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 第七章 答案

国际金融 第七章 答案

The Answers of Chapter 7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financing has to do with whether theborrower and lender seek each other out or whether an intermediary matchesborrowers and lenders. Direct financing requires no intermediary to matchsavers and borrowers. An economy will benefit from having both direct andindirect financing because both are appropriate ways to save and invest under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s discussed in the text,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bsorba fraction of each saver's dollar that is borrowed. Thus, the intermediary takessome of the funds that otherwise would have gone to a borrower. However,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ry provides an important service by reducing informationasymmetries, allowing savers to pool risk, and matching risk and return.Therefore, when an individual cannot research these issues on his/her own, the intermediary is necessary to help the financial markets operate. However, astrong bond market, in which borrowers and savers can directly interact, allows for informed parties to save the funds that otherwise would go to an intermediary.This, in turn, uses the savings more efficiently.2. Portfolio flows are relatively short term in nature (have a shorter term to maturity),involve lower borrowing costs, and can generate near-term income. They also do not require a firm to give up control to a foreign investor. Consequently, they may help to improve capital allocation within an economy and help the economy's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 These are all potential benefits of portfolio investments.By the same token, however, they are also relatively easy to reverse in direction, which is a potential disadvantage of portfolio investment.On the other h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volve some degree of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a foreign firm, are typically long term in nature, and help provide a stabilizing influence on a nation's economy. As such, FDI is typically more difficult to arrange.It is not advantageous to rely on either type of investment exclusively, in so far as each type accomplishes different goals for an economy. Both near-andlong-term capital are important for an economy's growth.3. As either portfolio investment of FDI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the local currencyrises (e.g., there is a shift from D0 to D1), which puts upward pressure on the value of the currency, from S0 to S1. If the central bank expects to hold the value of the currency constant at S0, it will have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the domesticcurrency supplied (e.g., accommodate the excess quantity demanded at the initial spot rate S0) to maintain the peg. The opposite would hold for capital outflows.4. Suppose that a multinational bank (MNB) headquartered in a developed economyenters a developing economy. The MNB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expertise in working as a financial intermediary, and likely has achieved economies of scale in doing so. By entering a foreign market, it helps to allocate the savings more efficiently through its intermediation services; which in turn will lead to ad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cifically, it should help to make sure that the best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funded. Moreover, the competition it introduces into the capital market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digenous financialintermediaries. This, in turn, should also add to financial stability.5. Savers and borrowers can also benefit from 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intermediaries when portfolio capital flows dominate a country's capital inflows.It can be argued that regulation to limit short-term inflows can stabilize theeconomy and that these regulations can be gradually lifted as the economybecomes more stable (financial markets develop) and resilient to external shocks.These regulations do impose costs in that they require resources to enforce, and may inhibit otherwise helpful capital inflows which may aid economicdevelopment. However, these costs must be considered against the potential losses that may be incurred if the absence of capital controls would lead to more volatile and capital markets (which may deter the inflow of foreign capital).6. Policymakers should undertake actions that attract both portfolio capital flows andFDI flows. Actions that improve transparency in both the private a public sector reduces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and their associate problems thereby making portfolio flows more stable, in other words, reducing the risk of massive capital outflows. Policymakers may also undertake actions that promote education,improve the tax structure and tax collection, and improve the countriesinfrastructure. These actions may, in turn, attract FDI.7. In the following two example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policymaker maintains apegged-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does not opt for a floating-rate regime. Hence, the policymaker may either intervene and maintain the peg or change the value of the peg. In both cases there is pressure for the domestic currency to appreciate visa vis the foreign currency.a. If the exchange rate pressure is only temporary in nature, then the policymakermay intervene by accommodating the excess quantity demanded, as explained in question 3 above.b. Because the exchange rate pressure is longer-term in nature, the policymakerwould be well advised to revalue the domestic currency.8. The World Bank was initially established to help countries rebuild after WWIIand in the 1960s expanded to also make long term loans to developing nations in order to help reduce poverty and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Recently, some of the World Bank's activities have begun to overlap the IMF's activities to finance long-term structural adjustments and provide refinancing for some heavilyindebted countries. Critics may argue that the tasks that are duplicated by the IMF and the World Bank create conflicting goals for the World Bank. Thus, the two organizations may each benefit by focusing on different aims. For instance, the IMF may return to financing shorter-term objectives and leave the World Bank to worry about longer-term projects.Another conflicting line of reasoning involves donors' expectation that the World Bank maintain a revenue stream form its projects. This can be argues asunrealistic, however, in that the poorest countries are less likely to yield a payoff for the needed projects; and these are precisely the countries that the World Bank is designed and intended to help. On the other hand, the less risky projects,which could provide a positive revenue stream are likely to attract private capital.9. The first cause of a crisis could be an imbalance in the economy. In other words,an incongruity in economic fundamentals could cause a crisis. Possibleindicators include theoretical divergences between various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the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s, income, and money supply. In terms of evaluation, if fundamental economic variables seem to be out of line, there may be an impending crisis.A second cause is that of 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s and contagion effects. Inthis case, mere expectations of a potential inability to maintain a specifiedexchange rate or a slight incongruity betwee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market exchange rate may cause a cascade of speculation that leads to a crisis. Since this is based on perception,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n indicator. One possibleindicator would be trading volumes of currency for countries that may be at risk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fundamentals. If trading volumes grew quickly,a crisis may be on the horizon.Finally, the structural moral hazard problem may indicate a crisis. In this case, a credit rating bureau, such as Moody's may provide the data needed to indicate a potential crisis. The quality of the credit rating would be relatively easilyinterpreted to indicate a potential crisis.10.Answers will vary. A potential strength of this proposal would be the centralized,and assumedly unified, efforts to stabilize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f it works, the global economy would be more stable. A potential weakness involves the question of how practical this proposal would be, and how easy it would be to match individual countries' domestic policy goals with the organization's global goals and economic interventions. A potential of conflict between theorganization's intervention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could be a significant weakness.11. It can be argued that such below market interest rate loans are critical for adeveloping nation's economy in order for the economy to grow unburdened by high interest payments when it is trying to funnel profits back into the economy and sustain growth. Conversely, providing these non-market rate loans can also be argued to distort the market for loanable funds and attract inefficientinvestment. Students' perspectives will vary as to which argument is the best.。

