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数据

合集下载

食管癌评估

食管癌评估
危险因素 年人均收入<2000
吸烟 引用高度白酒* 三餐时间不按时
进食速度快 喜爱烫食 喜爱咸食 强力精神刺激 平常经常忧郁 长期精神压抑 人际关系良好 多食蔬菜>20次/月 多量饮水≥3次/周 慢性胃炎
胃溃疡 食管病变 一级亲属罹患* 二级亲属罹患* 开始饮酒年龄
答案 1900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35
妹(同父母) 祖父母、外祖父母。
排除危险因素后得分 1 1 1 1 1 1 1 1 1 1
0.861 0.888 0.89
1 1 1 1.801 2.337 1.43
总得分
3.24846552 排危后风险降低
84.99%
注:蓝色处为数据录入,红色处为函数计 算,红色勿动!白色字体为最终结果。
数据及资料来源:《肿瘤》2001年7月(第2卷第 4期),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胃癌、食管癌病例对 照研究;计算模型:危险分数转化法(Rothman K & Keller A)。
得分 1.168 1.128 2.088 2.185 1.947 1.94 1.198 1.786 5.092 2.386 0.861 0.888 0.89 2.115 1.868 6.496 1.801 2.337 1.43
总得分
21.645Βιβλιοθήκη 6552*指酒精度在41°以上的酒类
*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2024内窥镜检查在食管癌中的应用(附图表)

2024内窥镜检查在食管癌中的应用(附图表)

2024内窥镜检查在食管癌中的应用(附图表)一、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食管癌目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常见原因,也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诊断的不及时以及诊断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导致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V20%。

食管癌有两种主要亚型,鳞状细胞癌(SCC)和腺癌(EAC),全世界大多数病例是SCC(90%)o但是EAC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可能是由于肥胖、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巴雷特食管(BE)的增加。

仅在美国,预计2022年将有大约16410例与癌症相关的死亡,食管癌的总发病率约为每1。

万人4.2例。

二、内镜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作用食管癌是通过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粘膜活检,随后通过病理学确认来诊断的。

当获得多个样本时,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95%)。

超薄内窥镜通常用于阻塞肿块,以显示肿瘤的范围和长度。

也可以使用这些内窥镜进行采样。

对于早期癌症的检测,经常使用彩色内窥镜检查、NBI、共聚显微镜、体积激光内窥镜检查和其他先进的成像技术,且已被证明可以提高异型增生检测率。

三、内镜检查在食管癌分期中的作用食管癌的准确治疗前分期对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管理计划和适当的预后至关重要。

最新的美国NCCN指南建议对胸部和腹部进行CT,以排除诊断时的任何远处转移。

对于没有远处转移证据的患者,建议进行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然后进行内镜超声(EUS)联合或不联合食管外靶区细针穿刺(FNA)或细 针活检(FNB)o在可能导致管理变化并识别出可能治愈的癌症的情况下,建议使用EUSo四、内镜检查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食管癌的内愈镜治疗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根治性和姑息性。

根治性疗法用于巴雷特食管伴有异型增生、食管鳞状发育不良、早期癌症或粘膜癌。

姑息治疗用于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

1.根治性疗法发育不良BE、食管鳞状发育不良和粘膜内癌(IMCA)患者适合接受内镜根除治疗(EET)。

这些患者通常使用消融疗法或切除方式进行管理。

食管癌的定义(图解)

食管癌的定义(图解)
食管癌的定义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癌和腺癌,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进展期典型症 状,预后取决于肿瘤分期。
食管癌
内镜
黏膜片状出血、糜烂
黏膜稍隆起,高低不平
概念
早期食管癌
➢ 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
➢ 内镜下呈充血、糜烂、斑块和乳头状;病理多为鳞癌,少数为腺癌。
sm2
28
4. m1~sm1(无淋巴转移,90% sm3有血管侵犯)
sm3
49
复层鳞状上皮 黏膜固有层
m1 m2 m3 sm1 sm2 sm3
黏膜层(m)
黏膜肌层
黏 膜 下 层 ( sm )
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率
深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
m2
0
1. m1~m3(无论有无淋巴转移)
m3
8
2. m1~m3(无淋巴转移)
sm1
17
3. m1~sm3(无淋巴转移)

