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记录表(全套)
3月采煤工作面单体支柱矿压观测记录表

15
19
26
28
29
21
32
23
50
第三排支柱缩底量(mm)
25
10
12
12
23
25
12
23
36
40
备注
41102工作面观测人:孙磊李国强
2013年3月6日观测时间:19:35至23:02
测线从机头向机尾布置
观测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排柱压(MP根)
13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3
15
31
15
15
26
25
29
24
第二排顶底板移近量(mm
29
19
26
31
26
23
35
36
15
45
第三排顶底板移近量(mm
16
12
15
10
26
29
24
25
28
23
第一排支柱缩底量(mm)
29
19
26
31
26
23
35
36
15
45
第一排支柱缩底量(mm)
24
19
22
32
26
26
45
46
18
29
第三排支柱缩底量(mm)
第二排柱压(MP根)
12
12
12
12
12
12
12
13
12
矿压观测记录表(全套)

3﹟
4﹟
5﹟
6﹟
观测人:
锚杆测力计记录表
单位名称:煤矿(观测站)表5
观测日期
工作面
推进距离/m
1#离煤壁
距离(m)
6#离煤壁
距离(m)
锚杆测力计读数/MPa
1#
2#
3#
4#
5#
6#
7#
8#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测人:
宏观现象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煤矿(观测站)表6
观测日期
煤壁片帮
直接顶悬顶距
冒落岩层厚度目测
顶板断裂与破断响声
支柱折损
顶板裂隙
观测人:
工作面单体支柱缩量记录(测站)
观测
时间
工作面推
进距离/m
活柱长度/mm
顶底板距离/m
观测人:
工作面单体支柱缩量记录(测站)
观测
时间
工作面推
进距离/m
活柱长度/mm
顶底板距离/m
观测人:
工作面单体支柱缩量记录(测站)
观测
时间
工作面推
进距离/m
活柱长度/mm
顶底板距离/m
观测人:
4#
5#
观测人:
工作面支柱工作阻力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煤矿(观测站)表3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推进距离(m)
前排(煤壁)
二排
后排(采空区)
观测人:
离层仪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煤矿(观测站)表4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推进距离(m)
()#测站离煤壁距离(m)
内测筒读数(mm)
外测筒读数(mm)
1﹟
2﹟
矿产调查及工程记录表格汇编

目录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2)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3)音相记录表 (5)标本样品采集登记表 (6)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 (7)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 (8)岩(矿)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 (9)坑道、钻孔概况表 (10)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11)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12)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 (13)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14)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15)钻孔回次记录表 (16)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 (17)钻孔采样登记表 (18)钻孔岩矿心分层签 (19)钻孔岩矿心样品签 (20)地表及槽、井、坑探样品签 (21)标本签 (22)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 (23)河流(溪沟)调查表 (24)坑道掘进中地下水动态观测记录表 (25)化探样品送样单 (27)水文地质点调查表 (28)岩矿鉴定样品送样单 (29)岩矿化学分析送样单 (30)钻孔地质技术设计及开孔通知书 (32)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38)矿区钻孔柱状图 (40)地质观察点记录表第页/ 共页1、点号:2、标高:m 图幅3、位置:4、观察点性质:5、路线地质:6、地质描述:7、接触关系及产状:8、矿化现象:9、标本及照相登记:10、地貌及水文地质:素描图记录人:日期:年月日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剖面名称:起点坐标X:Y:H:第页/ 共页M= L·cosβ;H= L·sinβ;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 号,反之用-号),长度单位:m测手:记录:计算:检查:组长:年月日音相记录表注:记录形式——摄像、照片、录音。
记录人:日期:年月日A标本样品采集登记表项目(矿区)名称样品类别:工作单位:第页/ 总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工区(所)组合者:第页/ 共页样品管理组长:图幅名称:年月日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注:重量单位为g ,体积单位为cm 3,封蜡小体重XT =⎪⎭⎫ ⎝⎛--÷dP P V P 121;塑封小体重XT =P ÷V (塑封样时应尽量选择重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而薄的塑料袋)采样人: 日期: 检查人: 日期:岩(矿)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吨;体积单位:m;体积V=L1·L2·h方法二使用的薄膜应选择薄而结实的塑料薄膜。
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编制内容

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编制内容
一、观测时间、目的
二、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简介
2、工作面地质概况
3、工作面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附断面支护图),包括掘进施工中的支护变更情况
4、支护要求及技术措施
三、工作面及两巷测站布置,观测项目、观测内容及方法
四、观测数据整理
1、测站离层数据整理汇总分析
2、顶底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整理汇总分析
3、锚索(杆)受力分析
五、观测结果分析
工作面顶板离层规律,顶、底板、两帮位移量与掘进距离、时间的关系,锚索(杆)受力与时间的关系,受力情况和原因分析,本工作面或相似工作面巷道支护参数、离层量、位移量、巷道压力对比分析。
工作面支护变更前后情况对比等。
六、结论与建议
工作面支护对巷道位移控制效果,锚索支护参数的合理性,提出结论与建议。
矿山压力动态监测图表

