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关节完整版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 辅助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要避免仅 凭单一症状或体征做出诊 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避免漏诊或误诊。
2024/3/23
23
鉴别诊断方法论述
与相似疾病的鉴别
骨关节疾病种类繁多,症状相 似,容易混淆。在诊断时,要 仔细鉴别各种疾病的特征性表 现,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 节炎的鉴别要点在于前者多累 及小关节且呈对称性分布。
03
骨关节X线表现
正常骨与关节的X线表现,基本病变如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
等的X线表现。
18
CT检查技术
2024/3/23
基本原理
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 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 处理。
表现。
2024/3/23
11
03
CHAPTER
特殊类型骨关节病变影像学 诊断
2024/3/23
12
先天性发育异常
2024/3/23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01
包括髋臼浅平、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等影像学表现。
先天性脊柱侧弯
02
X线平片可见脊柱向一侧弯曲,椎体旋转等。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03
X线检查可显示距骨内翻、跟骨内翻等畸形。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影像学表 现。
16
04
CHAPTER
医学影像技术在骨关节病变 中应用
2024/3/23
17
X线平片检查技术
01
基本原理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人体组织结构进行成像。
骨关节系统影像学诊断-ppt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骨关节系统影像学诊断
2020年10月2日
1
目 的:
1、了解骨、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 2、了解骨、关节的正常影像表现 3、掌握骨、关节的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4、掌握常见骨、关节外伤影像表现 5、掌握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影像表 现 6、掌握常见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典型影像表现
2020年10月2日
2
第一节 骨骼肌肉系统检查方法
这两位教授于1946年,在不同的实验室发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现象,这一核物理现象在较长时间内仅 用于物理学和化学,直到1976年才开始于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他们 于1952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0年10月2日
13
2020年10月2日
14
2020年10月2日
4
2020年10月2日
5
2020年10月2日
6
左坐骨生长活跃骨巨细胞瘤 a: 左侧髋关节正位平片显示示左 坐骨膨胀性骨破坏部分包壳不完整,可见局部软组织肿块; b: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较丰富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
2020年10月2日
7
二、CT检查
主要用于X线诊断有困难时,或用于软组织和解剖 比较复杂的部位(骨盆脊椎)
2020年10月2日
18
2020年10月2日
19
2020年10月2日
20
骨的发育(包括骨化和生长)
骨化有二种形式: A、膜化骨 B、软骨内化骨
膜内化骨 包括颅盖骨与大部分面骨,先由间充质细胞演变为成纤维细胞形成结
缔组织膜,然后在膜内形成骨化中心,并且逐步扩大 如:颅盖骨、面骨以 及锁骨和下颌骨的一部分
(一)、平扫:一般行横断面,层厚根据病变的部位 和性质而决定,一般采用5mm或10mm;Biblioteka 层螺旋CT可 通过后处理各方位成像
2020年10月2日
1
目 的:
1、了解骨、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 2、了解骨、关节的正常影像表现 3、掌握骨、关节的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4、掌握常见骨、关节外伤影像表现 5、掌握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影像表 现 6、掌握常见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典型影像表现
2020年10月2日
2
第一节 骨骼肌肉系统检查方法
这两位教授于1946年,在不同的实验室发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现象,这一核物理现象在较长时间内仅 用于物理学和化学,直到1976年才开始于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他们 于1952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0年10月2日
