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天八卦中卦数的千年谬误

合集下载

《易经·系辞》中的错误。

《易经·系辞》中的错误。

《易经·系辞》中的错误。

《易经?系辞》中的错误。

关键词:古典哲学原理,道体,易传中错误之论。

摘要:中国古典哲学就是以太极八卦为模型的易道哲学,八卦由阴阳二爻组成,阴阳爻之位移后就使变卦后所类之象发生变化,这种爻之位移就是“易位”,之后的“易经”就是对这种卦爻“易位”后所类之象发生变化予以演绎的一门学问,故卦为易之始道之源。

人们如何遵循这种自然规律就是“道”;伏羲氏时代之后的易道之学就是中国古典哲学,而《易传》中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之论,则违反太极八卦易道原理而错,两千多年来则无人发现予以纠正。

—、卦为易之始。

1、先有太极后才有八卦。

伏羲氏时代人们在其社会活动中,认识到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之运行,虽然是千变万化但都是从无到有又转化为无;并认识到凡是通过人的感官所能感知的“有”叫做“阳”,对那些无法能感知的“无”叫做“阴”。

于是人们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对其千变万化之“有、无”的阴阳从而创立了太极八卦图。

所谓太极图中之阴阳鱼就是大自然中其“有”与“无”即阴阳的转化之象征,进而人们又从太极图中这个阴阳转化之象征,通过演绎而画出了八卦图,所以八卦图是太极图之演绎。

太极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阴阳鱼,这个阴阳鱼就是环宇即天下一切之象,即天下一切均表现为可见与不可见,可见为阴不可见为阳,并且这阴阳里面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包含而不可截然分开;故阴阳鱼中之黑色鱼内之白点即阴含阳又叫“阴中有阳”,白色鱼内之黑点即阳含阴“阳中有阴”。

这个太极图中的S线则是阴阳鱼的连结线象征道体,没有这个连结线其阴阳的道体,阴阳就分离而不存在了,阴阳一旦分离太极图就不存在了,这个太极图中的S线,即是其阴阳的分界线更是其阴阳的连接线,所以这个太极图中的S线则是其阴阳的对立统一体为“道体”。

由此可见天下一切万千之象统归于阴阳而阴阳又是不可分的统一之整体,这就说明整个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叫“万物归一”。

第九讲 八卦相错 - Confucius2000·孔子2000·21世纪孔子

第九讲 八卦相错 - Confucius2000·孔子2000·21世纪孔子

第九讲八卦相错《周易·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我们看立体的方明八卦,自重或两两相重可以构成六十四卦。

除了面与面相接或棱线与棱线相接之外,只有对角线上的两个卦是顶点与顶点相接。

“天地定位”是乾坤之间的点与点相接,乾与坤相错成《泰》卦与《否》卦;“山泽通气”是艮兑之间的点与点相接,艮与兑相错成《咸》卦与《损》卦;“雷风相薄”是震巽之间的点与点相接,震与巽相错成《益》卦与《恒》卦;“水火不相射”是坎离之间的点与点相接,坎与离相错成《既济》卦与《未济》卦。

由此可见,所谓“八卦相错”,就是专指方明四条对角线的两卦点与点相接而言,也就是专指方明四条对角线上两个卦限相错而言的。

我们看“八卦相错”的结果,是每两个卦错成了六十四卦中的重要之卦:“否极泰来”的《泰》与《否》是上经重要的两个卦。

下经,首《咸》与《恒》两卦,终《既济》与《未济》两卦。

孔子高度重视《损》卦与《益》卦,在出土的帛书《周易》里面,孔子是这样说的:孔子由《易》,至于《损》、《益》二卦,未尝不废书而叹。

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

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

授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之所【至】也,故曰产。

道穷焉而产,道□焉。

益之始也吉,其终也凶;损之始凶,其终也吉。

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

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喜。

故明君不时不宿,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于天地之心,此谓易道。

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

又地道焉,不可水火金木土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上下;又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也,故谓之以八卦。

故易之为书也,一类不足以亟之,变亦备其请者也,故谓之易。

又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尽称之,五正之事不足以尽之,而诗、书、礼、乐不□百篇,难以致之。

