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磁盘阵列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种类知多少

数据恢复种类知多少
1、磁盘阵列RAID故障恢复
RAID存储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存储方式。
磁盘阵列数据恢复对象包括RAID0、RAID1、RAID5以及组合型的RAID系列磁盘阵列的数据.
2、硬盘数据恢复
(1)病毒破坏、误删除、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
(2)CMOS检测不识别硬盘、硬盘异响、磁头偏移。
(3)IDE、SCSI、USB、ZIP 接口及RAID 阵列硬盘的数据恢复。
(4)支持的操作系统Win98、WinNT/2000、Linux/Unix、Mac、Novell.
3、文档数据修复
(1)损坏的office数据恢复
(2)MMicrosoft SQL、Oracle、Sybase 、Foxbase/pro 文件数据恢复。
(3)损坏的Zip、MPEG、asf、RM 等文件数据修复。
(4)MS Outlook、Exchange 文件的数据恢复。
(5)zip、rar、Word、Excel、Access、pdf 等文档的密码恢复。
4、系统恢复
因病毒破坏,误操作等因素而崩溃的系统重新正常工作包括:
(1)分区丢失
(2)安装多操作系统时因配置不当使某操作系统不可引
(3)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95/98/ME 、WinNT/2000 、Linux/UNIX。
Raid0磁盘阵列数据恢复的方法【迷你兔数据恢复】

Raid0磁盘阵列数据恢复的方法【迷你兔数据恢复】您知道什么是Raid0?什么是磁盘阵列吗?当您遇到有关磁盘阵列数据恢复的问题时,您知道该怎样正确处理吗?一、问题:数据丢失近日,迷你兔在客服QQ上接到一位用户咨询。
根据用户对数据的反馈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该用户电脑上的数据出现了乱码、显示不完整、打不开等情况,如下图所示:经过技术人员的细心询问,以及远程用户电脑查看问题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精准判断出数据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用户的笔记本电脑接入了两块磁盘来创建Raid0,但是电脑系统出现了故障,虽然用户及时将电脑送去维修,但维修后的笔记本依然无法正常开机,在系统原因和笔记本硬件故障的双重作用下,笔记本里保存的数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Raid0磁盘阵列数据恢复在技术人员的详细解释下,用户明白了数据受损和丢失的原因,并表示想尝试用迷你兔数据恢复软件来恢复数据。
但由于这涉及到Raid0磁盘阵列数据恢复,单纯通过软件扫描单个磁盘是无法恢复恢复数据的,必须重建Raid0。
(Raid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两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但最大的缺点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仅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
而且Raid0的存储数据模式是将数据同时往两个磁盘存放,读取也是同时读取。
)(为用户细心讲解Raid0)用户了解了Raid0后,对迷你兔的服务评价也很好,觉得即便数据找不到,也愿意购买软件以作备用。
Raid0磁盘阵列数据恢复对于个人而言,单靠任何数据恢复软件都是难以恢复的,但在手工恢复领域比较常见。
所以几天之后,迷你兔技术人员主动关心用户,想知道用户是否已经解决了问题。
得知用户并没有成功恢复数据,并且数据重要,我们的技术人员给出了专业的解决方法:人工恢复。
重组Raid0恢复数据,对个人来说风险较高,一旦弄错了,数据将永久难以恢复。
用户出于对迷你兔的信任,最终选择由迷你兔来重组Raid0进行数据恢复。
磁盘阵列的容错和数据恢复技术

磁盘阵列的容错和数据恢复技术磁盘阵列是一种通过组合多个磁盘驱动器来提供更高容量、更高性能和更高可靠性的存储系统。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磁盘故障、软件错误或人为错误等,磁盘阵列中的数据可能会丢失或损坏。
为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研究和开发者提出了各种容错和数据恢复技术。
在磁盘阵列中,最常见的容错技术是冗余阵列独立磁盘(RAID)技术。
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并使用冗余数据来纠正错误和恢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
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6。
RAID 0是一种条带化技术,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以提高读写性能。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机制,一旦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整个磁盘阵列的数据都会丢失。
RAID 1是一种镜像技术,它将数据复制到多个磁盘上。
每个磁盘都包含相同的数据,如果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正常工作的磁盘进行恢复。
RAID 1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冗余和高可靠性,但是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
RAID 5是一种条带化和分布式奇偶校验技术。
数据被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并使用奇偶校验来计算冗余数据。
如果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数据可以通过其他磁盘上的奇偶校验进行恢复。
RAID 5提供了很好的读写性能和数据冗余,同时也节省了存储空间。
RAID 6是RAID 5的扩展版本,它使用两个奇偶校验来提供更高的数据冗余性。
RAID 6可以处理两个磁盘的故障,同时提供更高的保护水平。
除了RAID技术,还有其他容错技术用于磁盘阵列的数据恢复。
磁盘阵列通过数据重建和数据恢复技术来处理故障磁盘。
数据重建是指将数据从故障磁盘复制到新的磁盘上,以恢复丢失的数据。
数据恢复则是指通过使用冗余数据或其他备份进行数据恢复。
磁盘阵列的数据恢复技术通常需要在故障发生后尽快采取行动。
为了减少数据恢复的时间和影响,一些存储设备提供了热备援功能。
热备援是指在磁盘故障发生时,自动将备用磁盘接管故障磁盘的工作,从而保持磁盘阵列的正常运行。
RAID恢复