13
2020年10月2日
14
2020年10月2日
4
2020年10月2日
5
2020年10月2日
6
左坐骨生长活跃骨巨细胞瘤 a: 左侧髋关节正位平片显示示左 坐骨膨胀性骨破坏部分包壳不完整,可见局部软组织肿块; b: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较丰富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
2020年10月2日
7
二、CT检查
主要用于X线诊断有困难时,或用于软组织和解剖 比较复杂的部位(骨盆脊椎)
2020年10月2日
18
2020年10月2日
19
2020年10月2日
20
骨的发育(包括骨化和生长)
骨化有二种形式: A、膜化骨 B、软骨内化骨
膜内化骨 包括颅盖骨与大部分面骨,先由间充质细胞演变为成纤维细胞形成结
缔组织膜,然后在膜内形成骨化中心,并且逐步扩大 如:颅盖骨、面骨以 及锁骨和下颌骨的一部分
(一)、平扫:一般行横断面,层厚根据病变的部位 和性质而决定,一般采用5mm或10mm;Biblioteka 层螺旋CT可 通过后处理各方位成像
骨与关节的影像学PPT课件

骨质坏死CT表现
A.右侧股骨头内骨小梁结构模糊,密度普遍增高;B.左侧股 骨头局限性疏松区及边缘硬化
(六)骨膜异常
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叫做骨膜异常。是因骨膜 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 加,形成骨膜新生骨。
影像学表现
X线、CT表现: 能显示骨膜新生骨细微的形态和结构; 单层、多层、葱皮样、针样、放射状、花边状、 骨膜三角等骨膜新生骨。
2.CT表现 与X线表现基本相同,冠状位、矢状位或多平面 重组(MPR)图像显示更清楚 3.MRI表现 MRI很少用于诊断骨质软化
(三)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 多。是通过成骨细胞活动而形成新生骨或是软骨 内成骨。 原因: 1.全身性骨硬化 氟骨症,石骨症 2.局部骨增生 骨折后形成的骨痂。骨感染周 围骨质增生硬化 3.肿瘤骨 肿瘤细胞形成的骨组织成为肿瘤骨, 象牙质样、棉絮样、放射针样 4.中毒 如氟、铅等中毒引起的骨硬化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骨质软化与骨质疏松有许多类似之处,如骨 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变细,骨皮质变薄。 骨质软化常表现为骨骼压缩变形;骨盆内陷,椎 体双凹变形,骨干弯曲变形等。 假骨折线(looser 氏带):为1~5毫米透亮 带横贯骨干,边缘清楚,常对称发生,见于耻骨 支、股骨颈、肋骨等。
(九)软组织改变
骨关节病变常引起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而软 组织病变也引起骨骼的改变,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 1.骨肿瘤形成软组织肿块 良性者界限清楚; 恶性者界限模糊 2.骨结核,骨感染,可引起软组织炎性反应, 出现网状结构和脓肿。 3.骨折周围可出现血肿、水肿,出现网状结构
4.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皮下脂肪从层增 厚,结缔组织增生 5.关节囊,肌腱,韧带骨化和软组织钙化 6.软组织气肿 CT表现: 优于X线平片,清楚显示软组织肿块、血肿、 水肿,软组织坏死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等 MRI表现: 软组织水肿为T1WI为低信号和T2WI为高信 号; 出血和水肿T1WI和T2WI多为高信号 大多数肿瘤在 T1WI为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 号
影像本科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
造影检查
关节造影:左膝外侧盘状半月板
.
窄
症脊
髓 造
造
影影
:
腰检
椎 管
查
狭
.
第四节 现代影像学检查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减除血管造影无用的信息。
二、放射性核素扫描(radionuclide scanning, RNS): 应用99mTC(99m锝)作广泛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肿瘤, 但特异性较差。发射CT(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 ECT)是能更好地显示某一层面空间信息 的仪器,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骨的结构与发育
骨血供
软骨内骨化
骨的组成.ຫໍສະໝຸດ 第三章 骨关节正常X线解剖及变异
第一节 四肢骨关节X线解剖及变异
一、成人正常管状骨X线解剖 (一)骨干(diaphysis) 1、骨膜。2、骨皮质(营养动脉孔)。3、骨松质(骨小梁、骨 髓间隙)。4、骨髓腔。5、正常解剖变异(致密骨岛、软骨岛、 发育障碍线、骨骺线遗迹)。 (二)骨端(bony end) 二、关节的X线解剖 (一)关节间隙(joint space):关节骨端之间的空隙。它包括 解剖的关节软骨,关节内纤维软骨,关节腔及关节液。 (二)关节面(joint surface):骨端边缘光滑锐利的骨密质。 (三)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articular capsule and peripheral soft tissue):在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衬托下可见韧带及关节囊。
靶 软
线
特
线殊
摄摄
影影
:
.
