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材料运用变通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材料运用变通技巧例文1: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
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先觉们为之前赴后继,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种求安之法的失败。
——【说“安”——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片断例文2: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
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左右奔突,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之路的断绝。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革命先驱前赴后继,纵横驰骛,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些变革之法的失败。
——【《跑的体验》(湖南卷文题)】片断“变通”使用材料总的原则:“变通”运用材料时,要善于强调材料与观点结合的那一个侧面,善于把观点强化出来,突显出来。
即要能够突出强调这个材料中与观点相结合的那一个侧面。
例1:素材:美国总统里根加工成品:美国总统里根是演员出身,在竞选时有很多负面影响,而且他的年纪也大了,他终于输给了别人。
2021年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之令狐文艳创作

高中文言文阅读令狐文艳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2018届高三联考作文解析(映原文)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四校联考作文解析高映东2017年10月3日一、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
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
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如何担当,怎样担当”是重点。
此类写作,可称之为“内窥式”写作,既然考生择一“最”,就要内窥入深,否则就有浅尝辄止之嫌。
考生要引得进去,爬得出来,在咬文嚼字上用足力道,既能言出所选择的内在深意,又不能脱离文本给予的前因后果和时代背景,文章有书卷气但无书呆子气。
题目是向着高难度去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个人儒家文化内在逻辑的不同侧重的理解。
见仁见智,考生可以从杨继盛、李大钊、杨联陞、钱穆四先生拟联中任选一联来理解,但不要超过一个,否则违背要求。
考生需要阐述“最喜欢”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若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则难以出高分。
三、立意1.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铁肩”比喻勇于承担重任的强者。
“辣手”本意是毒辣的手段,引申义是能手,对某方面熟悉的人。
“铁肩”与“辣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强势而霸道的形象,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型人才,是一个狂飙突进、横冲直撞的子路般的担当者。
这则材料的“担当”有一股子路见不平的“愤”。
(备注: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
……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
高二语文第十四周作文材料

高二语文第十四周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
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
师徒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
面条粗砺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两口就放下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地把面条吃完了。
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苏轼大笑着起身而去。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意蕴的片段,在这里,吃面条只是个表象,由此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人体悟人生的不同态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其实,这则材料的下面已给出了这则材料的题旨提示:“吃面条只是个表象,据此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人体悟人生的不同态度。
”据此可知,文章的立意应是“体悟人生的态度”。
在构思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限制性——要求理解材料,以“两人体悟人生的不同态度”为切入点,不能脱离“人生态度”这个中心。
二是它的开放性——既可以从黄庭坚的角度肯定“咀嚼”苦难的人生态度,也可以从苏轼的角度肯定旷达的人生态度;还可以辩证地看待,客观地评价两人的人生态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构思,都要求独立思考,力求使作文能成“一家之言”;立意要有积极意义;内容尽量写出“真我”,不写“假大空”。
接受,是一种豁达浩淼的大海接受了波涛的汹涌与厮杀,于是更显出包容与深邃;广袤的草原接受了冬天的凛冽与肃杀,于是更显出坦然与祥和;同样,人只有接受了苦难的磨炼与洗礼,方能升华精神,平息灵魂。
接受,是一种豁达。
一粒沙,无意间进入了贝的体内。
撕裂的剧痛和割心的难受,贝,没有拒绝。
月升了,又落了;潮涨了,又退了。
贝躺在软软的河床上,微微地翕张着,没有悔恨,没有怨言,只有一份淡定的接受。
【纪念】看大明男儿杨继盛如何在临洮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纪念】看大明男儿杨继盛如何在临洮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杨继盛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生于明正德10年(公元1513年),幼年家贫,一面牧牛,一面读书,13岁始正式从师,明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选调北京任兵部员外郎。
明嘉靖二十九年,居于阴山附近的蒙古土默部首领俺答汗,率兵侵犯大同、宣化,要挟明廷,提出要在此两地开设马市。
镇守大同的大将军咸宁侯仇鸾,畏敌不战,勾结外敌,以开“马市”为名,与敌媾和。
对此,满朝文武自然也有不同意见,但那些老于世故,明于趋避的大小政客们都三缄其口,惟独杨继盛将自己的不同看法形成了文字,给嘉靖皇帝递上了《罢马市疏》。
也就是这勇敢的一“递”,惹下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故事,使他“结缘”临洮。
杨继盛进士出身,写奏折自然不在话下,于情于理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见地不凡。
他说仇鸾误国,其议有“十不可、五谬”,说得大义凛然,无奈嘉靖帝昏愦无能,为仇鸾操纵,驳下杨疏,并密疏请斥逐。
于是一声大喝,杨继盛被逐出京城,贬到了3000里外的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当了一名小小的“典史”,去管理缉捕、监狱。
杨继盛的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因为这不同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那些怀才不遇的士子,屡试不第的秀才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而杨继盛30来岁的人,已做到郎官,是登上了山,可谓前途无量,遽而又被推向深渊。
在被贬狄道之初,他写的《谪所苦阴雨述怀》,可见其笔底波澜,胸中块垒:“云黯黯兮郁愁结,雷隐隐兮哀怨绝;雨潸潸兮血泪下,水泠泠兮悲声咽;鸟乱啼兮怜人苦,花零落兮谁是主;欲深入兮无永穴,欲高飞兮无翰羽;扪胸问心心转迷,仰天呼天天不语。
”凄风苦雨,英雄被困,回天无力,壮志难酬,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谪所苦阴雨述怀临洮,古代称狄道,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耕为主耕读传家的农业文化县,境内有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运输便于文化的传播。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系列 历史人物类

