模走 行系统组成。主桁承重架走行在箱梁顶的滑道上进行, 承重架中部设滑动支点,滑动支点内嵌四氟板以减少摩 阻力。在主梁后端设平衡倒扣轮扣于滑道,确保行走时 的稳定,滑道在钢枕上滑移,每个循环时先将滑道滑移 到位,调好固定后再整体移动挂篮。侧模及内模走行时 在滑梁上安装吊轮,拆模松开吊杆时滑梁落在吊轮滚轴 上同内外侧模一起随主梁前进。
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部级)全解

连续梁菱形挂篮施⼯⼯法(部级)全解连续梁菱形挂篮施⼯⼯法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陈思肖炳忠苟祖宽张振强周远杰⼯法编号:GGG(中企)C3-20081.前⾔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桥梁设计施⼯的进步,其中预应⼒混凝⼟连续梁桥、刚构桥是采⽤较多的的桥梁型式。
预应⼒混凝⼟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般跨度⼤⽽且跨江河、河⾕,所以主要采⽤悬臂浇筑法施⼯。
以往挂篮⼀般采⽤万能杆件、贝雷桁架、军便梁组拼⽽成,往往结构复杂、质量⼤、操作不⽅便;现在的连续梁、连续刚构桥箱梁截⾯多采⽤单箱双室或单箱多室截⾯,桥⾯宽度⼤,节段重量较重,要求每个节段全断⾯⼀次浇筑,对悬臂浇筑法施⼯提出了更⾼的要求,为满⾜施⼯需要,出现了各种新的悬臂浇筑法施⼯⽅法,其中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具有设备结构简单、节点少、变形⼩、操作⽅便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1年⾄2003年,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在贵阳市中⼼环北线⼩关⽔库特⼤桥施⼯中,在充分总结以往连续梁、连续刚构悬臂浇筑施⼯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该桥单箱双室宽幅(桥⾯宽21.5m)箱梁悬臂浇筑施⼯技术难点,进⼀步优化挂篮结构设计及其施⼯⼯艺,成功研制了适⽤于宽幅箱梁悬臂施⼯且仅⽤两⽚主桁架的菱形挂篮。
2007年1⽉⾄2008年5⽉,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施⼯的湖北恩施施州⼤桥主桥为独塔单索⾯斜拉桥,刚构体系,墩塔梁固结。
主跨145⽶,边跨100⽶,主桥刚构体系采⽤菱形挂蓝悬臂现浇施⼯,为解决平衡问题,在100m边跨在箱室内填充铁砂混凝⼟压重。
挂蓝结构施⼯安全、⽅便,移动快速,并有效地控制了成桥线形。
2007年8⽉⾄2008年8⽉,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和平⾄左岭⾼速公路武东特⼤桥主桥(63+115+63m预应⼒混凝⼟连续梁)施⼯中。
根据混凝⼟悬臂浇注⼯艺及对挂篮设计的技术要求,采⽤菱形挂篮施⼯,⾛⾏⽅式为⽆平衡重⾛⾏⽅式,使桁架⾛⾏时的稳定系数⼤于 2.0,满⾜规范要求,同时满⾜挂篮下通车净⾼不⼩于8.5m的要求。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1工程概况1.1 桥型布置巴阳2号特大桥起讫里程为K182+600~K183+177,全长577m,采用双向分离式,左右线桥净距0.5~18.0m。
左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30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9700m 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4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右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10000m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3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
本桥主跨为100+180+100m的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连续刚构,左右线引桥均为4×30(云阳岸),2×30m(万州岸)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1.2箱梁结构巴阳2号特大桥主桥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截面,为三向预应力结构。
箱梁顶板高12.1m,底板宽7m,外翼板悬臂长2.55m。
箱梁0号段长15m(包括墩两侧各外伸2.25m),每个“T”构纵桥向分为20个对称梁段,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5×3.5m+8×4m+7×4.5m,累计悬臂总长81.0m。
1号~20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悬臂浇注梁段最大控制重量2332.5KN(未考虑施工荷载),挂篮设计自重1000KN。
全桥共有6个合拢段(两幅桥),分别是4个边跨合拢段和2个中跨合拢段,合拢段长度均为3m,边跨现浇段长8.36m。
箱梁根部断面梁高10.5m,跨中及边跨支架现浇段梁高3m(箱梁高均以腹板外侧为准),从中跨跨中至箱梁根部,箱高以半立方抛物线变化。
从1号梁段至6号梁段腹板厚70cm,从6号梁段至13号梁段腹板厚60cm,从13号梁段至21号梁段腹板厚50cm,边跨21梁段号至23号梁段腹板厚60cm,腹板变厚处设50cm渐变段过渡。
每号梁段的腹板上设有抗剪齿口。
箱梁底板厚除0号梁段为150cm 外,其余梁段底板从箱梁根部截面的120cm厚渐变至跨中及边跨合拢段截面的36cm厚。
后支点菱形挂篮施工

二、挂篮构成
液压千斤顶 前上横梁
吊杆
侧模 底纵梁
后上横梁 菱形组合梁 后锚 滑道
千斤顶
方木
前支腿
内导梁
调节杆
2# 1# 0# 1# 2#
后下横梁
前下横梁
底纵梁
上横梁
吊杆 内导梁
侧模板
下横梁
1、承重(主桁)系统:
单个主桁系统由两片主桁横向经过连接系连接构成,单 片主桁由下弦杆、上弦杆、前斜杆、立柱和后斜杆构成, 为固接体系。 2、模板系统
4、吊挂系统 由前上横梁、导梁、和吊带构成。
5、锚固系统
由锚固构件、钩板等构成,以便挂篮在灌注混凝土和空 载行走时,具有必要旳稳定性。
三、挂篮设计参数
箱梁最大块重 砼容重 施工荷载 冲击系数及其他施工不利因数系数 杆件承担砼重 施工时、行走时抗倾覆安全系 自锚固系数旳安全系数 吊锚杆安全系数
四、挂篮拼装
④挂篮自重轻,是目前利用系数较高旳挂篮。 ⑤桁架纵向安装尺寸小,只要有13m旳起步长度即可 安装两套挂篮。挂篮刚度大,弹性变形小,在立模时 一次调整标高,防止了挂篮施工过程中底模标高屡次 调整。
悬灌段施工开始旳头几种节段,可能因为各工序 旳衔接不理想,操作不够熟练,每节梁段施工周 期可能长些。经过一段时间旳实践,掌握了施工 规律,各工序操作熟练程度有所提升后,施工周 期可缩短到平均7天。周期内各工序所用时间见下 表。
悬灌段工序施工时间
工悬序灌段工序施工时时间间(小时)移挂篮来自5安装底模、外侧模
后支点菱形挂篮施工
一、 挂篮形式
挂篮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桁架式(涉及平弦无平衡重 式、菱形、弓弦式)、斜拉式、型钢式及混合式 四种; 挂篮按抗倾覆平衡式可分为压重式、锚固式和半 压重锚固式三种; 按挂篮走行措施可分为一次走行到位和两次走行 到位两种; 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滚动式、滑动式和组合式三种。
菱形挂篮

菱形挂篮该型挂篮主要由菱形桁架、提吊系统、走行及后锚系统、模板系统和张拉操作平台等六部分组成(见附图3)。