由“七日来复”解谈卦气说之弊端

由“七日来复”解谈卦气说之弊端
来 反初 , ‘ 日来 复 ’ 天行 也 。 京 房亦认 为 “ 日 故 七 , ” 七
于《 周易 》 卦爻辞 的作 者认 为 “ ” 一个 神秘 数 字 , 七 是 是天 道 自然运行 的周期 性 规 律 , 为 自然界 的万 事 认 万物 皆不 能脱 离 这个 规 律 。 因此 , 复 ・ 》 “ 《 彖 将 七 日来 复 ” 为“ 行 ” 合 天道 运行 的规律 。但 历 代 释 天 符
21 ( 0 0年 总第 7 第 2期 3月 16期 )
Acd mi中 un学 fZ o g h u a e cJ 州 a 刊 n z o o r l h o
Ma. 2 0 r .0l
No 2 .
【 学道家研究 】 易
由 “ 日来 复 " 谈 卦 气 说 之 弊 端 七 解
疏时 就意识 到 呼 “ 为 “E” 在 的问题 。因此 《 月” l存 周 易》 经 的 中的 “日” 不 指 “ ” 尤 其 是 “ 日” 古 , 月 , 七 应
有特 定 的含义 。经查 , 经 中有 关 “日” 卦爻 辞共 古 的
此此爻 多 为 凶 险之 象 。虞 翻 根 据 “ 物极 必反 ” 的规
“ 甲子 卦气起 中 孚 也 ” 此 “ 气 ” 阳气 ) 经 《中 ( 卦 为 ,
《 六二 :亿丧贝, 震》 “ 跻于九陵, 勿逐, 日得。 意指 七 ”
丢 失 了大 量 货 贝 , 用 追 逐 , 日便 可 失 而 复 得 ; 不 七
《 既济》 六二 :妇丧其茆 , “ 勿逐 , 日得。 意指妇女 七 ” 丢失 了所 佩戴 的头 饰 , 用寻 找 , 日即可 复得 。失 不 七
文章编号 :0 3 -7 1 2 1 )2 _ 14 4 10 -0 5 (0 0 0 -o 6 —o

论八卦晚于六十四卦

论八卦晚于六十四卦

论八卦晚于六十四卦“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出自战国时期《周礼·春官·宗伯》中的这段话,后来成了传统易学对易学史的基本认知:即伏羲八卦——夏连山——商归藏——周易。

因为对这个传承谱系的信仰,传统易学认为八卦是《周易》的基础,认为《周易》的重心是卦象,文本乃是依象而成。

正是这种误解,造成了《周易》一书越解越乱的局面。

真实地易学源流我们可以从《系辞传》中的一段话中觅到蛛丝马迹:“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為二以象两,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捋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捋而后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这段后世称为大衍筮法的记录,虽然已经与商末的早期筮法有些不同,但实实在在地记录了古人取得易卦的方法,即通过揲算求数,得出数字卦,然后再转换成卦符。

揲算求数的占筮法之前,是龟卜时代。

目前的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都证明,龟卜的历史比占筮长许多,正所谓筮短龟长(《左传·僖公四年》)。

与龟卜相比,占筮技术也的确更加先进。

首先,从材料上说,龟卜是骨卜的一种,其材料是从兽骨演变为龟甲。

兽骨在狩猎时代随手可得,改为龟甲则是在实践中因灵性崇拜而对骨卜的进一步仪式化。

但由于资源的限制,随着时代的推移,无论兽骨还是龟甲,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问卜需求。

而占筮只需要数十根蓍草,并且可以重复利用,既避免了对大龟和宝贵耕牛的烂杀,又维护了占卜的神秘性,可以说是对龟卜的一次革命。

其次,从兆象上说,龟卜的兆文直观而确定,数字卦的组合意象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更加适应解说者的解读需要。

再者,从卜辞上说,殷墟甲骨文的卜辞直白朴素,周易卦爻辞则善用比喻、文学性增强、内容也更加富有思想性。

还有,从认识角度,龟卜观象直观而感性,由筮法演绎数字卦,则需要具有相当程度的数学知识。

纠正震卦反装等谬误doc

纠正震卦反装等谬误doc

纠正“震卦反装”等谬误张德前些年,易界流行着一种“纳支新说”,曾经风靡一时,其大意是——自从京房创造纳甲法以来,纳甲筮法就成了周易预测的大宗之法,并沿袭至今。

无任是古代大贤,还是当今圣手,都在使用。

然而,大家不知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即“乾”与“震”的纳支是一样的!不知千百年来,是否有人怀疑过?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错误,不过这可能是别人传抄错误,因为谁也没有见过京房的手迹。