五 2020、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用料篇★★历史人物类★★●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贵族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
(江苏考生《暗夜的绝响》)●“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近体诗的先驱者——以其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崭新的一页,引发了盛大辉煌的盛唐气象。
(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斯宾诺莎在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被孤独、寂寞笼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哲学,探索真理,创作了神学著作《宗教论》。
他让后人感叹道:“最孤独最寂寞的是过程,最厚重最丰富的也是过程。
”(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
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
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
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
(浙江考生《山水文人看华夏》)●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
(湖南考生《轻松起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
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
杨继盛原文_翻译及赏析

杨继盛原文_翻译及赏析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
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
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
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
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
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
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继盛人物生平刻苦勤学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
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
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
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很是羨慕。
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
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杨继盛说:“年纪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牧牛。
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
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
乡试中举,此后曾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祭酒徐阶颇为欣赏他。
从师习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岁的杨继盛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
随后在殿试中二甲第十一名,成丁未科进士。
六月,杨继盛担任南京吏部主事。
到任后,考功司郎中郑晓对杨继盛颇为赏识,常常向他传授“居官守身之道与夫古今典故”。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杨继盛跟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深思乐律的学问,亲手制十二律,吹奏时声音均极和美。
韩邦奇大喜,将自己所学的全部传授给他,从此杨继盛更加有名。
力劾仇鸾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岁的杨继盛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
当时,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的同党、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和之,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
疏章呈入,明世宗朱厚熜颇为心动,将这个建议下发由仇鸾、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兵部侍郎聂豹、张时彻讨论。
仇鸾攘臂相骂说:“这小子没有看到敌寇的厉害,应当将他撤职。
高三作文写人:古人不远——张居正