⑴构造:①菱形桁架:菱形主构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由两片桁架、横联和门架以及前上横梁组成,桁架间距和腹板竖向预应力钢筋位置相对应。
各杆件间采用普通螺栓联结。
前上节点和前上横梁联结,挂篮前吊点(底模架4个、内模2个、外模2个)均设在前上横梁上。
所用材料均为A3型钢。
②提吊系统:a.底模前吊带。
前吊带的作用是将悬灌的底板、腹板混凝土及底模板重量传至主桁架上。
吊带采用8根φ25精轧螺纹钢每两根为一组,共4组,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的标高。
b.底模后吊带。
后吊带的作用是将底模架荷载的一部分传至已成箱梁的底板上。
已成箱梁底板靠近腹板位置预留两个方型孔洞,16Mn吊带穿过箱梁底板和底模架后横梁销接,上端每组吊带用2个LQ32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节底模。
③模板系统。
箱梁外侧模采用大块钢模板,纵向长度4400mm,在梁高范围分为三块,以便梁高变化时调整。
面板采用厚4mm钢板,加劲肋为∠75×6和[10钢框架焊接,整个外侧模支撑在外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悬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悬吊在已成梁段顶板上(在浇注顶板时预留孔),后吊杆与走行梁间设有后吊架,后吊架上装有滚动装置,挂篮走行时,外侧模走行梁与外模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内模由内模架、模板、横、竖带及调整丝杠等组成。
内模架吊在两根内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吊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后端吊在已浇梁上(顶板预留孔),内模架可沿走行梁滑行,模板除上、下梗肋,顶板张拉台座处用特制模板外,余均为组合钢模板。
底模板由底模架和底模板组成,底模架由纵梁和前后横梁组成,底模板为木模,下垫方木分配梁,模板上钉1mm厚的白铁皮,底模宽度比箱梁底宽少8mm,两外缘固定6mm橡胶条,在浇筑混凝土时,外侧模与底模夹紧,以防漏浆。
④走行及锚固系统走行系统。
在主构梁的两片桁架下的箱梁顶面(腹板竖向预应力筋位置)铺设两根轨道,轨道用钢板组焊成Ⅱ型截面。
高铁菱形挂篮通用使用手册

适用XXX高速铁路常用跨径菱形挂篮使用手册设计单位:天津百兴钢结构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X二〇〇九年三月菱形挂篮使用手册一、挂篮的结构及构造挂篮主要由主桁架、行走及锚固系统、吊杆系统、底托系统、模板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挂篮构造示意图如上图所示:1、主桁架系统主桁架是由两片外型呈菱形的桁片在其横向设置横梁组成一空间桁架,并在两面竖弦杆中间设置中门架以提高主桁的稳定性和刚度,主桁杆件采用槽钢两侧焊钢板,杆件间采用40Cr钢销轴销接。
主桁两侧设有侧面吊架(挑梁)用于悬挂外侧模。
2、行走及锚固系统挂篮在悬浇完一段箱梁,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每一端利用4付10吨倒链缓慢均匀地牵引两片主桁架向前移动,同时通过前吊带带动底平台和内外模向前滑动,其中外侧模通过提吊梁与挂蓝一起移动,内模通过滑梁前移。
行走轨道通过梁体的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
轨道由槽钢和钢板焊接,走向轨道在设计时表面盖板采用间隔焊接,每两块盖板间的竖向预应力钢筋侧位置都留有120x150或120x300的空隙,以调整挂篮的行走轨迹,满足曲线桥梁施工的需要。
轨道下设置钢枕,以调整轨道的平整度。
3、提吊系统用以连接挂篮主桁架和底模平台及侧模,提吊系统采用Q345B(-25*150)的吊带和直径32mm的精轧螺纹钢,用千斤顶及扁担梁提升装置来调节模板的标高。
4、底托系统底托系统由前后托梁、纵梁、平台梁、前护栏、侧护栏、操作平台等几部分组成,底纵梁与底模模板的横肋现场焊接,后托梁通过吊杆或吊带锚固于梁体,前托梁通过吊杆或吊带与前横梁相连,浇筑混凝土时,后托梁通过后锚锚固于前段已完箱梁底板。
5、模板系统便于施工,内模采用100x100方木,采用可调节型内模支撑架,外侧模与内模用对拉螺栓连接,内设支撑加固,采用内滑梁形式,整体移动内模系统。
当遇到齿板时,可将所在位置处内模下角钢带拆除,配合脚手架完成浇筑;外侧模提吊梁前端锚固于前横梁,后端悬吊于已浇箱梁翼板,拆模时利用设置在底模托架上的斜撑支撑模板,解除后端吊杆,放松前端吊杆,随平台下沉和前移。
菱形挂篮建模分析_看图王

Civil 临时结构计算分析例题Three菱形挂篮结构分析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施工事业部工程概况本挂篮根据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渭南过境段 K92+621 大桥箱梁悬浇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主桁承重系、底篮、悬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平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具体布置如下图 1.1。
图1.1 菱形挂蓝构造示意图挂篮材料:承重主桁架、前后横梁、上平联、后联杆、分配梁、内外滑梁、底篮单元采用Q235组合型钢,吊带采用Q345钢,吊杆选用Ф32精轧螺纹钢,对应16Mn钢。
挂篮截面:承重主桁、前后横梁、后联杆采用双角钢焊接而成的方形截面,上平联、分配梁、底篮前后托梁采用双槽钢截面,内外滑梁以及底篮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刚吊带采用实腹长方形截面和双角钢截面,刚吊杆采用实腹圆形截面。
力的单位选择kN,长度单位选择m1、新建(保存)项目新建(保存)项目有三种方法:一是点击“”/新项目(保存);二是在快速访问工具栏直接点击“”(“”);三是使用快捷键“Ctrl + N”(“Ctrl + S”)。
2、定义材料和截面定义材料特性:特性/材料特性值/材料/添加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23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34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JTJ(S);数据库> 16Mn↵点击确定定义截面特性:特性/截面特性值/截面/添加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 ;截面名称:承重主桁;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3 ;截面名称:后联杆;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 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5 ;截面名称:分配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6(分配梁2)、7(分配梁3)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8 ;截面名称:底篮前托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9(底篮后托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0 ;截面名称:外滑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1(内滑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2 ;截面名称:底篮普通纵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3(底篮加劲纵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4 ;截面名称:刚吊带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5 ;截面名称:刚吊带I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实腹圆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视图>显示>节点>节点号节点/单元>节点>建立节点坐标:(0,0,0)m ;点击适用坐标:(-4,0,0)m ;点击适用坐标:(0,0,3.2)m ;点击适用坐标:(5,0,1.9)m ;点击适用坐标:(5,0,3.2)m ;点击确定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分别点取1、2;2、3;3、4;4、1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7.09,0)m ;复制次数:(2);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1、2、3、4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前后横梁结构>基本结构>桁架建模助手输入类型:;节间数量:(4);L:(7.09 );H1:(1.3 );选项:对称编辑勾选竖杆和两端竖杆;材料:(1:Q235);截面:(2:前后横梁);勾选所有构件使用相同材料插入插入点:5号节点(5,0,3.2);旋转:Gamma(90);原点:勾选显示号,选择10(0,0,1.3);释放梁端约束:点击分配在use选项中不勾选任何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桁架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14,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3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46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79号单元,点击适用 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52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8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 、44 、46 、48节点,再依次点取4、43、45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 、44 、45 、48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删除单元选择81号单元,点击删除(勾选删除自由节点,会自动删除47号节点)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77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7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06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29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1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 、50 、52 、54节点, 28、49、51、53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28 、50 、51 、54节点建立单元建立上平联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4 :上平联)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4、48节点,3 、5节点,8、23节点,8、21节点,21、3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单元,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竖杆下半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6、10节点,32 、6节点,28、1节点建立单元把70、74、78单元的结构类型改为梁单元建立悬吊体系单元前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前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3、4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6)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9、14、1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3、66节点,45 、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5);截面名称:(15 :刚吊带I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48节点,9 、69节点,14、70节点,16、71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7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72,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1,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857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6、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6);截面名称:(6 :分配梁2)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0、7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9、71节点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2、7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8)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6、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75、77、7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精轧螺纹钢)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2、80节点,73、81节点,76、82节点,78、83节点,74、84节点,75、85节点,77、86节点,79、87节点建立单元后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后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51、5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1、88节点,53、89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4,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8、89节点建立单元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5.