第三节 特殊造影
一、脉管造影(vasography):包括动脉、静脉和淋巴 管造影。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
造影检查
关节造影:左膝外侧盘状半月板
.
窄
症脊
髓 造
造
影影
:
腰检
椎 管
查
狭
.
第四节 现代影像学检查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减除血管造影无用的信息。
二、放射性核素扫描(radionuclide scanning, RNS): 应用99mTC(99m锝)作广泛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肿瘤, 但特异性较差。发射CT(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 ECT)是能更好地显示某一层面空间信息 的仪器,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骨的结构与发育
骨血供
软骨内骨化
骨的组成.ຫໍສະໝຸດ 第三章 骨关节正常X线解剖及变异
第一节 四肢骨关节X线解剖及变异
一、成人正常管状骨X线解剖 (一)骨干(diaphysis) 1、骨膜。2、骨皮质(营养动脉孔)。3、骨松质(骨小梁、骨 髓间隙)。4、骨髓腔。5、正常解剖变异(致密骨岛、软骨岛、 发育障碍线、骨骺线遗迹)。 (二)骨端(bony end) 二、关节的X线解剖 (一)关节间隙(joint space):关节骨端之间的空隙。它包括 解剖的关节软骨,关节内纤维软骨,关节腔及关节液。 (二)关节面(joint surface):骨端边缘光滑锐利的骨密质。 (三)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articular capsule and peripheral soft tissue):在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衬托下可见韧带及关节囊。
靶 软
线
特
线殊
摄摄
影影
:
.
第三节 特殊造影
一、脉管造影(vasography):包括动脉、静脉和淋巴 管造影。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
骨关节影像诊断ppt课件

骨关节影像诊断ppt课件
目录
• 骨关节影像诊断基础 • 常见骨关节病变影像表现 • 特殊类型骨关节病变影像诊断 •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 影像技术在骨关节诊断中应用进展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01
骨关节影像诊断基础
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 部分,分别具有保护、支 持和造血等功能。
演示三
骨关节MRI检查技术。介绍骨关 节MRI检查的适应症、序列选择 和图像解读等技术,通过模拟操 作演示,让学生掌握骨关节MRI 检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学生自主操作练习
01
练习一
膝关节骨关节炎影像诊断。提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CT和MRI影像
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人工智能在骨关节影像诊断中辅助作用
图像分割与识别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骨关节影像进行自动分割和识别,提高诊断效 率和准确性。
特征提取与分类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取骨关节影像中的特征信息,对病变进行分类 和预测,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 骨关节病变提供精准、高效的诊断方案。
多模态融合在骨关节影像诊断中应用
X线平片与CT融合
结合X线平片的整体观和CT的断层扫描能力,提供更准确的骨结 构信息,有助于复杂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诊断。
MRI与PET融合
将MRI的高软组织分辨率和PET的代谢信息相结合,用于评估关 节炎、肿瘤等病变的活动度和代谢情况。
超声与MRI融合
利用超声的实时性和MRI的高分辨率,实现关节病变的动态监测 和精准定位。
1 2
三维成像技术 通过多层扫描和重建算法,生成骨关节的三维图 像,提供更直观、全面的诊断信息。
目录
• 骨关节影像诊断基础 • 常见骨关节病变影像表现 • 特殊类型骨关节病变影像诊断 •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 影像技术在骨关节诊断中应用进展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01
骨关节影像诊断基础
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 部分,分别具有保护、支 持和造血等功能。
演示三
骨关节MRI检查技术。介绍骨关 节MRI检查的适应症、序列选择 和图像解读等技术,通过模拟操 作演示,让学生掌握骨关节MRI 检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学生自主操作练习
01
练习一
膝关节骨关节炎影像诊断。提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CT和MRI影像