而我认为正确的应该是这样:震宫:震为雷(六冲)▅▅▅▅辰土世▅▅▅▅寅木▅▅▅▅▅子水▅▅▅▅戌土应▅▅▅▅申金▅▅▅▅▅午火依据是:八卦中,阳卦为:乾、坎、艮、震,其纳支为阳,初爻纳支分别为子、寅、辰、?;阴卦为:巽、离、坤、兑,纳支为阴,初爻纳支分别为:丑、卯、未、巳,前四对地支中独缺“午”字,而此“午”正是震卦的起始纳支。

另外,按照太极图的方向,“坤”卦和“兑”卦的纳支也可能是错的,它们颠倒了,可能应该为:坤宫:坤为地(六冲)▅▅▅▅未土世▅▅▅▅酉金▅▅▅▅亥水▅▅▅▅丑土应▅▅▅▅卯木▅▅▅▅巳火兑宫:兑为泽(六冲)▅▅▅▅酉金世▅▅▅▅▅亥水▅▅▅▅▅丑土▅▅▅▅卯木应▅▅▅▅▅巳火▅▅▅▅▅未土如果这样,那么,按照太极图的方向,阳卦顺序为:乾、坎、艮、震,其纳支为阳,初爻纳支依次分别为子、寅、辰、午;阴卦顺序为:巽、离、坤、兑,纳支为阴,初爻纳支分别为:丑、卯、未、巳,分别为十二地支的前四阳支和前四阴支,这就符合排列规律,才顺理成章。

以上观点,希望大家热烈批判。

(也许根本就没有正确的,即纳甲的排列都是错的,京房为什么这样排?根据是什么?)以上就是该“纳支新说”的大意。

那段时期,正值六爻界兵分多路,力图从各个渠道发掘、改善传统方法。

看到该“纳支新说”,开始时张德也觉得很震撼,然后专门花时间深入其间,查找相关资料……终于在田合禄著《周易真原——中国最古老的天学科学体系》和卢央著《京氏易传解读》中找到了答案——京房以天文历法为理论依据建构了涵括日月星辰、四象五行、天地阴阳、纳甲、纳支、建候、积算、气候分数在内的庞大有序的宇宙模式图,以其推天道讲人事,合天人于一体。

仙骨道人谈八卦中不可思议的数字规律

仙骨道人谈八卦中不可思议的数字规律

仙骨道人谈八卦中不可思议的数字规律在清朝时,有位传教士将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寄给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看,莱布尼兹发现,他所发明的二进制竟然在更古老的时候,就被东方的圣人所认识。

说起八卦,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历代的数术文化都在运用八卦演易。

在古代,人们一直是将八卦配上数字使用,常见的有先天八卦卦序数,将八卦映射到从一开始的八个数;也有后天八卦配上洛书九宫数,这个映射多了点内容,因为八卦配九数,那要求有个卦要对应两个数字。

有个非常实际的例子,我们搜索针灸类文章,有一篇《中医基础:灵龟八法》,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后天八卦配上洛书九数,结果在针灸中有著奇妙的运用。

和所有的中国数术文化一样,八卦同样只运用九数,没有复杂的计算,更谈不上近代的西方数学。

那么,八卦在西方数学眼中会是甚么样的呢?不用太多的例子,我们只搜集两个非常有趣的数字规律,涉及的数学内容,在西方文化中都是极具典范意义的。

规律之一:二进制与阴阳爻西方人,莱布尼兹发明了二进制,这个方法只用0和1两个数码表示数。

比如,六十四表示为1000000,三十二表示为100000。

莱布尼兹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清朝。

那时候,有个传教士在中国,给莱布尼兹写了封信,信裏面画了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莱布尼兹看了后,得出的看法是,他所发明的二进制竟然在更古老的时候,就被东方的圣人所认识。

具体的内容,看上去很简单,将阳爻换成1,阴爻换成0,那么八卦就成了二进制表示数。

按照这个办法,结果就将自下而上的卦爻转换成了自左至右的数字。

乾卦,表示111;兑卦,表示110;离卦,表示101;震卦,表示100;巽卦,表示011;坎卦,表示010;艮卦,表示001;坤卦,表示000。

这样,八卦就演变成了二进制中全部的三位数。

类似的,六爻卦有六十四个,正好表示了二进制中全部的六位数。

莱布尼兹的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他甚至说:“现在如有一圣人欲选择一优秀民族,加以奖励,那么,他的金苹果的赐与,一定会落到中国人的身上。