国际金融(第4版)课后题答案

国际金融(第4版)课后题答案

第1章外汇与汇率知识掌握二、单项选择题1.C2. D3.B4.B5.C三、多项选择题1.ABCD2. ABD3. BCDE4. ADE知识应用一、案例分析题1.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贬值速度较快,一时间引起阵阵恐慌,加之内地缺少有效投资工具,导致大量中产阶级欲将资金转移至境外以寻求保护。

由于香港与内地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而使其成为避险资金的首选,这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对此不加以约束,易造成资金外流的恶果。

2.人民币贬值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解读:从进出口的角度看,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看,人民币的贬值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安全感,对人民币的信心缺失,抛售人民币资产或将资产转移至境外,造成资本外流,而资本外流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资本流动情况将直接影响国际储备情况,我国这两年外汇储备变动状况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人民币对外贬值对我国走出去战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海外求学的人来说更不是利好。

知识掌握二、单项选择题1.B2.C 3.C 4.A5.B 6.B7.A8.B9.D 10.C 11.B12.A13.B 14. C 15. B 16.B 17.B知识应用一、案例分析题1.1950年以后,随着欧洲经济的苏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导致美国无力维持美元官价兑换黄金,并最终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

2.在布雷顿森森体系下实行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

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

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一章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A.1:6B.2:6C.3:6D.4:6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正确B.不正确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C. 平均成本下降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第二章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A.贸易不是“零和”的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第三章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第一章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A.1:6B.2:6C.3:6D.4:6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正确B.不正确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C. 平均成本下降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第二章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A.贸易不是“零和”的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第三章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第七章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第七章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第七章习题答案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本章重要概念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所进行的投资。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贸易信贷,是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债务危机:指债务国不再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

偿债率:即一国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比率,是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

负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GNP的比率,这是衡量一国对外债的依赖程度,或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的参考指标。

国际游资: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以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市场之间频繁移动的短期资本。

投机性冲击:投机资金利用和制造各种资产(如外汇)价格的波动,而获取利润,并给所在国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体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称之为投机性冲击。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答: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它包括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两个方面。

资本流出是指本国资本流向外国,它意味着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增加、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

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它意味着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和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2.试述国际资本流动发展的特点。

答:1)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1)截至二战前,大体上讲,世界长期资本输出的规模不大,地区流向、部门结构和资金流动方式等均较单一。

(2)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从量上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空前膨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取代国际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质上看,资本流向、资本输出方式、资本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际金融习题与答案 (4)

国际金融习题与答案 (4)

第七章国际直接投资(练习)一、本章要义练习说明:请结合学习情况在以下段落空白处填充适当的文字,使上下文合乎逻辑。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跨越(1)——,通过(2)——等手段,以掌握和控制国外企业经营活动从而谋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合营(资)和独资,每一种方式又可细分出不同的组织形式来。