20年间上消化道癌内镜检查结果分析.解答

20年间上消化道癌内镜检查结果分析.解答

20年间上消化道癌内镜检查结果分析1976年4月~1997年12月,我院共作胃镜检查20 414例,发现上消化道癌1 756例,全部经病理证实。

现就这些患者不同年段检出情况、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内镜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讨论。

1.临床资料:1 756例上消化道癌中,男1 436例,女320例,两者之比4.5:1。

年龄16~88岁,平均57.9岁。

50岁以上者占70%。

活检病理诊断1 664例,占94.8%,术后病理确诊92例,占5.2%。

各年段上消化道癌的检出情况见表1、2。

2.胃镜检查:(1)大体分型:共检出食管癌819例,肿块型130例,溃疡型41例,肿块浸润型455例,溃疡浸润型140例,狭窄型53例。

贲门癌326例,肿块型157例,溃疡型7例,肿块浸润型97例,狭窄型65例。

胃癌587例,Borrmann分类隆起型63例,溃疡型112例,溃疡浸润型307例,弥漫型105例。

残胃癌20例,溃疡型6例,溃疡浸润型13例,弥漫型1例。

十二指肠癌4例,溃疡浸润型2例,息肉状2例。

其中早期癌8例。

(2)部位:食管癌中上段癌66例,中段癌507例,下表1不同年段上消化道癌患者发病年龄比较表2不同年段各部位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比较段癌246例。

贲门癌326例,胃癌中胃底癌211例,胃体癌120例,胃窦癌185例,幽门癌29例,全胃癌42例。

残胃癌中吻合口癌14例,全残胃癌6例。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中降部3例,水平部1例。

3.病理分型:食管癌中鳞癌715例,占87.3%,腺癌38例,腺鳞癌6例,粘液癌60例,早期癌3例为鳞癌。

贲门癌中腺癌234例,占71.8%,鳞癌64例,腺鳞癌7例,粘液细胞癌21例,原位癌2例均为鳞癌,早癌1例为腺癌。

胃癌中腺癌489例,占83.3%,鳞癌4例,腺鳞癌5例,粘液细胞癌89例,早期癌2例为腺癌。

残胃癌和十二指肠癌均为腺癌。

讨论 1.检出率:本组20 414例患者中,检出上消化道癌1 756例,检出率8.60%。

食管癌trg评分标准

食管癌trg评分标准

食管癌trg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食管癌TRG评分标准是根据肿瘤组织在化疗或放疗治疗后的病理反应情况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的一种标准。

TRG(tumor regression grade)即肿瘤缩退分级,是一种常用的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指标。

TRG评分按照肿瘤组织在治疗后的缩退情况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TRG0、TRG1、TRG2、TRG3、TRG4,TRG0代表完全缩退,TRG4代表无缩退。

根据患者的TRG评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TRG评分标准主要通过对肿瘤组织在治疗后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评估来确定患者的TRG等级。

TRG0表示原发病灶完全消失,替代为纤细纤维组织,无肿瘤残留;TRG1表示至少90%的肿瘤灶已经消失,替代为纤细纤维组织,仅有微少残留癌细胞;TRG2表示50-90%的肿瘤灶已经消失,肿瘤细胞残留较多;TRG3表示少于50%的肿瘤灶已经消失,大量肿瘤细胞残留;TRG4表示肿瘤没有受到有效的治疗影响。

通过TRG评分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

对于TRG0-1的患者,通常意味着较好的预后,更可能获得完全缓解和长期生存;而对于TRG2-4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临床实践中,TRG评分标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

通过对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进行TRG评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食管癌TRG评分标准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为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生存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TRG评分标准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字数不足,有不足之处请见谅】第二篇示例: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治疗起来也比较繁琐。

食管癌(最新最全的总结)

食管癌(最新最全的总结)