班次: 八 点
工作面 12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18 15 12 18 20 17 压 Mpa 工作面 13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16 17 17 11 15 15 压 Mpa
领导签字及处理意见
采煤队长签字: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生产技术科签字:
工作面名称: 3504工作面
工作面 2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12 22 15 16 18 17 压 Mpa 工作面 3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23 22 11 16 15 17 压 Mpa 工作面 4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20 16 16 20 14 17 压 Mpa 工作面 5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11 14 20 15 14 15 压 Mpa
乳化液浓度: 3 %
工作面 9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20 16 13 22 19 18 压 Mpa 工作面 10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11 19 17 13 15 15 压 Mpa 工作面 11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23 19 18 12 17 18 压 Mpa
工作面 6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22 14 21 12 18 17 压 Mpa 工作面 7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14 17 20 19 13 17 压 Mpa 工作面 8号测点 实际分段 长 度 10m 初撑力 液 19 13 11 22 13 16 压 Mpa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采掘现场矿压显现规律,使矿压观测真正起到科学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巷道布置及采掘现场施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科全体人员、采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长兼任。
组织机构职责:1、负责矿压观测的设计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2、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和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生产技术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三条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1、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观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3、顶板离层仪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间距一般为30~50m,最前一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m(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对顶板离层仪进行保护);巷道遇构造带、大断面(宽5.0m以上)及“丁字口”、“十字口”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4、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5、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设计深度。
用专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设计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监测值准确性;6、巷道掘进期间顶板离层仪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负责观测和管理,确保顶板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煤矿各种记录、统计表(新)

目录目录 (1)第一部份安全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煤矿生产调度统计表 (6)二、安全生产调度台账 (7)三、生产调度日报表 (8)四、安全生产事故登计表 (9)五、安全事故统计表 (10)六、原煤产量及进尺日报表 (11)七、值班调度记录表 (12)八、调度综合记录 (13)九、调度交接班记录 (14)十、瓦斯检查员交接班记录 (15)十一、安全员交接班记录 (16)十二、领导带班下井交接班记录表 (17)第二部份一通三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通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扇风机外部漏风检测记录 (18)二、煤矿通风设施检查记录 (19)三、煤矿(井工)“一通三防”现场检查表 (20)四、测风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矿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记录表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为掌握矿压的大体规律,综合分析矿山顶板控制问题,成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置责任制,做好顶板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如下:1.结合我矿实际情况,配备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组长:地测科长成员:地测科全部人员和生产单位验收员2.地测科组织按期对井下所有巷道及掘进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与原始掘进数据对比分析,需要增强支护时或维修巷道时,通知包片责任单位处置。
3.测压组成员应别离对各巷道及掘进工作面的工字钢变形情况、坠包情况进行记录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4.监测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工具及仪表,并负责对仪表及监测工具的保护保养,保证仪器、仪表的灵敏靠得住。
5.监测人员应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掌握监测进度,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向技术部门汇报,为安全生产服务。
6.按照不同监测目的,对所测数据进行细致整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所测工作面矿压规律的熟悉,并以此分析控制顶板或改良支架等办法。
7.矿压观测点必需按50m间距控制。
特殊条件(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及硐室等)下的巷道必需对此处紧密观察,每5m设观察点一个。
1.地测科负责矿压观测并详细记录,报技术科进行分析,并制定专项技术办法由包片负责单位进行处置。
2.地测科观测矿压时记录数据及工作面情况必需真实,在观测工作面顶板情况时,生产单位必需全力配合。
3.技术科制定专项技术办法必需与工作面情况相结合,安全技术办法必需通过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并在生产单位贯彻后方才生效。
4.生产单位按照专项技术办法作业期间,地测科和技术科必需安排专人现场观测,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需要补充办法及时补充。
第一章完善矿压观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成立矿压观测组,矿压观测组设在技术科。
在总领导、总、技术科科长、分管副科长领导下,组织完成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
充实观测人员,按照顶板监测需要,最少配备5名专职观测人员(由综采队安排),由矿压组统一,做到有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名称:平安煤矿(观测站)表1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推进距离(m)
1#观测站离煤壁距离(m)
顶底板距离(mm)
两帮距离(mm)
1#
2#
3#
4#
1#
2#
3#
4#
超前支护单体压力记录表(单位Mpa)
单位名称:平安煤矿(观测站)表2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推进距离(m)
1#观测站离煤壁距离(m)
1#
顶底板距离/m
观测人:
4﹟
5﹟
6﹟
1﹟
2﹟
3﹟
4﹟
5﹟
6﹟
观测人:
锚杆测力计记录表
单位名称:平安煤矿(观测站)表5
观测日期
工作面
推进距离/m
1#离煤壁
距离(m)
6#离煤壁
距离(m)
锚杆测力计读数/MPa
1#
2#
3#
4#
5#
6#
7#
8#
9#
观测人:
宏观现象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平安煤矿(观测站)表6
观测日期
煤壁片帮
直接顶悬顶距
冒落岩层厚度目测
顶板断裂与破断响声
支柱折损
顶板裂隙
观测人:
工作面单体支柱缩量记(测站)
观测
时间
工作面推
进距离/m
活柱长度/mm
顶底板距离/m
观测人:
工作面单体支柱缩量记录(测站)
观测
时间
工作面推
进距离/m
活柱长度/mm
顶底板距离/m
观测人:
工作面单体支柱缩量记录(测站)
观测
时间
工作面推
进距离/m
活柱长度/mm
2#
3#
4#
5#
观测人:
工作面支柱工作阻力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平安煤矿(观测站)表3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推进距离(m)
前排(煤壁)
二排
后排(采空区)
观测人:
离层仪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平安煤矿(观测站)表4
观测时间
工作面推进距离(m)
()#测站离煤壁距离(m)
内测筒读数(mm)
外测筒读数(mm)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