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奕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二则《学弈》ppt课件

无论是《学弈》中的学棋故事,还是文同学画、孔子学琴的故 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
专心致志,方能成功。
创意写作坊
如果《学弈》中的两个人都专心致 志,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请按照这 个思路,写一篇《学弈》故事新编。
创意写作坊
《学弈》故事续编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弈秋与别人谈话。别人问弈秋:"你有几 个徒弟?" "有两个。" "他们两个谁更优秀呢?" "过几天我让他 们比试一下就知道结果了。"
还有一个成语”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三个月内,吃肉都 不知味道,形容做事专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这个故事的主人 公是孔子。他聆听《韶》入了迷,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说明孔子欣赏、学习古乐到了痴迷的程 度。
最后,回到《学弈》这个故事。同样一个老师,两个态度不同 的学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两人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对比
(一人专心致志,一人分神,形成了对比,表达了观点)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故事的内容。
第四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因为。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故事的内容。
第五句: 曰:非然也。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故事的内容。
第三层: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读书要求:
• 练习正确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经典诵读台
习作公告栏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专心致志,方能成功。
创意写作坊
如果《学弈》中的两个人都专心致 志,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请按照这 个思路,写一篇《学弈》故事新编。
创意写作坊
《学弈》故事续编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弈秋与别人谈话。别人问弈秋:"你有几 个徒弟?" "有两个。" "他们两个谁更优秀呢?" "过几天我让他 们比试一下就知道结果了。"
还有一个成语”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三个月内,吃肉都 不知味道,形容做事专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这个故事的主人 公是孔子。他聆听《韶》入了迷,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说明孔子欣赏、学习古乐到了痴迷的程 度。
最后,回到《学弈》这个故事。同样一个老师,两个态度不同 的学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两人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对比
(一人专心致志,一人分神,形成了对比,表达了观点)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故事的内容。
第四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因为。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故事的内容。
第五句: 曰:非然也。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故事的内容。
第三层: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读书要求:
• 练习正确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经典诵读台
习作公告栏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课件(共27张PPT)

wèi
fú yú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为是其智弗弗若与与?曰:非然也。
学弈
弈秋,通国之 / 善弈者也。使 / 弈秋 / 诲 / 二人弈,其一 人 / 专心致志,惟 / 弈秋 / 之为听;一人 / 虽 / 听之,一心以 为 / 有鸿鹄 / 将至,思 / 援弓缴 / 而射之。虽 / 与之 / 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 / 其智 / 弗若与?曰:非然 /也。
自学要求: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尝试说出全篇的大意。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 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 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 然也。
弈秋,棋艺高超。《弈旦评》称他为围棋“鼻祖”。他 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围棋 名人。
不_________,则不得也。
作业 选择一个影响学习进步的因素,结合具体事例写一段话。
神态
动作
心理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态度影响结果。
学弈
具体事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弈秋,通国之 / 善弈者也。使 / 弈秋 / 诲 / 二人弈,其一 人 / 专心致志,惟 / 弈秋 / 之为听;一人 / 虽 / 听之,一心 以为 / 有鸿鹄 / 将至,思 / 援弓缴 / 而射之。虽 / 与之 /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 / 其智 / 弗若与?曰:非然 /也。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13张PPT)

提高声调或重读的方法读出反问语气。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你认为哪里要重读? 作者对二人有怎样的不同态度?
读出肯定和否定态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该怎样读?
语调上扬,读出反问语气。 读出重音,强调“非”字。
指导背诵
文 章 的 层 专心学习的人 次 结 构
无心学习的人
学习结果
反复朗读
尝试自己读课文 示范朗读
怎样读才能读准字音,分享你的心得?
如 “一心以为为有鸿鹄将至” 联系下文发现:
“为”当“认为”讲,所以读?
“为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当“因为”讲, 所以读?
通过注释可以知道:
读不准的字音,联系注释和上下文,理解字 义,从而确定读音。
你能把握节奏和停顿,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矣、也、与、乎”这些叫什么词?