一、食管解剖分段:颈段食管:自食管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起至胸骨柄上缘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18 cm。

胸段食管:分上、中、下三段。

胸上段食管: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杈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24 cm。

胸中段食管: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上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32 cm。

胸下段食管: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下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40 cm。

胸下段也包括食管腹段。

跨段病变应以其中点归段,如上下长度相等,则归上面一段。

二、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2010年)(一)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T分期标准对于食管病变长度、病变最大层面直径及邻近器官受侵三项标准不一致的病例,按分期较高者划分。

有腔内超声T分期时请注明,建议与本草案对比。

注:a 病变长度以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为准;b 应以CT所示食管病变最大层面的食管直径为准;对于全周型肿瘤管腔消失,应测阴影最大直径;c 临近组织或器官包括气管、支气管、主动脉及心包。

1.气管、支气管受侵的标准:(1) 食管气管间脂肪组织消失;(2) 气管、支气管变形、移位;(3) 肿瘤突向气管腔内。

2.主动脉受侵的标准:(1)主动脉夹角法: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45度为主动脉无受侵;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90度,为主动脉受侵;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为45度~90度,为可疑受侵(如能看见完整的环状稍高密度的主动脉壁则主动脉受侵概率较低)。

--(自降主动脉的圆心向食管肿瘤病灶外围做切线,两切线加角)(2)三角法:在食管、胸主动脉和椎体之间有一三角形脂肪间隙,若此脂肪间隙消失则为主动脉受侵。

3.心包受侵的标准:CT上下层面可见心包有脂肪线而病灶层面无脂肪线,则认为有心包受侵;此外有局限性心包增厚及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心包积液。

(二)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N分期标准淋巴结肿大认为是癌转移的标准,一般标准为淋巴结短径≥10 mm,食管旁、气管食管沟、心包角淋巴结长径≥ 5 mm,腹腔淋巴结长径≥ 5 mm。

食管癌报告书

食管癌报告书

食管癌报告书一、引言食管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头号杀手之一。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十万人因食管癌丧命,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其中饮食结构、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报告将综合全球食管癌的现状、风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以期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食管癌。

二、全球食管癌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食管癌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明显的高发趋势。

尤以中国、伊朗、南非等国家的发病率最高。

过去几十年来,食管癌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趋势也在加剧,这让人们更加倍感担忧。

三、食管癌的风险因素1. 饮食结构饮食结构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及高盐、高温食物的长期摄入,都会使食管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相反,富含纤维素、抗氧化物质的植物性食物可以有效降低食管癌发病率。

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原因。

工业废气排放、空气、水源的污染以及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污染等都会引发食管癌的发生。

因此,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于食管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如果有家族中已经有食管癌患者的存在,那么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因此,在遗传方面,尤其是对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加强对其监测和预防。

四、食管癌的预防措施1.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预防食管癌的基石。

建议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盐、高温食物的食用。

同时,尽量选择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进食和暴饮暴食。

此外,合理搭配食物,摄取适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也是重要的。

2. 注意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对于预防食管癌同样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力度减少工业废气以及危险化学物质的排放,加强水源、土壤的净化工作。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接触和使用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质,并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