故障描述:登陆2004界面,发现设备报“RAID异常,物理卷丢失”。
查看日志,发现设备掉2块磁盘,第8号和第11号,且第8号盘的属组为空闲,状态为正常,第11号盘的属组为未初始化,状态为失败。
处理方法:到达现场,由工程商提供新硬盘,PC机,安装winhex软件,对第11号盘进行克隆,但是克隆失败。
对第8号盘克隆,克隆成功。
将刻好的第8号盘和克隆失败的第11号盘放回阵列中,开机,发现现象依旧。
所以需要进行软RAID恢复。
注意:该设备发生过重构,所以RAID内的硬盘顺序发生了改变。
第12号盘之前是热备盘,当第3号盘掉出后,第12号盘底层顶替了第3号盘的位置。
软RAID恢复步骤:第一步:查看是否能看到/dev/mapper/sp-backup on /mnt/backup type ext3 (rw)root@SMH ~# mount/dev/hda1 on / type ext3 (rw,acl)proc on /proc type proc (rw)devpts on /dev/pts type devpts (rw,gid=5,mode=620)tmpfs on /dev/shm type tmpfs (rw)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dev/hda2 on /var type ext3 (rw,acl)/dev/hda3 on /b_iscsi type ext3 (rw,acl)tmpfs on /mnt/bnram type tmpfs (rw)第二步:查看当前阵列内所有的硬盘(未截到图)root@SMH~#fdisk –lroot@SMH ~#cd /proc/sys/dev/raidroot@SMH /proc/sys/dev/raid# lsspeed_limit_max speed_limit_min 第三步:确认有这两条命令root@SMH /proc/sys/dev/raid# echo 0 >speed_limit_maxroot@SMH /proc/sys/dev/raid# echo 0 >speed_limit_min 第四步:将重构速度降为0,保证阵列不再读写,防止自动重构。
【精品】服务器阵列-RAID故障数据恢复技巧

服务器阵列-R A I D故障数据恢复技巧服务器阵列 RAID故障数据恢复技巧-.Ihd166 { display:none; }当RAID出现故障时,硬件厂商经常会初始化你的系统或重建(REBUILD)你的RAID,那么,会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巨大损失,因此,当RAID出现故障时,一定要正确处理。
RAID的目的就是利用磁盘空间的冗余实现数据容错,不过这是在所有的磁盘或卷没有任何问题的前提下实现的。
当RAID卷中的单个磁盘出现故障后,尽管数据可能暂时不会受到威胁,但是磁盘冗余已经没有了。
此时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毁掉已经存放的数据。
因此,在充分享受RAID所带来的安全好处时,还应该想到它危险的一面。
RAID磁盘阵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故障,这也使得RAID在给我们带来海量存储空间的应用之外,也带来了很多难以估计的数据风险。
本文将重点介绍RAID常见故障及相关处理方式。
RAID故障注意事项1、数据丢失后,用户千万不要对硬盘进行任何操作,将硬盘按顺序卸下来(贴好标记),用镜像软件将每块硬盘做成镜像文件,也可以交给专业数据恢复中心进行。
2、不要对Raid卡进行Rebuild操作,否则会加大恢复数据的难度。
3、标记好硬盘在Raid卡上面的顺序。
4、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拨打专业公司(恩特尔数据恢复中心)的咨询电话找专业工程师进行咨询,切忌自己试图进行修复,除非你确信自己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来处理数据风险。
常见Raid 数据丢失故障情况服务器配置网1、软件故障:a.突然断电造成RAID磁盘阵列卡信息的丢失。
b.重新配置RAID阵列信息,导致的数据丢失。
c.磁盘顺序出错,导致系统不能识别数据。
d.误删除、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文件解密、病毒损坏等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2、硬件损坏:a.raid硬盘报红灯错误,硬盘检测报错情况。
b.raid硬盘出现坏道,导致数据丢失。
c.raid一般都会有几块硬盘,同样有故障允许损坏的硬盘数量(如RAID5允许损坏其中一块),当超出损坏的硬盘数量后,RAID数据将无法正常读取。
磁盘阵列的数据恢复探析