高三作文写人:古人不远——张居正古人不远——张居正古人不远——张居正有这么一位古人,他是明朝著名的内阁首辅,注意,不是之一,他是两朝元老,他在位期间,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相信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
第一件事是“一条鞭法”,第二件事是“考成法”。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位古人,我简略解释一下。
一条鞭法这个名字很不起眼,但这件事极其重大。
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正因为这个跨时代的一条鞭法,改变了自唐朝以来延续了八百余年的税制,是中国赋税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变。
一条鞭法的内容很多,但主要的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
一是把田赋和繁杂的徭役、杂税合并统一征收;二是把徭役部分地摊入田亩,既根据人丁又依照田亩征收;三是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为一条后,一律征银。
一是把田赋和繁杂的徭役、杂税合并统一征收;二是把徭役部分地摊入田亩,既根据人丁又依照田亩征收;三是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为一条后,一律征银。
这样就不会出现“淋尖踢斛”等类似的事情。
不仅缩小了大小官吏贪污的空间,而且见笑了人民的负担。
考成法万历元年,他上书皇帝:“月有考,岁有稽,使声必中实,事则可成。
”考成法就此诞生。
“考成法”相当于现在的“年度考核”。
这说明张居正还是十分具有现代精神的。
当然,考成法更为严厉。
这项政策有一个实施的办法:记账。
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都记在上面,年底一对,没有完成的人将降职或革职。
这样“残酷”的做法使官员们辛勤工作,暗淡已久的明朝又焕发了生机。
以上,总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卓越的,不作嘴上功夫,而是跨越重重的阻碍付诸于行动,取得显著﹑良好的效果。
即使是当年的徐阶也没做到这一点。
我们暂且轻松一下,看看张居正大人的光荣事迹,了解一下神童的经历。
12岁中秀才,13岁时本应中举,因有人使绊未中举,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
要知道,即使是徐渭﹑蒲松龄这样的大才子中举时都不小了,16岁就中举,若若干年后的范进老先生知道了,是不是会红眼呢?好,了解完神童张居正的光荣事迹,接下来转入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
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
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铁肩辣手,文人风华
嘉靖年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处死,斯人已矣。
然而他“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绝命之联,却流传至今。
在我看来,纵多方易字几出新意,此联仍以“铁肩”凸显文人面对道义的不退让,“辣手”诉说文人讽喻时弊的勇气,为文人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
李大钊将辣改为“妙”,赞友人妙手著文。
杨联陞以“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自谦自警自勉,钱穆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状似平常却暗含期许与勉励。
后人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几度易字,各有新意各有理趣,固然均为佳作,然而却难将文人大勇大智的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
“铁肩”是世对道义的绝不妥协。
文人何来“铁肩”?文人苦读书斋,想来只当柔柔弱弱何来铁肩!诚然,文人不是武将,没有雄健的肉体,铁的臂膀,但是面对道义,他们却在精神上筑起铁肩,承天下道义。
君不见,曾参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与重乎,死而不已,不亦远乎。
”将仁义的大任扛在肩上;君不见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铁肩担义不畏死;君不见,殿上谏臣魏征直言不讳,陛下强项令董宣誓不低头。
纵然没有真正的铁一般的双肩却为家为国为道义绝不屈服,架起精神的铁肩。
与之相较,“平肩”“双肩”固为现实所存在的,却难以描绘文人柔弱双肩上铁一般的面对道义的不退不让。
“辣手”是面对时弊的辛辣讽刺,是面对强权不畏惧,讲真话的大勇。
无论是“庸”还是“妙”,都是文采的高低,“只手”更是现实的描写,而辣手却已不仅是文才,更是精神的勇敢与高尚。
邵飘萍便拥有这样一只辣手,作为记者的他,生活于那样一个乱世,军阀混战,政府黑暗,他毫不畏惧,揭露真相。
面对军阀的威胁,他毫不退缩,坚持“辣手”,终被杀害。
让邵飘萍如此被记颂的早已不是他作为记者文才多么高超,而是他“辣手”为文的勇气。
比起文章的“庸”“妙”,文才的高下,“辣手”的勇气,更是文人的精气神。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大”,大志与大勇勾画了文人的风貌,不拘于
肉体强弱,不囿与文才高下,这样的气节与风骨,方是文人精神最好的注解与最高的追求,后人种种改字,均难以将这种精气神表现得如此有力。
铁肩辣手,方为文人风华。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个作文题与1996年的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相似,典型的评论,可以或者应该抓的评论点有二:1、思想内涵,这是最重要的,2、艺术上(对联的角度)。
当然就材料的叙述来看,只要写了思想内涵的评论就算扣住了题,如果以思想内涵为主,兼顾到艺术上的,算是很好的。
评论中必须做比较,一副对联,三次变化成为四副对联,这比较有点复杂,会让学生难受,这也是本题的难点所在。
点睛:这道作文题目,首先要写第一步:明确你的选择。
再做第二步: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我们看看这四联: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
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
这里必然要用到概念阐释法了。
四组对联有一组相同的概念:道义、文章。
考生首先要明白何为“道义”。
概念如果内涵丰富的话,就要看语境。
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写的对联,自然道义倾向于“道德正义”,严嵩是奸臣,迫害忠良,祸乱朝纲,自然是失去了为臣之道、为官之道与为人之道,是没有道德正义的。
而杨继盛就是要匡扶道
德正义,攘除奸凶,因此说“铁肩担道义”,正气凛然。
那么文章呢?自然倾向于能够“载道”“明道”的文章,也就是说仍然是伸张正义、抨击时弊之类的文章,即“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章。
“文章千古事”,与道义统一起来,就是社会责任感与良知。
如果考生不能理解到这一层次,很难写出优秀的文章。
接下来是几组不同的概念:铁与辣、铁与妙、平与庸、双与只。
学生更喜欢哪一组呢?要阐释理由。
阐释理由之前要阐释概念。
1.铁,就是态度很坚决地去做一件事;辣,就是辛辣地,嫉恶如仇地。
其实这一组就是塑造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舍得一身剐也要把贱人或者奸人拉下马的斗士形象。
对黑丑恶势力决不妥协与姑息,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的猛士也在此列。
2.铁肩与妙手这一对组合多了一份文武双全的味道。
在社会上也会勇担社会重任,成为民族脊梁;而文章又写的高妙,影响深远。
这多了一份委婉与智慧,也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自信,没有问题,有本事,行。
3.平与庸统一起来了,平就是平凡,庸就是普通,平庸就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
自己喝着稀饭就着咸菜也要关注一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国难当头也要振臂高呼不能做亡国奴,在国家强盛时也要为祖国喝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每一个人在国家大事面前有热情,不麻木。
4.双肩担道义与只手著文章又不一样。
双肩,人只有两个肩膀,都去担道义了,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只手著文章,人当然是用一只手写文章,意味着写文章、担道义是很容易的事情,可以轻易地做到,同时又可以全力以赴,没有必要高歌猛进,像李逵一样杀红了眼,或者标榜自己,其实是一个“华威先生”,净搞破坏和玩虚的。
这篇作文要写好,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呀!
对概念阐释之后,考生就可以自信满满、头脑清晰地选择了;选择完之后,可以用到其他议论文三大法宝:创设语境、追溯原因和分析利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