三般卦三大卦挨星实为一理yongbin

三般卦三大卦挨星实为一理yongbin

三般卦三大卦挨星实为一理yongbin天玉內傳,即青囊奧語,挨星五行,玄空大卦之理。

楊公妙用,只有一法,更無二門,此乃反覆其詞。

而根据本人研究的确如此,其推演类似,可以合为一图一体,但是同中也有异,关健要搞清楚九星和九运是一而二的,并非一回事,一是用卦,一个是用爻。

$ b7 G( \9 g) [" R& Q( ?9 D* J根据推演结果显示,三般卦是贪文破配一四七,禄武弼配三六九和巨廉辅配二五八,实为先后两天八卦合并。

其九星为先天水,所以有挨水之法一说。

天玉三大卦是紫白九曜九运,主后天24山气龙山,所以有挨山一说。

紫白九运在24山的分布,实为后天八卦。

其推排24山后,一四七恰得甲庚丙壬辰戌丑未为江東一卦统,三六九恰得乙辛丁癸寅申巳亥为江西一卦统,二五八恰得子午卯酉乾坤艮巽为南北一卦统,一一入扣丝毫不乱,堪称神妙.( d. `' N# p6 }6 Y" ~( K" }; k0 _; u( a2 M本人《挨星奥义3-江東江西南北卦解》已经解开天玉谜底。

[本帖最后由yongbin 于2007-9-21 00:32 编辑]可惜权限不够未能看到《挨星奥义3-江東江西南北卦解》。

三般卦应是天时一卦,地利一卦,人为一卦。

三般卦=三种类型的卦;, ~+ F/ J6 ^6 Z$ y2 ~- X2 _三大卦=天地人三卦;$ b; e- m; f' a* M+ p挨星=靠近推排九星山水时空缘三般卦=三种类型的卦;三大卦=天地人三卦;挨星=靠近推排九星lyf815天元一卦一四七,前人秘慎不背出.人元一卦三六九,留待善缘鬼神守.地元一卦二五八,五行居中莫相杂.1 d# J$ Q* | {2 l4 U% B- o- n9 v. j% ` p% J& X) i此处所称天地人三元只是一种分类,使倒排三卦时不至于顺序错乱而已,不要认为是指天地人三个宫位.$ Y& P- \$ |) r3 @2 Z" [( u冰海有三般卦图即此决:m) Y, B8 T! i0 Z3 n, ]% s4 X6 o# ]5 h8 f+ Q. f: D0 o9 Z1 N4 L/ P# ?" B+ @+ S. u( C7 B# T/ z3 m& ^; R0 H& J3 q' [, I; T. Y1 Y: p5 Q* R0 I. b; ]4 x,C d$ S- U; V1 S8 O+ \) a5 I& G' S% {- W' v- Y# l7 r. \8 I5 u: i! N. H2 m- r: S& |" A, Q$ N2 L5 J4 K$ B: X' F( A" ^: {- |; z( k1 y0 z5 ~ w8 K! y6 d& n/ b) C3 I9 k7 H; M1 _- |2 v7 W( A/ l/ D/ _& n% t, Z% O1 |; P% A) j8 a# [) o. _& p8 g8 L, G* l) H q% ~$ N; A/ o5 S$ P% c& [1 q5 Y/ X- [4 C: O& @4 c4 b% b2 n6 `6 A0 }: S) l. O; O5 k3 h' P4 O6 m) P* m: r' }' r) P. K; W1 Z/ u, e* u天元坎一上元人元坤上元地元震上元巽四中元中中元乾中元兌七下元艮下元離下元$ x% w$ [$ e7 y. p5 M* Z7 z: j. H2 v6 X3 R+ S x [本帖最后由yongbin 于2007-9-21 10:46 编辑]所谓三般卦,三大卦,挨星为一理,是指他们挨排的时候都要用颠倒的方法。

