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

合集下载

外科学-外科感染

外科学-外科感染

第8章 外科感染
五、诊断
初步诊断:局部+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
定 位:深部组织间及脏器内的脓肿,常需超声 波检查及CT等影像学检查;骨、关节的感染常需进 行X线检查;必要时作诊断性穿刺。
病原诊断: 细菌培养+药敏
第8章 外科感染
六、预防
(一)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①认真实施卫生管理; ②认真实施消毒灭菌技术; ③坚持无菌术原则; ④及时正确处理伤口。
一、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
Ø甲沟炎(paronychia) Ø脓性指头炎(felon) 滑囊炎
Ø化脓性腱鞘炎(suppurative tenosynovitis )
Ø滑囊炎(bursitis )
化 脓
Ø病因
性 腱
Ø解剖病理
鞘 炎
Ø临床表现
和 滑
第8章 外科感染
(二)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等。 ②积极治疗降低抗感染能力的原发病;糖尿病、尿毒症、
肿瘤化疗、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 ③特异性免疫疗法,如TAT、狂犬病可接种疫苗
(RVRV)与注射免疫球蛋白(RIG)。 ④有明确指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3.有数种同样有效的抗菌素可选择时,应选用药源充足、 价格较廉和副作用较小的。
4.对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应尽量使用杀菌性抗菌素。
第8章 外科感染
教学小结
1.外科感染定义 2.掌握常见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手部化脓性感染 4.全身性外科感染 5.破伤风的诊断治疗 6.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
第8章 外科感染
第五节 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第8章 外科感染

兽医外科学第五章 外科感染伤

兽医外科学第五章 外科感染伤

皮脂腺 毛囊
皮肤组织结构图
一、疖
病 因
直接病因:
皮肤受到摩擦、刺激、汗液的浸渍及污染。 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间接病因:
动物被毛不洁,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排泄 障碍,维生素缺乏、气候炎热和病畜对感染 的抵抗力下降。
一、疖
症 状
皮肤薄的部位: 初期坚实圆形肿胀,界限明显, 热痛,继而小脓疱,再后小脓肿, 波动。
六、治疗
(二)治疗措施
1. 给药方法
肌肉注射; 静脉给药; 分次静脉注射法。
2.停药时间 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 3~4d,即可停药。但严重全身感染停药 不能过早,以免感染复发。
六、治疗
(二)治疗措施
3.支持治疗
●补充水分 ●补充电解质 ●防止酸中毒 ●补充葡萄糖 ●补充维生素 ●补充钙制剂
2.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 、血液细 菌培养等)、B超、X线检查。
六、治疗
(一)治疗原则
消除外源性因素、抗菌消炎、提高畜体免疫力、必要时手术治疗; 合理用药; 选择手术时机。
六、治疗
(二)治疗措施
1. 局部治疗
①休息和患部制动 ②外部用药
六、治疗
(二)治疗措施
2. 全身治疗
●抗菌消炎(药敏试验)
致病菌种类: ①葡萄球菌 青霉素、SMZ-TMP或红霉素、麦迪
霉素 ②溶血性链球菌 首选青霉素,其它可选用红霉素、
头孢唑啉等。 ③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或头孢
唑啉等。 ④绿脓杆菌 首选药物哌拉西林。 ⑤类杆菌 甲硝唑药物替换:抗菌谱联合用药
再感染
三、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⒈ 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⒉ 器官 系统功能障碍 重者可有发热、头痛乏力, ⒊ 全身状态 重者可有发热、头痛乏力, 甚 至休 克、MODS ⒋ 特殊表现 : 破伤风可出现肌强直痉挛
诊断
㈠ 临床检查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㈡ 实验室检查: 常规化验 细菌学检查 ㈢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 X线摄片 CT MRI 线摄片
痈是指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 脓性感染,或由多数疖融合而形成。病原菌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痈
感染先从一个毛囊的底部开始,由于皮肤较厚, 感染沿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再沿深筋膜向周围扩散,侵及附近的许多脂 肪组织柱,然后再向上穿入多个毛囊而形成 多个脓头。痈多见于皮肤较厚的背部和颈项 部,有时可见于上唇和腹壁。常发生于身体 比较衰弱或糖尿病病人。
三、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 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 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 可由厌氧性或腐败性细菌引起亚急性蜂窝织 炎。呈弥漫性炎症,易向四周迅速扩散,与正 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 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 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
四、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淋巴管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淋巴管炎。 大多数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 常见于 口咽炎症、足癣、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 感染。也可直接发生于皮肤或粘膜损伤之后。 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浅层的淋巴管炎可见在皮肤上有一条或数条红 线,自原发感染灶向近心侧蔓延,引向所属区 域的淋巴结。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严重者 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全 身症状。

