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合集下载

冷战后德国对华发展战略演变及未来趋势

冷战后德国对华发展战略演变及未来趋势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2), 356-360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1.102051冷战后德国对华发展战略演变及未来趋势范亚琼山西大学,山西太原收稿日期:2021年1月25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15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24日摘要南巡讲话后,我国开辟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德国政府抓紧时代机遇,调整对华政策。

科尔政府率先推出亚洲战略,积极发展同华贸易往来。

施罗德政府为巩固双边关系引入对话机制。

默克尔政府则在继承前任政府对华经贸合作为主的基础上,引入价值导向。

在默克尔明确不再参与2021届选举后,德国换届选举后对华政策仍将以默克尔政府时期为基准,强调价值导向作用。

而中国也应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双边关系的政治不确定因素加以应对。

关键词德国对华战略,默克尔政府,换届选举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Trend ofGermany’s Development Strategytowards China after the Cold WarYaqiong Fan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Received: Jan. 25th, 2021; accepted: Feb. 15th, 2021; published: Feb. 24th, 2021AbstractIn 1992, the bipolar pattern ended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world pat-tern developed toward multipolar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speech of the Southern Tour, China opened up a new road to develop socialism. The German government has seized the oppor-范亚琼tunity of The Times to adjust its policy towards China. The Kohl administration took the lead in launching the Asian strategy and actively developed trade with China. The Schroder administra-tion introduced a dialogue mechanism to consolidate bilateral re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erkel government introduced value ori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previous govern-ment’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th China. After Merkel makes it clear that she will not participate in the election in 2021, Germany’s strategy towards China will still take the Merkel administration as the benchmark and emphasize the value orientation. China, meanwhile, is cop-ing with potential uncertainties that could affect bilateral relations.KeywordsGermany’s Strategy towards China, The Merkel Government, Election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自欧盟成立以来,德国在欧盟内的地位日益增强,处于欧盟核心领导层面,也主导了欧盟对华的态度。

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

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

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贸易是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各国通过出口与进口商品来实现贸易平衡和经济增长。

就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出口商品种类各异,且与其贸易伙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贸易伙伴。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出口商品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尤为频繁,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方面有较高的贸易流量。

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日本是亚洲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

日本的贸易伙伴主要为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

尤其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体现在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方面,还包括农产品、化工品等多个领域。

韩国作为贸易强国,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化学制品、汽车零件、电子产品等。

韩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和越南等。

韩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化学制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

除了亚洲地区,欧洲也是世界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化学制品等。

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其中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

此外,德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较为密切,涉及到汽车、机械设备等重要领域。

法国也是欧洲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械设备、飞机、化学制品等。

法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其中包括德国、意大利等。

此外,法国还与美国、中国等国家有着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飞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

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相当频繁,尤其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农产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合作。

除了亚洲和欧洲,拉美地区也是世界重要的贸易区域之一。

商务谈判 中德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商务谈判  中德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商务谈判结课论文中德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学生姓名学号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14-3指导教师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目录1.中德之间的文化差异.............................................................................................................. - 3 -1.1语言的文化形象........................................................................................................... - 3 -1.2言谈内容....................................................................................................................... - 4 -1.3思维定式....................................................................................................................... - 4 -1.4社会结构....................................................................................................................... - 4 -1.5时间观念....................................................................................................................... - 4 -1.6权力距离....................................................................................................................... - 4 -2.中德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 5 -2.1存在使谈判双方发生误解的风险............................................................................... - 5 -2.2存在破坏谈判友好气氛的风险................................................................................... - 5 -2.3存在使谈判陷入僵局的风险....................................................................................... - 5 -2.4存在使谈判破裂的风险............................................................................................... - 5 -3.中国谈判人员的应对策略...................................................................................................... - 6 -3.1价值观差异对谈判决策影响的对策........................................................................... - 6 -3.2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谈判风格造成的影响的对策....................................................... - 6 -3.2.1提前了解对方的谈判风格............................................................................... - 6 -3.2.2适当地改变谈判风格,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 - 6 -3.3语言交流模式差异对谈判方式影响的对策............................................................... - 6 -3.3.1学习了解德国的文化知识和语言内涵差异................................................... - 7 -3.3.2运用直接的谈判方式....................................................................................... - 7 -3.4非语言交流差异对谈判组织影响的对策................................................................... - 7 -3.5风俗习惯差异对谈判过程影响的对策....................................................................... - 7 -4.结论 ......................................................................................................................................... - 8 -5.致谢 ......................................................................................................................................... - 8 - 参考文献...................................................................................................................................... - 8 -中德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孙倩(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43300)摘要: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带来的是政府、企业之间的商务谈判日益增多。