合营方式主要有两种:(3)——和(4)——。

在我国,通常将前者称为合营企业,而将后者称为合作企业。

(5)——企业是国际上通行的现代企业模式,包括(6)——和(7)——两种形式。

前者是指注册资本由(8)——股份构成,通过发行(9)——(或股权证)等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的(10)——对公司承担(11)——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其债务承担(12)——责任的企业法人。

后者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以其所认缴的(13)——对公司承担(14)——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15)——责任的企业法人。

契约式合营是对外直接投资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在我国。

(16)——具体是指由中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以实施联合经营为目的,双方以平等的地位通过签订合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履行合同规定条款而产生的经济组织。

中外合作企业既可以作为企业法人、负有限责任,也可以不是法人,类似于国外的合伙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一国投资者(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东道国法律,经政府批准,在境内单独投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独资企业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17)——,另外一种为(18)——。

后一种分支机构在法律上、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仅仅是母公司的附属机构。

选择合营方式还是合作方式,或者是独资方式,对于跨国投资者、东道国政府与企业而言,各有利弊。

各国政府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迥然不同。

发展中国家在保护民族工业、核心资源的前提下,引导外资进入到一些鼓励发展的行业。

钱荣堃《国际金融》(修订第4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钱荣堃《国际金融》(修订第4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钱荣堃《国际金融》(修订第4版)课后习题第一章国际收支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答:(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即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

具体来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或科目)和账户,并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出的分析性报表。

(2)编制原理①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簿记原理来系统记录每笔国际经济交易的。

复式簿记原则上要求同时进行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以对每一笔交易作完整的反映。

在交易属于单向转移而不是交换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记账的项目只有一方,不能自动成双的情况下,就要使用某个特种项目记账以符合复式簿记的要求,这些特种项目主要有“无偿转移”和“对应项目”。

②按照复式簿记的惯例,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

2.何谓国际收支?何谓国际收支均衡和失衡?如何测度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答:(1)国际收支概念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反映并记载在该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

(2)国际收支均衡和失衡的概念按照交易的动机或目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交易有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之分。

自主性交易是指那些基于商业(利润)动机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

这些交易所产生的货币收支并不必然相抵,由此可能导致对外汇的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引起外汇价格(即汇率)的变动。

由此产生的补偿性交易并不为其本身理由而是因其他交易(即自主性交易)而发生,本质上说是一种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的融通性交易。

国际收支是否均衡,实际上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由此,如果我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划出一条水平线,在这一水平线上放上所有的自主性交易项目,在此线之下放上一切补偿性交易项目,那么当线上差额为零时,我们即称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

国际金融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国际金融学陈雨露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么全球存在着外汇市场?答:由于各国的货币制度存在着差异,因此各国的货币币种不同,在国际债权债务清偿时,首先要解决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由此产生了外汇市场。

通常认为,国际贸易是外汇市场建立的最主要的原因。

国际贸易中债权债务的清偿需要用一定数量的一种货币去兑换另一种活腻,这个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依靠外汇市场交易。

透过国际贸易需要跨国货币收付这种现象,挖掘外汇市场起源的本质。

可以看出,外汇市场真正的起源在于:(1)主权货币的存在;(2)非主权货币对境外资源的支配权和索取权的存在;(3)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与预期的外币负债有关的汇率风险,外币资产可能会起到直接的防范作用,而且即使没有计划任何外国购买行为,外国资产也可以降低一项投资回报组合(以本币计价)的整体变动性;(4)投机获利动机的存在,本国居民也许仅仅是认为外币资产被低估,因此他们可能只是为了纯粹的投机目的而要求持有外汇,从而赚取更高额的回报。

2.外汇市场有哪些功能?答:外汇市场作为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集中地反映了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动态和各国汇率变化的趋势,外汇市场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投资和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实现提供便利条件。

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反映和调节外汇供求一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收支以及资本金融项目的变化都最终反映到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上,政府、企业、个人通过外汇市场可以解决自己的外汇供求问题。

2.形成外汇价格体系银行接受顾客买卖外汇后,需要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调节,因而自然产生外汇的供需,加上银行本身自发性的供需,在市场通过竞价过程便会产生汇率,随后,银行对顾客交易的汇率再根据上述银行间成交汇率加以确定。

3.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国际经济交易必然会产生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需要进行国际支付,把货币购买力从债务人所在国向债权人所在国转移。

进行国际支付,债务人一般要通过外汇市场把本国货币兑换为债权人所在国货币,将其汇兑和支付给债权人,债权人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从而获得一定的购买力,使国际经济贸易得以进行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作业1.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合资与独资方式各有什么利弊?答: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政体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企业组织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企业设立、登记、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并购以及缴纳赋税等方面相差甚远。