第二章 外科感染

第二章  外科感染
(一)促进外科感染发展的因素 1.细菌的致病力 在外科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致病菌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其中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尤 为重要。致病菌数量越多,毒力越强,发生感染的机 会也越大。 细菌侵袭组织的能力主要决定于细菌产生的各种毒素 和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溶血素、坏死 毒素和杀白细胞素;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O和 S、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革兰氏 阴性菌所产生的内毒素,是引起补体激活和感染性休 克的物质基础。厌氧性类杆菌则能产生内毒素。
如外科感染是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则称单一感 染;
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则称为混合感染。 在原发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经过若干时间又
并发它种病原菌的感染,则称为继发性感染; 被原发性病原菌反复感染时则称再感染。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与其他感染的不同点:
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外科感 染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常为混合感染; 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 疗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流,促进愈合。
外科感染
(3)病畜休息和局部安静:局部化脓感染时, 使病畜充分安静是十分必要的。安静可减少疼 痛刺激,避免神经组织进一步遭受损伤,又能 恢复病畜的体力和被破坏的代谢机能。
外科感染
2.全身治疗 目的在于保护器官和组织,使其 不被致病菌、毒素及分解产物所毒害。提高机 体的防卫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状态, 调节机体代谢的平衡,改善造血器官及排泄器 官的机能,改变血氧不足和组织乏氧的状态,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等。
外科感染
(1)外科感染中抗菌药物的选择: 选药原则:明确致病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合适的药物。 临床用药程序:经验用药→药敏试验→调整用
药。
外科感染

《教案外科感染》课件

《教案外科感染》课件

《教案外科感染》PPT课件第一章:外科感染概述1.1 外科感染的定义介绍外科感染的定义,明确外科感染是指在手术或创伤后发生的感染。

1.2 外科感染的原因讲解导致外科感染的各种原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侵入。

1.3 外科感染的重要性强调外科感染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包括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等。

第二章:外科感染的分类2.1 表浅性感染介绍表浅性感染的特征,包括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

2.2 深部感染讲解深部感染的特点,包括器官和组织的感染。

2.3 系统性感染介绍系统性感染的概念,包括全身性的感染症状。

第三章:外科感染的预防和控制3.1 手卫生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包括洗手和手消毒的步骤和技巧。

3.2 器械消毒讲解器械消毒的方法和重要性,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患者管理介绍如何管理外科感染的患者,包括隔离措施和抗生素的使用。

第四章:外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4.1 诊断讲解外科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4.2 治疗介绍外科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引流手术和支持性治疗等。

4.3 外科感染的特殊情况讨论特殊情况下外科感染的处理,例如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治疗。

第五章:外科感染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表浅性手术感染分析一个表浅性手术感染的案例,包括感染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5.2 案例二:深部器官感染分析一个深部器官感染的案例,包括感染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5.3 案例三:系统性感染分析一个系统性感染的案例,包括感染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六章:常见外科感染疾病6.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介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疾病,如毛囊炎、蜂窝织炎等。

6.2 器官感染讲解常见的器官感染疾病,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6.3 深部脓肿介绍深部脓肿的定义和常见部位,如髋关节脓肿、脑脓肿等。

第七章:外科感染并发症7.1 感染性休克讲解感染性休克的定义和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7.2 器官功能障碍介绍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机制和处理方法。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

2、按感染发生的情况分类:
(1)原发性感染:伤口直接污 染造成的感染。
(2)继发性感染:在愈合过程 中出现的病菌感染。
(3)条件性感染又称机会感染:
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 原菌,由于数量多和毒性增大,或人 体抵抗力下降,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 染。
(4)医院内感染:
一般系指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物侵 入人体所引起的感染,通常是指在医院 内发生的创伤和烧伤感染,以及呼吸系 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医院内感染的主 要病菌是条件性病原菌。
面部,特别是所谓“危险三角区” 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或挑 刺,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 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 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 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 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 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 高。
【防治】
1 注意皮肤清洁 2 对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 红外线或超短波),亦可外敷鱼石脂软 膏、红膏药或金黄膏。已有脓头时,可 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 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挤压, 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李 洪 亮
外 科 感 染
第 十 二 章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
定义: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 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 介入性诊疗操作后并发的的感染。
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约占所 有外科疾病的1/3~1/2。
外科感染的特点:
①大部分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 染; ②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③多数有明显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 征; ④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2.抗菌药物 应用这类抗菌药物
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证。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根据感染部位、脓液性质细菌培 养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 毒副作用和价格,参照病人的肝、肾 功能选用抗菌药物。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