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一、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世界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起源和发展、战后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意志帝国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德国积极推动出口,以加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高涨,使得德国的对外贸易遭受了重大打击。

战后,德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挫折,德国开始重建其经济体系并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

从1957年加入欧洲共同体开始,德国对外贸易紧密结合着欧盟的整体利益,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逐步摆脱了过去的孤立状态。

二、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继续进行着调整与演变。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东部地区的开放和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成为政策重点。

同时,德国也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贸易自由化与公平竞争。

此外,德国还致力于拓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

中国作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德国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扩大双边贸易额,并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三、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德国坚持贸易自由化的立场,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并在欧盟内部推动了一系列贸易自由化的措施。

其次,德国以其制造业实力为基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德国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并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德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德国的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然而,德国对外贸易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压力。

例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加剧,给德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010] 同传笔记

[2010] 同传笔记

〖2010上半年同声传译笔记整理(Pro.陈壮鹰)〗『三月十八日』1.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和德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

双方在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裁军、禁毒、环保等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经常开展密切的协商和合作。

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且很高兴看到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In vielen wichtigen internationalen Fragen hab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gleiche oder ähnliche Standpunkte.Beide Seiten pflegen enge Konsultationen und eine gute Zusammenarbeit in wichtigen globalen Fragen, zum Beispiel bei der Nichtverbreitung von ABC-Waffen,Abrüstung,Drogenbekämpfung, Umweltschutz.China unterstützt den europäischen Integrationsprozess und sieht es gerne,dass Deutschland eine noch größere Rolle in internationalen Angelegenheiten spielt.2.黄浦江畔的外滩曾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经济金融中心。

现在的外滩成为了上海的象征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里矗立着许多建于殖民时代具有西方风格的建筑物,与浦江对岸新造的摩天大厦形成富有魅力的对比。

Der Bund war in den zwanziger und dreißiger Jahren das Wirtschafts-und Finanzzentrum Shanghais.Jetzt ist die Uferpromenade eine bekannte touristische Attraktion und ein Wahrzeichen Shanghais.Hier befindet sich eine imponierende Skyline von Gebäuden des westlichen Stils aus der Kolonialzeit,die einen reizvollen Kontrast zu den supermodernen Bauten in Pudong am anderen Ufer des Huangpu bildet.3.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中德服务贸易合作研究

中德服务贸易合作研究

导致诸多企业资金链 断裂 而面 临 困境 , 有 技术却 缺乏资 金支持 ; 另一方 面 , 随着 中国国力不 断增 强和 中国企业 实 力的提升 , 中国企业有走 出去 的需求和愿望 日益增强 , 德 国的技术市场一直就 是 中 国期 待合 作 的领 域 , 技 术 贸易 将 会成 为中德贸易合 作的重点 。
市场和第三大进 口来 源地 。近 年来 , 随着 中德 政治 关系 的升温 , 双方在各领域 的合作也随之广泛展 开。
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 素的 情况下 , 中德经 贸关系不 仅没
有被削弱反而变得更 加 紧密 。一方面 , 德 国因债务 危机
2 0 0 6年 5月 , 中德双方签 署 了 l 9份 双边合 作文 件 ,
轨道 。从产业互 补性来看 , 中国的金融 、 保险和通 讯等技
术密集型行业 是服务业 发展 的薄弱环 节 , 而这 些新 兴服 务业恰是 德国的优势 产业 。从 竞争 力指标 来看 , 德 国服 务业开放度和市 场 占有率 均优 于中国 。因此 , 中 国可借
的首个此类协定 ; 在合作办学领域 , 南京大学 和德国哥廷
能力相结合可促进 两国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世界经济 依

