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生物 神奇的微生物 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3 神奇的微生物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3 神奇的微生物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3 神奇的微生物学案苏教版型,体表被覆,依靠来运动,用来呼吸,身体两侧有,可以用来感知水流的方向。

两栖类的特征:是水生到陆生的类型。

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上,用呼吸,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爬行类的特征:是真正的动物,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生),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鸟类的特征:身体呈型,前肢变成,体表被覆,生殖方式是哺乳类的特征:体表一般有,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幼体以母乳作为营养物质(胎生哺乳)。

大脑发达,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读一读:实验前你了解了吗?1、可以用来制造味精,可以用来生产造气,可以用来制作酸奶,可以用来制作酒酿,会引起肺炎,可以引起痢疾。

2、病毒对人类,细菌对人类,真菌对人类。

测一测:你都学会了吗?1、判断: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的生物只有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因没有真正的根,所以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银杏和桃一样,都能形成果实,用种子繁殖。

2、配伍题(请将下列左侧生物与右侧内容进行合理搭配。

每题1分,共5分)26、地钱()A、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27、桫椤()B、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28、水杉()C、有真正的根茎叶,但不开花29、大鲵()D、濒临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30、白鳍豚() E、种子裸露,没有果实3、配伍题(请将下列左侧生物与右侧内容进行合理搭配。

每题1分,共5分)26、乳酸菌()A、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27、草履虫()B、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8、衣藻()C、结构简单,只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29、青霉()D、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0、乙肝病毒() E、多细胞真菌,能生产抗生素4、下列属于微生物的一组生物是①杆菌②海带③蚯蚓④藏羚羊⑤艾滋病病毒⑥草菇⑦葫芦藓A、①②⑦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⑥⑦5、(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长繁殖的影响,设计了探究实验,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

《神奇的微生物》【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主要特征。

2、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整理从网上查询有关细菌、真菌、病毒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录像。

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微生物方面的资料。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通过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无处不在,微生物和我们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今天就我们来学习神奇的微生物。

【讲授新课】探究新知: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讲授内容(一)细菌1、个体大小:个体比病毒略大些,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um;1um=1/1000mm)作为测量它们大小的单位。

肉眼的最小分辩率为0.2mm,观察细菌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2、形状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

有的有荚膜和鞭毛。

荚膜有保护作用。

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

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有两种方式(1)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

(2)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

5、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人们利用醋酸杆菌制食醋,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豆类植物中的根瘤菌可以固氮,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蛋白质有害的方面:夏天食物变质通常是细菌繁殖所致,一些细菌能使人患病,肺结核、肺炎分别是由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一些细菌能使人们养殖的动物或植物患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4.3神奇的微生物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4.3神奇的微生物导学案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主预习】一、细菌1、微生物一般结构,形体,其中许多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2、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和三种类型。

3、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

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生物。

有些细菌还具有荚膜和鞭毛,荚膜位于细胞壁外,具有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胞的。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生殖。

4、把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把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

5、地球上的植物、动物的遗体主要被分解为和。

而它们又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6、细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例如,人们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利用生产酸奶,利用生产沼气。

当然,还有一些细菌对人类确实有害,结核杆菌能引起疾病。

二、真菌真菌细胞一般具有、、和等,没有,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生活或生活。

三、病毒1、病毒没有结构,一般由和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通过、、等途径侵入其他生物的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又叫)、病毒、病毒。

【自我检测】(一)细菌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B.微生物的数量众多,都对人类有害,不需要人类关爱C.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D.除病毒外,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2、“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

“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同病毒一样无细胞结构C.有同真菌一样的细胞结构D.没有遗传物质3、大肠杆菌在人体肠道中的营养方式是()A.寄生B.腐生C.自养D.分解4、细菌是一类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生物.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和荚膜B.所有的细菌对人类都有害C.细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保留着,主要原因是()A.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B.细菌分布十分广泛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D.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6、下图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4.3神奇的微生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14.3神奇的微生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评价能微生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讲述微生物的趣味性故事,如微生物的发现者、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4.结合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问题,如“微生物如何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微生物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工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形态特征及分类,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
2.理解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包括营养方式、繁殖方式、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观察和鉴定等。
14.3神奇的微生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的教学中,本章节“14.3神奇的微生物”是一个极富吸引力和实践性的主题。微生物作为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广泛的存在形式和独特的生活习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对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课程内容围绕着微生物的定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并能够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增进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

神奇的微生物-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繁殖方式和生态地位。

2.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应用价值和危害。

3.掌握微生物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生态地位;2.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的分类。

2.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和生态地位。

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的应用价值和危害。

3. 微生物实验1.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

2.微生物的染色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板书、图片等方式进行。

2.解剖法:通过实物解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观察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形态结构等细节让学生了解微生物。

五、教学手段1.讲义: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方便学生掌握。

2.多媒体教具:利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等过程。

3.实验教具:培养皿、草履虫、显微镜等。

六、教学过程1. 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1.1 微生物的分类(1)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类;(2)通过对样本的观察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1.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1)通过实物解剖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2)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活习性。

1.3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和生态地位(1)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教具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1)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验教具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在循环中的作用。