3.控制与解除痉挛 以地西泮(安定)10mg静 脉注射,每日2~3次;苯巴比妥钠0.1~ 0.2g肌肉注射;也可以10%水合氯醛15ml口 服或30ml灌肠,每日3次。可用冬眠1号合剂 (含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哌替啶100mg)加 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缓慢滴注。可静脉注射硫 喷妥钠0.1~0.25g,使用时需注意维持呼吸道 肠畅,警惕喉头痉挛。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 5.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钠剂量是120万U,每 6~8小时1次,肌注或静脉滴注,可同时给甲 硝唑静脉滴注,疗程5~7天
治疗 处理原发感染病灶、 应用抗生素及增 强机体抵抗力 1.感染灶的处理 2.抗菌药物的应用 3.重症患者应加强监护 4.支持治疗 5.抑制炎症介持形成或阻断介质作用的治 疗方法很受关注,尽管介质抑制剂治疗在动 物研究中证实有效,然而临床对照研究对其 有效性未获确切的结论。
外科真菌感染
病因与发病机制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创不彻底,伤口存有异物、死腔、引流不畅 等;④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助于病原菌 繁殖与直接侵入血液,激发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脓毒症的常见致病菌种类繁多,G- 菌 中有大肠杆菌、拟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 杆菌等;G+菌则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厌氧菌有脆弱杆菌、厌 氧链球菌等;真菌有念珠菌等。 介质大量生成造成广泛的内皮炎性改变, 凝血及纤溶系统、血管张力调节的改变,以 及心脏抑制导致微循环障碍及组织低灌注。 临床表现
脓性改变,而晚期多为肉芽肿性改变。 临床表现 念珠菌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 系统感染。 血源播散性念珠菌病常为继发感染。 毛霉菌可引起院内感染,传播方式、临病 表现与曲霉菌相似。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组织活检对深部真菌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冶疗 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感染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两性霉素B对深部真菌感染有效,静脉滴