多年来 , 中国一直 是德 国在亚洲最大 的贸易伙伴 , 而 德 国也是 中国在欧 洲的 最大贸易伙伴 。2 0 1 1年 , 中德 双 边 贸易额 达 1 7 9 3 . 3亿美 元 , 同比增长 1 6 . 1 % 。其 中 , 德 国对 中国 出口 8 9 9 . 3亿美元 , 同比增长 2 6 . 6 %; 自中国进 口8 9 4 . 0亿美元 , 同 比增 长 7 . 1 %; 德 中 贸易顺 差 为 5 . 2 亿美元 , 而2 0 1 0年 同期为逆差。 中国为德 国第 四大出 口

关于当前中德关系的看法

关于当前中德关系的看法

关于当前中德关系的看法
中德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双方在经贸、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然而,当前中德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数。

首先,中德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方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表明了合作潜力和双赢的机会。

然而,当前的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中美给中德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中德文化交流也是两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德两国之间的学术、文学、艺术和旅游交流日益频繁。

德国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理解。

再次,中德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着共同的关注和合作机会。

两国都致力于推动减排和绿色发展。

中德在可再生能源、环境
科技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然而,当前的环保问题和气候变化挑战需要更加积极的合作和协调。

总之,当前中德关系面临着挑战,但同时也充满着合作机会。

双方应加强经贸合作,加深文化交流,共同应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以实现互利共赢和长期稳定的关系。

(字数:210)。

中国与德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中国与德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中国与德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郭正毅(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240)[摘要]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关系自中德建交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逐渐加速,金融危机爆发后减速明显。

中德贸易关系在发展速度、在各自贸易中的地位和商品贸易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特点。

文中还分析了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中德贸易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德国贸易关系历程现状分析[作者简介] 郭正毅,上海电机学院教师,长期研究德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F1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2-0076-03中德两国建交四十年以来,建立了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

目前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最大贸易伙伴,长期以来中德贸易都占中欧贸易量的近三成。

作为外贸大国,两国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过程中,双方经贸关系正逐渐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一、中德贸易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从中德建交至1990年两德统一随着中国加入联合国后国际地位的提高,1972年中国同社民党施密特领导的联邦德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开始起步,当年中德贸易额为2.7亿美元。

随着两国交往的加深,领导人的互访频繁,签署了一系列的经贸协定,为两个贸易关系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外贸经营权逐渐放开,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贸易额逐年大幅增加,至198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9.9亿美元。

这一阶段双边贸易的特点是中德贸易增长较快,但波动幅度较大。

中国方面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而且逆差逐渐在增大。

(二)1991年至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1990年东西德实现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增强,推动了中德贸易的全面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德贸易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

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加速,出口商品明显增加,双边贸易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文化伴随着经济强势深入全世界人民内心,法国借香水、时装和浪漫占据全球时尚工业最前沿,日韩凭动漫游戏和电影剧集演变了年轻一代的品位和喜好,连古老的英国也正在借“创意英国”的活动对其保守形象重新洗牌,现在,以传统、沉稳和认真而著称的德国文化也不甘人后,在一如既往推销其音乐、哲学等传统王牌文化之外,正在策划一场以尖端工业及科技产品为主力的新消费文化。

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在近几年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用心良苦。

而随着这个并非旅游号召力的欧洲国家率先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欧洲目的地国,国人近距离接触真正的德国也就成为可能。

在“哈法”已经成为新中产的心头好之后,下一波会不会轮到“哈德”?阅读一下它强大的新消费主义的攻势吧,也许,我们会发现,“哈德”,将会成就我们不同于流俗的品位,可以成为美日英法文化之后一种更新鲜更独特的选择。

学问歌德有一段的话:“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感到他们和我们是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

