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立法宗旨、法律地位及立法意义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喜欢!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一、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它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

2.它是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的需要。

3.它是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

4、它是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

二、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1.《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2.《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4.《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5.《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

6.《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7.《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

8.《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1)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2)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4)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5)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

(6)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7)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

(8)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喜欢!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一、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喜欢!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一、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1、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依照加强监督管理,是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

第二,制定《安全生产法》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

第三,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需要。

第四,制定《安全生产法》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

2、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3、《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安全zd生产法的重要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第一条明确说明了制定本法专的目的。

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有时,一些大事故的发生,就是人们忽视了身边的一些第一文库网小事物而造成。

丢下一个烟头,而引起了火灾;松动了一颗螺丝,而造成了一场车祸;没系好安全帽带,从高空坠落而丧生。

这些小细节连在一起,就演出一场场属不该发生的悲剧。

4、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知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意义1、《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道领导;2、《安全生产法》的版颁布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行政;3、《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权4、《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5、《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5、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安全生产法目的意义是什么

安全生产法目的意义是什么

安全生产法目的意义是什么《安全生产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表述其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的立法目的有五个。

1、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管理、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参与”。

一是明确国务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和职能,具体体现在第一章《总则》第8、9、10、11、13、14、15条和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条款之中。

为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公开、公正执法提供了依据。

三是明确了工会、村民委员会、从业人员和新闻机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协助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查处安全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法》专门规定了工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的权利义务,从而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延伸到城镇街道和农村,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

2、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3、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重视和保护人的生命权,是制定《安全生产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既是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受害者或责任者。

《安全生产法》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赋予各种法律主体必要权利的同时设定其应尽的义务。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领导人和负责人,必须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重视人的价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4、促进经济发展。

《安全生产法》没有直接指出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是其立法的目的之一,但其他一些安全生产法规明确规定了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是立法的目的之一。

从法律的功能上讲,公平和公正是法律的制定的基本原则,要保障守法者的利益,就要打击违法,让违法成本大大高于守法成本,才能还守法者公平,让违法者得到教育,从《安全生产法》本身讲,第六章《法律责任》及其他相关条款都体现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制裁。

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和意义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和意义一、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安全生产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表述其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的立法目的有五个。

1、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管理、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参与”。

一是明确国务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和职能,具体体现在第一章《总则》第8、9、10、11、13、14、15条和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条款之中。

为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公开、公正执法提供了依据。

二是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法》对各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安全投入、安全建设工程和安全设施、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等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

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是明确了工会、村民委员会、从业人员和新闻机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协助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查处安全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法》专门规定了工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的权利义务,从而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延伸到城镇街道和农村,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

5、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法》没有直接指出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是其立法的目的之一,但其他一些安全生产法规明确规定了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是立法的目的之一。

从法律的功能上讲,公平和公正是法律的制定的基本原则,要保障守法者的利益,就要打击违法,让违法成本大大高于守法成本,才能还守法者公平,让违法者得到教育,从《安全生产法》本身讲,第六章《法律责任》及其他相关条款都体现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制裁。

安全生产立法意义和执法原则

安全生产立法意义和执法原则

安全生产立法意义和执法原则一、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特别是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突出。

安全生产状况与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密切相关。

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对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遏制重、特大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安全生产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我国已经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将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促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制订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在安全生产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工作。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为了适应安全生产形势和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白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建立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机构,逐步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

各级政府也都赋予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各行业、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监管的职能,要履行综合安全监管和执法职能,各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必须有法可依。

因此,要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高效率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必须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便依法监管。

(三)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国在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指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

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安全生产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表述其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吧。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1、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管理、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参与。

一是明确国务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和职能,具体体现在第一章《总则》第8、9、10、11、13、14、15条和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条款之中。

为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公开、公正执法提供了依据。

二是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法》对各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安全投入、安全建设工程和安全设施、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等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

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是明确了工会、村民委员会、从业人员和新闻机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协助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查处安全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法》专门规定了工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的权利义务,从而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延伸到城镇街道和农村,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

四是明确了为安全生产服务的有关中介机构,包括安全技术服务、科研、教育、文化、咨询、设计、评价、检测、检验等中介组织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权利、义务和责任都作了一一界定。

2、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在第二讲中,我们分析了建国50年来伤亡事故变化情况,不难得出结论,凡是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完善安全法制的时期,伤亡事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安全生产法》立法依据和宗旨

《安全生产法》立法依据和宗旨

立法宗旨
《安全生产法》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刑法》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行政处罚法》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法》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矿山安全法》。

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消防法》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在当代社会,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事故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制定安全生产法,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安全的重要法律工作。

首先,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根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制定安全生产法,立法宗旨是提高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企事业单位尊重和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明确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加强事故预防与治理措施的落实,强化监督执法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安全生产,经济社会就无法持续发展。

制定安全生产法,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和推动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提高其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优化安全生产环境,加强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提高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安全生产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事故频发会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

制定安全生产法,立法宗旨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体系,加强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加强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提高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成本。

通过严厉打击和坚决惩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持社会和谐。

同时,安全生产法也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确保其合法权益受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增强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制定安全生产法,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事故预防与治理措施的落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法》立法宗旨、法律地位及立法意义
《安全生产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正确理解法的立法宗旨、法律地位和制度,对深入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
制定《安全生产法》,保障生产安全,不仅是为了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也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法的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表述了《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二、《安全生产法》的法律地位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体法,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武器。

关于《安全生产法》的调整范围,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这就确定了《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基本法的地位,也明确了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即通用的基本制度普遍适用,专项的依照相关法规执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三、《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作为一部安全生产大法,《安全生产法》确立了对各行业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普遍适用的7项基本法律制度: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各自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职责、社区基层组织和新闻媒体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等。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安全投入、从业人员安全资质、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建设工程“三同时”、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峻工验收、安全技术装备管理、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社会工伤保险等。

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质及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5.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从事安全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安全中介机构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地位、任务和责任。

6.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责任的确定和责任形式,追究安全责任的机关、依据、程序和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7.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事故应急体系的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原则和程序、事故责任的追究、事故信息发布等。

四、《安全生产法》的立法意义
《安全生产法》对于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遏制重大、特大事故,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任务和责任。

只要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地方人民政府真正把安全生产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稳定,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关系,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就能够遏制重大、特大事故,促进经济发展。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行政。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执法主体,依照本法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了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对有关专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这就把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管理的关系界定清楚了,有利于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部门依法各司其职,相互协同,齐抓共管,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安全生产法》对其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配置、生产经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都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

这对促进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法》在赋予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他们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及其法律责任。

如果从业人员能够切实履行这些义务,逐步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将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及时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大量的事故隐患,从而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打击不力,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安全生产法》针对近年来主要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设定了严厉的法律责任,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只有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秉公执法,严惩那些敢于以身试法的违法犯罪分子,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法制氛围,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实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