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建筑工程技术-国内外超高层结构的发展现状-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推动力。
在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
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地标。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大部分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过于追求高度和造型,而忽视了结构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也使得高层建筑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水平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探索。
首先是在材料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建筑结构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常见材料上进行了技术革新,而且还积极推进了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其次是在结构设计上的创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正在向着更加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有限元分析(FEA)等技术已经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结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也得到了应用,例如结构与建筑、结构与地基等专业的互动性更强,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体系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我国政府也在高层建筑结构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动高层建筑结构创新的政策和规定,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技术工程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企业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建筑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管理现代化阶段。
建筑经营管理包括对于建筑项目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影响着企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逐渐上升成为营销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
不断推动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普遍诉求。
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1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问题,要保障建筑各个方面符合国家的各项规定,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安全性成为了工程技术最先需要保证的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程序不断科学化,建筑材料的制作与选择也更加丰富。
在整个建筑项目工程中,工程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工程会受到气候天气影响、地形地势限制、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先进技术所发挥的保障安全性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质量检测、科学施工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
1.2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工程技术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
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共同协作,工程技术的提高将为协作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促进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设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发展飞速,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
国内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国内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如同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在国外,早在 19 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开始崭露头角。
美国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它采用了钢结构框架,开创了高层建筑的新纪元。
20 世纪初,纽约的帝国大厦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座建筑不仅高度惊人,其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展现了当时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
此后,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建造了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
在国内,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
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上海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以及广州的中信广场等都是国内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品。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建筑技术。
钢结构、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为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强度的钢材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风力,而高性能的混凝土则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如塔吊技术的提升、预制构件的应用等,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建设周期。
在设计方面,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和环保理念。
不再仅仅追求高度和外观的独特性,而是更加关注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等,不仅降低了建筑的能耗,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建筑往往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对交通、消防、公共服务设施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5篇)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5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其中一种问题或研究其中一种问题的文章。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建筑学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学论文一:题目:建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初探篇一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关于建筑学专业评估为契机,根据我校发展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技术条件和建设需求,并考虑到今后建筑学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试力图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建筑学专业培养特色实验室。
关键词:建筑学评估;实验室规划;实验室建设;1前言中式建筑因其所蕴含的文化理念而特立于世界,但由于历来重经验轻理论的特点,我国并未自发出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新式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伴随着国门的打开才建立起来的。
建筑学作为工科分支,且关乎民生,是我国大学体系初期建设的重点。
自1927年起便在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东北大学等建立起系统培训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新环境,经全国统一部署与院系调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八所大学设有建筑系,业界俗称的“老八校”,即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这“老八校”因其学科建设早、科研实力强,且各据一方,各有所长,在较长时间内其专业优势难以打破,构成了中国高校建筑教育的隐形“堡垒”,影响着其他院校的发展。
我校地处西北地区,且与老八校中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毗邻,我校是以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办学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承担从“原理”到“方案”的转化。
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以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
这些要求对于我校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具有重大意义。
建筑学专业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无论对于建筑设计学生的在校培养,还是当前社会对学生建筑技术能力的更高要求,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专业的实验设备,实现实验室建设的最优化,并结合时代需求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建筑学专业培养特色实验室是本文主要思考的问题。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它的发展与演变一直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当前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建筑结构发展的五个方面,包括材料技术、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可持续性和数字化技术。
一、材料技术:1.1 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扩大。
例如,纳米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1.2 绿色材料的发展: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
例如,可再生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将有助于减少建筑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1.3 智能材料的崛起:智能材料具有感知、响应和自适应等特性,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例如,智能玻璃和形状记忆合金等材料的应用,将为建筑结构带来更多可能性。
二、结构形式:2.1 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抗震性和减轻自重,新型的结构形式如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筒结构等被广泛采用。
2.2 超高层建筑的挑战: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风振、地震和垂直荷载等。
因此,新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超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2.3 自适应结构的研究:自适应结构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其形态和性能。
例如,自适应立面和可调节悬挂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带来新的突破。
三、施工工艺:3.1 模块化建筑的兴起:模块化建筑采用预制构件和工厂化生产,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模块化建筑将进一步推动建筑结构的发展。
3.2 数字化施工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施工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使用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全过程管理和协同设计。
3.3 智能施工设备的发展:智能施工设备如无人机和机器人等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11]聂开立,王芳,邓利等.间歇及连续式固定化酶反应生产生物柴油[J]中国油料作物加工,2005,3(1)58-62.