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人工智能在骨关节影像诊断中辅助作用
图像分割与识别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骨关节影像进行自动分割和识别,提高诊断效 率和准确性。
特征提取与分类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取骨关节影像中的特征信息,对病变进行分类 和预测,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 骨关节病变提供精准、高效的诊断方案。
多模态融合在骨关节影像诊断中应用
X线平片与CT融合
结合X线平片的整体观和CT的断层扫描能力,提供更准确的骨结 构信息,有助于复杂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诊断。
MRI与PET融合
将MRI的高软组织分辨率和PET的代谢信息相结合,用于评估关 节炎、肿瘤等病变的活动度和代谢情况。
超声与MRI融合
利用超声的实时性和MRI的高分辨率,实现关节病变的动态监测 和精准定位。
1 2
三维成像技术 通过多层扫描和重建算法,生成骨关节的三维图 像,提供更直观、全面的诊断信息。
骨与关节影像诊断ppt课件

X线表现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关节间隙增宽。关节缘骨质侵蚀,骨端虫蚀样毛糙不齐,关节软骨下囊变。骨质疏松。晚期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肌肉萎缩,关节半脱位、 脱位,关节畸形骨性强直。病变累及脊柱,椎体骨质疏松,椎小关节间隙模糊变窄,椎间盘和椎旁韧带钙化形成“竹节椎”,脊柱变直或驼背变形,颈椎有寰枢椎脱位。
肾 性 骨 营 养 不 良
痛风性关节炎 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炎症的代谢性疾病。 病理 尿酸钠结晶沉着在关节软骨下、滑膜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引起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及关节周骨质破坏,继发退行变,骨端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破坏变形脱位。 临床表现,痛疼是疾病的首发症状,患侧肢体红肿热痛往往持续1-2周,多累及手足小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常为第一发病部位,以致逐渐发展到手、踝、腕及肘等关节 ,反复慢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畸形,结节样软组织肿,关节脱位。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尿酸盐浓度升高。
急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 炎
长管状骨端骨质疏松骨破坏 沿骨长轴形成长条状死骨 沿骨病变区分布层状或花边状骨膜反应
急性骨髓 炎
急性骨髓炎
急 性 骨 髓 炎
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和充分治疗的结果。 病因 由于脓腔和死骨的存在. X线表现 1 软组织改变 软组织萎缩 肌间隙消失 2 骨骼改变 骨干增粗 髓腔闭塞 骨髓内密度不均
一、X线检查 X线计算机成像系统(CR、DR) 注意要点 (1)正侧位为常规位,斜位、切线位和軸位 (2)包括周围的软组织及邻近关节 (3)一侧的骨关节病变诊断不清,加照对侧以 便对照
CR平片 骨关节系统疾病多而复杂,CR平片检查和诊断在骨关节系统应用非常普遍。 骨骼含有大量的钙盐密度高,同周围的软组织有鲜明的对比。 CR平片检查不仅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还可能作出定性诊断。X线表现比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出现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骨折的合并症和后遗症
创伤性骨关节病 骨化性肌炎 骨、关节感染 骨髓炎 神经、血管损伤
.
常见的骨折:
肱骨骨折 (1)肱骨外科颈骨折 常合并大结节撕脱骨
折 (2)肱骨髁上骨折 最常见于3-10岁儿童.经
常有旋转移位.
.
前臂骨折 ( 1 )Colles’骨折---银叉状畸形,常合并尺骨茎
突骨折和下尺桡关节分离。 Smith骨折---同一部位的骨折,作用力相反,
使桡骨远侧断段向掌侧移位和向背侧成角. (2)孟泰贾骨折(Monteggia’骨折)---尺
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3)加莱阿齐骨折(Galeazzi’骨折)---桡骨
下段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
股骨颈骨折
.
右 侧 股 骨 颈 骨 折
.
颅骨骨折:线形骨折,凹陷骨折
.
.
.
.
压缩性骨折
.
.
.
.
.
.
骨挫伤:
病变区出血、水肿和微小骨小梁断裂平片检查常无 异常改变 。
MRI(核磁共振)是检测骨髓水肿最敏感的影像方 法,可以显示早期和轻微的骨髓水肿,对于骨挫伤 的确诊有非常大的帮助。 (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成人: ① 骨干 ②骨端
.