”这位诗人对中国的兴趣和感觉一直非常浓郁。

有趣的是,圣哲的直觉在两百年后得到了科学的认证:1995年一位德国抽样(sample)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评论说,在一项全球公民文化研究结果中德国与中国居民具有价值观选择上的接近性,而在最近20年左右的文化变迁中,中德流行文化的轨迹最为接近。

事实上,中国与德国的渊源极深。

中国的教育先驱蔡元培就是从德国留学回来,把以柏林大学为蓝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传播全中国,而在20世纪初那些文人学者和革命先行者,尽管多在日本留学,但学来的倒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从德国借来的科技文化。

布莱希特写下《四川好人》十多年前便已在中国上演,就连在中国红极一时的“美学”,也不过是取道日本从德国借来的理念。

计算机基础工作原理“二进制”的发明者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据说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启发。

就学问尤其是哲学而言,我们从来都是德国的学生。

从德国古典哲学那几位大师及叛逆者尼采那里,中国的时尚青年找到了他们谈论哲学的方式。

而今天,如果你要在学术圈里混,或者披着学术的华服在时尚圈里混,韦伯、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则是必须牢记的关键词,懂不懂是一回事。

艺文文学与艺术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歌德、席勒、海涅这些名字已经老去,半个德国人卡夫卡也被肤浅的小资青年说烂,君特。

格拉斯又半冷半热的今天,高贵的德国文学总被束之高阁,始终只在中国高级知识分子那里作为研究的样本。

所幸的是,里尔克这个诗人的名字已经开始被一小撮有格调但更有思想的人士挂在嘴边了,你必须能随口诵出“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这样的里氏格言。

当然,不懂诗也没关系,比如,谁会把荷尔德林“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息和劳作”这句诗当成诗?这不就是房地产广告么?德国大使馆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显得正式得多,但也常常挂着一些名头极大但普通中国人毫无概念的主题,例如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影像展,新表现主义大师伊门道夫作品展。

市面上有关于现代设计的先驱包豪斯的普及读物已有好几本了,但真正懂的没几个。

倒是德国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大师博伊斯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更大些,他似乎该为中国各种名目的行为艺术泛滥而负责,因为这位疯狂的先生曾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雅乐德国除了盛产一本正经的哲学家之外还盛产音乐家,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如果你能一口气数得过来,只能证明你掌握的文化名人还太少。

把西方古典音乐当作高雅的代名词,这是我国的特色。

听ECM与媚雅扯不上关系,它只与另类有关,近几年已经大面积成为国内小资、波波以及众多艺术青年的新欢了。

除了爵士,ECM还融汇古典、实验摇滚和民族音乐,对于所有ECM 出品的唱片而言,ECM就是它的风格,拒绝商业,给予乐手充分的创作空间。

来自德国,受国内流行乐迷追捧的音乐品牌还有Enigma.这个名为“迷”的Newage团队由德国音乐人Michael Cretu主持,在Enigma充满神秘意境的音乐中,既可以隐约感受到古典严肃音乐的影子,又可以直接感受到通俗流行的电子配器;既能听到少数民族部落自由而悠长的吟唱,又能够欣赏到教堂唱诗班庄严而宏大的和声。

相比起来,Enigma比起ECM来更受国人喜欢。

电影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谁都知道,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从柏林电影节开始的。

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一鸣惊人捧得金熊之后,李安、侯孝贤、陈凯歌、李少红、谢飞、吴子牛、王家卫、杜琪峰、贾樟柯、王小帅、杨德昌等等纷纷登台柏林,这些中国电影人几乎涵盖了华语电影各种风格和流派。

不过,就连贾樟柯都承认,柏林电影节太过偏好于东方电影,除了前柏林电影节主席德哈登的个人兴趣之外,恐怕和歌德的直觉在德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关,尽管我们得承认,德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少之又少。

事实上,国人对于德国电影的了解也很可怜,除了那部充满年轻动感和时尚色彩的《罗拉快跑》,普通影迷对德国电影几乎毫无概念,更不要提那几个沉重的德国人了:赫尔佐格、文德斯以及里芬施塔尔。