14.3神奇的微生物(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14.3神奇的微生物(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微生物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主动质疑和探究的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微生物的分类、特征和应用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探索之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评价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核,还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设计“微生物的神秘面纱”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探索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微生物在食品制作、环境治理等场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4.3神奇的微生物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4.3神奇的微生物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微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神奇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二)讲授新知
1.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向学生介绍微生物的神奇特性,如共生、共栖、寄生、发酵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奥秘。
2.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系统地讲解微生物的分类、生态环境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运用图示、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微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让其他学生从他人的成果中学习和借鉴。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设计得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参与。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的灵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苏教版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讨论成果,但我在点评学生的展示时,可能过于强调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展示,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类
板书设计: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将微生物的分类清晰地展示出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并标明各类微生物的特点和代表生物。
2. 重点词: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板书设计:用醒目的字体和颜色,将这几个关键词突出显示,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重点句: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4. 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微生物和环境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2. 微生物的分类及代表生物。
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1. 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与识别。
2.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及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这句话转化为几个关键点,如“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微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配以相关的图示或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艺术性和趣味性:微生物的卡通形象
板书设计:在板书中加入微生物的卡通形象,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增加板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神奇的微生物
思维导航
有一种生物,它们食入铁锈,清理污染的下水道,并同时产生电能,这些微小的生物中可能包含着原始生命的线索。

2003年SARS病毒肆虐中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005年禽流感在世界一些国家流行,又引起极大的震动。

灵芝又称为瑞草,灵芝草,被人们喻为“仙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它到底是什么生物呢?
其实这些生物都是神奇的微生物。

那么,你想了解微生物的知识吗?这一节你会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微生物的世界。

随堂反馈
1.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2.细菌的细胞一般由、、
和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有和
等结构。

3.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

4.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
和三种类型。

5.细菌在自然界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
和组成,细胞内没有,一般营或生活。

7.下列微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青霉菌
B.酵母菌
C.鬼笔鹅膏
D.乳酸菌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A.流行性感冒
B.肝炎
A.艾滋病 D.化脓性炎症
2.要观察病毒,必须借助的仪器是()
A.手持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上述三者均可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能独立生活
B.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C.病毒不属于生物
D.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4.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是一种()
A.细菌病毒
B.植物病毒
C.动物病毒
D.细菌
5.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有细胞壁
C.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从形态上看,可以将细菌分成()
A.有荚膜菌和无荚膜菌
B.杆菌和球菌
C.螺旋菌、杆菌和球菌
D.球菌和荚膜菌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细胞特点的是()
A.个体是单细胞的
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8.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9.下列真菌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酵母菌
B.青霉
C.曲霉
D.蘑菇
10.真菌比细菌的结构复杂之处是()
A.真菌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真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C.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真菌都是多细胞的
11.下列生物中,可生产抗生素的是()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肺炎双球菌
12.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但干菜能长期保存,原因是()
A.所含水分极少,不利于细菌生活和繁殖
B.所含有机物已分解,细菌无法利用
C.空气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
D.天气闷热,细菌、芽孢数目极少
13.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一次只需()
A.2~3分钟
B.2~3小时
C.20~30分钟
D.2~3天
二、填空题
1.从结构上看,病毒没有结构,不能
生活,只能在细胞内。

2.细菌细胞内不含,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生活。

3.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都离不开的真菌是。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受伤后不及时对伤口处理,会导致伤口发炎、化脓?
2.我们平常所食用的食物中,有哪些属于真菌?写出5~6种来。

3.病毒、细菌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思维拓展
1.足癣(又名香港脚)是现代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类真菌寄生疾病,它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查找资料,找出这种病的病因、危害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2.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你知道沼气是如何生产的吗?
博士网站
皮肤癣菌侵犯掌、足跖和指(趾)间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称为足癣(tinea pedis)。

致病菌主要是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常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因其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足癣的主要致病菌。

本病系通过接触传染。

在公共浴池洗澡,穿用公共拖鞋。

穿用患者的鞋、袜、手套,使用公共浴巾等均易于感染本病。

本病传染广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常在皮屑内形成关节孢子,它能抵抗较恶劣的环境而长期生存,并具有传染他人的能力。

另外,红色毛癣菌容易引起角层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愈,且易复发。

再者,由于损害严重性不强,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不予重视,而未及时就医,因此病变常迁延不愈。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

沼气发酵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不产甲烷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沼气发酵产生的三种物质,一是沼气,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能源;二是消化液(沼液),含可溶性N、P、K,是优质肥料;三是消化污泥(沼渣),主要成分是菌体、难分解的有机残渣和无机物,是一种优良有机肥,并有土壤改良功效。

沼气的生成物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很多人称:“沼气百利,而无一害”。

第四节神奇的微生物
随堂反馈:1.简单外壳核酸 2.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荚膜鞭毛 3.寄生腐生 4.球菌杆菌螺旋菌 5.物质循环6.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腐生寄生 7.C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 1. D 2.C 3.A 4.A 5.A 6.C 7.C 8.D 9.A 10.C
11.A 12.A 13. C 二、填空题 1.细胞独立寄生 2.叶绿体有机物 3.酵母菌
三、问答题1.提示: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

2.提示:如蘑菇、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平菇、猴头菇等。

3.提示: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利的,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有利有弊。

如: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等。

思维拓展:1.提示:见博士网站。

2.提示: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
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