语气词
如 “弗若之矣”
“非然也”
要读出恰当的语气
可用重读的方法读出陈述、判断语气。
“为是其智弗若与”
言和神态 分小组讲述,一个学生讲,其他同学补充,结合生活经验,根据 课文内容展开适当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一前289)名轲, 邹(今属山东)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 称为“孔孟”。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捍卫儒家的思想原则,提出了自 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主张天人合一, 认为人性本善,将道德规范概括为仁、 义、礼、智,并将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 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弈》ppt课件

5.虽与之俱学
(③ )
6.弗若之矣。
(③ )
看图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计 一人
另一人
学弈
专心致志 思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 结果:
弗若之矣
道理:做事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 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
结
多朗读 看注释 懂句意 释全文 明道理
本课反思
1.请你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本课学习中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你的需要,是我最大的愿望。 谢谢!祝你工作顺利,生活安康!心想事成,步步高升!
课后交流
你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非常感 谢。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不同看法。
再见!感 谢 您 的 参 与。
【致读者】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你能阅读到此文章,希望此能对您有 所帮助。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资料,同时促进你我共同成长, 希望你在阅读此文章后,如果觉得好,请您点赞;如果文档有改进之 处,请您留言告诉我,我将改进不足之处,对文档进行不断完善。
一人虽听之①,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之①:指弈秋的教诲。 之②:鸿鹄。
虽与之①俱②学,弗若③之矣④。
①之: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②俱:一起。 ③弗若:不如。 ④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 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为①是其②智弗若与③?曰④:非⑤然⑥也。
①为:因为。 ②其:他,指后一个人。
③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吗。
④曰:说。
⑤非:不是。
⑥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 回答:不是这样的。
6 合作交流
思考: 1.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33张PPT)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聪明才智 )( 不如 )
课堂练习
六 翻译下列句子
年
级 语
使弈秋诲二人弈。
文
下 册 学
(__人__们__)__让__弈__秋__教__两__个__人__下__棋_。_________________
弈
思援弓徼而射之。
想__着__引__弓__箭__去__射__天__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
教导
集中精神
的教诲
语
文
下
册 学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弈
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 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课文讲解
指天鹅、大雁
六 年
一类的鸟
拉、引
级
语
文
下
册 学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弈
句意: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
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把它射下来。
六 注释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学 弈
缴(zhuó):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为是: 是因为。为,因为。 弗若: 不如。 与: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然: 这样。
全文朗读,注意红色字读音
六
年
级
语 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下
册 学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zhuó 弓缴 jiǎo 缴获,缴纳
yú 同“欤”
与 yǔ 与其,与时俱进
yù 参与,与会
多音字
六
年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学弈》课件(共22张PPT)

积累拓展
1.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2.(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想着拉开弓箭去射它。3.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原因在于不同的学习态度。其中一个人……另外一个人……
练习册第6题
原文没有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而是运用一问一答的句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专心致志的态度。改句直接点明主旨,过于直白,不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影响学弈的因素。
拉。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句意: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不如前一个人。
不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句意: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说。
因为。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这样。
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诲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诲,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天鹅射下来。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不如前一个人。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一、解释词意。善: 诲: 援: 之: 然:
善于
教诲
代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引、拉
这样
弈秋的教诲
鸿鹄
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的教诲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学习态度不同
背诵技能:弈秋,何许人也?使弈秋干什么了?二人怎么学?最后结果如何了?