【八卦】先后天八卦的妙用

【八卦】先后天八卦的妙用

【八卦】先后天八卦的妙用先后天八卦的妙用学**易学要从根本上来学**,追求大道至简,经过实践验证证明正确的理论,为什么正确呢?为什么是这样用而不是那样呢?(一)先后天八卦的疑惑八卦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在梅花易数和八卦象数中,我们以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断卦取八卦的先天序数套用后天卦位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就会不正确呢?深知弄清这个原理对我们从根本上把握本源掌握宇宙客观规律具有重大实战意义!(二)缘起河图洛书传说河图与洛书是黄帝战蚩尤和大禹治水时,神龟与龙马负图而来黄帝大禹就使分别用了河图和洛书战胜了蚩尤治理好了泛滥的洪水,使得天下太平于是仔细看图,时过多日,未有所获河图洛书是宇宙模型,各门各术都可以源以学说数学家说它是数学模型;物理学家说它是物理学;天文学家说它是宇宙天体运行的规律;历史学家说它是哲学理论生物学家说它破解了生命的密码;农业学家说它是农业生产的指导(六十甲子和谚语);命理学家用它预测;风水学家用它调风水这是不可争辩事实易确确实实是群经之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它研究它传承它发扬它河洛资料书籍说法纷纭,各说各有理,都往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上靠拢而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本源最后只是熟记了河图洛书的画法,心中感叹真是一部无字天书!(三)初悟河洛之理河图洛书普遍认为是宇宙的模型,八卦的抽象和起源,到现在感觉自己有了研究易经的方法,于是便再悟河洛把河图洛书天干地支与先后天八卦纳于一图中整体参悟,竟始有所悟!河图主先天,洛书主后天从我们的先哲开始就说河图洛书或说图书而没有反说,也可知河图在前洛书在后从河图的歌诀中也一目了然诀曰:一六先天水,二七先天火,三八先天木,四九先天金,五十中为土或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在北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在东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在南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西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在图中以上可见河图是先天,并且五行以及五行的所属方位也在此划分这或许就是五行的说法来源虽然河图代表了宇宙模型,蕴含了宇宙规律,中有认识宇宙万物之法但或许伏羲他老人家觉得河图过于抽象不易理解用起来不太方便,而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结合抽象的河图给我们作出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而又容易被人识被人掌握的八卦由何看出呢?孔子系辞言: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但孔子后面又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而我认为八卦结合了诸象与河图两个部分所以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十二地支和后天八卦为实物,属后天境界洛书恰恰是后天八卦的体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代表九州大地把后天八卦图贴到洛书上就会发现,后天八卦的序数为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居中,六乾七兑八艮九离,此序与洛书中完全惊人的吻合!后天八卦的序数就是洛书图的歌诀!这绝对不是巧合!于是深信河图主先天洛书主后天!这对后面的研究很有意义!(四)河图洛书与天干地支我们的先哲又布十天干于河图中,那么就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布壬水,地六布癸水在北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三布甲木,地八布乙木在东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七布丙火,地二布丁火在南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九布庚金,地四布辛金在西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五布戊土,地十布己土在中十天干表天以相生传递形式顺时针从右向左旋转运动十天干也分阴阳,壬甲丙戊庚为阳;癸乙丁己辛为阴十天干也分生数和成数,壬甲丁辛为生数;癸乙丙庚为成数同样我们在河图洛书上顺布十二地支十天干交互十二地支为六十甲子,先天八卦交互后天八卦为六十四卦,构成了完整的宇宙模型六十甲子的引入,一是解决了宇宙的时间,二是解决了宇宙物质(人动物)和非物质的信息量因此,说它和六十四卦完全可以描述万事万有发展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用以言天用以言地用以言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无不逢源,诸门诸术皆可援以为说(五)天道与地道河图上可见天道顺时针左旋相生,由洛书可知地道逆时针右旋(具体解释可参看其他资料)我们常听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俗话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怎么才是好生呢?联系八卦图就知道五行从东方起顺时针循环相生,这也就是易道生生不息之谓易所以,我们在调风水时就是要把后天的格局调成顺应先天的格局,调成好生的格局,如此生生不息则可久则可大(六)宇宙的平衡规律把河图洛书的五行相生关系连线发现并不是平衡对称的,也就是说不是稳定的再把河图洛书的五行相克关系连线后,恰好补足了相生时的不平衡,真是非常的有意思如果画在一个圆周中你就会发现一个对称的几何图形这说明宇宙是讲究平衡对称的,只有如此才是本来的状态,打破这个平衡就是偏离,即是非道小了影响一个角落一个家庭一个小区,大了就会引起相应的宇宙中的变化,直到恢复这种平衡所以像苏州园林紫禁城等古代建筑都讲究对称之美,对即使不对称的地方也会处理的非常完美而现代盲目效仿西式欧式等风格的建筑,棱角尖煞空缺等给家庭和事业带来阻碍的并非少数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样的建筑坏了五行五气的平衡,导致产生麻烦(七)先后天静动之理先天主静,后天主动万物静态时负阴而抱阳,先天因为主静,所以是没有吉凶的,万事万物此时都处于平衡的状态也就是道家讲的无的状态,道的状态,是一种浑元乾坤态吉凶产生于后天的动,所以孔子在系辞中言: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为什么动要观其变玩其占呢?因为一动吉凶就产生了,就可以用易经来占卜了静是生命的本原,守静的回归本原,才是最大的获得生机所以不论气功家,道家还是佛家等都要打坐就是追求这个静的状态,这个状态稳定了你就与宇宙的道成为了一体,也就是天人合一的状态,就能达到佛家的明心见性,认清本源如果长期在这个状态中也就无所谓吉凶了,先天的道是静的你也是静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哪会产生吉凶呢?也就不受五行的制约了,这就是修行人追求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于这个先天状态,易道佛家都有状态的描述,佛家更是授予达到这种先天状态的很多具体方法高层次的易学者必须达到这个状态才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要守静笃,至虚极,心经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都是先天的道的状态,无私无为而无不为(八)先天制约后天由于先天主静,为一为道,也就是客观真理和宇宙规律即宇宙的运行法则那必然会制约后天不符合道的事物,所以皇帝阴符经首句便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不管我们顺应还是违反这个道都会受到天生天杀,不过是时间和方式的不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天生天杀的体现先天是静的是平衡的状态,后来的动打破了平衡因此产生的吉凶跟先天没关系,完全都是后天的动引起的而自然的宇宙的道的规律和法则又在时时刻刻追求恢复这种平衡(太极图所体现的),于是吉凶就产生了打破道的平衡状态后就好像拉伸的弹簧,你拉伸后弹簧还要恢复回来所不同的是,弹簧超出弹性形变的系数便不能再完全恢复而道的这种平衡态无论你拉伸多远,偏离多远,时间多久都要恢复太极图完美表达了这种矛盾和对应统一恢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我的自发的恢复,二是大自然宇宙也就是道所蕴含的规律来强迫恢复自我恢复类似念佛修持忏悔祷告等自我赎罪,而强迫恢复就可能造成天灾人祸,这种打破先天的平衡状态后波动来波动去再恢复平衡的过程就是因果定律其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切都在冥冥之中!点击阅览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文正文论后天八卦中卦数的千年谬误2010-08-14 22:04 星期六`````````````````````````````````论后天八卦数的错误之处`````````````````````````````````````````萧贺元一、外八卦说到《八卦》懂易经的人都会想到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其实八卦并不只有先后天八卦,还有几种不常见的八卦图,由于流传的不是很广泛,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我目前也只掌握四种八卦图,每种八卦都有具体的应用方法按习惯称呼有:外八卦、内八卦、十爻立体八卦、八爻平面八卦。