.
.
骨骼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
.
.
.
.......
.
.
骨骼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
.
(一)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皮质变薄
.
㈡骨质软化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弯曲、变形
.
㈢骨质破坏
病理组织取代 局部低密度区 骨小梁模糊、消失 骨皮质缺损、消失
.
㈣骨增生硬化
骨密度增高 骨小梁增多增粗 骨皮质增厚致密
.
.
㈤骨膜增生
骨骼增粗 不规则隆起 多种形状
.
.
㈥骨质坏死
早期 无变化 晚期高密度 块状或条状 死骨
.
.
.
.
.
.
疾病诊断:一,骨和软组织的创伤
.
骨折
定义: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 和(或)骨皮质的断裂. 类型:
腕舟骨和月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
各种检查技术的特点
X线(首先)
CT可发现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 但当骨折线与CT扫描平面平行时,则可能
漏掉骨折, 因此不能单凭CT就排除骨折,一定要结合
平片。
MRI能比CT更敏感的发现隐匿骨折,更清晰地显 示软组织及脊髓的损伤。显示有结构重叠部位骨 折的关系不如CT。
.
.
跟骨轴位与侧位
.
CT
优点:
1、密度分辨率高; 2、清楚显示结构较为复杂部位; 3、可以三维重建。
缺点:
1、只有断层图像; 2、不适合显示较广病灶; 3、金属伪影重。
.
检查技术:
平扫(常用) 增强 造影 必要时同时具有骨窗和软组织窗
.
腰椎间盘突出
.
骨盆CT三维重建
骨折愈合时间受众多因素影响 股骨颈、距 骨、胫骨中下1/3处骨折常因血供差而不易 愈合。
.
骨折复位只要不影响功能及外观,允许一定程 度移位存在,一般对线正常,对位达2/3以上者, 即已符合要求.
如骨折部位无外骨膜(如股骨颈关节囊内部分、 手足的舟骨、月骨等)或骨膜受损而不能启动 骨外膜成骨活动,则仅见骨折线变模糊。松 质骨如椎体、骨盆骨等的骨折,也仅表现为 骨折线变模糊。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骨折的程度) 横行、斜行和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走形) T形、Y形骨折(骨折线形状) 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骨碎片情况)
.
骨折断端的关系
移位 成角 嵌入 分离 旋转
.
一,骨折
骨折的合并症和后遗症 (1)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常见于股骨颈、
胫骨下1/3、舟骨、距骨和肱骨干骨折等。 (2)外伤后骨质疏松 (3)畸形愈合 (4)骨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距骨、
.
平片(首选)
优点: 1、空间分辨率高; 2、可以显示病变整体;
缺点: 1、显示结果复杂部位和重叠多的部位较差; 2、不易发现早期病灶; 3、不易发现细小病灶; 4、密度分辨率的限度。
.
照片时要点:
1、同时照正侧位,某些部位需照斜位、轴位及切线位 等
2、包括相邻关节及软组织 3、必要时双侧对比
.
.
.
MR
优点:
1、良好的区分正常和异常骨; 2、良好显示关节结构(韧带、软骨); 3、良好的显示脊柱和脊髓; 4、良好的显示软组织和病变; 5、对微骨折和骨髓挫伤敏感。
缺点:
1、对钙化不敏感; 2、检查时间长; 3、费用昂贵; 4、对放金属支架、体内有金属的病人不能检查。
.
儿童骨折特点: 青枝骨折X-ray: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
隆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 骨骺损伤:为干、骺愈合之前骨骺部发
生的创伤,也称骨骺分离。约30%的骨骺损 伤继发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等后遗症。
.
.
.
.
骨折愈合过程: 血肿---纤维骨痂(2-3天) ---骨性骨痂(3周)---改建
股骨颈骨折极易损伤股骨头的供血
血管,骨折愈合缓慢,易并发股骨头缺血
坏死。
嵌入型骨折要仔细观察张力骨小梁、
应力骨小梁和皮质是否连续。
股骨颈骨折愈合仅表现为骨折线模
糊和骨小梁通过
.