磁盘阵列的数据恢复探析摘要: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级服务器正在国家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得到普及。
而这些服务器大多采用了磁盘阵列技术,一旦磁盘阵列发生故障,如何能快速地恢复该服务器中的数据至关重要。
就针对磁盘阵列的工作原理、技术规范、恢复方法、恢复工具等方面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磁盘阵列;工作原理;恢复方法1磁盘阵列(RAID)1.1磁盘阵列的原理磁盘阵列原理就是利用数组方式将多块硬盘组合成磁盘组,并当作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磁盘阵列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而提出的改善方法,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存储能力及容错能力。
1.2磁盘阵列的技术规范根据数据组织的方式,目前业界公认的可将磁盘阵列分为8个级别(RAID0~RAID7),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每个RAID等级分别针对速度、保护或两者设计的结合而设计,各个级别的简单定义见表1。
此外,磁盘阵列还有RAID1+0、5+0、JBOD等模式。
其中JBOD (无冗余模式)严格上来讲不属于磁盘阵列范畴,只是现在很多计算机主板上带有这种功能。
由表1可知,RAID5集合了RAID2、RAID3、RAID4的优点,因此应用最广泛,同时也淘汰了前3种RAID技术,RAID6是RAID5的扩充,进一步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但效率低且成本高。
RAID7虽然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但成本过高故而很少使用,除非是在安全性极高的场合。
1.3RAID5的数据存储原理RAID5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RAID技术,其数据存储原理是将多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这样任何一块硬盘上的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并且以N块硬盘构建RAID5阵列用户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读写数据的速度也快。
虽然,RAID5提供了一定的冗余性(支持一块硬盘掉线仍可继续工作),但一旦掉盘后,运行效率将会大幅下降。
RAID5数据恢复

RAID5数据恢复 step by step一、准备知识RAID-5是数据和奇偶校验间断分布在三个或更多物理磁盘上的、具有容错功能的阵列方式。
如果物理磁盘的某一部分失败,您可以用余下的数据和奇偶校验重新创建磁盘上失败的那一部分上的数据。
对于多数活动由读取数据构成的计算机环境中的数据冗余来说,RAID-5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有一些服务器或者磁盘阵列柜会将RAID信息存储在磁盘的某些地方,一般是阵列内每块磁盘的最前面的一些扇区或者位于磁盘最后的一些扇区内。
当RAID信息存储在每块磁盘的前面的扇区时,在分析与重组RAID的时候就需要人为的去掉这些信息,否则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在做RAID5的数据恢复的时候,除了需要知道RAID内数据的起始扇区,还需要了解(数据)块大小(也称深度,depth)、数据与校验的方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阵列控制器一般要先把磁盘分成很多条带(Stripe,如图1上绿色线框起来的部分就是一个条带),然后再对每组条带做校验。
每个条带上有且仅有一个磁盘上存放校验信息,其他的磁盘上均存放数据。
数据被控制器划分为相等的大小,分别写在每一块硬盘上面。
每一个数据块的长度或者说数据块的容量就被称为块大小或者叫(条带)深度。
在阵列内,条带大小一般是相同的,即在每个磁盘内的数据块的大小和校验块的大小是一致的。
图1每一个条带内的校验盘上的内容是通过这个条带上其他磁盘上的数据做异或而来,如P1=D1 XOR D2 XOR D3(见图2)。
一般来说,在盘序是正确的情况下,校验块在RAID5内每块磁盘的写入顺序都是从第一块盘到最后一块盘或者从最后一块盘到第一块盘(如图2)。
从图上看,校验的排列总是从图的左上角到右下角,或者从图的有上角到左下角。
这就为我们判断磁盘的顺序提供了依据。
如果考虑上数据写入磁盘的顺序(这个就是所谓的校验旋转方式,以下简称旋转方式),我们便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4种数据与校验的排列形式:forward 123(右不对称)、forward dyn(右对称)、backward 321(左不对称)、backward dyn(左对称)。
服务器Raid数据恢复