先说外八卦,什么叫做外八卦呢?,是相对于内八卦而言。

外八卦就是传统的先天八卦,是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来。

因为外八卦是由上、中、下三个爻横向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所以代表总体规律。

它的生成图是这样的:先天八卦是由阳爻与阴爻按照一阳和一阴的顺序相互重合三次而来,卦与卦之间是靠上、中、下三个爻横向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是自然生成的顺序,毫无人为的因素。

并且,八个卦之间的阴阳比例分配的非常平均,是成倍的增长,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系统。

因为卦与卦之间是靠上、中、下三个爻按一固定的顺序联合在一起的,每卦之间的关系是间断性的连接,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内部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故此可表示事物的外部规律和总体规律。

在预测时主要用于宏观预测和总体规律的预测。

外八卦图如下:上、中、下三个爻全是阳爻的卦是乾卦,乾卦代表天在上。

上、中、下三个爻全是阴爻的卦是坤卦,坤卦代表地在下。

下面是阳爻,上面也是阳爻,中间是阴爻,是离卦,代表太阳,位置在东方,亦代表火,代表光明。

下面是阴爻,中间是阳爻,上面是阴爻,卦名叫坎,代表月亮,也代表水。

乾、坤、离、坎四个卦,就是天、地、日、月四个象。

下面一爻是阳爻,上面两爻是阴爻,这个卦名为震。

“震为雷”,它代表的是雷电、动能,在八卦图上,它的位置放在东北角上。

在震卦的对面西南角上的一个卦是:下面一爻是阴爻,上面两爻是阳爻,这个卦名是巽,代表宇宙的气,代表风。

另外在图的西北角上,下面两爻是阴爻,上面一爻是阳爻,形成:艮卦,代表山,它的对宫卦是:下面两爻是阳爻,上面一爻是阴爻,名兑卦,又叫作泽,代表海洋江河。

先天八卦图的“数”,是依据八卦排列的顺序产生的。

先天八卦图的数字排法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这八个数字,左边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与右边的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形成了一个“ S ”图形。