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刚吊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0、92节点,91、93节点建立单元建立内外滑梁单元全部激活,点击标准视图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4、9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3、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0);截面名称:(10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6节点,95、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2、8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1);截面名称:(11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2、98节点,83、99节点建立单元镜像悬吊体系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悬吊体系单元,点击确定建立底篮体系单元视图>显示>单元>单元号 节点/单元>单元>建立单元 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 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9);截面名称:(9 :底篮后托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2、12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17号单元,点击适用将底篮前托梁的截面属性拖拉给218-226单元建立底篮加劲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7.8)m ;复制次数:(1);选择9、32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3);截面名称:(13 :底篮加劲纵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35、136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底篮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2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6.4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3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复制单元属性选择236号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底篮普通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44,0)m ;复制次数:(9);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把底篮普通纵梁截面属性赋予最新复制的 9 个单元镜像纵梁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鼠标点取136节点);交叉分割节点、单元;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纵梁单元,点击确定后联杆的建立激活承重主桁单元 节点/单元>分割单元单元类型:线单元;任意距离比:(距离比x :0.4); 选择2、6、1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3);截面名称:(3 :后联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89、190、191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全部单元4、添加边界条件节点/单元>建立节点坐标:(0,-0.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04,-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36,-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6.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镜像节点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选择192~195节点,点击适用选择 1、6、10、193、194、195、197、198、199、96、97、98、99、129、130、131、132 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开),R-all(关),点击适用选择 2、7、11、192、196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DZ(开),R-all(关),点击适用5、添加荷载挂蓝所承受的荷载以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形式荷载>静力荷载工况荷载>静力荷载>自重荷载工况名称:挂篮自重自重系数:z(-1)点击添加底部防护平台自重以节点荷载的形式加载在底篮前后托梁上荷载>静力荷载>节点荷载荷载工况名称:底部防护平台自重节点荷载:FZ(-2.8)点击适用均布荷载包括五部分:底篮普通纵梁为14.6kN/m,底篮加劲纵梁为31.7kN/m,侧模外侧纵梁为15.9kN/m,侧模内侧纵梁为41.2kN/m,内模滑梁为 52.5kN/m。
菱形挂篮施工工艺

目录一、概述 (1)1.1挂篮概况 (1)1.2挂篮构造 (1)1.2.1主桁承重系统 (1)1.2.2行走及后锚系统 (1)1.2.3底篮及悬吊系统 (2)1.2.4模板系统 (2)二、挂篮拼装 (4)2.1挂篮拼装流程 (4)2.1.1拼装流程框图 (4)2.1.2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 (4)2.2拼装标准 (7)2.3挂篮拼装 (7)2.3.1测量放样 (7)2.3.2铺设轨道 (7)2.3.3拼装挂篮主桁 (8)2.3.4安装挂篮锚固系统 (8)2.3.5安装挂篮前后悬吊 (9)2.3.6安装挂篮底篮 (9)2.3.7安装挂篮行走小车 (10)2.3.8外模板就位 (11)2.4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 (11)2.5拼装检查 (12)三、加载试验 (13)3.1试验目的 (13)3.2试验方案 (13)3.2.1试验方法概述 (13)3.2.2试验荷载 (13)3.2.3变形观测项目 (14)3.2.4测点布置 (14)3.2.5观测方法 (15)3.3试验加载程序 (15)3.4卸载程序 (16)3.5人员组织 (16)3.6加载试验注意事项 (16)3.7试验成果 (16)四、挂篮及模板前移 (17)4.1施工流程 (17)4.2挂篮前移必备条件 (17)4.3连体挂篮解体及前移 (17)4.4分离式挂篮前移 (19)4.4.1操作细则 (19)4.4.2人员组织 (21)4.5模板前移 (22)4.5.1外模前移 (22)4.5.2内模前移 (22)五、挂篮检查 (23)5.1砼浇注前检查 (23)5.2砼浇注过程检查 (23)六、台风季节挂篮施工应急措施 (23)6.1施工工况 (24)6.2应急措施 (24)七、挂篮拆除 (25)菱形挂篮施工工艺一、概述1.1挂篮概况跨双阳路施工为挂篮施工,共设3个T,共计采用3套挂篮进行施工,挂篮形式采用菱形挂篮施工,菱形挂篮重量为60t。