他们在德国是国宝,在中国却永远属于小众。

游学中国人心甘情愿给德国人送银子的方式还有另外两种,那就是旅游和留学。

今年2月,德国成为了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地国,这也是申根协议国中第一个向中国打开大门的欧洲国家。

“去海德堡看古城,在慕尼黑品啤酒,到法兰克福购物”,多么迷人的梦,真的很快就能实现了。

德国总统近日访华时说目前已有10多万中国游客到过德国。

这是一个令德国欢欣鼓舞的数字,但不要忘记在《格林童话》的故乡淘金和消费的还有我们的留学生。

说实话,尽管德国学校不收学费,对于中国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考虑到艰涩拗口的德语,我还是难以想象目前已有总共14000多中国人在德国学习。

豪车除了文艺产品的高端性之外,德国还制造出高端的汽车。

比如,梅塞德斯-奔驰轿车落户北京就意味着国人的汽车消费层次可以登上一个新台阶,长期以来大众、奔驰、宝马等德国汽车一贯的中高档策略已经把中国民众的胃口吊高了。

毫无疑问,即便经历了“砸大奔”这样的伪民族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事件,德国汽车依然是国人购车的首选。

20年前当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组装下线的时候,可能每一个中国人都没有想到,今天,德国人的沉稳作风使其产品在兵不血刃的汽车暗战中,拿走了中国轿车销售的半壁江山。

德国人令人信赖的高科技和重工业的另一代表就是铁路,当国人还在为日本向中国输入新干线技术燃起民族主义情绪,西门子的地铁已经悄然占据了上海和广州的城市腹地。

而今,德国总统又成功地贩卖了他们的磁悬浮技术。

黑啤啤酒是德国的另一个国宝。

德国啤酒与中国结缘其实很早,1903年身居青岛的德国人就开始自造德国啤酒了。

令人费解的是现在德国啤酒进入中国人的日常视野,却只有通过偶尔在一些城市举办的小型德国啤酒节。

当然,现在在京沪穗,你大可以去找专卖德国啤酒的小酒吧,喝两口德国黑啤,再吹吹牛聊聊天,你的耳边还可能还隐绕着ECM的另类爵士——卖德国啤酒的酒吧大概是不会放那么高难度的贝多芬交响乐吧。

足球贝肯鲍尔因为施拉普纳、杨晨以及谢晖,中国人开始近距离接触曾经风光无限的德国足球,但德国足球如果还有魅力的话,那也只存在于30岁以上人士的怀旧情调之中,像贝肯鲍尔、鲁梅尼格一干足球英雄基本已是老人们的记忆收藏品。

德国足球向来以硬朗稳健注重防守为特色,德国球员的铁汉形象则是另一种朴实的德国品质。

为了确认这一点,精于逻辑的德国人使用了反证法。

德国的《图片报》曾说:“贝克汉姆每天早晨就要在浴室花很长时间修理发型,而这个习惯一般只有女人才会有。

更不要说贝克汉姆在老婆辣妹维多利亚的调教下戴耳环,甚至还把指甲涂成了粉红色!”但国人显然只认贝克汉姆,从举国上下“施大爷”的年代到现在,踏实但笨拙的德甲赛场上最让人牵肠挂肚的也总是那几个中国人,先是杨晨,谢晖,现在又有邵佳一。

——上帝保佑他们在德国能踢出好球。

除了长长我们的国威之外,没准儿也能让我们重新爱上德国足球。

酷机尽管德国人对时尚保持了自觉的警醒,一向刻板的西门子手机为挽救其在中国的销售颓势,还是开始走时尚、新潮和另类路线。

德国人要么中规中距,但另类起来一定也是另类到极致。

果然,西门子最新的系列Xelibri以最时尚最另类的广告方式铺天盖地前无古人地出现在了各类媒体之上。

它针对中国的用户定位据说是:崇尚时尚与科技进步的人们,无论年纪多少,他们喜欢派对,喜欢打扮,喜欢酒吧和娱乐场所,他们希望过时尚生活并为之努力。

这不就是“So tomorrow”的定义吗?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