因此,企业在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前,首先应该明确直接投资方式。

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形式的法律特点和跨国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直接投资方式。

合资方式主要有两种:股权式合营和契约式合营。

股权式合营有限责任,投资风险较小;东道国给予一定的保护;能利用东道国的资金,开广筹资渠道;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获得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紧缺的原材料;轻易突破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进入东道国的市场;企业的组建、审批程序相对复杂,费用较高;公司股东多,需要定期公布公司经营状况等信息,保密性差;投资者赋税较重。

契约式合营设立简单;实现合伙人的优势互补;许多国家不对合伙企业单独征税。

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风险大;采取所有权和管理权相一致的管理原则,影响决策效率。

存续期不够稳定。

独资企业受政府控制少;经营管理灵活主动;容易保守企业秘密,不必定期向股东汇报;容易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充分使用投资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风险较大,对企业全部负债承担无限责任;发展受到限制,资金来源受到限制;没有现成的生产基地,缺乏合作伙伴难以与有影响的政府机构发展联系。

2.不同的东道国政府对待直接投资的态度会何会有差异?答:一旦接受跨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的诸多经济资源将不得不与国外投资者分享,东道国将于投资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乃至政治联系。

这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文化、民族工业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迥然不同。

有的大力鼓励,有的严格限制,有的加以部分限制,有的根据国情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鼓励或限制政策。

3.发达国家对直接投资一般没有限制。

这一观点对吗?请简要论证。

答:不对。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中很少有那个国家的政府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

多数东道国政府都通过制定一系列合营(资)法律或法规来设置外资进入的门槛,规范外资企业的行为,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和特定的经济利益。

即使是宣称对资本流动不加管制的美国、日本等最发达国家,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者也以各种名目设立了不少障碍。

例如,美国担心高新技术流入中国,担心中国成为其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对中国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进行严格审查,给予更多的限制。

4.中国对外投资有何特点?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1)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2)对外投资区域不均,主要集中在亚洲。

(3)设计行业广泛,行业重点突出。

5.跨国公司怎样利用直接投资来获得新市场和比较利益?答:(1)扩大市场范围和产品销量。

(2)谋求比较利益和超额利润。

(3)利用国外的生产优势。

(4)利用国外的原材料资源。

(5)突破贸易壁垒。

6.为什么直接投资能够分散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答:(1)规避长期汇率风险。

根据货币走势和全球经营状况,在不同国家直接投资组织生产,以规避汇率风险,稳定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

当本币对外币出现长期升值时,投资费用支出会相对降低,对外投资将增加;当本币长期贬值时,国内生产有优势。

(2)稳定收入和现金流量。

在经济周期不同的国家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可以减少经济周期对企业现金流量波动的影响。

7.对同一个投资项目,为什么站在母公司角度和子公司角度投资收益会大不相同?答:跨国公司通常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进行项目投资。

处在不同国家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对同一项目进行资本预算时,由于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有所不同,得出的预算结果往往不一致。

对母公司有利的投资项目,对子公司却没有什么吸引力;或者相反,对子公司有利的投资项目,却会损害母公司的利益。

8.影响跨国公司资本预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税收、汇率、资本管制、管理费。

9.跨国公司投资项目资本预算的风险调整方法有哪些?答:投资项目资本预算的风险调节,通常有三种方法:(1)敏感性分析。

导致现金流量波动的各种因素作用机制不同,因此需要对一些重点因素的变化做敏感性分析。

测算净现值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常见做法是对投资项目中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场景分析。

(2)模拟分析。

是一种根据场景变化的概率来测算、调整现金流的方法,要求较高的技术和大量的计算,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具有复杂和准确的特点。

(3)调整预期收益率。

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与收益的不确定性正相关,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建立项目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与收益现金流不确定性之间的数学模型,在资本预算的基础上,估计投资收益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进而对原来的预期收益率进行调整。

10.构成国家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主要因素有:①国有化、②市场准入政策、③财政金融政策、④外资管理措施、⑤货币的不可兑换性、⑥消费偏好、⑦经济周期、⑧战争。

11.对一家跨国公司而言,为什么宏观国家风险大时围观国家风险不一定大?答:宏观风险评估模型旨在评估一个国家的系统风险,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任何一个公司,国家的宏观风险评估结果都是相同的。

微观风险评估模型,是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对影响其经营的特定国家风险进行评估,是宏观风险评估基础上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调整。