脊柱骨折: (1)压缩或楔形骨折 (2)爆裂骨折 (3)安全带骨折(Chance骨折) (4)骨折-脱位
.
.
.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
(骨和软组织)
.
引言:
骨肌系统由骨骼、韧带、肌腱、肌肉组
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为人体各器
官的系统运作提供保护。其常见疾病除外伤、
炎症和肿瘤等疾病外,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 起骨骼改变,如营养代谢和内分泌。
.
一、常用的检查技术: 1)平片; 2)CT; 3)MR。
.
检查技术:
任意平面扫查(轴、冠、矢状位) 多参数扫查(T1WI、T2WI、FLARI、STAR) 平扫、增强
.
.
.
.
正常骨解剖结构
成人:
骨干 骨端
小孩:
骨干 干骺端 骺 骺板
骨龄:骨原始骨化中心(骨干)和继发骨化中心 (骨骺)的出现时间。
.
骨的结构示意图
儿童: ① 骨干 ②干骺 ③骨骺 骺线与骺板
.
肌腱和韧带损伤:
常见的有韧带撕裂和半月板损伤。 平片、CT不能直接显示,只能显示软组织肿胀、
出血,关节腔积液等。 MR首选。表现为韧带/肌腱(T1WI、T2WI都
骨折的合并症和后遗症
创伤性骨关节病 骨化性肌炎 骨、关节感染 骨髓炎 神经、血管损伤
.
常见的骨折:
肱骨骨折 (1)肱骨外科颈骨折 常合并大结节撕脱骨
折 (2)肱骨髁上骨折 最常见于3-10岁儿童.经
常有旋转移位.
.
前臂骨折 ( 1 )Colles’骨折---银叉状畸形,常合并尺骨茎
突骨折和下尺桡关节分离。 Smith骨折---同一部位的骨折,作用力相反,
使桡骨远侧断段向掌侧移位和向背侧成角. (2)孟泰贾骨折(Monteggia’骨折)---尺
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3)加莱阿齐骨折(Galeazzi’骨折)---桡骨
下段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
股骨颈骨折
.
右 侧 股 骨 颈 骨 折
.
颅骨骨折:线形骨折,凹陷骨折
.
.
.
.
压缩性骨折
.
.
.
.
.
.
骨挫伤:
病变区出血、水肿和微小骨小梁断裂平片检查常无 异常改变 。
MRI(核磁共振)是检测骨髓水肿最敏感的影像方 法,可以显示早期和轻微的骨髓水肿,对于骨挫伤 的确诊有非常大的帮助。 (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成人: ① 骨干 ②骨端
.
.
.
骨骼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
.
.
.
.......
.
.
骨骼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
.
(一)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皮质变薄
.
㈡骨质软化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弯曲、变形
.
㈢骨质破坏
病理组织取代 局部低密度区 骨小梁模糊、消失 骨皮质缺损、消失
.
㈣骨增生硬化
骨密度增高 骨小梁增多增粗 骨皮质增厚致密
.
.
㈤骨膜增生
骨骼增粗 不规则隆起 多种形状
.
.
㈥骨质坏死
早期 无变化 晚期高密度 块状或条状 死骨
.
.
.
.
.
.
疾病诊断:一,骨和软组织的创伤
.
骨折
定义: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 和(或)骨皮质的断裂. 类型:
腕舟骨和月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
各种检查技术的特点
X线(首先)
CT可发现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 但当骨折线与CT扫描平面平行时,则可能
漏掉骨折, 因此不能单凭CT就排除骨折,一定要结合
平片。
MRI能比CT更敏感的发现隐匿骨折,更清晰地显 示软组织及脊髓的损伤。显示有结构重叠部位骨 折的关系不如CT。
.
.
跟骨轴位与侧位
.
CT
优点:
1、密度分辨率高; 2、清楚显示结构较为复杂部位; 3、可以三维重建。
缺点:
1、只有断层图像; 2、不适合显示较广病灶; 3、金属伪影重。
.