引入孟子将这个寓言的用意:用以形容君王不专心于仁义,而老想着追求“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梁惠王上》,结果不能实现仁政。孟子所接触的君王,多数对仁政有兴趣,但也只是想借此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好在征战辟地中占得优势,以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所以仁政也只是他们谋求利益的工具。当仁政不能在短期内带来实质性利益时,他们便会抛弃仁政,转而他求,这正是孟子所说的“鸿鹄将至”。
学弈完整版PPT课件

学无止境,无论学习到何 种程度,都应该保持谦虚 和虚心的态度,不断学习 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有效记忆
学弈中通过背诵棋谱来提高记忆 力,启示我们在学习中也可以采 用类似的记忆方法,如反复阅读
、尝试背诵等。
实践与反思
学弈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实 践和反思。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适用人群
适用于广大学生和教师, 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 趣的成人学习者。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掌握学弈故事的基本情节和意义,了 解中国古代文化。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 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评价学弈故事中的教育意 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
学弈故事的起源和背景
04
棋艺与人生
棋艺的智慧
战略思维
棋艺培养了玩家在复杂局面中制 定长远战略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决策能力
棋局中的每一个选择都需要玩家 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耐心与毅力
棋艺考验玩家的耐心和毅力,需 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
人生如棋
人生如棋局,需要制定长远规 划,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 。
人生中的选择和决策同样需要 快速、准确,有时甚至需要冒 险。
02
《学弈》故事发生在一个士人家 中,主人为了教育儿子而请来两 位老师。
故事情节
主人请来两位老师,一位是有经 验的老师,另一位则是新手。
两位老师分别教授两个儿子下棋 ,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
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专心致志 的儿子棋艺大进,而心不在焉的
儿子则毫无进展。
故事寓意
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不能三心二意。
学习方法
有效记忆
学弈中通过背诵棋谱来提高记忆 力,启示我们在学习中也可以采 用类似的记忆方法,如反复阅读
、尝试背诵等。
实践与反思
学弈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实 践和反思。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适用人群
适用于广大学生和教师, 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 趣的成人学习者。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掌握学弈故事的基本情节和意义,了 解中国古代文化。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 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评价学弈故事中的教育意 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
学弈故事的起源和背景
04
棋艺与人生
棋艺的智慧
战略思维
棋艺培养了玩家在复杂局面中制 定长远战略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决策能力
棋局中的每一个选择都需要玩家 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耐心与毅力
棋艺考验玩家的耐心和毅力,需 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
人生如棋
人生如棋局,需要制定长远规 划,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 。
人生中的选择和决策同样需要 快速、准确,有时甚至需要冒 险。
02
《学弈》故事发生在一个士人家 中,主人为了教育儿子而请来两 位老师。
故事情节
主人请来两位老师,一位是有经 验的老师,另一位则是新手。
两位老师分别教授两个儿子下棋 ,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
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专心致志 的儿子棋艺大进,而心不在焉的
儿子则毫无进展。
故事寓意
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不能三心二意。
《学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4 八子围棋
八子围棋涉及更多的棋子操作,对学生的理 解能力和想象力提出更高要求。
死活棋与连续棋
死活棋与连续棋是学习围棋中的重要概念。
死活棋
死活棋是学生了解棋子存活与否的关键概念,通过 模拟棋局的不同变化,判断棋子的生死。
连续棋
连续棋是学习棋局变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给定的棋 盘局面,学生需要分析连续的落子来判断未来的发 展。
顺手围棋和九、十子围棋
顺手围棋和九、十子围棋是进阶阶段,通过多种不同的局面,学生可以对围棋的战略选择和决策进行更深入的 理解。
战略与决策
挑战性局面
学生开始思考如何根据局面和对 手的思路选择合适的战略和决策。
逐渐引入更有挑战性的局面,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 力。
变化多端
通过九、十子围棋,学生能够在 复杂局面中学会灵活应对,并掌 握战略变化的要领。
全球普及
学弈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知名的智力运动,吸引 了无数人的热爱和参与。
中国围棋历史
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智力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被誉为是智慧的象 征。
古代艺术
围棋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 重要位置,不仅在绘画和文学作 品中得到广泛描绘。
精美的棋盘
古代的围棋棋盘常常使用精美的 木质材料制作,展现了古人智慧 的结晶。
《学弈》(人教版小学六 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学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PPT大纲:
弈谱介绍
悠久的历史
学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一门有着悠久历 史的策略游戏。
多种变种
不同学弈的版本和规则,丰富了学生对游戏策略 和决策能力的理解。
智力与策略
学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制定策略的能力,是一 项极具挑战性的智力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的重要性。
唐·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无 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三心二意, 将一事无成。
第12页/共15页
六、课文总结: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第13页/共15页
七、课下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翻译重点词句; 2、试背课文。
一心二用失败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 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第人11页学/共得15页好……)
五、拓展:
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相同的经历吗?结 果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第9页/共15页