+++食管癌

+++食管癌
髓质型:多数累及食管全周或大部分,最多见。 髓质型:多数累及食管全周或大部分,最多见。 食管全周或大部分 溃疡型:阻塞程度较轻, 外侵较重 较重。 溃疡型:阻塞程度较轻,但外侵较重。 蕈伞型:突向腔内 与周围的粘膜境界清楚。 腔内, 蕈伞型:突向腔内,与周围的粘膜境界清楚。 缩窄型:即硬化型,明显的环形狭窄,较早出现阻塞。 缩窄型:即硬化型,明显的环形狭窄,较早出现阻塞。 环形狭窄
中、晚期症状
• 典型症状(中晚期): 进行性吞咽困难 进行性 难咽干的食物— 半流质— 水 和唾液不能咽下
2010年12月 19
外侵症状:
1.侵犯食管外组织-持续胸背痛 侵犯食管外组织- 侵犯食管外组织 2.侵犯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侵犯喉返神经- 侵犯喉返神经 3.压迫颈交感神经节-Horner综 压迫颈交感神经节- 压迫颈交感神经节 综 合征 4.侵入主动脉-大呕血 侵入主动脉- 侵入主动脉 5.侵入气管-食管气管瘘 侵入气管- 侵入气管
2010年12月
7
2010年12月
8
镜下病理
• 鳞癌 • 腺癌:贲门 腺癌: • 小细胞癌 • 其它
2010年12月
9
分期
TNM分期 分期 T分期 分期
• • • • • Tis T1 T2 T3 T4 原位癌(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累及粘膜下层 累及固有肌层 累及外膜及食管旁组织 累及临近组织器官
• 胸中段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上 胸中段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 段最少。多数是鳞癌( ),贲门 段最少。多数是鳞癌(95%),贲门 ), 癌多为腺癌,也可延伸侵入食管。 癌多为腺癌,也可延伸侵入食管。
2010年12月
6
临床病理分型
• 早期食管癌病变多限于黏膜表面-原位癌 早期食管癌病变多限于黏膜表面- • 中晚期大体病理分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科院 本院
危险因素:吸 烟
• 吸烟者与未吸烟者相比,肺部并发症相对危险为1.4-4.3 • 即使无慢性肺疾病,同样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45 40 39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35 30 25 20 15 10 5 0 吸烟者 未吸烟者
Warner MA, Divertie MB, Tinker JH. Anesthesiology. 1984;60(4):380-3.
10.3
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6 5 4 3 2 1 0 吻合口愈合不良 国际 中国医科院 本院
吻合口愈合不良的治疗
• 4项安全保障措施: 营养管(持续肠内营养支持,保障营养) 胃肠减压管 胸管(通畅引流)
吻合口治愈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颈部吻合口治愈率
RR=3.4 食管癌手术患者
11
1年生存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2%
国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医科院 本院
1年生存率
5年生存率
49.2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国际 中国医科院 本院
5年生存率
胸外科手术量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
L/O/G/O
东阿县人民医院 食管癌治疗简介
胸外科简介
• 主任:刘汉杰主任医师 胸外科由4名医师组成,2名医学硕士,均 在北京、上海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与国 内顶尖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可提供国内一 流的治疗。
食管癌
•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 万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流行病学:我国发病率以河南省为最高,此外江苏、 山西、河北、福建、陕西、安徽、湖北、山东、广东等省 均为高发区。现有调查资料显示,食管癌可能为多 种因 素所致疾病。1、化学病因:亚硝胺。2、生物性病因:真 菌。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钼、铁、锌、氟、硒等。4、 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B2、C等。 5、烟酒、热食热 饮、口腔不洁等因素。6、食管癌遗传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在吞咽硬质食物时 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包括咽下食物时梗噎感,胸骨 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中晚期食管 癌典 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下干的食物,继而 半流质,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病人持续消瘦、脱水、 无力。
国际诊治指南的应用
• 最安全的治疗,最贴心的护理。 • 治疗过程完全按照国际统一治疗标准 (NCCN食管癌指南),减少治疗过程中的 人为原因伤害,保障安全。
零伤害、最安全的治疗过程
• 零过度医疗。保障安全下,减少药品应用, 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抗生素使用率 中国 WHO 本院胸外科
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率
• 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 10.0%、2.3%、1.4%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国际 中国医科院 本院
围手术期死亡率
食管癌手术切除率比较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国际 中国医科院 本院
手术切除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术后并发症 国际 中国医科院 本院
食管的解剖
切除标本
手术方式
手术切口
本院
外院
国外数据
• Recent multiinstitutional randomized trials have documented resectability rates of 54 to 69 percent, operative mortality rates of 4 to 10 percent, and rates of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rimarily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infections, and anastomotic leaks) of 26 to 41 percent. •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as the sole treatment had a median survival ranging from 13 to 19 months; 2-year survival rates ranged from 35 to 42 percent,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from 15 to 24 percent. • 摘自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