检查技术:
平扫(常用) 增强 造影 必要时同时具有骨窗和软组织窗
.
腰椎间盘突出
.
骨盆CT三维重建
骨折愈合时间受众多因素影响 股骨颈、距 骨、胫骨中下1/3处骨折常因血供差而不易 愈合。
.
骨折复位只要不影响功能及外观,允许一定程 度移位存在,一般对线正常,对位达2/3以上者, 即已符合要求.
如骨折部位无外骨膜(如股骨颈关节囊内部分、 手足的舟骨、月骨等)或骨膜受损而不能启动 骨外膜成骨活动,则仅见骨折线变模糊。松 质骨如椎体、骨盆骨等的骨折,也仅表现为 骨折线变模糊。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骨折的程度) 横行、斜行和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走形) T形、Y形骨折(骨折线形状) 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骨碎片情况)
.
骨折断端的关系
移位 成角 嵌入 分离 旋转
.
一,骨折
骨折的合并症和后遗症 (1)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常见于股骨颈、
胫骨下1/3、舟骨、距骨和肱骨干骨折等。 (2)外伤后骨质疏松 (3)畸形愈合 (4)骨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距骨、
.
平片(首选)
优点: 1、空间分辨率高; 2、可以显示病变整体;
缺点: 1、显示结果复杂部位和重叠多的部位较差; 2、不易发现早期病灶; 3、不易发现细小病灶; 4、密度分辨率的限度。
.
照片时要点:
1、同时照正侧位,某些部位需照斜位、轴位及切线位 等
2、包括相邻关节及软组织 3、必要时双侧对比
.
.
.
MR
优点:
1、良好的区分正常和异常骨; 2、良好显示关节结构(韧带、软骨); 3、良好的显示脊柱和脊髓; 4、良好的显示软组织和病变; 5、对微骨折和骨髓挫伤敏感。
缺点:
1、对钙化不敏感; 2、检查时间长; 3、费用昂贵; 4、对放金属支架、体内有金属的病人不能检查。
.
儿童骨折特点: 青枝骨折X-ray: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
隆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 骨骺损伤:为干、骺愈合之前骨骺部发
生的创伤,也称骨骺分离。约30%的骨骺损 伤继发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等后遗症。
.
.
.
.
骨折愈合过程: 血肿---纤维骨痂(2-3天) ---骨性骨痂(3周)---改建
股骨颈骨折极易损伤股骨头的供血
血管,骨折愈合缓慢,易并发股骨头缺血
坏死。
嵌入型骨折要仔细观察张力骨小梁、
应力骨小梁和皮质是否连续。
股骨颈骨折愈合仅表现为骨折线模
糊和骨小梁通过
.
脊柱骨折: (1)压缩或楔形骨折 (2)爆裂骨折 (3)安全带骨折(Chance骨折) (4)骨折-脱位
.
.
.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
(骨和软组织)
.
引言:
骨肌系统由骨骼、韧带、肌腱、肌肉组
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为人体各器
官的系统运作提供保护。其常见疾病除外伤、
炎症和肿瘤等疾病外,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 起骨骼改变,如营养代谢和内分泌。
.
一、常用的检查技术: 1)平片; 2)CT; 3)MR。
.
检查技术:
任意平面扫查(轴、冠、矢状位) 多参数扫查(T1WI、T2WI、FLARI、STAR) 平扫、增强
.
.
.
.
正常骨解剖结构
成人:
骨干 骨端
小孩:
骨干 干骺端 骺 骺板
骨龄:骨原始骨化中心(骨干)和继发骨化中心 (骨骺)的出现时间。
.
骨的结构示意图
儿童: ① 骨干 ②干骺 ③骨骺 骺线与骺板
.
肌腱和韧带损伤:
常见的有韧带撕裂和半月板损伤。 平片、CT不能直接显示,只能显示软组织肿胀、
出血,关节腔积液等。 MR首选。表现为韧带/肌腱(T1WI、T2WI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