这个图形正好就是太极图的规律。

就是所谓的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规律。

外八卦在测宏观数据和测人寿命时有很高的准确率。

二、内八卦内八卦就是太乙八卦,方位与传统的后天八卦相同,但是卦数却不同。

太乙八卦是《太乙式》使用的八卦图,《太乙式》是我国古代术数学中的三大秘术之一。

太乙式、奇门式、六壬式同称“三式”,而太乙式又为“三式”之首。

《史记·日者列传》所载术者七家,太乙家居其一。

《汉书·五行志》载有《太乙阴阳》二十三卷,当为太乙家之书。

由此可见,太乙式由来已久。

内八卦图如下:传统后天八卦数与太乙八卦数是有区别的,传统后天八卦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七兑、八艮、离九。

”而太乙八卦数为:“乾一、离二、艮三、震四、中五、兑六、坤七、坎八、巽九。

”太乙九宫数与洛书九宫数的数字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数与卦的相配不同。

洛书九宫是:坎一宫、坤二宫、震三宫、巽四宫、中五宫、乾六宫、兑七宫、艮八宫、离九宫。

太乙九宫是:乾一宫、离二宫、艮三宫、震四宫、中五宫、兑六宫、坤七宫、坎八宫、巽九宫。

见下图:太乙宫位与洛书宫位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而太乙宫位与洛书宫位为什么相差一位呢?历来说法不一。

西晋郭璞在《太乙灵曜经》中说:“地缺东南,宫数多者,无出于九,故差九以填之。

”郭璞认为,天倾西北,地缺东南,所以用最大的宫数九去填补。

东晋乐产说:“太乙经天道,明人事,王侯得之,以一统天下,故差一宫以就乾。

” 唐代王希明说:“太乙统人事,而知未来之道,故圣人特差一宫,以明先知之义也。

”以上各家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都很难断定为什么太乙九宫与洛书九宫的宫位相差一位的原因。

其实太乙九宫数并不象有的学者说的是由洛书数向右旋转一个宫位得来的,实际上洛书数很可能是由太乙数向左旋转一个宫位而来的。

其理论如下:先看下图:此图的八卦是由六个阳爻和四个阴爻组成,按自然规律排列组成构成的八卦,由上到下依次为乾卦、离卦、艮卦、震卦,再由下到上依次为兑卦、坤卦、坎卦、巽卦。

形成了一个“ U ”字形规律。

这个八卦图虽然与我们常见的先后天八卦排列的形式不同,但它确实是一个完整的八卦图,而且排列组合的顺序与太乙九宫数完全一样,足见太乙九宫的排列顺序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有其来源的。

这种八卦图立体分布,规律性极强,没有重复组合的地方。

所以,这个十爻立体八卦可以应用到描述事物立体规律的地方,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又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不会再象以前一样,一遇到问题就想用先后天八卦解决。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决不是只有一种,应该有好多种我们还没有发现的好方法,我们不知道,不表示没有这种方法存在。

另外,还有一个八卦图可以说明:此八爻八卦图与上面的十爻八卦图同一原理,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这个八卦是由四个阳爻和四个阴爻组成的八卦,由左到右依次是乾一、离二、艮三、震四、中五、兑六、坤七、坎八、巽九。

此顺序与太乙九宫数完全一致,而且左边的乾一、离二、震三、巽四与右边的兑六、坤七、坎八、巽九形成了一个“ S ”形太极图形。

这个“ S ”规律与外八卦的“ S ”规律有相似之处,都符合太极原理。

可见太乙九宫数是有其根源的,不是由洛书九宫旋转而来的。

相反,洛书九宫的规律性并不符合太极原理,也无法用其它的八卦来证明它的规律性。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证明出洛书九宫是如何而来,也找不到合理的象数理论证明洛书九宫的科学性,只是根据传说来应用罢了。

八爻八卦图可以应用到研究事物平面规律内部关系的地方,在某些事情上,八爻八卦图表示事物内部之间的关系时比用其它的八卦图要严密得多。

内八卦也符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规律。

见下图:内八卦的生成图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乾、离、艮、震四卦的上爻是三个阳爻一个阴爻;兑、坤、坎、巽四卦的上爻是三个阴爻一个阳爻。

左右两边的阴阳爻保持着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乾、离、艮、震四卦的中爻是一个阳爻三个阴爻;兑、坤、坎、巽四卦的中爻是三个阳爻一个阴爻。

左右的阴阳爻也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乾、离、艮、震四卦的下爻是三个阳爻一个阴爻;兑、坤、坎、巽四卦的下爻是一个阳爻三个阴爻。