具体的微观风险评估结论往往是随着公司、行业的相关项目的差异有所不同。

例如,某个东道国A,由于存在巨额的财政赤字,从宏观风险评估看,A国的国家风险较高,不宜进行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C是军事装备制造商,打算在A 过投资建立子公司,A国政府与其邻国处于边境冲突状态,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A过也承诺采用政府采购形式购买一定量的军事装备,对于跨国公司C,在A国投资的国家宏观风险实际上很小,投资方案具有可行性。

12.评述国家风险的方法有哪些?请评价不同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评估国家风险的方法有以下四种:列表打分法、德尔菲法、定量分析法和巡查访问法:(1)列表打分法在进行国家风险评估时,对一些因素的取值及其权重分配较多地依赖主观判断,因而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德尔菲法具有成本节约、速度快、准确度比较高的特点;理想的国家风险评估是要为跨国公司提供早期的预警信息,找出那些可能给跨国公司未来经营带来风险的政治、财务因素;(3)定量分析法有助于提供这样的预警信号;(4)巡查访问法有助跨国公司更好地了解实地情况,感性地评估东道国的国家风险。

13.简述国家风险评估的步骤。

答:(1)为各个政治、财务因素赋值;(2)为各个政治、财务因素分配权重;(3)计算政治、财务风险水平;(4)计算国家风险水平。

14.跨国公司通常采用哪些措施来防范东道国的征收风险?答: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东道国的征收风险:垄断技术、缩短投资期、运用当地资源、购买保险。

15.兴伊服装公司计划在美国兴办服装制衣分公司,采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模式,已知条件如下:(1)初始投资30万美元,项目将在一年内完成,经营所得即税后利润全部汇回国内;(2)投资一年后的税前利润预期为28万美元,汇率水平为8.25;(3)美国政府征收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5%;(4)公司在美国除了在商场租用场地外没有其他长期资产,该投资项目的预期残值为零;(5)兴伊公司要求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达到15%;(6)公司在进行资本预算时需要考虑有关的国家风险:①由于近来美国经济不景气,预期税前利润将降至25万美元,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为40%。

②美国的公司所得税可能由35%增至42%,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为30%。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假设这两种形式的国家风险之间是独立的,请计算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的预期值是多少?(2)该项目的净现值变为负值的概率有多高?答:不考虑国家风险(即,预期税前利润为28万美元,美国的公司所得税预期税前利润为25万美元,美国的公司所得税率为35%情况下,兴伊公司预期税前利润为28万美元,美国的公司所得税率为42%情况下,兴伊的资预期税前利润为25万美元,美国的公司所得税率为42%情况下,兴伊公司(1).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净现值为13.6842万元。

(2).该项目净现值变为负值的概率为12%。

16. 鸿炬玩具公司目前计划在新西兰投资兴建一子公司。

有关投资项目的信息如下:(1)初始投资额为1亿新西兰元,当前新西兰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5.9;(2)所需营运资本金为3 000万新西兰元,并由新建的子公司通过向新西兰银行贷款提供,已知该笔贷款按年付息,8年后偿还,年利率12%;(3)项目三年后完成,届时子公司将被出售处理,母公司会获得1.1亿新西兰元;(4)新西兰国内市场情况如下:(5)固定成本(如制造成本)预期为1 500万新西兰元;(6)预期汇率为第一年末5.92,第二年末5.86,第三年末5.95;(7)新西兰政府对外商投资征收20%的企业所得税、15%的预提税,但国内对海外投资的子公司汇回的公司利润给予税收抵免;(8)子公司除了保留必要的营运资本外,每年末都将经营所得现金全额汇回母公司;(9)固定资产将按直线法10年内摊销完毕,即每年的折旧费为1 000万新西兰元;(10)该项目的必要内部报酬率为20%。

要求完成以下练习:(1)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鸿炬玩具公司是否接受该项投资计划?(2)鸿炬玩具公司考虑另一融资方案,即由母公司提供3 000万新西兰元的营运资本,与此同时出售子公司的所得增至1.2亿新西兰元,该项融资方案同公司原有融资方案相比是否更为有利?(3)如果鸿炬玩具公司仍采用原融资方案,但新西兰政府对设在本国的外国子公司的资金汇出新西兰采取冻结措施,即只能在项目完成时才允许汇出,在这种情况下,该项目的净现值是多少?(4)假设鸿炬玩具公司仍采用原融资方案,则该项目清算价值盈亏平衡点是多少?(2)第二种融资情况下,净现值为人民币-34328.08万,与原方案相比更加不利。

(3)由于前两年子公司净现金流量为负,无资金汇出,所以冻结措施对子公司无影响,净现值仍为人民币-20071.37万。

(4)清算价值的盈亏平衡点SVn=(10000-305.66/1.728)×1.728=16974.34万新元,即1.7亿新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