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说课稿(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优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优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通过教学,学生了解、认识鼓乐、打溜子、吹歌、江南丝竹等丰富的民间乐器,学会鉴赏乐器,从而形成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鼓乐、打溜子、吹歌这些民间乐器演奏表现形式,掌握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音乐情景表现魅力和技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作品欣赏。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锦鸡出山》》是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

乐曲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及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

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部分,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的方式介绍了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要领。

《童谣》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

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通过作品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第二部分,讲解音乐知识——鼓乐、打溜子、吹歌这些民间乐器演奏表现形式。

教材分别讲解这三种民间乐器演奏的技法及场景。

二、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器乐曲《锦鸡出山》和《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了解“打溜子”、“鼓吹乐”等民间器乐表现形式。

2.学唱《滚核桃》身部和《锦鸡出山》“结对出山”的锣鼓经和节奏片段,了解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丰富的演奏技法,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场景中的表现作用。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节鼓乐铿锵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节鼓乐铿锵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鼓乐文化的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激发学生对我国鼓乐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的兴趣.(二)了解鼓乐丰富的演奏方法以及鼓乐中诸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聆听《滚核桃》学会分辨绛州鼓乐头、身、尾的结构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欣赏,去领悟,去体会,不同的音乐篇章带给我们不同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什么内容呢?接下来,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表演,请同学们来欣赏……刚才,我表演的这段音乐是同学们熟悉的《中国功夫》的片段,而用到的乐器是——鼓(同学们齐声回答)说到鼓,大家都不陌生,你们都知道的哪些种类的鼓呢?(同学回答)关于鼓,有这样一个传说……(鼓的传说)识鼓我国的鼓有很多种,有的以形制为名,有的以材料为名,还有的以节日或用途为名,最早的鼓,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先民们受打雷时轰然之声的启迪,有意识地加以模仿而发明了最早的——土鼓,顾名思义,用土烧制而成,多用于祭祀。

大鼓的特征是体积大,凸腹,常置于鼓架上,多用于宫廷仪仗,以增强庄严气氛。

手鼓,扁而小,可持于胸前。

握在手中或置于架上,以槌或手击之。

是新疆维吾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打击乐之一。

腰鼓,框用木质,两头小中腰稍粗,奏时悬于腰际,用木槌击奏。

排鼓,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打击乐演奏家们根据民间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为原型,加以改革创新制作而成排鼓有五个或者多个音高,尺寸不同的鼓组成一套,每个鼓有两个面,两个面都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来调试音高,且鼓腔的两侧装有轴承,便于鼓得两个面进行转换,鼓架上端为U型,并可根据演奏者的身高调节高低。

最新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设计DOC

最新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设计DOC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

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

《鼓乐铿锵》说课稿

《鼓乐铿锵》说课稿

《鼓乐铿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鼓乐铿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中的一节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民间器乐的独特魅力,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本节课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鼓乐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鼓乐的演奏形式、节奏特点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教材中的音乐素材丰富多样,包括了传统的民间鼓乐和现代的创作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音乐视野。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民间鼓乐这种较为传统的音乐形式可能了解较少。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音乐感知和理解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鼓乐的常见演奏形式和基本节奏特点,能够辨别不同鼓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模仿、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鼓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鼓乐的基本节奏特点和演奏形式。

(2)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鼓乐作品。

2、教学难点(1)理解鼓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鼓乐创作和表演。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鼓乐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

(2)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鼓乐作品。

(3)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鼓乐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鼓乐作品的特点和感受。

2、学法(1)聆听法:认真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节奏、旋律和情感。

(2)模仿法:模仿教师的演奏和示范,亲身体验鼓乐的魅力。

(3)探究法:自主探究鼓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鼓乐铿锵》教案详案一、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鼓乐铿锵》(手指屏幕),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鼓韵龙腾》)师:这段音乐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温柔,停顿一下)你来说还有吗你再说生:师:这些感受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生:节奏师:除了节奏的不同?鼓还能表现哪些音乐要素?(等待一下,师敲鼓作提示)生:1、力度2、速度3、音色师:所以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追溯于鼓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战场上:传递命令,统一步伐,鼓舞士气;狩猎中:吓兽围猎,传递信息.现代:在什么场景时看到击鼓的场面?(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等可图片展示)鼓已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乐器之一。

鼓的种类也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鼓吗?生:腰鼓师:最著名的是?生:安塞腰鼓师:还有生:凤阳花鼓手鼓(问民族)长鼓(新疆)拨浪鼓······师:我国这么多地方的鼓,最著名的要数山西绛州大鼓(手指屏幕),绛州大鼓又叫绛州鼓乐(课件),绛州鼓乐被称为中国鼓乐艺术的国之瑰宝,“黄河第一鼓”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新授)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绛州鼓乐的代表作《滚核桃》(课件《滚核桃》——描写的是劳动者在核桃丰收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晾晒核桃、核桃滚散开来等一系列场景,并且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劳动场景。