外科学第6章--外科感染

外科学第6章--外科感染

第4节 脓毒症
脓毒症(sepsis)是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 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一、病因病理
脓毒症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 种化脓性感染。感染病灶处大量毒力强 的病原菌不断或经常侵入血液循环,或 局部感染产生的大量炎症介质进入血液, 激发全身炎症反应而引起脓毒症。
二、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灶 2.全身炎症反应 发热最常见,常伴寒战,体
致病菌 主要外科感染 首选药物
可选药物
绿脓杆菌
大面积烧 染、败血 感染
伤创 症、
面感 尿路
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多 粘菌素
羧苄西林、新头孢菌素
变形杆菌
大面积烧 染、尿路 膜炎
伤创 感染
面感 、腹
青霉素(用于奇异变形杆 菌)、哌拉西林(用于奇异 变形杆菌和其他变形杆 菌)
羧苄西林、新头孢菌素 、氨基糖甙类
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 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脓肿 形成后可出现波动感。
2.全身症状 感染轻微的可无全身症状; 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 数增加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程较 长时,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 全身性感染严重的病人可以发生感染性 休克。
青霉素、磺胺甲噁唑+甲 氧嘧啶、氨苄西林+氨基 糖甙类(用于肠球菌)
红霉素、万古霉素、头 孢菌素
大肠杆菌
胆道感染、尿路感 染、腹膜炎(混合感 染)、败血症
哌拉西林+庆大霉素,诺 氟沙星(用于尿路感染)
氨苄西林、新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吡哌酸(用 于尿路感染)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
表12-2 抗菌药物的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九、早期防治菌群失调、真菌感染 早期防治菌群失调、
病因: 病因: 1.长期大量使用高级广谱抗生素 泰能 舒普深 长期大量使用高级广谱抗生素:泰能 舒普深, 长期大量使用高级广谱抗生素 泰能,舒普深 西力欣,氯林可霉素 氯林可霉素. 西力欣 氯林可霉素 2.年老 体弱 伴有糖尿病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年老,体弱 伴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年老 体弱,伴有糖尿病 3.应用激素 应用激素. 应用激素 4.严重的长期感染 严重的长期感染. 严重的长期感染 5.有伪膜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基础 有伪膜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基础. 有伪膜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基础
22
肠道二重感染:口服万古霉素, 肠道二重感染 口服万古霉素,局部大便灌肠 口服万古霉素 真菌感染:口服大扶康 肠道局部大便灌肠. 口服大扶康, 真菌感染 口服大扶康,肠道局部大便灌肠. 泌尿系统:全身用药 大扶康) 全身用药( 泌尿系统 全身用药(大扶康) 局部使用达克宁冲洗 呼吸系统:全身用药 大扶康) 全身用药( 呼吸系统 全身用药(大扶康 局部使用达克宁气管滴入. 局部使用达克宁气管滴入. 血中发现真菌:二性霉素 治疗. 二性霉素B 血中发现真菌 二性霉素B治疗.
5
三.彻底充分的引流
感染灶必须引流, 感染灶必须引流,危重患者尤为重 手术创伤尽可能小, 要。手术创伤尽可能小,力求获得最充 分的引流。否则,单评ICU的支持治疗 分的引流。否则,单评 的支持治疗 是毫无意义的。 是毫无意义的。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正确的使用抗生素: 正确的使用抗生素:
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另外 一个重要措施,临床上应根据病变部位, 一个重要措施,临床上应根据病变部位,病原 菌药物敏感实验, 菌药物敏感实验,病情轻重决定所选用的抗生 通常使用方法有两种: 素。通常使用方法有两种:
1.经验性使用 1.经验性使用 根据病变的部位: 根据病变的部位: 体表、软组织:金葡,表葡,溶血链球菌。 体表、软组织:金葡,表葡,溶血链球菌。 G+球菌为主 球菌为主。 横膈以上 :G+球菌为主。 性杆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 横膈以下 :G-性杆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 各型葡萄球菌属。 各型葡萄球菌属。
11
目前推荐泰能的使用应注意如下问题: 目前推荐泰能的使用应注意如下问题:
1 常规剂量:1.5-2.0g/日.对于极重院内感染及大面积烧 常规剂量: 日 对于极重院内感染及大面积烧 伤病人的感染可以考虑3.0-4.0g/日. 伤病人的感染可以考虑 日 2 使用方法:全天剂量分2-3次,每次剂量可溶在100ML液 使用方法:全天剂量分 全天剂量分2-3次,每次剂量可溶在 每次剂量可溶在100ML液 体中. 体中 3 注射速度 注射速度:500mg/次大于等于 分,1000mg/次大于等于 次大于等于30分 次大于等于 次大于等于 40-60分. 分
8
根据病区的细菌学调查结果: 根据病区的细菌学调查结果: 在未得到培养结果或培养阴性, 在未得到培养结果或培养阴性,临床 有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 有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可通过涂片染 再根据病变部位, 色,再根据病变部位,本病区细菌学调 查及敏感抗生素的经验性选择抗生素。 查及敏感抗生素的经验性选择抗生素。 因此临床医师应对自己病区内的细菌及 其敏感抗生素进行定期分析。 其敏感抗生素进行定期分析。
提供营养 改善胃肠道功能, 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黏膜屏障功 能恢复 保护心肺功能
14
六、充足有效的氧供,维持脏器功能 充足有效的氧供 维持脏器功能
1. 严重感染状态下 组织氧耗量明显加大 如果器官 严重感染状态下,组织氧耗量明显加大 组织氧耗量明显加大.如果器官 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必然导致脏器功能不全 必然导致脏器功能不全. 得不到充足的氧供 必然导致脏器功能不全 2.必须强调将充分而合理的容量灌注与适当的脱 必须强调将充分而合理的容量灌注与适当的脱 水相结合. 水相结合 3.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维持肺脏正常气体交换 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肺脏正常气体交换 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维持肺脏正常气体交换. 4.充足有效的氧供量最好能达到 充足有效的氧供量最好能达到CI>4.5L/min/m2; 充足有效的氧供量最好能达到 PAWP15-8mmHG;Hgb>10g;SaOa>90%; Doa>670ml/min/m2;VO>170mL/min/m2; pHi>7.35
15
5.不能简单的将各个单一器官的治疗原则 不能简单的将各个单一器官的治疗原则 相加,而要特别注意各脏器之间的相互影 相加 而要特别注意各脏器之间的相互影 响.尽量避免和减少由于医源性而加重的 尽量避免和减少由于医源性而加重的 脏器功能衰竭. 脏器功能衰竭 6.必须学会治疗中平衡脏器功能的方法 必须学会治疗中平衡脏器功能的方法. 必须学会治疗中平衡脏器功能的方法
外科危重病人的感染 及治疗对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 外科加强医疗病房
陈惠德
1