3)说说下列“之”分别指什么。
1.一人虽听之 ( 弈秋的教导)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鸿 鹄 )
3.虽与之俱学 ( 前一个人 )
4.弗若之矣
( 前一个人 )
第10页/共15页
四、讨论明理:
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专心致志成功
学弈
第1页/共15页
学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2页/共15页
一、激趣导入:
1、读课题,解题。
yì
弈
棋下
围棋
学弈: 学习下围棋。
第3页/共15页
2、作者简介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 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他肯定了人性本善, 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 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 一)。
第8页/共15页
4、反馈检测:
1)解释词意。 弈: 下棋 诲:_教_导__ 善:善于,擅长 鸿鹄: _天_鹅_ 援: 拉 俱: _一_起__ 弗若:不如 然: _这_样__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 使弈秋诲二人弈。 (人们)让弈秋 教两个人下棋。
2.思援弓缴而射之。 想着引弓箭去射天鹅。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以为(说)是这个(人)的智力比不 上(那个人)吗?
第7页/共15页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试译课文; 根据注释、插图做批划,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说说自己读懂的句子, 再把不懂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如果 还有不能解决的,等汇报时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 助解决。
3、汇报解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已读懂的句子大 意,提出不懂的词句,请求别的小组或老师帮助解决。
第6页/共15页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ό) /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
《学弈》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 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 例子。
第4页/共15页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 困难。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 (有什么方法呢?)
1. 多朗读
2. 看注释
3. 懂句意
4. 释全文
3、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5页/共15页
第5页/共15页
二、读通整体文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顺、读通,读出停顿。 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2、同桌互助学习,探究正确的断句。
3、全班交流,纠正不正确的阅读。
4、正确诵读下面的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弓 缴(zhuό) 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
唐·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无 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三心二意, 将一事无成。
第12页/共15页
六、课文总结: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第13页/共15页
七、课下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翻译重点词句; 2、试背课文。
一心二用失败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 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第人11页学/共得15页好……)
五、拓展:
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相同的经历吗?结 果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第9页/共15页
3)说说下列“之”分别指什么。
1.一人虽听之 ( 弈秋的教导)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鸿 鹄 )
3.虽与之俱学 ( 前一个人 )
4.弗若之矣
( 前一个人 )
第10页/共15页
四、讨论明理:
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专心致志成功
学弈
第1页/共15页
学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2页/共15页
一、激趣导入:
1、读课题,解题。
yì
弈
棋下
围棋
学弈: 学习下围棋。
第3页/共15页
2、作者简介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 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他肯定了人性本善, 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 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 一)。
第8页/共15页
4、反馈检测:
1)解释词意。 弈: 下棋 诲:_教_导__ 善:善于,擅长 鸿鹄: _天_鹅_ 援: 拉 俱: _一_起__ 弗若:不如 然: _这_样__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 使弈秋诲二人弈。 (人们)让弈秋 教两个人下棋。
2.思援弓缴而射之。 想着引弓箭去射天鹅。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以为(说)是这个(人)的智力比不 上(那个人)吗?
第7页/共15页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试译课文; 根据注释、插图做批划,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说说自己读懂的句子, 再把不懂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如果 还有不能解决的,等汇报时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 助解决。
3、汇报解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已读懂的句子大 意,提出不懂的词句,请求别的小组或老师帮助解决。
第6页/共15页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ό) /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
《学弈》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 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 例子。
第4页/共15页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 困难。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 (有什么方法呢?)
1. 多朗读
2. 看注释
3. 懂句意
4. 释全文
3、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5页/共15页
第5页/共15页
二、读通整体文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顺、读通,读出停顿。 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2、同桌互助学习,探究正确的断句。
3、全班交流,纠正不正确的阅读。
4、正确诵读下面的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弓 缴(zhuό) 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