同样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乾、离、艮、震四卦的上、中、下三爻总的看是阳多、阴多、阳多;兑、坤、坎、巽四卦上、中、下三爻总的看是阴多、阳多、阴多。

左边四卦阳多为阳,右边四卦阴多为阴。

同样是一阳、一阴两仪之意。

也是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系统。

如果把它们统一起来看“乾、离、艮、震”四卦可以看成离卦(阳、阴、阳);兑、坤、坎、巽四卦可以看成坎卦(阴、阳、阴)。

离为日,坎为月,这种暗藏的玄机表明内八卦是在讲日月运行的规律,引申为太阳系的规律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规律。

外八卦表示天地定位,乾上坤下;而内八卦表示日月运行,离上坎下。

由此可以推测出内八卦的方位是根据日月运行来确定的了,因为内八卦所代表的是人类能见到的物质世界的规律,所以才如此确定方位的。

也许,内八卦数才是古人所说的后天八卦数。

也只有内八卦数才符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传统的后天八卦数并不符合这一原理。

而且,通过内八卦数找到了其中暗藏的玄机,就是内八卦是一个描述日月运行规律的图案。

同理,外八卦就是描述天地定位的一个图案。

内八卦和外八卦合在一处,就是天、地、日、月四大象的运行规律的缩影图。

另外,如果用前面的“八爻八卦”来解释内八卦的话,则内八卦之间是靠中爻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由“八爻八卦”图的上部开始,顺时针旋转先是一个阳爻,然后依次是三个阴爻,再是一个阳爻,一个阴爻和两个阳爻。

这个次序正好是内八卦排列顺序的中爻排列顺序,由此可见内八卦的排列规律并不是人为地排列在一起的,而是有根据的排列。

所以说内八卦可以表示事物的内部规律和局部规律。

内八卦的卦数配在人体上也很奇妙,比如:“乾为一,乾代表头在上面所以为一;离为二,离为眼睛,仅次于头顶的位置所以为二;艮为三,艮为鼻子在眼睛的下边所以为三;震为四,震为雷、为声音很大的意思,引申为耳朵,用耳朵听四面八方的声音,所以震为四;中为五,鼻子下面是人中穴,人的中心位置,在卦上正好是中五之数,可能人中的名字就是由这里来的,所以中宫为五;兑为六,兑为口,人中下面是口,所以兑为六;坤为七,坤为腹部,口下面就是腹部,所以坤为七;坎为八,坎为肾、为生殖器部位,腹部下面是肾和生殖器,所以坎为八;巽为九,巽为股部,肾下面是大腿、股部,所以巽为九。

”内八卦可以把人的身体从上到下逐一描述下来,这表明内八卦还是一个人体规律的缩影图。

内八卦既可以说明日月运行的规律,又可以说明人体的规律,正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由此可见,太乙九宫数是有根源的,而洛书数是由太乙九宫数向左旋转而来的。

为什么古人会把真正的九宫数向左旋转一个宫位呢?主要是古人可能是怕后人们都掌握了真正的学问后,自己会没有饭吃吧!就故意改动一下,让你一下子不能掌握他们的全部方法。

这种现象在古代应该是经常有的了。

我们试想一下,古代好多术数学都是以洛书九宫立论的,是不是都错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了,比如:《奇门遁甲》,《沈氏玄空学》等以洛书为立论的术数学都有可能错了。

太乙数在古代是三式(太乙,奇门,六壬)之首,也是最古老的预测学,由于太乙神数的九宫数与传统的洛书数不同,及其他的一些原因,影响了《太乙神数》在民间的流传,所以不被多数人所了解。

作为《太乙神数》立论的基础太乙九宫数也就不被人们所知晓。

只在少数人手中掌握着,所以,今日之各路易经高手和大师们所仰仗的风水绝学和独门绝技就不一定靠得住了。

故此,各种门派各说各理,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邵康节在《梅花易数》中提倡用先天八卦的数,而用后天八卦的方位,就是看透了这一点。

就是后天八卦的数不正确,而先天的方位也不一定正确,所以用先天数和后天方位,不用先天方位和后天的数。

现代的人在预测或看风水时还在用后天八卦的数,却不知是用错了。

比如说:三元九运,九宫飞星,过路阴阳,奇门八十一局等等。

现在好些人都说自己的是祖传秘法,多少代亲传弟子,要我说是祖传的也可能错了,也许在过去的时候传你的人也不知道用错了,你再跟他学,不也是学错了吗。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进得书中去还要出的来,千万不要被书所迷,也不要被圣人所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