要了解raid数据恢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raid。
RAID磁盘阵列主要应用于存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等企业级大数据存储领域。
Raid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多个独立的物理硬盘,形成一个逻辑硬盘。
当raid发生故障或硬件损坏时,为了恢复raid平台中存储的数据,raid阵列被称为raid数据恢复列,可以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性能和数据冗余度。
如果服务器或存储平台构建了一个RAID阵列,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RAID 失败,请不要试图逃脱,也不要执行盲目的、不安全的操作,这是非常危险的!在对RAID数据恢复案例的统计中发现,不可恢复的RAID数据往往是由另一个操作引起的。
当RAID阵列异常或无法启动时,如何有效地保护数据不受损坏?以下操作可能会对数组造成数据损坏:1。
Force online此操作很容易对阵列造成数据损坏,特别是当两个或多个磁盘断开连接时,如果您不知道先丢弃哪个磁盘,后丢弃哪个磁盘,但如果该磁盘被销毁,则数据可能会变旧,无法恢复。
例如:RAID5阵列,4个磁盘,0号和2号下降线。
假设磁盘0先删除行,磁盘2在一个月后再次删除行。
此时,如果两个磁盘被迫联机,因为磁盘0在一个月前掉线,则本月的数据将发生许多更改。
磁盘的数据无法通过raid测试,阵列无法分析新旧数据,因此阵列可能使用磁盘0+磁盘1和磁盘3重建磁盘2,这样,磁盘2的数据也不正确,无法恢复。
最多只能恢复一个月前的部分数据。
2。
重建例如:RAID5阵列,4个磁盘。
重建操作的实际含义是使用3个磁盘执行异或操作并将结果写入另一个磁盘。
这里要求用于异或操作的三个磁盘的数据必须正确。
如果其中一个或多个错误,则表示排除或不正确的结果。
三。
更换raid卡或主机目前大多数raid卡都支持此操作,在正常阵列条件下不会损坏数据。
但是,当阵列瘫痪或无法正常工作时,此操作可能会导致raid异常重建和验证硬盘,因此当阵列出现问题时,需要准确判断阵列卡是否有问题或硬盘是否有问题,尝试更换raid卡或主机并不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ID磁盘阵列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软件
1.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
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
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去十几年来,CPU的处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内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hard 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电脑系统的瓶颈,拉低了电脑系统的整体性能(through 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盘的存取速度,CPU、内存及磁盘间的不平衡将使CPU及内存的改进形成浪费。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 cache 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 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
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 tasking envio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 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
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
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一起动作,
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
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
的问题。
一般高性能的磁盘阵列都是以硬件的形式来达成,进一步的把磁盘快取控制及磁盘阵列结合在一个控制器(RAID controler 或控制卡上,针对不同的用户解决人们对磁盘输出入系统的四大要求:
(1)增加存取速度,
(2)容错(fault tolerance),即安全性
(3)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
(4)尽量的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电脑的整体工作性能。
2.磁盘阵列原理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l,RAID是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而每一level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 0~RAID 5。
这个level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level 5并不高于level 3,level 1也不低过level 4,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 level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及应用(application)而定,与level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RAID 0及RAID 1适用于PC及PC相关的系统如小型的网络服务器(network server)及需要高磁盘容量与快速磁盘存取的工作站等,比较便宜;RAID 3及RAID 4适用于大型电脑及影像、CAD/CAM等处理;RAID 5多用于OLTP(在线事务处理),因有金融机构及大型数据处理中心的迫切需要,故使用较多而较有名气, RAID 2较少使用,其他如RAID 6,RAID 7,乃至RAID 10等,都是厂商各做各的,并无一致的标准,在此不作说明。
介绍各个RAID level之前, 先看看形成磁盘阵列的两个基本技术:
磁盘延伸(Disk Spanning):
译为磁盘延伸,能确切的表示disk spanning这种技术的含义。
如图磁盘阵列控制器, 联接了四个磁盘,这四个磁盘形成一个阵列(array),而磁盘阵列的控制器(RAID controller)是将此四个磁盘视为单一的磁盘,如DOS环境下的C:盘。
这是disk spanning的意义,因为把小容量的磁盘延伸为大容量的单一磁盘,用户不必规划数据在各磁盘的分布,而且提高了磁盘空间的使用率。
并使磁盘容量几乎可作无限的延伸;而各个磁盘一起作取存的动作,比单一磁盘更为快捷。
很明显的,有此阵列的形成而产生RAID的各种技术。
磁盘或数据分段(Disk Striping or Data Striping):
因为磁盘阵列是将同一阵列的多个磁盘视为单一的虚拟磁盘(virtual disk),所以其数据是以分段(block or segment)的方式顺序存放在磁盘阵列中,数据按需要分段,从第一个磁盘开始放,放到最後一个磁盘再回到第一个磁盘放起,直到数据分布完毕。
至于分段的大小视系统而定,有的系统或以1KB最有效率,或以4KB,或以6KB,甚至是4MB或8MB的,但除非数据小于一个扇区(sector,即521bytes),否则其分段应是512byte的倍数。
因为磁盘的读写是以一个扇区为单位,若数据小于512bytes,系统读取该扇区后,还要做组合或分组(视读或写而定)的动作,浪费时间。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数据以分段于在不同的磁盘,整个阵列的各个磁盘可同时作读写,故数据分段使数据的存取有最好的效率,理论上本来读一个包含四个分段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约=(磁盘的access time+数据的tranfer time)X4次,现在只要一次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