[12]SoumanouMM;BornscheuerU T. Improvement inlipasecatalyzedsynthesis of fatty acidmehylesters fromsunfloweroil[J].EnzymeandMicrobial Technology, 2003, 33;97-103.
[13]刘明明,吕文苗,史秀峰,范彬彬,李瑞丰等.不同方法合成的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的表征和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报.2014, 30(3)579-584
[14]杜淑慧,刘亚光,孔令寅,张健,刘海鸥,张雄福.大孔碳管支撑ZIF-8膜的制备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 2012, 27(10): 1105.
[15]刘志勤,宋笛脂肪酶固定化及固定化脂肪酶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280(5);0089
[16]VennaSR,JasinskiJ B;Carreon MA.J.Am.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platforms forfunctional applications [J]ChemicalSociety.2010, 132(51); 18030-18033
[17]王英,周剑忠,黄开红,李莹,单成俊,张丽霞,黄自苏.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2007,7: 210014
选题是否合适:是□否□
课题能否实现:能□不能□
国内外近年高层建筑的发展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3篇

国内外近年高层建筑的发展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3篇国内外近年高层建筑的发展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1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国内外矗立。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工程技术、结构设计等各种领域的大型试验场。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近年高层建筑的发展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内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高层建筑纵横捭阖,大量的摩天大楼从地面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标志和城市经济的支柱之一。
其中明显的代表有上海的上海中心、广州的广州塔和北京的国贸三期等。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创造了外观和设计上的突破,也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其中,结构设计最为核心。
由于高层建筑需要承受不断变化的风荷载和自重的影响,对于结构的稳定性需求极高。
同时,建筑的安全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当前,仍然较为常用的框架结构能够满足建筑的需求,并且在逐渐完善。
例如,中国石化大厦采用了双心筒的结构形式,而东方明珠则采用了球形三角架的结构布置。
这些采用不同结构的高层建筑,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让中国高层建筑取得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多的功能需求。
其次,施工技术也是高层建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切割、机械化施工等各种先进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高层建筑的尺寸较大、造型复杂、施工技术极为考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施工工艺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细节。
例如,上海中心的进口的钢制自升式工作平台就自带液压推进器和马达、机械停车锁等,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更加安全。
除了国内,国外的高层建筑同样也从不同的角度推动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
近年来,国外的经济和人口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了建筑界,导致了建筑高度的持续上升。
在这其中,美洲地区是最为明显的代表。
目前,美洲地区的高层建筑以纽约为中心,其中包括正在建设的吉米·卡特商务中心、JPMorgan Chase总部、纽约时代华纳大厦等。
这些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以其高度、形态和建筑技术体现了建筑界的不断创新和探索,对于世界建筑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和土地有限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包括其主要类型、设计理念的转变、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由梁柱组成框架,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在抵抗水平荷载方面相对较弱。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墙体来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
剪力墙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这种结构常用于住宅类高层建筑。
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具有框架结构的灵活布置,又有剪力墙结构的良好抗侧性能。
在中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
4、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包括框筒、筒中筒和束筒等形式。
筒体结构具有很强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二、设计理念的转变1、从单纯追求高度到注重综合性能过去,高层建筑的设计往往侧重于追求高度的突破。
如今,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建筑的综合性能,包括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等。
2、强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
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能源消耗。
3、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高层建筑中,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便捷的交通流线和丰富的公共空间,以提高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三、新型材料的应用1、高强度钢材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结构自重。
2、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结构性能的要求。
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FRP 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在高层建筑的加固和新建结构中逐渐得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国内外超高层结构的发展现状
学习中心: XXX
层次:专科
专业: XXX
年级: XXX
学号: XXX
学生: XXX
指导教师: XXX
完成日期: 2017.09.18
国内外超高层结构的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
简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该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方向的憧憬。
通过目前高层建筑常用结构体系的介绍和分析,阐明各类型高层结构体系的优缺点,为下一步高层结构体系的有效选用提供帮助。
在建筑高速发展的未来,高层建筑的应用与发展势头迅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也将大量应用于实际施工当中,更多优秀优化的标志性建筑会大量涌现,高层建筑结构的应用发展会成为建筑的主导方向。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现状;结构体系;发展方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