菱形挂篮总体布置详见图1.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跨合龙段外模施工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内部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内模板1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内模板2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内模板3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中跨合龙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顶板齿块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内部顶板纵向预应力张拉1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内部顶板纵向预应力张拉2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纵向预应力外部张拉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纵向张拉后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锯断后的预应力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千斤顶的标定2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锚具的磨阻试验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水泥浆搅拌机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压浆机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真空泵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水泥浆稠度仪
工人作假的精轧钢螺帽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内部上滑梁后吊杆及滑轮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后吊带外侧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后吊带内侧1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后锚吊带内侧2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0#段外模施工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上部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悬吊系统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前悬吊系统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后锚上部
螺栓固定在内顶板及外侧翼缘板底部)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内外上滑梁上部吊杆
挂篮安全防护网2(前侧面)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上横梁防护拉杆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后横梁吊带操作平台防护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合龙段劲性骨架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模板预压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千斤顶段标定1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竖向预应力浇筑前1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竖向预应力浇筑前2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竖向预应力浇筑后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竖向预应力图示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安全防护网1(前正面)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挂篮安全操作规程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千斤顶安全操作规程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七条禁令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事故拉断的精轧螺纹钢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关于组织学习连徐高铁WⅡ标 悬臂连续梁施工研讨会
中铁北京工程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 二分部工程部
菱形挂篮图解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菱形挂篮实景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0#段施工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0#段腹板下托架加强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纵向预应力密封水泥砂浆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横向预应力张拉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横向预应力张拉后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竖向预应力张拉1
中铁北京局连徐铁路站前Ⅱ标项目部二分部
竖向预应力张拉2(记录千斤顶伸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