当机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感染后, 当机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感染后,可 引起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 引起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如果是局部的或适度 的,可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加速伤口的愈合 可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 和感染的控制。 和感染的控制。但如果损伤持续存在或处于严 重感染的情况, 重感染的情况,这些因素通过刺激炎性细胞释 放过量的细胞因子 使机体的反应进行性加剧, 细胞因子, 放过量的细胞因子,使机体的反应进行性加剧, 出现过度反应, 出现过度反应,形成一个呈失控状态并逐步放 大的连锁反应过程,这种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 大的连锁反应过程, 放要比原来损伤或感染对机体造成的打击大的 对集体损伤的程度也强的多。 多,对集体损伤的程度也强的多。所以集体在 这一状态的发生, 这一状态的发生,发展过程已经不再仅仅是受 害者,而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积极的参与者, 害者,而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是导致集体 发生多个系统功能损害的动因之一。 发生多个系统功能损害的动因之一。
16
七、保护胃肠道,防止肠源性的细菌移位: 保护胃肠道,防止肠源性的细菌移位:
1.早期使用胃肠道动力药物 普瑞博思,中药 早期使用胃肠道动力药物:普瑞博思 早期使用胃肠道动力药物 普瑞博思, 2.早期使用谷胺酰胺 爱伦多、麦滋林。 早期使用谷胺酰胺:爱伦多 早期使用谷胺酰胺 爱伦多、麦滋林。 3.早期使用含有纤维的胃肠营养 能全力 早期使用含有纤维的胃肠营养:能全力 早期使用含有纤维的胃肠营养 能全力… 4.早期进行 早期进行TEN:不急于满足营养要求 哪怕 不急于满足营养要求,哪怕 早期进行 不急于满足营养要求 是很少的TEN也足以促进胃肠道的功能 是很少的 也足以促进胃肠道的功能 和黏膜完整性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与毒 和黏膜完整性的恢复 减少肠道细菌与毒 素的移位. 素的移位 5.危重病人必要时可以使用生长激素. 危重病人必要时可以使用生长激素 危重病人必要时可以使用生长激素 17
9
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 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 对严重感染病人, 对严重感染病人,在未获得培养结果 及药物敏感前, 及药物敏感前,可使用强有力的广谱抗 生素,如泰能,三代头孢, 生素,如泰能,三代头孢,以期尽快控 制感染,待获得细菌药物敏感结果后, 制感染,待获得细菌药物敏感结果后, 再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再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必要时应靠联合 用药。 用药。
21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早期进行监测 口腔 痰,尿,便,血等 早期进行监测:口腔 血等. 早期进行监测 口腔,痰 尿 便 血等 2.早期应用胃肠道 早期给予乳酶生 麦滋林等 早期应用胃肠道,早期给予乳酶生 早期应用胃肠道 早期给予乳酶生,麦滋林等 药物. 药物 3.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 大扶康 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大扶康 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 4.当上述病变后应采用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 当上述病变后应采用局部用药,全身用药 当上述病变后应采用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
18
值得提出的是在使用爱伦多 生长激素 值得提出的是在使用爱伦多,生长激素情况 爱伦多 生长激素情况 更应该注意控制血糖. 下,更应该注意控制血糖 更应该注意控制血糖 血糖应控制在150-200mg/dl以下 以下. 血糖应控制在 以下
19
控制的方法: 控制的方法:
1.在静脉滴葡萄糖的同时按比例配制胰岛 在静脉滴葡萄糖的同时按比例配制胰岛 素. 2.可以使用中效胰岛素 可以使用中效胰岛素…… 可以使用中效胰岛素 3.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 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 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
八、有效的控制血糖: 有效的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在未得到控制时,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在未得到控制时,可导致发 生各种感染,其主要原因是: 生各种感染,其主要原因是: 1.细菌极易生存和发展 细菌极易生存和发展. 细菌极易生存和发展 2.多型核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 免疫功 多型核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免疫功 多型核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 能下降. 能下降 3.严重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 严重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 严重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 --血糖难以控制 血糖难以控制; 血糖难以控制 --诱发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非酮症高渗昏迷 诱发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 非酮症高渗昏迷. 诱发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 非酮症高渗昏迷
7
来自上消化道的腹腔感染:肠杆菌,肠球菌属,有时 来自上消化道的腹腔感染:肠杆菌,肠球菌属,
合并厌氧菌感染。 合并厌氧菌感染。
来自下消化道的感染:以厌氧菌为主与G 杆菌( 来自下消化道的感染:以厌氧菌为主与G-杆菌(大肠杆
菌)的混合感染。 的混合感染。
胆道系统:大肠杆菌,其他G 杆菌,肠球菌属, 胆道系统:大肠杆菌,其他G-杆菌,肠球菌属,也可以有
2
感染极其后果的病理过程
• 损伤 机体的应激反应( 机体的应激反应(SIRS) Sepsis ) • Septic shock MODS MOF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