)①要让你们用鼓来表现这个场景,你想怎么演奏?(稍停试试)(找两学生上来展示)让我们欣赏鼓手的表演,听他们在力度、速度上是怎么表现的?(欣赏《滚》第一部分)师:速度生:越来越快,师:力度生:越来越强师: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想象到什么样的场景?生:核桃越来越多,越快,晾晒核桃······滚落开来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老师给个节奏xx xx(慢弱),试试生:···师:表现核桃越来越多呢?(加快)再多呢()非常多呢()生:(笑)②师:刚才鼓手演奏形式是怎样的?(师提示)一生:一个接一个师:(详细说明)这是轮奏,还有开始六位鼓手是生:齐奏师:老师这也准备了三面鼓,下面我们请三位女生上来体验一下?(师用表情、动作、眼神提示,不要说快慢)师:请全体同学坐直,拿出两只笔。

:鼓乐铿锵-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鼓乐铿锵-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鼓乐铿锵-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
1. 教学背景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鼓乐又是民族器乐中的精髓之一。

为了学生对鼓乐的认识和欣赏,本教案以人声模仿鼓乐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声音的表现来感受鼓乐的魅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鼓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人声模仿鼓乐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欣赏能力;
•锻炼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引入
介绍鼓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感受鼓乐的独特魅力。

(2)学习人声模仿鼓乐的方法与技巧
•选择一首具有节奏感的曲目,如《锄禾日当午》等;
•按照曲目的节奏,分析出每个音符所对应的声音特点,比如“嘿、哈、嗨”等;
•学习如何呼吸和发声,让声音符合鼓乐的节奏;
•练习人声模仿鼓乐,加强协作和沟通,形成一支“人声乐队”。

(3)欣赏鼓乐作品
•选取一部经典的鼓乐作品进行欣赏,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形式;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听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总结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人声模仿鼓乐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

4.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通过人声模仿鼓乐,感受到鼓乐节奏的魅力,并形成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学生对鼓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鼓乐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听后感。

5. 教学反思
•本教学方式创新,但需要复合考虑教学效果和班级人数等因素;
•学生在欣赏鼓乐作品时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指导和引导。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说课稿(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说课稿(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说课稿(2)《鼓乐铿锵》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六节。

所教的内容为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那么,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倾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心情,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初步掌控“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同学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喜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三首乐曲声音富于性格、演奏形式独特、可视性强。

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确定了以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为教学重点。

由于同学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精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留意引导。

四、说学法强调同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同学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纳了新的教学理念,老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同学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加者和合。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纳多种教学形式: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采纳启发式、争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同学的主动性,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援助同学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控知识。

3、运用多媒体帮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同学的留意力,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同学视听一小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以中国民间器乐——大鼓为线索,感受鼓乐的铿锵气势及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领悟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

(二)理论依据我国民族器乐种类繁多,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遍地开花,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社会功能,更多地认识民间器乐,进而深刻理解民间音乐内涵。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三节教学内容。

课型为综合课,一课时。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清锣鼓”的代表作品。

演奏时使用十面鼓和一副拍板。

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不仅好听,而且好看,艺术性较强。

(二)学生情况分析1.本课学习的主体是高一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经过前期学习,他们对作品音乐情绪和简单分析作品有一定掌握,现阶段可以更深层次的利用音乐要素、音乐语言分析音乐创作的背景和乐曲创作的手法,更好地理解民间音乐内涵。

2.本次授课班级是高一3班,学生音乐基础扎实,具备一定音乐素养,学习能力较强,对节奏、视唱、都有一定的基础。

针对音乐程度的不同,将该班学生分组,由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基础薄弱的同学共同学习,在班级音乐课上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直观演示——教师“节奏范唱”、“示范演奏”和采用多媒体视听手段,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参与体验——学生通过视唱、近距离观看教师“范奏”,感受民族民间音乐魅力。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本课是一节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课,经前期对学生调查显示,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方面,甄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音乐作品,如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逐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说课稿(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说课稿(2)
《鼓乐铿锵》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六节。

所教的内容为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三首乐曲声音富于个性、演奏形式独特、可视性强。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为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
2、视听《锦鸡出山》,之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情节,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实质表现了什么?(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师生共同交流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这个环节也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根据《滚核桃》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先熟悉音乐主题并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

(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3)根据乐曲《童谣》总结出一种以吹管乐曲为主,打击乐曲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

[以上2、3、4、5、6、7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
(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
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

(可以师生互动)
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相互评价。

(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
[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四)课外作业的布置:
收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