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预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选编了4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课文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
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每课出现的生词。
2.学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过程与方法: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课前应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4.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课时安排:11课时六年级科目语文第三单元第10 课共 3 课时教学内容:10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型:新授设计人:审查:六年级科目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共 1 课时教学内容:11.灯光课型:新授设计人:审查:六年级科目语文第三单元第12 课共 2 课时第2 课时教学内容:12为人民服务课型:新授设计人:黄荷芳审查:六年级科目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共 1 课时教学内容:13 一夜的工作课型:新授设计人:黄荷芳审查:六年级科目语文第三单元第口语交际.习作课共 2 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三课型:新授设计人:审查:六年级科目语文第三单元第回顾拓展课共2 课时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三课型:新授设计人:审查:。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预习学案

宁阳现代学校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预习学案班级:姓名:预习目标:1、认真读课文,能认识并能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及相应的词语。
2、通读课文三遍,标段号,难读字注音,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做注解。
3、再读课文,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一标:(1)给本单元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课文,用“”标生字条里面的生字及在文中的词语。
(3)快速浏览课文,标田字格里的生字及其在文中的词语,并在预习笔记上练习书写。
把你认为比较难写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默读课文,找文中的四字词语和好词佳句,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二圈:1.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多音字,用“○”圈出,并借助工具书给多音字注音组词夹待强约2、快速浏览课文,用红笔圈出你认为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一拥而入:千钧一发:死得其所:精兵简政:会意:鸿毛:三画:1.朗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句子,在读的时候将印象深刻的句子做上批注。
四想: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由题目展开联想,可以把几个自然段的段义和起来归纳,可以依据课后问题归纳,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归纳。
2.结合课后题再读课文,并尝试解决问题,会的在文中标注答案,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等做好标记或写在预习笔记上,并能提出质疑。
3.再读课文,对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等进行思考,如: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___________,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的。
展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灯光》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歌颂了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交流平台”是对前两篇精读课文学习后的总结、归纳与提升,回顾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
“初试身手”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以《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为例,引导学生继续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以及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体验情感,初步运用。
4.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能通过课文学习,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能把自己的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单元任务群目标】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朗读并背诵《匆匆》。
4.能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能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2.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方法写几句话。
3.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4.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5.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1.推荐阅读:《春》(朱自清)拓展型学习任务群2.实践活动:(1)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表达真情实感时,能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
【单元任务群设计】8.匆匆【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汉语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课前解析】《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以细腻的文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习作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阅读重点要放在学习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上。
本文的1、4自然段,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连串的问句,流露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2、3段,从不同的角度写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表达作者深深的惋惜、无奈、遗憾之情。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体会来学习并掌握直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关注词语:本文的词语运用也非常有特点,课文中出现的叠词,如: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茫茫然;白白、默默、斜斜、匆匆、渐渐、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语准确生动的呈现出时间过去的迅速,学习词语的运用也是本单元习作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3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革命先烈的事迹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3、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4、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的重点: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单元教学的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训练点:随文落实的训练点:(1)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2)体会总分总结构。
(3)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4)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5)让学生收到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6)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7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训练点:1、表达顺序,体会倒叙的表达方法。
2、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对比的手法及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抓住题眼,设疑导读。
1、通过导读,我们知道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2.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难点: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节:教学内容及安排(一)教学内容1.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2.阅读并理解《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3.通过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4.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寓意(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寓言故事的概念,引入《狐狸和乌鸦》寓言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做简短的朗读第二课时:师生一起探讨《狐狸和乌鸦》故事的寓意,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第三课时:引入《蝙蝠和鸽子》寓言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做简短的朗读第四课时:讨论、分析《蝙蝠和鸽子》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五课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写作能力第四节: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思考,主动获取知识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理解3.朗读练习法: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4.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五节:教学手段及资源1.录音机、教学投影仪2.课件、课本、习题册3.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第六节: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简要介绍《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含义2.学生阅读《狐狸和乌鸦》故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让学生朗读《狐狸和乌鸦》故事,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狐狸和乌鸦》故事的寓意,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和寓言所要传达的思想5.学生阅读《蝙蝠和鸽子》故事,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6.教师让学生朗读《蝙蝠和鸽子》故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寓意7.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故事的寓意,进行写作练习8.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第七节: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理解《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2.逐篇文章进行交流。
第四步,提问题
各小组汇报一到两个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汇报。
四、总结提升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将本课内容进行整合。
第三课时
一、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明确要求:
1、快速阅读口语交际,说说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什么?
2、快速阅读习作要求,说说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什么?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灯光》:
词语: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
读课文
读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知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
1、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
2.逐篇文章进行交流。
第四关,提问题
在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时,如果能多问几个为什么,大家的收获就更多了,学贵有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各小组汇报一到两个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汇报。
四、总结提升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将整个课堂引入下一部分:
同学们,无论你们提出的问题解决与否,探究出来的答案正确与否,我都要说你们是最优秀的,因为你们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这是最可贵的。相信你们带着这种种疑惑,继续思索,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2.教师提前做好朗读的签,抽签决定朗读内容。
3.未达标的小组再次达标。
第三关,知内容
听同学们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大家一定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吧,请每小组任选一篇课文试着概括主要内容。一会儿各小组派最优秀的同学上台展示,和大家一起交流。
1.各小组组长提前组织组员进行交流、概括和总结。
学好字词,我们才能畅通无阻地走进课文,与那些作者、文本有更多的交流和共鸣。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去闯关。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第二关,读课文
扫除了字词障碍,相信同学们读起课文来更流畅了。有请小组长上台抽签。
1.各小组长汇报小组成员朗读课文的情况。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单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认字词
《为人民服务》:
鸿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会、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夜的工作》:
蒙眬、咨询、浏览、简朴、一小碟、热腾腾
读课文
读本单元后两篇课文:《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
要求:
(1)内容填写符合文章大意。
(2)读题目流畅。
第四关:提问题
根据预习情况,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难点: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所用
课时
3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单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认字词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字词: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单元预习课
备课教师
主题
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使用教师
教学
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教学
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
3、课文按照()顺序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灯光》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问题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根据自主学习单,学生闯关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关,认字词
根据自主学习单,进行预习交流。
第一步,认字词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第二步,读课文
1.各小组长汇报小组成员朗读课文的情况。
2.教师抽查学生朗读课文指定内容。
3.未完成预习内容的同学再次预习。
第三步,知内容
1.各小组组长提前组织组员进行交流、概括和总结,将自主学习单内容进行填写。
二、根据前两节课预习情况,小组比赛闯关
第一关,认字词
教师出示本单元应识记的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小组比赛要求:
(1)词语读准确。
(2பைடு நூலகம்声音要洪亮。
(3)小组配合默契。
第二关:读课文
要求:
(1)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随机抽取其中一篇,教师指定读哪一段落。
(2)读正确,读流利,无错误。
第三关:知内容
根据课文,将自主学习单的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知内容
《为人民服务》
1、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
2、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一夜的工作》:
1、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题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